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病害及机理W.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219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路面病害及机理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沥青路面病害及机理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沥青路面病害及机理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沥青路面病害及机理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沥青路面病害及机理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路面病害及机理W.docx

《沥青路面病害及机理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路面病害及机理W.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沥青路面病害及机理W.docx

沥青路面病害及机理W

 

沥青路面病害及设计机理

 

姓名:

黄誉婵

专业:

工程管理

班级:

1002

学号:

201092250203

指导老师:

李平

 

2012年11月

沥青路面病害及设计机理论文

摘要:

本文简单的阐述了什么是沥青路面以及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和它形成的原因。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等级公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沥青路面施工中,前场和后场的工艺控制及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这篇论文结合具体工程项目,阐述了所在实习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沥青路面常出现的病害,并分析了出现病害的原因和提出了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路用结合料,在道路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乡村道路到城市道路,从三级路到高速公路,再到路面面层,均普遍采用,成为了道路建设长久使用的一种材料,但由于沥青混凝土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松散、冻胀翻浆、水损害、沉陷、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病害。

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使得行车不顺畅,造成路面使用年限的缩短。

关键字:

沥青路面,病害,原因

一绪论………………………………………………………………………………1

二沥青路面概述…………………………………………………………………1

三沥青路面病害…………………………………………………………………1

1裂缝………………………………………………………………………………1

1.1横向裂缝…………………………………………………………………2

1.2纵向裂缝…………………………………………………………………2

1,3环状裂缝…………………………………………………………………3

2变行………………………………………………………………………………3

2.1车辙和推移………………………………………………………………3

2.2沉陷………………………………………………………………………4

3表面损害…………………………………………………………………………5

3.1松散…………………………………………………………………………5

3.2泛油…………………………………………………………………………5

3.3脱皮…………………………………………………………………………6

3.4坑槽…………………………………………………………………………7

四结语……………………………………………………………………………8

一绪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沥青路面的深入研究以及沥青路面所展示出的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

并且相比水泥路面来说沥青路面还具有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因此水泥路面也渐渐被力亲路面给取代,但是沥青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以及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沥青路面会逐步出现多种路面病害,沥青公路一出现路面病害。

本文就来浅谈下沥青路面的一些病害及原因。

二沥青路面的概述

从实习开始到现在,省内高等级公路大多数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混凝土施工逐步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

根据现代交通的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稳定性(包括干稳定性、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足够的平整度、足够的抗滑性和尽可能低的扬尘性。

针对这些要求,我们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从选材到工艺控制、现场施工都加以严格的控制。

通过对实习路面的施工学习和沥青路面的规范质量控制等书籍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如何控制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沥青路面病害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三沥青路面病害

根据路面损害现象的肇因、其危害性以及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可以把沥青路面的损害划分为三类:

裂缝类,变形类,表面损害类。

1、裂缝

1.1横向裂缝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线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幅路面,有的路面部分开裂。

其产生原因是:

(1)沥青质量没有达到本地区施工气候要求或者没有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致使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横向裂缝。

(2)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紧密,造成不同部位结合不良,从而产生横向裂缝(3)半刚性基层由于水泥剂量、施工质鼍等综合因素产生的路面收缩裂缝,通过横向裂缝形式表现出来。

(4)桥梁、涵洞等结构物回填部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处理不得当,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产生横向裂缝。

1.2纵向裂缝

裂缝走向基本与路线走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其产生原因是

(1)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材料,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

(2)纵向加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者碾压没有达到要求,从而造成加宽部位沉降,产生纵向裂缝;(3)路基边坡度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坡。

1.3网状裂缝

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1m2以上。

其产生的原因是

(1)路面结构中央有软化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性差。

(2)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

(3)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加速裂缝的形成。

2变形

2.1车辙和推移

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其形成主要原因是

(1)行车荷载的影响。

车辆按规定正常在行车道行驶,使得高速公路的交通渠化现象非常突出,随着车辆荷载作用次数增加,行车道车辆轮迹处进一步压实并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车槽。

