小议建筑领域的浪费问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1398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建筑领域的浪费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议建筑领域的浪费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议建筑领域的浪费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议建筑领域的浪费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议建筑领域的浪费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议建筑领域的浪费问题.docx

《小议建筑领域的浪费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建筑领域的浪费问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议建筑领域的浪费问题.docx

小议建筑领域的浪费问题

《小议建筑领域中的浪费问题》

李晓群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对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建筑业的发展也同资源和环境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我国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业的角色和作用至关重要。

浪费是发展的障碍

我国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建筑领域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也是环境和资源问题。

建筑领域对环境影响大,资源消耗多。

如何节约资源,物尽其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纵观历史,“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浪费观念和浪费行为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延误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我们甚至可以把浪费大、效率低比作横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两座大山,或是两大包袱,不搬掉它们,不抛弃它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就将步履艰难。

浪费造成的损失有时比较隐蔽,但其破坏力比较大,可以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的重大损失。

问题还在于浪费者麻木不仁,理所当然;旁观者习以为常,漠不关心,有些浪费甚至是“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习惯成自然,普及发展为“全民运动”,形成浪费型的家庭、企业、城区和社会。

对于浪费的认识偏差,使得浪费的危害增大了。

如果评价一个人,说他的能力差,他会面红耳赤,心中不满;说他贪污,也许会跳起来辩驳,同你拼命;但是如果说他浪费多大,他却可以若无其事,泰然处之,不屑一顾。

“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甚至有人标榜浪费做法是自己工作“有气派”、“大方”、“有大将风度”、不“小家子气”等,不以为耻,反引以为自豪。

事实上,人们常听到有“贪污犯”这个罪名,却很少见到“浪费犯”这个名词;可以看到各级别的反贪局,但却少有反浪费的专门组织机构和研究机构。

因此,有必要对浪费的危害和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深刻地揭示建筑业中各个方面浪费现象的严重危害,让浪费真正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资源浪费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建筑业中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或是受其危害影响进展缓慢,或是清除和减少浪费,走在时代的前面。

浪费是现实,节约是方向,从浪费走向节约,是能否实现节约的关键一步。

资源浪费是建筑业发展的障碍,资源节约是建筑业得以存在的物资基础,是建筑领域发展的基本条件。

浪费是社会疾病

浪费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不易解决的难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各种媒体对于种种浪费现象不断地进行揭露和批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我国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如果把浪费比喻为一种病,它已是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浪费几乎成为我国目前一大社会公害。

对浪费现象要进行系统分析,要看到浪费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浪费现象从物质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活动到家庭生活,从国内到国外,都广泛存在。

例如,建设部文件中多次指出节能问题,现在已有的建筑很多不符合要求,正在建设中的也有许多不合乎保温节能要求。

再如,我国著名土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肇元说:

“短命建筑现象的后果相当严重,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

如不采取措施,今天建成的工程二三十年后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又将翻修或拆除重建,我们就会陷入永无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与重建的怪圈之中。

浪费并非中国的专利,节约也是世界性的话题。

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口诛笔伐浪费现象,发动着一场反对浪费的全球战争,把节约提到了拯救人类生存家园的重要日程。

外国建筑领域中也存在各种不同的浪费问题。

浪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一个要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地区、部门、单位、以至家庭和个人,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或是受其危害影响发展缓慢,或是清除、减少和预防浪费,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走在时代的前面。

纵观历史,“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浪费观念和浪费行为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延误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我们甚至可以把浪费大、效率低比作横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两座大山,或是两大包袱,不搬掉它们,不抛弃它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就将步履艰难。

不解决严重的浪费问题,就不能建成节约型社会,只有解决了严重的浪费问题,才能走向节约型社会,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从体制上节约

