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2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186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21.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21.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21.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21

4、《古诗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知诗音。

1.自由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识记生字“涕、巫、洛”。

2.组内按序号轮读古诗,读出全诗的韵味。

3.展示朗读。

活动二:

明诗意。

1.轻声读古诗,结合文中插图,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

剑外:

剑门关外。

妻子:

老婆孩子。

漫卷:

胡乱地卷起。

青春:

春天,指美好的春光。

2.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讨论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

活动三:

悟诗情。

1.诵读全诗,思考:

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诗人闻听官军收复失地的心情?

②由此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2.小组交流思考题,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各组汇报,展示朗读。

【检测反馈】

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展开想象,描绘杜甫欣喜若狂的样子。

活动一:

知诗音。

正确朗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

   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活动二:

明诗意。

在诗句中理解词语

   ①读中体会

   (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等)

活动三:

悟诗情。

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

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4、《古诗两首》第2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自读全诗,想想意思。

2.组内交流诗意,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3.全班交流。

活动二:

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1.再读这首诗,思考:

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小组讨论思考题,感情朗读全诗。

3.各组汇报,展示朗读。

活动三: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想想意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将晓:

天将要亮。

三万里河:

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王师:

指宋王朝的军队。

五千仞岳:

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2.小组讨论、比较这首诗与《示儿》的异同。

3.全班交流,感情朗读。

【检测反馈】

默写《示儿》。

活动一:

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你想说些什么话?

  

活动二:

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

活动三: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学习陆游的另一首诗

1、小组讨论、比较这首诗与《示儿》的异同。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

反思

 

《练习一》第1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懂得有些词语尽管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2.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读故事,辩一辩。

1.读第一部分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关于“妻子”的小故事。

2.班级交流:

丁大勇说得对吗?

诗中的“妻子”该怎么读?

为什么?

活动二:

读词语,说一说。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的几组词语,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组内轮读词语,根据平时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

3.班级交流。

活动三:

读句子,选一选

1.默读第三部分句子,想想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组内交流所选答案。

3.班级交流,提出质疑。

【检测反馈】

1.根据词语意思给加点字注音。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真正的、正宗的——地道()

哥哥和弟弟——兄弟()正确、合适——对头()

春秋末期的军事家——孙子()配合、呼应——照应()

指方向——东西()命运或幸运——运气()

活动一:

读故事,辩一辩。

 1、思考关于“妻子”的故事

2、指导讨论,明确“妻子”的读音

活动二:

读词语,说一说。

1、指导朗读词语,思考含义

2、组内读词语,说说意思有何不同

3、指导展示

活动三:

读句子,选一选

1、默读句子,想想意思,再选择读音

2、交流答案

3、组织展示,并点评

完成【检测反馈】

并评讲

反思

 

《练习一》第2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描红《示儿》,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诵读诗歌。

1.自由朗读《爱我中华》,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和感情。

2.组内说说歌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再有感情地朗读,争取熟读成诵。

3.班级交流,比赛诵读。

活动二:

欣赏歌曲。

1.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再读读歌词,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课文,想想自己有什么感受。

2.联系自己对祖国的情感,组内说说自己读了歌词、欣赏歌曲之后的体会,再感情朗读。

3.各组汇报阅读感受,以自己的方式展示诵读。

活动三:

描红临帖。

1.观察字帖,想想诗歌书写的注意点,再认真描红。

2.组内交流书写要领,推荐代表展示。

3.班级展示,评议。

【检测反馈】

1.填空。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

活动一:

诵读诗歌。

 1、指导朗读

2、组织交流,说说思想感情,再熟读成诵

3、组织比赛,并点评

活动二:

欣赏歌曲。

1、组织欣赏歌曲,谈谈感受

2、组织交流听后感

3、听取学生汇报,并适时点评

活动三:

描红临帖。

1.指导观察字帖,想想诗歌书写的注意点,再指导描红。

2.组内交流书写要领,推荐代表展示。

3.组织展示,评议。

完成【检测反馈】

反思

 

《练习一》第3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资料,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2.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介绍少数民族。

1.各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从民族聚居地、饮食习惯、主要节日、服饰特点等方面进行交流。

2.全班展示,评议补充。

活动二:

竞猜民族知识。

1.想一想,填一填。

①我国最大的民族是(),其次是()。

②在传统节日中,汉族有()、()、(),傣族有()、(),藏族有()……

③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是()

