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894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综合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综合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综合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综合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教师版.docx

《综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教师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教师版.docx

综合教师版

高一语文综合测试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选择题(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仆pú碑舳zhú舻鸷zhì鸟旌jīn旗蔽空

B.瑰guī怪枕藉jiè幽僻pì酾shī酒临江

C.守拙zhúo匏páo樽袅娜nuó临文嗟悼diào

D.肴yáo核敛liàn裾吐哺bǔ清流激jí湍

答案:

B(Apū,jīngCzhuō,dàoDliǎn,j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伶俜庐冢慷慨不绝如屡

B.谣诼樊笼渺茫杯盘狼藉

C.嘻游渔樵垝垣游目骋怀

D.彭殇江渚移徙苍海一粟

答案:

B(A缕C嬉D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病榻杂记》中,季羡林郑重其事地请求辞去人们送给他的三个称号“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

B.光芒万丈的美国篮球巨星,在现实的劳资关系中也不过是棋子,而摆布棋子的大手,就是能翻云覆雨的NBA资方。

C.撑起一把油纸伞,很容易走进温暖的旧时光;在现代时空中欣赏那精湛的制作技艺,便可以重温那耐人寻味的意蕴。

D.在曹操墓是真是假的激烈争论中,一个网上逃犯靠着自欺欺人的手段走红网络,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与学术的悲剧。

解析:

自欺欺人:

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与句意不符。

A.郑重其事: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B.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C.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正在筹划组建“妈妈评审团”,将以“儿童最大利益优先”为基本原则,从家长的角度对网上不良信息展开监督、评议、打击。

B.去年,台风频繁“光顾”我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全球温度上升;二是因为今年西太平洋海温偏高,气压偏强。

C.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2012年1月3日晚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本次比赛的办赛规模和参赛人数都刷新了历届冬运会的记录。

D.星期六要不要补课,在领导和老师之间广泛地引起了议论。

最后综合各方面意见,领导决定不补课,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解析:

A.偷换主语,第二、三句的主语应为“妈妈评审团”。

B.句式杂糅,可删去后面的两个“因为”。

D.状语顺序不对,可将“广泛地”放在“议论”前,并将“地”改为“的”。

答案:

C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是我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的源头。

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的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原指一种官署,后指一种新诗体。

C.《楚辞》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楚辞体”是一种诗体

D.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

C.收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去年,乔布斯领导的苹果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球售出的1600万台平板电脑中,1500万台是iPad。

之所以没能卖得更多,是因为“受制于产能”。

在过去数年中,“苹果”开发的产品与在线服务,已逐一颠覆了音乐、移动电话、媒体和视频游戏行业,使“苹果”成为IT业最赚钱的公司。

②这一切都离不开乔布斯的功劳,很多人甚至把“苹果”的辉煌成就归功于乔布斯及他天才的设计美学和市场触觉。

《商业周刊》曾把乔布斯比作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一类人,他们的影响力几乎是来自超自然的洞悉力和想象力,他们能呼唤起追随者可为之献身的忠诚。

③乔布斯的反对者也大有人在。

在iPad2的发布现场外,就有人示威谴责乔布斯试图掏空出版业的钱袋。

他们认为,乔布斯正在索取太多的控制权,40年前参与发明PC(个人计算机)的他可能也是主要的参与消灭它的人。

至于用户,又有多少不对“苹果”操作系统这个封闭的“监狱”烦恼。

④在开放与共享成为时代精神的今天,“苹果”以“封闭”为特色的商业模式的成功可称为异数,但由于这一成功过于巨大,“异数”甚至有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

从长远角度讲,如果整个产业因为“苹果”的成功而走向封闭的话,那绝对是个悲剧。

⑤但“苹果”是成功于“封闭”吗?

从表面上看,“封闭”确实是苹果产品生态系统的一大特色。

不管是手机、平板电脑、操作系统,还是芯片平台,乃至“苹果”封闭管理的APPStore(专为苹果产品提供应用软件和服务的网络商店),苹果产品始终自成一体。

这种封闭甚至成就了“苹果”独特的APPStore商业模式,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盈利和开发都更容易实现。

事实上,“苹果”的“封闭”是作为结果,而不是作为原因出现的。

如果没有硬件销售的成功,APPStore大厦将轰然倒塌。

⑥在iPad2发布会上,乔布斯说,“很多人正在涌进平板电脑市场,把它当做下一个PC,他们的软件和硬件由不同的公司完成,像PC时代那样强调速度。

我身体里的每一根骨头都在说这条路是错的。

”这段话颇能体现乔布斯大搞“封闭”的苦心,他不放心别家公司生产的硬件和软件,而事实证明,他这么做也并非没有道理。

⑦从恶的一方面理解,在后工业时代,乔布斯坚持把一切封闭在“苹果”之内,体现出一种前工业时代工场作坊主似的贪婪心态,他想把所有环节的钱都赚走,而且似乎也确实做到了。

