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统一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0822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统一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统一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统一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统一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统一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统一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统一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统一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统一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统一练习理综化学试题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年高三统一练习理综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涤纶广泛应用于衣料和装饰材料。

合成涤纶的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涤纶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对苯二甲酸和苯甲酸互为同系物

C.1mol涤纶与NaOH溶液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2nmolNaOH

D.涤纶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C

【解析】A、合成涤纶的反应为缩聚反应,选项A错误;B、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但对苯二甲酸(

)和苯甲酸(

)相差CO2,不可能互为同系物,选项B错误;C、1mol涤纶水解会产生2nmol羧基,与NaOH溶液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2nmolNaOH,选项C正确;D、根据羧断羟基醇断氢,分子中的端基原子和端基原子团错误,涤纶的结构简式为:

,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X、Y、Z、W为短周期元素,X2-和Y+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Z位于同一主族,Z、W位于同一周期,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X

B.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均至少有两种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W>Z

D.氢元素在与X、Y、Z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为+1

【答案】D

【解析】X、Y、Z、W为短周期元素,X2-和Y+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根据离子可判断X为氧元素、Y为钠元素,X、Z位于同一主族,则Z为硫元素,Z、W位于同一周期,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即6+1=7,故W为氯元素。

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依次减小,Y、Z、W为同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大小:

Na>S>Cl,选项A正确;B、O与Na形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O与S形成的化合物有SO2、SO3,选项B正确;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ClO4>H2SO4,选项C正确;D、氢元素在与O、Na、S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合价分别为+1、-1、+1,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3.下列事实或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结论

A

某钾盐中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钾盐是K2CO3或KHCO3

B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发生了水解反应

C

常温下,向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的铝片先溶解完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NH3沸点低于PH3

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答案】B

【解析】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也可能是SO2,故该钾盐也可能是K2SO3或KHSO3,选项A错误;B、淀粉水解最终的产物是葡萄糖,选项B正确;C、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铝钝化,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选项C错误;D、NH3存在氢键,其沸点比PH3高,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4.某同学进行有关铜、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②中溶液存在:

c(Cu2+)+c(H+)=c(NO3-)+c(OH-)

C.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常温下,Cu既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

D.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现象、结论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的性质,由实验可知,①中发生3Cu+8HNO3═3Cu(NO3)2+2NO↑+4H2O,②中观察到Cu剩余,则硝酸完全反应,③中加稀硫酸,Cu与稀硫酸不反应,但硝酸铜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继续与Cu反应,以此来解答。

5.固体酒精因储存和运输方便而被广泛使用。

其制备方法之一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酒精加热到60℃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硬脂酸溶解在其中

B.上述过程中,有酸碱中和反应发生

C.上述过程中,加入NaOH发生皂化反应

D.常温下,硬脂酸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A、温度升高,硬脂酸的溶解度增大,将酒精加热到60℃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硬脂酸溶解在其中,选项A正确;B、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选项B正确;C、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硬脂酸不是油脂,选项C不正确;D、常温下,硬脂酸钠以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存在于水中,故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6.同温同压下,ag气体A与bg气体B的分子数目相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质量的气体A与气体B,所含分子数目之比为a︰b

B.气体A与气体B的摩尔质量之比为a︰b

C.相同条件下,ag气体A与bg气体B体积之比为b︰a

D.相同条件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b︰a

【答案】B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目相同时,物质的量也相同,n(A)=n(B),又因为气体的摩尔质量=

所以A和B的摩尔质量之比为a:

b,选项B正确;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同质量的气体A和B,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b:

a,选项A错误;C、相同条件下,ag气体A与bg气体B的分子数目相同,所占的体积也相同,选项C错误;D、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气体A和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a:

b,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7.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的新药。

合成丁苯酞(J)的一种路线如下: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A分子中最多有_____个原子共平面。

(2)B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试剂a是_________。

(4)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J是一种酯,分子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一个五元环。

写出H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_____(注明反应条件)。

(6)

,X的同分异构体中: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满足上述条件的X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种,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组吸收峰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7)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写出以甲烷和化合物D为原料,合成

的路线流程图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试剂自选)。

【答案】

(1).2-甲基丙烯(或:

2-甲基-1-丙烯)

(2).8(3).C(CH3)3Br+NaOH

↑+NaBr+H2O(4).取代反应(5).Br2/Fe(6).

(7).

(8).13(9).

(10).

