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青年励志文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0878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青年励志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作青年励志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作青年励志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作青年励志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作青年励志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青年励志文章.docx

《工作青年励志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青年励志文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青年励志文章.docx

工作青年励志文章

工作青年励志文章

脚步的坚实,不在于穿多重的鞋,而是看是否经历过陡峭;内心的强大,不在于心里想的多,而是看是否经历过波折;梦想的实现,不在于有多少收获,而是看如何击败了重重困难,最终得到好的结果。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工作青年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励志文章1: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不开始

01

最近遇到一些读者在后天留言说,很喜欢我的文字。

他们自己也喜欢阅读,想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尝试拿来写作。

但不知道现在还来得及吧?

另外也担心自己万一写不好怎么办?

我想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作者是美国老太太摩西奶奶,这是一个励志范的代表。

她在年轻的时候,愿望就是想画画。

但那时,她家人和朋友都告诉她,你太不现实了。

他们说:

“你是一个农场菇凉,你的人生就是嫁给一个农场小伙子,然后养一大帮孩子。

她被周围的人就偷走了梦想,不在想画画的事,做她认为她该做的事。

后来,她生了十几个孩子,四十几岁就当上了外祖母,六十几岁就成了曾祖母。

在75时,丈夫去世,孩子也长大成人,医生说她年龄太大,不适合在农场里劳作。

在她77那年,她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决定完成内心的愿望,在去世之前画一些画。

她就去镇上的商店买回来画笔、画纸和颜料,坐在家里开始画画,这些画后来被称着原生态的美国风景。

摩西奶奶在78岁那年,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幅画。

当她101岁时,纽约市的一家艺术画廊,举办了她的个人画展。

在她人生的最后十年里,她的一些画作市场售价高达10万美金一幅。

矛盾的是,当她是一个小姑凉时,人们说她不能画画,因为开销太大,负担不起。

在她开始画画后,她一年挣的钱,比她和丈夫两个人在农场上辛劳一辈子,挣的钱还要多。

绘画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充实。

2001年,华盛顿博物馆举办'摩西奶奶在21世纪'展览,展出国内外收藏的87件摩西奶奶经典画作和遗物,再次引起巨大反响。

在展览中,有一张私人明信片格外吸人眼球。

有趣的是,在摩西奶奶100岁时,日本有个叫渡边淳一的年轻人问她,该不该为了自己热爱的写作而辞掉外科医生的工作?

她的回信是一张明信片,上面画了一座谷仓,并附有一段话:

“做你喜欢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当然,渡边淳一后来成了名扬世界的大作家,出版了《失乐园》、《光与影》等50多部长篇小说。

这位同学,如果你真的想尝试写作,现在一点都不晚。

你也不用担心自己写的不够好,世上没有那个人一下子就把事情做好的。

你只要不断思考和总结,坚持写下去,结果不会太差。

02

1857年,约瑟夫·康拉德出生在波兰,在上流社会的家庭中度过了童年生活。

后来他17岁逃到了法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海生涯。

在一艘英国船上当水手时,他只懂6个英语单词,后来又在英国的商船上工作16年。

在近30岁时才系统学英语,37岁那年结束了漂流生活,开始用英语写作。

40岁时完成了第一部作品《水仙号上的黑水手》,此后一生发表了13部长篇小说和28部短篇小说。

《黑暗的心》是他最负盛名的小说,成为了世界上罕见的用非母语写作而成名的著名小说家。

康德拉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被誉为英国现代八大作家之一,他最擅长写海洋冒险小说,有“海洋小说大师”之称。

著名作家老舍称他为“近代最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他深刻影响了福克纳、海明威等众多著名作家。

如果你真的对某样东西感兴趣,那就尝试让自己投入进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指引你的,不要轻易放弃。

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

03

身边经常有妹纸说,自己想减肥,计划三个月减掉20斤。

于是去办了健身卡,买好了运动装备,去了几次就觉得太累受不了,减肥计划搁浅。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你用多长时间胖起来的,那么你也要用相应的时间才能减下去。

可是你一共去健身房只有可怜的个位数,老天就这么垂怜你啊?