但如果从好的角度理解,乔布斯却是在以一种现代社会罕见的对待产品的态度进行工作,这种类似艺人与工匠的心态,使其产品不是立足于技术,甚至也不是设计,而是在如何追求更完善地满足人的需求。

20年前,乔布斯遭遇失败时如此,今天他依旧如此,在理解人性、满足顾客方面,乔布斯有远比那些紧跟商学院教科书的同行更执著、更开放的心态。

⑧没必要担心“苹果”会把风气带坏,开放和共享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的绝对主流,如果说乔布斯能以其天赋而成就异数的话,那么他的继承者的主要任务则应是,考虑如何在封闭的完美产品及开放共享之间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

(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面对苹果公司“封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苹果”的“封闭”有利于公司盈利和产品开发,但也给消费者使用产品带来了一些烦恼。

B.别家公司生产的硬件和软件让乔布斯不放心,这是苹果公司大搞“封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C.乔布斯既想赚走所有环节的钱,又想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双重心理造成了“苹果”的“封闭”。

D.“苹果”的“封闭”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这种“封闭”模式有逐渐成为IT产业主流的趋势。

解析:

从第⑦段中可以看出“想赚走所有环节的钱”“想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从不同角度对乔布斯所作的评价,是揣测,不一定是乔布斯的心理,文中也没有表明“苹果”的“封闭”是建立在乔布斯这双重心理上的结果。

答案:

C

7.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商业周刊》在评价乔布斯时,采用了马克斯·韦伯提出的观点——乔布斯是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

B.有人认为,乔布斯正在索取太多的控制权,意在呼唤追随者可为之献身的忠诚,并让他们参与到消灭PC的活动中。

C.苹果公司的产品和在线服务,颠覆了音乐、移动电话等行业,影响了这些行业的利益,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

D.目前很多人正在涌进平板电脑市场,把它当做下一个PC,但乔布斯说,这是一条不正确的路。

解析:

A项,张冠李戴,马克斯·韦伯并未认为乔布斯是“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

B项,文意理解错误,“控制权”是指对其他行业的控制权,而不是对追随者的控制。

另外,“让他们参与到消灭PC的活动中”属于无中生有。

D项,原文中的这条“路”指的是“他们的软件和硬件由不同的公司完成,像PC时代那样强调速度”。

答案:

C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苹果平板电脑销售受制于产能,今年只要提高产能,其销量就能超过去年。

B.苹果产品自成一体,硬件产品的成功销售,离不开APPStore在线服务的支撑。

C.受乔布斯的影响,今后苹果公司的产品开发仍将立足于满足顾客的需求。

D.现在,乔布斯的继承者需要调整公司的商业模式,以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受制于产能”是去年iPad平板电脑没能卖得更多的原因。

影响销量的原因很多,仅凭提高产能,不能预测出今年的销量。

答案:

A

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9分)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溟,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

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星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夫事有人力之可致      致:

达到

B.自公仕宦四十年仕宦:

仕途

C.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困踬:

遭受挫折

D.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瞻依:

瞻仰依恋

解析:

动词,做官

答案:

B

10.下面各项不全是称颂欧阳修的文才德行的一组是(  )

①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 ②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③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④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⑤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⑥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④⑤D.③④⑥

解析:

六句中只有第③句不是称颂欧阳修文才德行的。

第③句是说欧阳修的政治功绩。

答案:

D

11.下面关于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安石运用四个恰当传神的比喻,对欧阳修文章的特点从质、文、辞、韵几个方面作了准确而又生动形象的阐述。

B.文章不仅高度评价欧阳修的文学成就,而且对他在政治上的贡献和崇高的品质,进行了褒扬。

C.文章在结尾写到了自己是如何地倾心怀念,深叹自己今后将无处请益,无所依归,感情十分真挚。

D.文章整句散句交错使用,长短错落,显得既严整而又活泼雍容,可以说既有王安石文章一贯斩截精悍的特色,又有欧阳修散文纡徐淡泊悠扬婉曲的长处。

解析:

应是“质、文、韵、辞”

答案:

A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

(1)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个人假如能够像这个样子,那(一辈子)也就值得了,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2)您的居官和辞职,差不多如同英灵精气,不随草木一起腐烂消失。

(3)然而临风充满着怀念,我心怅惘而不能忘情的是,一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先生您了,那么我能去追随谁呢?