浪费资源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建筑业中应注意避免这个问题。

不要受其危害影响,进展缓慢,要清除和减少浪费,走在时代的前面。

浪费是现实,节约是方向,从浪费走向节约,是能否实现节约的关键一步。

资源浪费是建筑业发展的障碍,资源节约是建筑业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建筑领域发展的基本条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反对和防止浪费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实现由浪费到节约的转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建设节约型社会更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既要采取思想观念教育、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必要的手段,还要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让惩治浪费有法可依,让浪费无立足之地。

这将有助于逐步建立起节约型的建筑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迈向节约型社会。

有些国家、地区和部门单位非常注意浪费问题的治理,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浪费现象,其成果实际地运用于管理的法规制度中,从而使管理体制、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社会舆论等都渗透着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观念和原则,有效地治理和预防着资源浪费行为。

国内外的许多管理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国家兴衰浪费有责,治理浪费人人有责。

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建筑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资源浪费、短命建筑是对领导者、管理者的挑战:

在实践方面,触目惊心的浪费问题亟待解决,形形色色的浪费病亟待治理。

浪费问题也是对理论工作者的挑战:

还缺少对建筑领域浪费问题的综合的、系统的、深入的、专门的分析和研究,缺少专著、专业学科、专门研究机构和专门人员,浪费研究和节约研究有待深入。

浪费问题是对全国人民的挑战:

如何增强全民节约意识,让节约意识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变“我要浪费”为“我要节约”,变“让我节约”为“我要节约”。

(作者李晓群,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节约网负责人。

此文选自《城市开发》,2007年6月号。

 

附件二、申报成果社会反响:

人民日报记者的报道中引用了申报论文中的大部分观点,见《人民日报》2009年3月26日。

  《浪费也是罪过》

  长流水、长明灯、跑冒滴漏是浪费,公款吃喝、过度包装、文山会海、决策失误同样是浪费。

浪费不仅是可耻的,今天应该说——浪费也是罪过

  浪费无处不在,人人皆能节约,事事皆有节约。

作为国内较早研究浪费问题的学者,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晓群以自身的科研与实践,寻觅着一条中国式节约之路。

30年来,他一往无前。

让节约观念、方法、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是空话,为子孙后代留福祉——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目标,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目标

  浪费无处不在

  无形浪费更为严重

  “什么是节约,什么是浪费,搞不清这个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无从谈起。

”一向温文尔雅的李晓群,谈起节约与浪费,就显得很严肃。

  “浪费就是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环境等无益的消耗。

节约是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在投入确定的情况下,产出多者为节约;在产出确定的情况下,投入少者为节约。

”59岁的学者李晓群,对概念的解释一板一眼。

他说,打个比方,上餐馆吃饭,从多点多剩到吃不了兜着走,再到现在的适量点菜,有人表扬这是节约,这个说法不准确。

适量点菜是正常消耗,叫不浪费,离节约还有一步距离。

  “正因概念混乱,导致人们对很多浪费现象视而不见、视为正常。

”李晓群认为,一说起节约,大家立马想到的是节水、节电、节粮,可全民学英语、儿童报多种特长班、商品过度包装、公款吃喝、公费旅游、文山会海、一个项目审批要盖上百个公章、决策失误等等,这些浪费却被人忽视了。

  下过乡,务过工,进机关,去党校,大学学的是物理,搞研究却是经济管理。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李晓群开始研究浪费问题。

“浪费无处不在。

”他看到了浪费问题的普遍性,从物质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生产到家庭生活,从国内到国外,浪费都广泛存在。

浪费者麻木不仁,理所当然;旁观者习以为常,漠不关心;大家习惯成自然,最后发展为“全民运动”,形成浪费型的家庭、企业和社会。

  “您至今共有几个电子信箱?

是不是大部分都不用了?