在国内,有一位“神仙奶奶”,她就是87岁的盛瑞玲。

她是一位活力四射、身材窈窕的“菇凉”,但你绝对想不到,她65岁时的模样。

体型臃肿,身材走样,不要说什么活力、优雅、岁月静好。

退休后遭遇严重车祸,腰椎压缩性骨折,盛瑞玲不得不卧床休养。

这一来,只有1米58的她,体重由96斤猛涨到126斤,更严重就是糖尿病也来了,于是她下定决心:

开始减肥。

起初,由于减肥心切,使了好大的劲,却并没有啥效果。

正在万分苦恼之际,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妈妈帮忙每天给杂志社送稿。

每天跑来跑去,一个月下来,体重竟然下降了18斤。

之后她每天卯足了劲,挺胸、收腹,大踏步,短短几个月下来就甩掉了那些肥肉,体重降到了94斤。

因为之前给儿子送杂志稿,她接触到众多杂志社、广告商,人们惊叹于她形象和气质的转变,纷纷争抢她做自家的模特。

真正的优雅无关年龄,80多岁照样可以容光焕发,照样可以涂口红、蹬高跟、着泳衣。

她主动学习各种新鲜事物,学化妆,学拍照,看时尚杂志,舞蹈瑜伽,年轻人的喜好,她一样也没落下。

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时,大脑就不会迟钝了,“做个会学习的小老孩”,是盛阿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刷微博、玩微信她样样在行。

就连秀起恩爱来,也甩现在年轻人一条街。

别轻易言老,遗憾错过花样年华又怎样?

心态年轻,活出自己,美丽,就能穿透岁月的年轮。

在老奶奶面前,我们很多人要羞愧地汗颜。

你真的想去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04

都市生活惯了的我们,身体素质直线下降,“三高”随着而来,减肥迫在眉睫。

我们一面想着跑步计划,同时又想着如何与内心的懒癌作斗争。

福杰辛格,89岁时才开始跑马拉松,每天都跑16公里,在那之前他都以为马拉松只有26公里。

20年前,妻子和孩子都死亡后,开始练习跑步。

92岁高龄时,用5时40分刷新了世界纪录,这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报酬。

他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在100岁时用了7时49分跑完了2012伦敦马拉松,成为

全世界年纪最大的马拉松选手。

日本老人长冈美惠子,为了膝盖复检,82岁高龄的她开始学习游泳,每个礼拜至少练习三次。

在99岁时,她曾于奥运会标准池(长水道50米)游完1500米距离。

2015年,她参加国内举办的业余游泳竞赛,花了1小时15分钟完成自由式1500米,这个成绩也打破了这个年龄段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有人总说:

已经晚了。

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05

木材,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栋梁。

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间。

前两年,一位79岁的时装秀老人惊呆众人,刷爆朋友圈。

他叫王德顺,1936年出生于沈阳。

24岁做话剧演员,49岁开始研究形体哑剧。

2年后,将中国的哑剧第一次带上世界哑剧舞台;57岁创造“活雕塑”,在北京的首演引起轰动。

此外,他还参演多部作品,有《天地英雄》、《闯关东》和《重返20岁》等。

老人身材硬朗,精神矍铄,不时向人问好。

据悉,他每天健身2小时以上,每周一次速滑。

生活是我们自己创造,一直是,永远都是。

害怕“来不及”,不能成为不作为的借口。

你要去相信,时光且长,你终将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拥抱独属于你的未来。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摩西奶奶说,最好的生活,就是充分利用生活所提供的一切。

人的一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运的。

有自己喜欢的人,才会生活得有趣,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意思的人。

当你不计功利地全身心做一件事时,投入时的愉悦和成就感,便是最大的收获与褒奖。

如果你真的想好了要去做一件事,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励志文章2:

唯有努力,不负光阴

01

凌晨四点,同学群里,大灰发了一张灰头土脸的自拍,背景是黑蒙蒙的天和他的大卡车。

在我们都睡得天昏地暗时,他已经上路了,拉着一大车羊毛,带着一壶热水、几盒方便面,奔赴上海。

几小时后,有同学给他点赞,说:

大灰太能干了。

他回:

