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25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docx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摘要】高三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

便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

案”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对策

 一、考纲要求:

 能根据语境,正确辨析成语的音义,正确使用成语。

 二、高考题示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7年全国高考题)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

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

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

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答案为B。

B句?

quot;不孚众望是不使人信服的意思,符合句意,使

用恰当;值得注意的是,孚字不同于负字,如果换成不负众望,在原语境中就

属于使用不正确了。

A句中一位与表示众多的莘莘前后矛盾;C句中趋之若鹜

为贬义词,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不恰当;D项中万人空巷是指人都聚集在一

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因其中有人们都从巷子里走出来的意思,并不像D中

在家里守着荧屏,故而词义与句意不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8年全国试题)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

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

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

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以全新的风格

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解析]答案是D项。

A项中的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而这里应当

说成难以望其项背,或望尘莫及才能强调其它甲B球队财力远远不如成都

••••••球?

quot;。

B项中的处心积虑多表贬义,

在B句中不当,可?

quot;殚精竭虑。

C项中的火中取栗典出法国拉•封登

的寓言,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这里结合

上下文内容分析,正好用反了,应改为坐收渔?

quot;才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9年全国试题)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

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

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望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

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

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牢永逸。

 [解析]答案是A项。

该题涉及的四个成语中有三个属于使用对象错误,美

仑美奂常用来形容建筑高大华美,炙手可热往往是说权势很盛,一牢永逸往

往是说在较为重大的事情上,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而B项说花鸟虫兽、人物形象美仑美奂,C项说彩电炙手可热,D项说局势

一牢永逸,均有张冠李戴之嫌,联系对象不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试题)

 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

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味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

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

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

专家也惊叹不已。

 [解析]答案是B。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

模,故A项使用对象不当。

洗心革面是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

新?

quot;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

C项中,刊物决心继

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产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故适用对象不当。

左右

逢源有两种意思:

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

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

D项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

的说,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摘要】高三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便

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辨析病句复习

教案”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辨析病句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第8讲

 辨析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每年必考的一个考点,而且这一考点在通常情况下得

分率在语言基础题中往往是比较低的,这应当多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病句的类型

 《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项: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

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这六种类型的病句,作一分析

和归纳,可分为以下三种:

 1.语意性病句。

 语意性病句指句子的意思表达不确定、不明白,通常称为“有歧意”,主要

指“表意不明”,有时语序不当也会表意不确定、不明白。

表意不明,与汉语

词语的多义性有关。

如“学习文件”,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条件下,它可以认为

是一个动宾短语,也可以看作偏正短语。

两者的意思就很不相同。

语序不

当,如“考试才进行了30分钟,就有人陆续交卷了”,这一句中,“有人陆续

交卷”是什幺意思?

是“有人”一会儿交一张试卷的意思,这显然是不合情理

的,因为它语序不当。

应该说成“就陆续有人交卷了”。

 2.语法性病句

 语法性病句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

类病句之所以被认为是病句,主要是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则,不符合汉民族

语言的表达习惯。

(1)搭配不当。

它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谓语与其宾语搭配不当,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

 例1:

①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

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②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

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本例前一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

“新产品”是可以与“研制开发”搭配的;而“新

技术”却不能“研制”,只能用“研究”;“新工艺”也只能用“研究”,而不能用“研

制”。

句句也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

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是正确的;而“21辆消防车”“放弃休假”便是主语与谓语

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是指该有的成分却没有出现,这是指缺主

谓、谓语和宾语这些骨干成分,而不包括修饰成分;赘余,即冗余、多余,通

常表现重复累赘。

 例2:

①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

予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②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

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训练班。

 ③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解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

正在作祟。

 本例句①的主语是“工厂”,它能不能作“三次被授予优质产品称号”这一分

句的主语呢?

显然不能,这里缺少主语“产品”。

从全句说,是犯了偷换主语的

毛病。

句②“全面推广”什幺呢?

“推广喂猪”这是说不通的,句中缺少了动词

“推广”的宾语,应补上“(的)”经验“(的)做法”之类,以作为“推广”的宾语。

③犯了成分赘余的毛病,应该删去“在作祟”这三个字。

 (3)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也称为句子杂糅,即把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表述方式糅合在一个

句子中,造成了结构混乱。

 例3:

①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

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

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这两句都有结构混乱的毛病。

句①的主语是“学员”,可以说“学员除外,还

有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换一个说法,即“短训班除参加外,来自

也参加了学习”。

而句①把这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用,势必造成了结构的混

乱。

句②也犯了杂糅的毛病。

我们可以说“深受欢迎”,也可以说“深为所欢

迎”,而句②把这两种表示被动的格式掺杂糅合在一起,造成了结构上的混

乱。

 3.逻辑性病句

 “不合逻辑”就是指逻辑性病句。

通俗说来,所谓逻辑性病句就是不符合事

理。

主要有概念使用不当、判断不当、推理不当等情况。

 我们知道,概念(词语)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并列关系、交叉关

系、种属关系等,只有并列关系的概念可以并列使用,交叉关系、种属关系

的词语都不能并列使用,否则不合逻辑。

如: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

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

的规范意识。

”本句在概念使用上有多处不合逻辑,“杂志”就是“刊”,因此

“报刊”和“杂志”不能并列,应改为“报纸、杂志”或“报纸、刊物”;再则“报刊、

杂志”本身也是“出版物”,它们之间不能并列,应在“出版物”前加“其他”。

逻辑上说,本句犯了种概念和属概念并列的错误。

 判断不当,主要表现为自相矛盾、误用多重否定,包括误用反问句。

 例4:

①经过刻苦努力,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各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

上的好成绩。

 ②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

风。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

了呢?

 本例三句都有不合逻辑的毛病。

句①中,究竟是“平均”在90分以上,还是

“都”在90分以上?

“平均”与“都”连用自相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删除其中的

一个。

句②的“忌”,禁忌,通俗地说就是不能这样做,该句前有“三忌”作总

领,每一分句有“忌”和“不可”作两次否定,意思说反了,应删除三个“不

可”。

句③误用了反问句。

反问句“谁呢?

”应是肯定句表示否定义,否定句表

是肯定义。

句中提到“现在仍需要学习雷锋”应是肯定的,而句中使用“否认

不”的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句,结果句子就表示了否定的意思。

正确的表述应

该删除句中的“不”。

 至于推理不当,主要表现为在复句中误用关联词语,滥用因果关系,这一

点留待以后再讲。

 二、命题的特点

 1.侧重于语法性病句的辨析

 《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类病句中,有四类属于语法性病句,这是侧重于语

法性病句辨析的命题依据。

再从若干年来的试题看,虽然偶或出现语意性病

句单独命题的情况,但大多数辨析病句只有一道试题。

这一道试题中,三个

错误项,一般为两个是语法性病句,一个为其他病句。

这从后文所举的试题

中可以看得很明显。

不过,在高考试题中的语法病句,一般句子都比较长,

语病比较隐蔽,不是很容易发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