”李晓群问记者。

得到记者的肯定回答后,他说,这就是一种浪费,因为休眠账号占用了网络资源,尽管看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但中国有3亿网民,这个数字累加起来,就大得惊人。

  “如果把浪费比作一种病,‘浪费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流行病、传染病,它已经成为社会肌体上的组成部分,不治不行了。

”李晓群认为,人人都患“浪费病”,包括他自己用非所学也是浪费。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同各种浪费行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但是时至今日,浪费现象依旧这样普遍,这样严重,甚至愈演愈烈。

“这是为什么?

”李晓群苦苦思索,苦苦探求。

  “人们常听有‘贪污犯’,却没听说过‘浪费犯’。

”李晓群说,宪法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的十七大正式确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

“我看应制定一部反浪费法,看看谁敢公款吃喝不心疼,看看谁敢今年修的路明年就扒开,看看谁敢歪歪嘴让企业跑断腿,看看谁敢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式决策。

  让浪费成为过街老鼠

  综合治理是解决之道

  “浪费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解决不力的难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晓群告诉记者,治理浪费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是各部门要各负其责,让浪费真正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他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涉及节约与反浪费的法律法规不算少,但是执行、落实与监督的工作却做得十分有限,这就使法律法规的效果大打折扣。

“以建筑节能为例,我们有相应的制度标准,但是目前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管。

”同时,虽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提了多年,但是多年来却没有形成全社会思想观念的统一,根本问题还在于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浪费的危害,所以从全民教育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

  李晓群告诉记者,对节约与反浪费的观念的淡薄甚至反映到科研上,极少有搞经济学研究的学者能静下心来搞浪费与节约的研究,而这样的研究方向甚至都被人看不起。

而国外非常注意对浪费问题的管理,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浪费现象,其成果实际运用于管理制度的法律规则中,从而使管理体制、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社会舆论等都渗透着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观念和原则,有效地治理和预防着浪费行为。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要反浪费,尤其是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因为它对国家社会的危害程度甚至超过了贪污。

”李晓群认为,各级党政部门有责任教育并严格管理干部,对投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要根据相关规定认真问责。

  浪费使社会倒退

  节约是对未来负责

  李晓群不仅是反浪费的理论家,也是践行者。

只要他在家,屋里的灯就只能开一个,抽水马桶永远要使用“半水”按钮,甚至上饭店吃饭时,也要提醒大堂经理电梯可交错停楼层。

因为他看到浪费的破坏力,可以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的重大损失,使社会发展倒退。

  李晓群发现互联网的宣传效果相当好,2005年就创办了节约网()。

为了这个网站,李晓群已经投入了200多万元,只为传播他的“中国式节约”理想:

让节约观念、方法、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用“节约”在XX检索,他的网站排在第一个。

  除了办网站、写书、作报告,李晓群还主动找企事业单位搞“浪费诊断”。

李晓群1991年就写了《中国企业浪费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这本书,但他知道,从浪费走向节约任重道远。

  听说有单位准备搞装修,他就主动提供免费咨询,怎么装修能节能环保,怎么管理能节约资源,让人心悦诚服。

如今,他已经为许多单位提供了“浪费诊断”服务,政府部门、企业也慕名而来。

老伴说,他有“职业病”,到了哪儿,都忍不住搞个“浪费诊断”。

  “节约应当是一种生活和工作态度,节约就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

”李晓群说,节约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国家兴衰,只有物尽其用,人尽其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用制度、法律、舆论和文化等综合手段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才是一种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

(人民日报记者李增辉)

 

附件三、申报成果引用情况:

2009年8月4日在吉林社科大讲堂报告“中国式的节约之路”,引用申报论文大部分内容。

见《吉林社科界》2009年第4期。

中国式的节约之路

李晓群

我国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探讨中国式的节约之路,这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面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在长期的科研与实践工作中,我感到浪费无处不在,事事皆有节约,人人皆能节约。

中国式的节约之路,是让节约走进千家万户,让节约观念、方法、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走节约之路,先要解决不节约的问题,这就要研究、治理和解决浪费问题。

从浪费走向节约,是能否实现节约的第一步。

从浪费走向节约,节约刻不容缓,浪费亟待解决。

当前,解决浪费问题逐渐提到日程。

一、关注浪费和节约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使人类享受到了高品位的现代生活。

但是,由于无节制的利用和消耗自然资源,人类也面临着新的危机:

能源危机、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寻求一个新的支点,让人类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与同戮?