奋斗嘛。

以前傻,不知道好好学习,现在要是再不好好干活,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啊。

特别实在的大实话。

我看着,有点儿唏嘘。

这个满面风尘的中年男人,当年可是我们班的风云人物——班长、长得帅、特别聪明,是不怎么用功成绩就能拔尖的那种人。

可惜往往越是一学就会的人,越不爱学习。

最初,大灰的姑姑是我们的校长,盯得紧,他还比较认真,基本保持在前几名。

偶尔贪玩掉下来,被姑姑拎着骂,就又上去了。

后来姑姑调走,他就撒了野,经常逃课玩游戏。

有一次,他把书包都丢了,上课时,只能借同桌的课本充样子。

高中毕业,他勉勉强强地上了专科,据说也是打了3年游戏,差点儿没拿到毕业证。

工作后,大灰又混了几年,换了不少工作,都吊儿郎当干不长。

直到结婚,在老婆的督促下,他才走回正轨。

刚开始,夫妻一起给别人打工,慢慢有了点儿积蓄,就买了一辆车,跑长途送货,虽然很辛苦,但日子越来越好。

我昨天跟我妈说:

“大灰变了,特别能干,听说准备买楼呢。

我妈说:

“早这样多好,以这孩子的智商和能力,早点儿奋斗,现在别墅都得好几栋了。

02

我妈说得对。

现实明摆着:

很多天资远远不如大灰的同学,现在都过得比他好。

有个女同学,读书时成绩平平,不大说话,有些老师都不记得教过她。

她现在也很少说话,因为太忙,一年难得在同学群里露几回脸。

但我们都知道,她是重量级的存在——我们同学中唯一的博士,现在已经是气候专家了,常年在世界各地讲课、调研、参加国际会议。

上次她回来,我们聚了一下。

班主任老师挺欣慰的,称赞她出色,是老师、同学和学校的骄傲。

她笑道:

“您知道我没什么天分,全靠死用功,当年考博士的时候,每天学习到夜里1点,早上5点又起床,去附近的公园,看一小时书,跑两圈,再看一小时,再跑两圈。

我老公一直叫我‘鸡血姐’。

其实,她到现在也常常忙得吃不上饭,和大灰一样,不时地拿方便面凑合。

只是同样吃着方便面到处跑,人生可大不相同——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有着完全不同的视野,提供完全不同的价值,获得完全不同的回报。

虽说开货车的大灰也是靠劳动吃饭,也不丢人,但如果他能早点儿发力,必然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有更辉煌的人生。

03

人的成长其实是有时间表的,就像植物,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什么季节该干什么事,都有定数。

春天是该播种的时节,你拖到夏天才行动,虽然也辛苦付出了,但秋天的收成肯定不会太好,冬天就可能吃不饱。

人年轻时,记忆力、学习力、好奇心、想象力都在顶峰,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大部分人的技能,都是在30岁以前完成的。

到30岁以后,基本就是打磨和运用了。

如果在这之前没有很好的储备,你的东西就不够用,就很难站上更高更广的平台。

而世界是金字塔型的,越往下,人越多,竞争越激烈,奋斗越艰苦。

就像大灰,如果早早努力,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坚持不懈地拓展,很可能现在也是顶尖的人才,“老师、同学和学校的骄傲”就是他。

但他错过了最好的时光,没有很好的学识、技能储备,就只能去做对专业技能要求更低的工作,而这些事,有大把人在做,你只能更卖力,更用心,才能有点儿小成绩。

同样是付出,同样是奋斗,在合适的时候去做,事半功倍,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机,就要付出更多辛苦,结果还未必如愿。

04

我们也常看到另一些励志的榜样。

摩西奶奶76岁开始画画,80岁举办个人画展。

肯德基爷爷哈兰·山德士62岁才开了第一家肯德基餐厅。

……

总有很多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但是,请一定注意:

摩西奶奶有极高的绘画天分;肯德基爷爷在开肯德基之前已经研究了炸鸡很多年。

大器晚成的人,绝大部分都有天分、运气、积淀的底色,而这些,往往可遇不可求。

对更大多数的人来说:

第一,我们未必有摩西奶奶的天分。

如果有,早点儿努力,早点儿发挥,岂不更好?