参考译文:

大凡事情有人力可以做得到的,尚且难以预料;更何况(有些事情)天意幽冥难懂,又哪里是人可以推想得出来的呢?

然而先生您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盛名,死后又必定能够流芳后世。

一个人假如能够像这个样子,那(一辈子)也就值得了,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像先生您的器量恢弘、材质深厚,智慧高超、见识远大,再加上学术的精深微妙,所以充满在文章里头,表现在议论中,是那么的豪放杰出,那么的高峻雄伟,那么的奇特巧妙,那么的不同凡俗。

蓄积在胸中的,浩瀚得有如江河汇聚起来;发露在外面的,灿烂得有如太阳、星星的光辉。

您清雅的风格,有着幽洁的韵味,悲凄的地方好像旋风、急雨突然降临;您雄壮的辞语、恢弘的论辩,畅快得好像轻车骏马在奔驰一样。

当代的学者,不必问他认不认识您,只要拜读过您的文章,那就能够了解先生您的为人了。

唉!

从先生您出来做官,长达四十年的时间,有时升迁、有时贬谪,往复不定,真会让人感叹世路实在是崎岖难行啊!

您即便是困顿挫折,进退两难,屡遭贬谪,流离不定,而始终不被击倒,因为公共的舆论是有一定的是非。

(所以)在您已经被压抑之后,又能够再度受到重用,于是名声在当代显著。

先生您果决勇敢的气魄,刚强正直的节操,到了晚年仍丝毫不衰。

当仁宗皇帝在位的晚期,他顾念自己死后的各种事情,说过像先生您这样的人,是可以交托国家安危的重责大任的人。

(后来果然)您(准确地)决定国家的大方针、总决策,从容指挥,应付自如,定出安定天下的大计,真可以说是千年难得一见的优秀人才。

当您功成名就之后,不居功地离开了朝廷,您的居官和辞职,差不多如同英灵精气,不随草木一起腐烂消失,您将会在箕山之侧、颍水之滨和贤人长相伴左右。

当今天下人,不论是贤能或者不肖之徒,都会因为先生您的过世而落泪,而哀伤叹气,更何况那些和您同朝的士大夫们,平常与您结交往来的人呢!

又更何况先生您是我心目中最向往、敬慕而瞻仰依靠的人呢!

唉!

盛衰兴亡的道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然而临风充满着怀念,我心怅惘而不能忘情的是,一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先生您了,那么我能去追随谁呢?

13、给下列文言文语段断句(4分)

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鹊曰我非能治死为生也能使可生者生耳然太子不遇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疾虽医和亦不能治矣。

答案:

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曰/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病/虽医和不能治矣

译文:

过去虢太子死了,扁鹊治疗后起死回生。

扁鹊说,并不是我有起死回生之术,只不过是能使可以活的人活着而已。

但是,太子如果没有遇到扁鹊也不能活。

如果是病入膏肓,即使医生医术再高明也无法治愈。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河上亭壁

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注:

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1)“独凭危槛思何长”,诗人可能想到了些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黄河边,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也许想到了“欲渡黄河冰塞川”的仕途险恶,一丝忧愁袭上心头;也许想到了“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的豪迈,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自甘沉沦呢?

(2)“一半秋山带夕阳”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技法?

这样写有何妙用?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诗人通过描绘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图景,营造了使人感到安闲、亲切,让人陶醉的意境,巧妙地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惆怅心绪和达观情怀。

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前又算得了什么?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__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答案:

(1)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2)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18分)

后现代乡愁

周国文

 ①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

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我们习惯了艳遇的邂逅,我们熟悉热闹的表情,我们喜爱虚荣的狂欢,我们热吻时尚的盛宴。

我们满足于坐在摩天大楼的落地玻璃窗后面欣赏街市摩肩擦踵的人流,我们愉快的目睹霓虹灯随着夜幕中买醉的俊男靓女的一声声欢歌把明天统统照亮。

我们已经多久没有欣赏过日出的壮观了,猜测下一次雪飘飘的迷乱又会是多么玄奥的幸福。

 ③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理想还能透过那把青春期的木吉它唱出年轻时的浪漫与激情吗?

我们大学殿堂的草稿纸还留有纯真的温度,而那把磨损了笔尖的钢笔还能题下爱的允诺与告白吗?

我们足以自豪的晓风残月似乎已被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撕碎了,我们漫步凭吊的阳光故道还会有英雄出关的回眸吗?

才子死了,佳人也不知流落到何方,只剩伤心的故事还依稀在流传。

可堪玩味的心情之物是否也越变越孤独。

 ④回到故乡,去采撷你多年不见的信物吧!