我国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很大问题也是环境和资源问题。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个老问题,也曾经似乎是小问题,但小问题可以发展为大问题。

浪费问题和节约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长期高度关注的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胡锦涛主席指出:

“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真正体现建设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广泛推行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把节约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可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关系重大,任重而道远。

形形色色资源浪费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种突出矛盾和问题。

节约是长期倡导而未做到,浪费是亟待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都逐步提到日程。

因此,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社会团体,甚至是普通公民,都开始关注浪费现象和思考节约问题。

二、浪费无处不在

浪费行为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到了现代,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活动影响的加深,浪费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起来。

与此相应,现代社会形成了新的节约意识和效益观念,也产生了新的浪费问题。

浪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一个要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地区、部门、单位、以至家庭和个人,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或是受其危害影响发展缓慢,或是清除、减少和预防浪费,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走在时代的前面。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980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指出:

“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杜绝各种浪费”。

1989年6月,邓小平同志又指出:

“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

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

2001年10月,朱总理指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奢侈浪费行为相当严重”就是其中之一。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深刻地指出了浪费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浪费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不易解决的难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各种媒体对于种种浪费现象不断地进行揭露和批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我国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如果把浪费比喻为一种病,它就像感冒病,它已是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传染病,浪费几乎成为我国目前一大社会公害。

浪费是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环境等无益的消耗。

对浪费现象要进行系统分析,提到浪费,人们往往注意经济领域、生产领域、物质方面的浪费,这当然不无道理,但这是片面的。

浪费现象从物质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活动到家庭生活,从国内到国外,都广泛存在。

长流水、长明灯、跑冒滴漏是浪费,公款吃喝旅游、过度包装、文山会海、重复建设、决策失误同样是浪费,许多无形浪费更为严重。

浪费并非中国的专利,节约也是世界性的话题,国外也存在各种不同的浪费问题。

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口诛笔伐浪费现象的同时,发动着一场反对浪费的全球战争,把节约提到了拯救人类生存家园的重要日程。

浪费现象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使我们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艰巨性,也更深刻认识到节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浪费的原因

浪费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分析浪费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

有客观的和主观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主要的和次要的原因。

客观原因造成的浪费可以是客观自然资源环境条件造成的浪费,体制和制度弊病下的浪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浪费,等等。

主观原因造成的浪费是指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问题引起的浪费,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引起的浪费,管理能力和科技水平问题导致的浪费。

即使是行为者主观原因所造成的浪费,其主观上又有自觉和不自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别。

许多漫不经心的浪费,造成的损失也是很惊人的。

不能以客观的原因代替主观的原因,如体制和制度的弊端是造成许多浪费损失的共同原因,但是,在同样的体制和环境条件下,做同样的工作,浪费情况大不相同,这里就有行为者特殊性的原因。

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看,对于一种浪费的行为者,环境、体制和制度是外在原因,个人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是内在原因。

不同的城市,面对大致相同的不利的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大不相同,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

对于浪费原因的正确分析,将会为我们解决浪费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对浪费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这既是高速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

在这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一些老问题尚未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如何能妥善解决错综复杂的浪费问题,各种管理问题突现出来。

科教兴国是基本国策,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管理比科技落后,这样,国家、地区和部门就很难快速发展,因此,浪费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在管理中,又分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我国深层次的制度性矛盾,体制和制度的弊端,这属于宏观管理问题。

例如体制和制度方面问题所造成的浪费十分严重,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宏观管理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微观管理的问题日益突现。