第二,若前期没有努力积淀,机遇来时,可能根本就抓不住。

第三,这世界不但看脸,也看年纪。

比如一个单位的领导,往往更喜欢栽培年纪轻轻的员工,因为更有潜力,更有培养价值。

大器晚成其实是小概率事件。

在摩西奶奶、肯德基爷爷的奇迹之外,更多的是庸碌、辛苦一生,最终郁郁不得志,哀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普通人。

所谓“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其实是说给那些从未真正努力,又想发挥自己价值、追求美好人生的人听的。

确实,如果你的内心有渴望有动力,那么60岁去奋斗也未尝不可。

毕竟只要开始就有机会,而现在是余生中最好的时机。

但是,60岁开始也不晚,不等于60岁开始是最好。

如果早一点儿意识到努力奋斗的重要,在20岁甚至更早时就开始,踩准每一个向上的节点,去攀爬,去拓展,你的付出必将获得更大回报。

不必强求自己一定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高度,毕竟每个人的特质不同,成长速度不同,就像白菜和樱桃的成熟期不一样,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

但是,若想获得最好的收成,无论是谁,都该在最好的春光里,努力汲取阳光和水分,扎根发芽,拼命生长。

春天偷的懒,秋天真的很难还。

不要让明天辛苦奔波的你,怪罪今天虚度时光的自己。

励志文章3:

你以为是自己输在了起跑线,其实是别人赢在了终点

1

大一刚开学的时候,有个读者来找我聊天,语气很沮丧。

他高考超常发挥,被一所挺不错的高校录取,喜滋滋地玩了一个暑假,却在开学的第一周,就感觉到压力山大。

宿舍里的几个同学都太优秀:

一个早在高二的时候就拿了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一个是数学奥赛的特长生;一个虽然成绩跟他差不多,但有个资产上亿、做老总的爹,眼界和能力都强他不少。

只有自己既没什么本事又没什么背景,中学时期那点儿微薄的优越感早散得一干二净。

“不是都说大学四年是人生的加时赛吗?

那对于我这样输在了起跑线上的人,再努力又能跑出什么成绩?

”他说。

我想了想,没忍心用“你不需要跟别人比,做好自己就是成功”等老套的话搪塞他,因为我也懂得那种感觉,好不容易赢过了千军万马、跨过了独木桥,带着满身的疲惫只想落脚歇一下,却看到别人清清爽爽地站在起跑线上,装备齐全,斗志满满,而灰头土脸、气喘吁吁的自己,怎么看都没什么胜算。

2

我是在大三实习的时候,第一次尝到这种绝望。

录用我的是一家很有名的公司,经过了三轮面试和两轮笔试,我终于等到了日思夜想的邮件通知,觉得自己挺厉害,每天在宿舍看看美剧、翻翻书,也能得到不错的机会。

就这样,我怀着“自己是幸运大赢家”的想法一身轻松地玩了两周跑去实习,而打击也来得那般不期而至。

跟我分到同一个前辈手下的是一个来自广州的姑娘,明明跟我同年,却有着出奇丰富的职场经历。

在我还纠结着如何做数据透视表时,她就已经能将三四个函数嵌套在一起得出一组漂亮而又有说服力的数据了;当我在大会上像听天书一般听着老总介绍公司主要业务和重点客户的时候,她已经懂得拿着财务报表跟前辈讨论市场利润的变化趋势。

高下立判,那样明显,以至于用不着外人说,我已经在她面前自惭形秽得抬不起头来。

那时候,我很绝望,觉得自己真的很倒霉,职场刚开始便遇到了劲敌,对方还没出招,我就已经毫无还手之力。

一起入职的其他人传出小道消息,说这个姑娘本来就是某老总的独女,自幼被父亲带在身边按照接班人的标准培养,只等积累够经验,毕业之后就职自家公司的总经理。

我默默地把这个消息记在心里,在每一个被她比得光芒尽失的时刻,都自我安慰道:

“人家可是公主,我一个普通人比不过她也是正常现象,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了呢?