桃花几朵,柳枝一段,荷叶片片,野菊满园。

我们的性情就像第一封情书初绽露出快乐的现场版,那时的感觉一定美丽极了。

可惜农村是愈加的回不去了,不是路途遥远行程不便,而是城市的点点滴滴让你我越来越忘了回家的路。

 

乡愁被不可救药的当成商品出卖,旅游线路图明确标示了乡愁的方向吗?

摆在超市货架上的家乡米酿有少年离家那一晚的甘醇吗?

站在桥头日复一日等待的小芳会迎来情歌的传唱却永远等不来远走的爱人。

农家饭庄的田园美食醉倒城里人却丝毫无助于我们对知青生活的爽朗回忆,因为这一切都是用等价交换的金钱换来的。

 

乡愁,或许是儿时越飞越高的风筝,或许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或许是长河秋月落日余晖,或许是征人此去忆君长安。

别样的况味,一样的离愁别绪,它是在自我感悟中步步提升的一种直面人生的书写。

它不应该最终沦为城市博物馆里供人赏玩的历史珍藏。

它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织共鸣,就像一条绵延在人类记忆里的河流穿越历史的烟尘而来,那样的奇诡,那样的卓绝。

 

乡愁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反动,是在世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上的一种浪漫出逃。

也许我们可以说乡愁就是一匹罗曼谛克的思想骏马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赛跑。

它是“马伫塞外雄关,望天山怀张骞”。

“车过河北高阳,临易水追荆轲”的别样思绪。

毕竟乡愁的存在,是一种幸福的燃烧,是甘甜的烛光照亮脚下的路。

 

就像在万千的地名中上苍独独让我选择了故乡一样,乡愁不老,乡愁馨香,我们“怀着乡愁寻找家园”不正是永续不灭的精神归依。

乡愁,让你我在沉思的瞬间总会想起梦中萦绕千回呼唤千回的那个芳名。

这是人世间最不朽的绿叶,它骄傲的立足,尽管忧伤,却不改灿烂。

风吹云动中,永留有“我思故我在”的魅力。

16、

段中说“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后文与之相应的信息有哪些?

(4分)

参考答案:

日出的壮观,雪飘飘的迷乱;

青春期的木吉它产生出浪漫与激情;大学殿堂的草稿纸留下纯真的温度;那把磨损了笔尖的钢笔题下爱的允诺与告白;

摘取“桃花几朵,柳枝一段,荷叶片片”作为爱的信物;(

儿时的风筝、母亲的关怀、长河落日等、离情别绪。

评分细则:

4分。

以上四点,答对一点得1分,可以是摘录,也可自己概括。

17、如何理解

段中“城市的点点滴滴让你我越来越忘了回家的路”一句?

(4分)

参考答案:

身处城市的现代人迷恋于艳遇、热闹、虚荣、时尚等浮华的东西;

隔离在封闭的空间之中;

忙于经营;

评分细则:

4分。

可以是摘录,也可自己概括。

18、

段中说“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

”联系全文分析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

(4分)

参考答案:

.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城市生活是艳丽、浮华的;

.城市生活是隔离封闭的;

.乡愁被不可救药的当成商品出卖;

.城市生活是世俗的

评分细则:

4分。

以上五点,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对四点得满分,可以是摘录,也可自己概括。

19、你认为现代社会还需不需要乡愁?

理由有哪些?

(6分)

参考答案:

认同作者看法,需要乡愁。

乡愁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接;

它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浪漫情怀;

它可以让人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幸福与甜蜜;

乡愁是一种永续不灭的精神归依。

评分细则:

6分。

明确自己的看法(1分)以上四点,答对一点得2分,任答对三点得满分。

不同意的,言之成理亦可。

六、语言表达(12分)

20.下面是某文学爱好者给某报社编辑写的一封信,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3分)

××编辑:

您好!

我经常拜读你社出版的报纸,感到受益匪浅。

于是我在百忙的工作之余,写了自己的一孔之见。

今寄去我的大作,恳望您抽时间对我的作品锦上添花。

如获指点,我定感激涕零。

遥祝编安!

(姓名)

2012年3月30日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你社”改为“贵社”;

(2)“百忙的工作之余”应删去“在百忙的”;(3)“大作”改为“作品”;(4)“锦上添花”改为“斧正”;(5)“感激涕零”改为“感激不尽”。

21.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

要求:

①语言表达准确、简明;②结论和原因不超过30字。

(5分)

我国的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

(1)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1)居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

(答“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也正确)

(2)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

2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