④新疆主要是族人聚居的地方,云南的西双版纳主要是族人民的聚居地。

2.组内讨论上面思考题,再另外准备几道考题,在班级考考其他组同学。

3.考一考,看谁懂得多。

【检测反馈】

写一写:

我熟悉的一个少数民族。

活动一:

介绍少数民族。

1、组织各组开展活动,选择最喜欢的民族,谈谈理由

2、组织展示,教师点评

活动二:

竞猜民族知识。

组织学生完成填空,并评讲

①我国最大的民族是(),其次是()。

②在传统节日中,汉族有()、()、(),傣族有()、(),藏族有()……

③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是()

④新疆主要是族人聚居的地方,云南的西双版纳主要是族人民的聚居地。

完成【检测反馈】

教后反思:

5、《负荆请罪》第1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回忆,了解阅读方法。

1.回忆剧本的一般特点及阅读方法。

2.组内交流:

①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方法;

②本课剧本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在,主要人物有。

3.班级交流①。

活动二:

初读,扫清阅读障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描红并识记生字、理解新词。

赵国廉颇韩勃上卿毫不惧怕唇枪舌剑老迈昏庸

2.组内交流。

3.展示课文朗读。

活动三:

再读,理清故事情节。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负荆请罪什么意思?

②两幕剧分别写了什么?

用小标题概括。

2.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检测反馈】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廉颇(bōpō)避(bìpì)让荆(jīnjīng)条

2.填上合适的字。

唇()舌()()()相对()()大义

()精()神负()请罪宽容()()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

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厉害:

难以对付。

惧怕:

害怕。

宽恕:

宽容。

昏庸:

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完成【检测反馈】

反思

5、《负荆请罪》第2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剧本,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阅读剧本,感受人物形象。

1.默读剧本,思考:

①蔺相如、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

②画出有关语句,把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写在旁边。

2.组内交流,练读相关语句。

3.全班展示。

活动二:

品读对话,深化人物形象。

1.再读剧本,思考:

剧中人物的哪些言行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

2.组内合作:

①交流思考题。

②分角色朗读。

3.全班展示。

【检测反馈】

1.填空。

①对于蔺相如,我们可以用成语形容:

、、;

②对于廉颇,我们可以用成语形容:

、、;

③廉颇向蔺相如请罪后,二人团结一心,可以用下列成语形容:

2.读了课文,我想对说: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

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

1.默读课文,想一想:

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

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懂的?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

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完成【检测反馈】

反思

 

6、《最后的姿势》第1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顺文句,读通课文。

2.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词:

废墟洗漱吱吱凹下去谭千秋妙语连珠

坍塌诠释震撼幽默感救援生死攸关

①对照生字表,读准生词。

②识记生词,(尤其加点的字)理解词义。

3.全班展示。

(读词语、说词义、选读课文)

活动二:

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做上段落标记。

2.组内交流: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②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考虑分段,并说说理由。

3.展示质疑。

活动三:

速读课文,初知人物。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内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坍(dāntān)塌 着(zháozhuó)想 散(sǎnsàn)步废墟(qūxū)

2.听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就此发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根据上下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三、再读课文

1、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谭千秋姿势的语句。

(分别让学生按照概括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找出相应的句子)

2、出示图片:

最后的姿势(生齐读)

3、刚刚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试着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完成【检测反馈】

反思

《最后的姿势》第2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品味词句,走近谭老师。

1.大声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

边读边想:

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2.小组讨论:

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谭老师的?

3.全班交流。

活动二:

深情诉说,缅怀谭老师。

1.默读课文8—10自然段,思考:

①找出救援人员、学生和老师的语言,用心读一读。

②画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边读边写写感受。

2.组内交流①和②

3.感情朗读展示。

活动三:

升华主题,颂扬师德。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联系全文思考:

①为什么人们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②“我”想对谭老师说?

2.小组合作交流①和②。

3.全班展示。

(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深情地表白。

【检测反馈】

1.“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情感导入,引出人物

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自己的抉择。

如果我们再回到5.12这天,再去亲历那个现场,去聆听谭老师的语言,去看看谭老师的行动,我们的感受将会更深。

二、细细品读,感知形象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2)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9、10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三、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这就是谭老师,一个关爱女儿的好父亲;这就是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的好老师;他用51岁的生命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爱与责任……

完成【检测反馈】

7、《船长》第1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了解作者。

1.自读“作家卡片”,了解雨果。

2.全班交流。

活动二:

通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合作学习:

①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

薄雾舰桥大副诺曼底阴森可怖

履行秩序哭泣玛丽号井然有序

②组内轮读生词,识记字形。

3.汇报展示。

活动三:

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

(遇险)——()——()

2.组内交流:

结合主要事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指定小组重点汇报。

【检测反馈】

1.听写词语。

(看谁写得正确美观哟!