3

我从没想过她会主动约我喝咖啡,在实习结束,次日就要回到各自城市的那个下午,她笑吟吟地挽住我,说:

“认识好几个月了,我们都没有好好聊过天,明天就要走了,聚一聚吧。

反正今后也不会相见了,我这么想着,对她坦白了自己的羡慕、嫉妒和心灰意冷。

她听完后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我:

“那你知道我上了大学之后的每一年都是怎么过的吗?

我每天上完课都要在图书馆坐4个多小时,考了金融风险管理师;从大一开始就利用寒暑假在企业帮工,有时连工资都没有,还要加班到半夜。

而这份实习,是我的第五份工作。

“你其实很优秀,只不过比我晚起跑了3年而已。

”她这样安慰我。

我这才知道,关于她家世的传说全是谣言。

她跟我一样,父母都是工薪阶层,而她的优秀,并不是来自于天赋或是家世的加持,而是在我怡然自得的3年中,她在没日没夜赤手空拳地拼搏。

没有谁是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的,我们以为的起跑线,其实就是人家辛苦奋斗了多年的终点。

4

之前有读者问过我,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最应该培养哪一方面的能力。

我想了很久,才慎重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培养纵向的时间观。

因为年轻,我们难免幼稚,认为人生是一场不可逆转的博弈,输在了开头便再无翻盘的机会,又因为短视,看不到胜出的机会,便连参赛的入场券都想丢掉。

可这世上,有谁的成功是横空出世的呢?

你看到的胸有成竹,是别人犯过很多次错误后的顿悟;你看到的举重若轻,是别人跌过无数次跤后的自省。

你看到的那些闪闪发亮的光环,也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不过是一个人咬牙走了很久的夜路,才为自己点亮的一盏灯。

懂得看到过去,才能明白生活是每一天、每一夜的叠加,你如何度过昨天,就如何度过今天,你如何度过此刻,就如何度过未来。

而懂得看到未来,才明白一个人30岁时的起跑线,是由20岁的自己决定的。

你可以停留在原地自怨自艾,也可以选择立刻开始追赶,为下一个10年中的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正如那句古老的谚语所说:

“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追赶永远比等待有效,因为运气只眷顾不言放弃的人。

毕竟人生那么长,暂时输一场有什么可怕?

励志文章4:

经得起今天的沮丧,才能蜕变成明天的惊喜

1

昨天,我度过了无比沮丧的一天。

天没亮就起床赶年终汇报的材料,接着开冗长的会议。

午休时忍着困倦写文章,又临时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说孩子咳嗽很严重,只能匆匆赶去接了回来。

下午,请假在医院里排长队,不停安抚生病的孩子,然后再赶回单位。

等加完班,到家已经七点了,匆匆扒了两口冷饭,又马不停蹄地给孩子辅导作业。

九点半,好不容易忙完手头所有的事情,以为终于可以喘口气,结果孩子突如其来一阵咳嗽,就把刚吃完的药吐得满床都是。

打扫的时候,手指又不小心割到玻璃碎渣。

一直忙到十点钟,孩子睡下,世界这才安静下来。

我关掉台灯,丢开抹布,瘫坐在地板上,看着眼前流着血的手指,忽然就陷入了无法言喻的沮丧中。

黑暗中,我努力回想着像陀螺一样旋转的这一天,不知道自己到底所为何事,而这样的生活又何时会有个尽头?

当然,思考这种问题,就像思考鸡与蛋的关系,永远不会有答案。

只是让我意外的是,当我选择去正视这份沮丧时,随之而来的竟是莫名的轻松之感。

无论如何,我总算成功地熬过了这一天,而且一切看起来好像也并不是太糟糕,我甚至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构思明天的工作计划。

毕竟我还有那么多的事要做,真的没空沮丧太久。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面对无可避免的沮丧,承认它,其实就是承认生活的不尽如人意。

但也正是在这些小而确切的沮丧中,反而更容易让我们看到希望:

既然今天没有更坏的事发生,一切就有变好的可能。

你总要先扛过沮丧的今天,才有真实可期的明天。

2

听过一句电影台词:

在你或长或短的生命里,一定至少有一个夜晚,你站窗前,看着窗外的世界,觉得无比沮丧。

这应该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会。

几年前,曾和一位朋友聊过此类话题,平素总是以坚强干练女白领形象示人的她,一改风格,不无自嘲地回了我一番话。

她说,“沮丧的夜晚岂止一个?