(2)基层施工质量差。

因基层的厚度不足或因基层材料、施工、养生不当导致基层整体强度不足,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使得路表变形过大而形成辙槽和推移。

(3)沥青面层高温稳定性差。

由于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弹塑性材料,如沥青、矿料的选材不当或混合料组成不当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差、抗塑性变形能力低,在高温条件下,车轮碾压反复作用,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极限,使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和推移。

2.2沉陷

沉陷是路面变形中最普遍的一种,特点是面积大,涉及的结构层次深,主要出现在挖方段和填挖交界处。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

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②路面强度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易发生疲劳破坏:

③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④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

3表面损坏

3.1松散

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

干燥季节,在行

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

(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3.2泛油

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

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特别在连续多天高温后,在大量行车特别是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进一步压实,易导致沥青混凝土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移动,产生泛油现象,油石比偏大地段表现的尤为明显。

高温季节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后,如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不足,沥青很快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产生更严重的泛油现象。

1)混合料组成设计不当。

混合料中沥青用量过多或空隙率过小,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多余沥青由下部泛到路表形成泛油。

(2)混合料拌和控制不严。

细料含量过少,混合料比表面积较小,则沥青用量相对较多,也易出现泛油。

(3)粘层油用量不当。

喷洒过多或洒布不均匀也会局部出现泛油。

(4)施工质量差。

摊铺时混合料产生离析,局部细料过分集中,也易泛油。

(5)水破坏。

雨水渗入使下层沥青与石料剥离,在水作用下沥青膜剥落,上泛引起表层泛油。

3.3脱皮

路面保护层或封层脱落,常表现为麻面(路面矿料局部散失、粗细不匀、呈麻点状)、磨耗(骨料棱角磨成圆滑或平滑状态),露骨(较粗的集料也散失,粗骨料外露)。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铺筑面层时,基层未洒透层油,面层与基层粘结不良,在行车作用下,面层发生推移现象,形成脱皮。

(2)层铺法施工时,上下层间有浮土或因潮湿而形成隔层,表层被行车推移。

(3)面层矿料含土量大,粉料多或矿料潮湿,施工中碾压过度,矿料被压碎,形成阻碍油料渗透的隔离层,破坏了嵌缝料和主层矿料的粘结,在行车作用下使面层矿料脱落。

(4)在原沥青路面上作沥青加铺层时,老路面上未洒粘层油、或低温施工、或加铺层渗水,在春融季节,行车的作用下,使加铺沥青层破坏脱落。

3.4坑槽

坑槽一般是由其它路面病害处理不及时,继续受冲击破坏而形成;沉陷则是由于路基及基层密实旗(强度)不够引起过量塑性变形。

小范围是因基层引起,大范围明显沉陷,则一般由路基引起。

其形成的原因有

(1)沥青路面混凝土层透水:

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设计施工要求,为节省成本在沥青路面混凝土层填充粗料,导致粗料多细料少,空隙

率远远大于国家要求。

在投入使用后,尤其是在多雨季节,会出现透水现象

(2)基层强度不足: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或工人操作方法不当,致使基层混合料出现离析,局部基层强度达不到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如果在一般路段上,碎石基层就会出现离析现象,就造成局部粗骨料过于集中,密水性太差。

(3)沥青混凝土层与基层之间局部出现干扰层:

由于基层局部的浮土、浮浆清扫不干净,施工过程中,局部产生隔离层,如果相对应位置的沥青混凝土层漏水,就会形成泥浆包,导致路面的抗剪能力和抗压强度都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车辆压力的反复作用下就会导致泥浆喷涌出来。

四结语

以上就是对常见病害的的产生的原因就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

当然你在现在是生活种,我们对于公路病害的分析是多方面的。

也只有全面的考虑到了病害形成的原因,我们才能够根据这些原来来有针对性的去通过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2006.10)(ISSN1006-3897)

(2)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沥青路面工程手册(张登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忠锋,孙正法,刘秀英.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早期病害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6,32

(1):

15.16

(注: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