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1094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结题报告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

何伟

课题负责人:

何伟

课题执笔人:

何伟

课题组人员:

尹长山郑慧龙李金燕李红娜高俊婷

战永佳姜亚楠

【摘要】赏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是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指导思想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是校园生活的主要阵地,而赏识激励评价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能力、使学习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激活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习兴趣,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通过学习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从而建立起自尊、自信的人格。

确立学生的人本地位,为素质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开一个新局面。

【关键词】赏识激励学生成长学习兴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教育传统的学校“戒尺教育”,家长“棍棒教育”,一直在影响甚至左右着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尽管“五四”至今,“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影响现代教育已经近百年,我们步入信息全球化的也已经多年,但是,教育者(教师、家长)是否应该拥有“惩戒权”的思想仍然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家长。

尽管一纸《教育法》和《青少年保护法》在教师、家长教育行为上否定了体罚,但教师、家长因体罚孩子而触犯法律的案例仍时有发生。

于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当代教育法规之间,教育者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状态——“抱怨教育”,抱怨教育不仅导致教育者身心疲惫,并且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赏识教育”的出现会缓解并逐渐改变这现象。

(二)因升学就业等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应试选拔与分数划等的评价方法仍然占教育评价的主要阵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多种潜能的发展,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

尽管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课程改革对教育评价的改革建议的实施,人们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已经有所重视,但是完全改变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处于变革时期的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大环境仍然更多地关注结果性评价,使得选拔评价趋于功利化,评价目标趋于唯一化,严重者完全忽略过程性评价,尤其是过程中的赏识激励评价或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或轻描淡写隔靴止痒,结果造成教育的高投入,低效益。

(三)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的指导思想则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目前中小学的一些普遍做法看,背后起支撑作用的理念仍然是“考试”,重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

《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及最新进展》中指出当前世界课程评价发展的主流方向,即课程评价的发展呈现出以质性评价取代和统整量化评定,评价功能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注重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也注重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评价要求发展性评价与过程并行,并渗透于每一教学环节之中,赏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有望为学生的潜能的开发与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

(四)我们学校与学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学校招生区划因受地理位置、楼区老化、外来务工住户增多等因素的制约,致使生源逐年减少,优生严重外流,没有本市户口的民工子女越来越多等特点。

学生整体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家长也因为各自不同的种种原因很少能够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悉心的管理和正确的教育。

从各自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走到一起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同时,还有存在性格与心理方面的问题,有的有“自卑情结”自我设限,有的放任自流自暴自弃。

赏识激励教育可以让教育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学生的心里,会有助于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人”,造就“人”——发展造就学生的同时发展造就老师。

在课题的研究中,引领教师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索出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在班级管理中的操作方法与运用规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将大幅度提高,必将促进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之心的形成,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以致未来的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人格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望教师能够在对学生管理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并形成一定的特色。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营建“赏识激励”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上,都将具有促进作用。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生命的教育,任何教育方式发挥作用的根本在被教育者生命的内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育规律与实践证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过程不应该是知识的移植过程,而应该是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如果通过激励、赞扬来激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通过精心组织、悉心引导、耐心启发调动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们必将会出现从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从内心对人生充满自信心与进取心的成长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赏识激励至关重要。

他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

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皮格马利翁效已经成为应用赞美、信任和期待来改变个人和团队的成功法则,在对学生心理个性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后,对那些一直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孩子适时适当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之逐渐摆脱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逐渐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学习环境中,改变心态,积极行动,向着好的方向努力,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二)教育学理论依据

“赏识教育”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弘用20年时间探索的结果,赏识教育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建构出自身的体系,是充满了人文思想的现代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说:

“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赏识教育的优越就是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给他们以鼓励信任、理解宽容、自物自励、完善自我。

魏书生教育“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根本在于对科学与人的尊重。

在魏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和学生商量”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解放学生思想的过程,给学生情绪松绑的过程,唤起学生兴趣、好胜、成功欲的过程。

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心心相通,让学生自己主宰自己,自我教育,自己动手学习。

教师创设民主情境。

教师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商量,从内心深处了解学生,成为学生亲人和挚友,使学生愿意,也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各抒已见。

魏书生教育的思想体现出信任与关怀是赏识教育思想的根本所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认为“教育的关键是在每一个小学生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

学生因某一领域取得成绩而产生自尊、自信、自豪,这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他能推动人在其他方面也能达到理想的成就,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课程改革理论依据

展示激励功能是发展性课程评价功能之一,即发展性课程评价,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所配合的恰当、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换个角度看看,在很多时候也将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发展性课程评价倡导的评价内容多元化、过程的动态化、主体的互动化都为赏识激励性评价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赏识激励”,学生走出自我限制,形成“我能行”的自我认知心理,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赏识激励”,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智能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以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创新教育相关理论和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科学理论,研究探索创新教育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教育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状况为依据,立足于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制定研究内容,学习相关资料文献,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相结合研究。

并加强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关注研究对象在过程中的变化,注重实际效果和问题的解决。

(2)问卷访谈法:

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我认知、赏识他人的实际情况、师生关系沟通情况、家庭环境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3)叙事研究法: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叙事的形式及时反思性教学,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个案跟踪法:

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两方面确立个案典型,及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并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有效的教育策略,并建立个案跟踪档案,为研究的正常开展积累资料。

措施:

(1)摸底调查、了解现状:

结合教育教学评价实际情况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2)学习培训:

a.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合作学习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从而为课堂教学找到好的方式方法。

B.组织课题组人员讨论、交流、写出研究心得,并整理成研究报告。

C.加强研究工作的阶段性分析与总结。

在研究过程中,如有突破性的进展或是有阶段性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和测试报告)都力求形成文字,在适当时可形成论文或经验总结向专家组汇报与同行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试验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分析校情学情,结合实际确立课题,申请立项。

搜集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建课题组研究人员,落实分工职责;成员签定参与课题研究承诺书,学习相关理论和实施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中期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月)

(1)起步探索阶段。

(2009年1月—2009年7月)

A.召开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B.学习“赏识教育”与“激励性性评价”理论,以及课程改革相关教学理论,提高认识,为课题组成员树立科研意识,赏识意识。

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反思”的研究思路。

C.根据学生校园生活实际,搜集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原生态素材,作为实验研究的基础。

D.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实验教师开展研究工作。

E.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进行阶段材料归档,完成研究进展报告和阶段总结。

(2)提高深入阶段。

(2009年8月—2010年1月)

A.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B.进行调查访谈,根据学生现状和教育教学中赏识激励评价现状,认真开展研究,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开展“阳光批评”,如何使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C.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

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完善研究措施,调整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成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