出差回到家,想煮一顿泡面填填肚子,却发现冰箱空空如也;穿着高跟鞋赶去和客户谈判,脚都被磨起泡,结果苦等半天还没有见到人;想找朋友倾诉,翻遍电话簿,却发现找不到一个人……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数不完。

但话音刚落,还没等我回应,她却又接着说道:

“不过这些年,我早已经明白一个道理,谁的人生不委屈?

既然躲不掉,那就换个心情好好生活。

好好生活,朋友做到了。

现在的她,不仅熬过了工作的困难期,还结了婚当了妈妈,有了自己温馨美满的小家庭。

当年的那些沮丧和烦恼,在她的认真坚持下,如今都已成了被她稳稳握在手里的幸福。

每每见她,我也总会想起她讲那番话时的神情,有点难过,也有点坦然。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成长过来的吧,一边心酸委屈,一边努力前行。

我们知道这条路很难,也免不了感到沮丧,却依然还是会努力宽慰自己,然后打起精神迎接下一个明天。

生活总有暗夜,但我们选择拥抱光明。

3

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

有没有一瞬间,你会突然感觉沮丧,即便什么也没有发生?

回复的人有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luka的姑娘。

年轻的她刚刚经历失恋,在异乡独自生活。

租完房子,口袋里只剩80多块钱,而距离发工资还有整整一周,她就只能天天吃泡面。

生活的窘迫,失恋的痛苦,都让她经常感到沮丧,有时还会忍不住掉眼泪。

但该哭哭,每次哭完,她都会尽量让自己不去想不开心的事。

她说,我不知道男友为什么要离开我,不知道生活什么时候会变好,但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我也无比相信,经过这番考验,以后的她必定会对生活有更多感悟,也会更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挑战。

嘴上喊着丧,脚下却在走,这是平凡如你我的不平凡之处。

正如歌里所唱:

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前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

但无论山高水长的路途,还是茫然未知的旅程,也不能阻挡我奔前程。

我们都要认真面对自己的人生。

感到累的时候,停下来,给自己一个拥抱,允许自己有沮丧和疲惫的权利,但不要忘了保持战斗力,继续出发。

因为,唯有化沮丧为力量,坚持向前走,才能将今日的丧,蜕变成明日的喜。

励志文章5:

每一个干大事的人,都曾安静地干过小事

1

这次同学聚会,最让我们震惊的人是老马。

聚会地点是老马家庭农场,住宿是老马民宿;就餐是老马酒馆,游山玩水坐的是老马亲自驾驶的商务车。

20个初中同学,被老马安排得妥妥贴贴。

粗略估算一下,老马的个人资产超过7位数。

这对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来说,就是一个传奇。

老马,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放弃读高中的机会,一直待在农村,干些捞鱼摸虾的小买卖。

刚开始,他帮别人养鱼,一年才几千块钱的工资。

一边养一边学,干了几年,学会了养鱼技术,他就挖了一口鱼塘,自己养。

不仅养鱼,他还逮虾子,还到小池塘里捉鳝鱼。

有人瞧不起他挣的这些小钱,他总是嘿嘿一笑:

“积少成多呗!

过两年,他承包了村里的小水库;又过两年,他承包了我们镇的大水库。

不知道他到底赚了多少钱,只知道他卖鱼的运输工具,一年年变化。

从摩托车到拖拉机;再到三轮、小货车;现在他雇请了三个司机,常年向全国各地发货。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安安静静干小事的人,竟然把小事干成了大事,成了同学们的楷模。

专注眼前、致力小事,毫不起眼的小事情,往往也蕴含着大格局。

2

跟老马相反,罗同学一门心思要干大事业。

从初中写作文开始,我们就听他谈伟大的理想。

不是科学家就是企业家,最不济也要当一个百万富翁,用创造经济价值来实现他的人生目标。

果然,高中一毕业,他就吵着要父亲帮忙贷款,开了一家超市。

本来超市的生意还行,但他认为来钱太慢,阻碍了他干大事业的步伐。

于是急吼吼地把超市转让,拿着钱到省城开了家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