2.《船长》作者是,国伟大的作家,被称为。

代表作有、。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

二、初读指导

 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震荡调遣大副井然有序

威严履行深渊忠于职守

三、理清脉络

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28自然段)

完成【检测反馈】

教后反思:

7、《船长》第2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感受情况危急

1.有感情地朗读“遇险”部分:

①画出描写险情的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②想想这一部分描写有什么作用?

2.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展示。

活动二:

感悟船长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自救”部分,思考:

①哈尔威船长如何指挥自救的?

画出有关语句。

②怎样理解这句话: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2.组内合作:

①分角色朗读自救部分;②讨论交流。

3.全班展示质疑。

活动三:

颂扬船长精神

1.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①想象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②用一句话赞美你心中的船长。

2.小组讨论①。

3.全班展示。

【检测反馈】

为船长写写颁奖词。

(30字左右)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板书:

遇险自救牺牲)

二、精读训练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

“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

当时情形怎样?

(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讨论: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三、揭示精神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

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教后反思:

8、《爱之链》第1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中的爱心人物之间的故事。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1读准字音,识记加点字的字形。

乔依颠簸车胎愣住天经地义

餐馆矮小亲吻袜子潸然泪下

②理解词义。

3.全班展示。

(可以读词,说词义、也可以和别组挑战哟!

活动二:

再读全文,感知课题。

1.轻声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爱心故事?

2.小组讨论:

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

3.汇报展示质疑。

活动三:

三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交流: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展示质疑。

【检测反馈】

1.查字典,先解释带点的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潸然泪下;喃喃:

2.用“凄凉”和“潸然泪下”写一段话。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

爱之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平翘舌音。

2.指名读词语。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荒无人烟;天经地义;潸然泪下:

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按提纲“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给全文分段

第一段(1—8自然段)

第二段(9—11自然段)

第三段(12自然段)

完成【检测反馈】

 

8、《爱之链》第2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对表现品质的作用。

2.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识乔伊

1.大声朗读1-8自然段,想想: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乔依?

2.组内读句子谈感受。

3.全班展示。

活动二:

知店主

1.自由朗读9—11自然段,思考:

①女店主怎样照顾老妇人的?

(将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

②老妇人为什么要留下钱和纸条?

2.小组讨论。

3.展示质疑。

活动三:

悟链接

1.速读全文,思考:

“爱之链”是怎样链接起来的?

2.全班展示。

【检测反馈】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提示:

①注意故事的连续性;②描写时注意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等。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你还记得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吗?

二、识乔伊

1)在荒无人烟地方,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

2)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

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

三、知店主

①女店主怎样照顾老妇人的?

(将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

②老妇人为什么要留下钱和纸条?

完成【检测反馈】

教后反思:

 

《练习2》第1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用“开心辞典”的学习方式辨析同音词。

2.诵读《我不期望回报》,感悟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

辨析词语。

1.老师扮演主持人,共同走进例题“化妆、化装”

2.组内活动,辨析练习。

“融化、溶化、熔化”三者看什么化于什么而选择。

“临近、邻近”主要是时空上的区别。

“品味、品位”关键在“味和位”的理解。

“直接、直截、直捷”重在说话、做事的方式理解区别上。

“截止、截至”前者在一个时间段内,而后者在一个时间点上。

3.班级交流。

活动二:

读悟诗歌。

1.朗诵汪国真的《我不期望回报》,边读边想:

诗歌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2.组内交流。

(朗读并交流获得的道理)

3.全班汇报。

【检测反馈】

一、选词填空

1.春暖花开,冰雪(),一片生机勃勃。

(融化、溶化、熔化)

2.此人说话()了当,真是快人快语,心直口快呀!

(直接、直截、直捷)

3.我们一定要提升做人的()(品味、品位)

4.()期末,同学们都积极地将书本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临近、邻近)

一、辨析词语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思考讨论:

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二、读悟诗歌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

(1)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