有很多浪费是属于微观管理问题,其中既有老问题,又有新情况。

例如资源浪费是老问题,古往今来从未根治,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浪费问题更严重更复杂了,发展生产中可能对资源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如果管理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则会产生巨大的副作用。

先进的科技需要先进的管理,管理落后会阻碍科技进步,同科技进步比较,在某种意义上,管理落后是比科技落后更严重的问题,管理必须进步。

四、浪费的危害

纵观历史,“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浪费观念和浪费行为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延误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我们甚至可以把浪费大、效率低比作横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两座大山,或是两大包袱,不搬掉它们,不抛弃它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就将步履艰难。

不解决严重的浪费问题,就不能建成节约型社会,只有解决了严重的浪费问题,才能走向节约型社会,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浪费造成的损失有时比较隐蔽,但其破坏力比较大,可以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的重大损失。

问题还在于浪费者麻木不仁,理所当然;旁观者习以为常,漠不关心,有些浪费甚至是“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习惯成自然,普及发展为“全民运动”,形成浪费型的个人、家庭、企业、城区和社会。

对于浪费的认识偏差,使得浪费的危害增大了。

如果评价一个人,说他的能力差,他会面红耳赤,心中不满;说他贪污,也许会跳起来辩驳,同你拼命;但是如果说他浪费多大,他却可以若无其事,泰然处之,不屑一顾。

“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甚至有人标榜浪费做法是自己工作“有气派”、“大方”、“有大将风度”、不“小家子气”等,不以为耻,反引以为自豪。

事实上,人们常听到有“贪污犯”这个罪名,却很少见到“浪费犯”这个名词;可以看到各级别的反贪局,但却少有反浪费的专门组织机构和研究机构。

因此,有必要对浪费的危害和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深刻地揭示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浪费现象的严重危害,让浪费真正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曾经是人人皆知的响亮口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却远没有这么深刻。

有一幅漫画,题为“两只老虎不一样”,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对贪污和浪费的不同认识。

画中两只同样的吊睛白额大虫,一只披枷带锁,愁眉苦脸,泪眼汪汪,人人喊打;另一只张牙舞爪,理直气壮,得意洋洋,被人视若宠物。

这前只老虎叫“贪污”,后一只名曰“浪费”。

两只老虎不同的地位和待遇,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对贪污和浪费的不同态度。

老虎都会害人,披枷带锁的贪污老虎已引起人们警觉,而被人视若宠物的浪费老虎,往往被人忽视,放松警惕,不加防范,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从贪污和浪费所造成的恶果来看,都是对国家和个人财产的侵犯。

贪污者和贪污行为受到人们的痛恨,贪污犯要受到法律的审判,因此,画中贪污老虎受到惩罚的形象是逼真的,是令人欢欣鼓舞的。

但是浪费老虎也是栩栩如生,它生动深刻地反映出浪费行为不被人们所认识和憎恨,少受法律制裁而逍遥法外的形象。

五、从浪费到节约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看似简单,如果容易做到,或很快能解决,在这里也无须多谈。

但在实践中,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而又不易解决的难题。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反对和防止浪费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实现由浪费到节约的转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

有些国家、地区和部门单位非常注意浪费问题的治理,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浪费现象,其成果实际地运用于管理的法规制度中,从而使管理体制、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社会舆论等都渗透着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观念和原则,有效地治理和预防着资源浪费行为。

国内外的许多管理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制止浪费,既要采取思想教育、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必要的手段,还要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方法。

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让惩治浪费有法可依,让浪费无立足之地。

我国许多政策法规中,都涉及到制止浪费、厉行节约这一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时至今日浪费现象依旧这样普遍,这样严重,甚至愈演愈烈,有许多浪费现象是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明知故犯,无法无天。

为什么做不到令行禁止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立法不健全,缺少约束、制裁浪费行为的专门法律规定。

腐败和浪费都是犯罪,对于腐败有法处治,对于浪费造成的损失却仍因为缺少专门法规而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