【解析】比较A、B的分子式可知,A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根据已知条件B转化为C(C4H9MgBr);比较D、E的分子式可知,D与液溴加入铁粉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中甲基被氧化成醛基,根据G的结构可推知F中溴原子和醛基在邻位,则D为甲苯,E为

,F为

,再根据已知条件的反应,结合G的结构可知:

C为

,B为

,A为

,再根据反应可知,H为

(1)

的名称是2-甲基丙烯或2-甲基-1-丙烯,根据乙烯分子中六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假如两个甲基上各有一个在这个面上,则

分子中最多有8个原子共平面;

(2)

生成

是发生消去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C(CH3)3Br+NaOH

↑+NaBr+H2O;(3)甲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试剂a是液溴和铁;(4)F的结构简式

;(5)J是

发生分子内的酯化反应生成一种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

,则:

,X为:

,X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除了酚羟基,只剩下一个氧原子,且要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应该还含有一个醛基。

其中符合条件的:

一种是苯环上有一个酚羟基,另一个取代基为亚甲基连接醛基,共有3种;另一种是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分别是酚羟基、甲基、醛基,先以酚羟基和甲基定位置,有邻、间、对位三种,两取代基在邻位后添上醛基有四种结构,两取代基在间位后添上醛基有四种结构,两取代基在对位后添上醛基有两种结构,共10种同分异构体,故符合条件的所有X的同分异构体有13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组吸收峰的结构简式:

(7)以甲烷和甲苯为原料合成

的路线为甲苯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一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水解产生的醇被氧化成醛,而另一方面甲烷也光照生成一卤代烃,在镁和乙醚的作用下生成的产物与醛反应得到终极产物,其合成路线为:

8.近年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

把含有大量CO2的空气吹入K2CO3溶液中,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与H2反应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

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分解池中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在合成塔中,若有4400gCO2与足量H2反应,生成气态的H2O和甲醇,可放出5370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该工艺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绿色自由”构想中的“绿色”_____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往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I、反应II与反应III,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中c点的转化率为66.67%,即转化了2/3)

①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________(填“反应I”,“反应II”,“反应III”)。

②b点v(正)_________v(逆)(填“>”,“<”,“=”)。

③若此反应在a点时已达平衡状态,a点的转化率比c点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④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还研究了其它转化温室气体的方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将CO2转化为气体燃料CO。

该装置工作时,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KHCO3(或碳酸氢钾)

(2).CO2(g)+3H2(g)

H2O(g)+CH3OH(g)△H===-53.7kJ/mol(3).减少大气中CO2并产生清洁能源甲醇;K2CO3可循环使用;能量可以循环利用,低碳经济等。

(4).反应I(5).>(6).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7).K=16/3(或K=3.70)(8).CO2+2H++2e-===CO+H2O

(3)“绿色自由”构想流程中常包括物质的“循环利用”,上述流程中能体现“循环利用”的“绿色”有减少大气中CO2并产生清洁能源甲醇;K2CO3可循环使用;能量可以循环利用,低碳经济等;

(4)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相同温度下,反应I的CO2的转化率最高,故其催化剂效果最佳;②a点时达到平衡,故b点时反应往正方向进行,v(正)>v(逆);③若此反应在a点时已达平衡状态,a点的转化率比c点高的原因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故a点的转化率比c点高;

④往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

CO2(g)+3H2(g)

H2O(g)+CH3OH(g)

开始时的浓度/mol0.51.500

改变的浓度/mol0.5×

1.5×

0.5×

0.5×

平衡时的浓度/mol0.5×

1.5×

0.5×

0.5×

K=

=

=3.70;

(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电子从M电极流向N电极,CO2得电子转化为CO,则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O2+2H++2e-=CO+H2O。

9.从海水中可以提取很多有用的物质,例如从海水制盐所得到的卤水中可以提取碘。

活性炭吸附法是工业提碘的方法之一,其流程如下:

资料显示:

Ⅰ.pH=2时,NaNO2溶液只能将I-氧化为I2,同时生成NO

Ⅱ.I2+5Cl2+6H2O===2HIO3+10HCl

Ⅲ.5SO32-+2IO3-+2H+===I2+5SO42-+H2O

(1)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甲中,根据I2的特性,分离操作X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已知:

反应②中每吸收3molI2转移5mol电子,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4)Cl2、酸性KMnO4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该工艺中氧化卤水中的I-却选择了价格较高的NaN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案乙中,已知反应③过滤后,滤液中仍存在少量的I2、I-、IO3-。

请分别检验滤液中的I-、IO3-,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

稀H2SO4、淀粉溶液、Fe2(SO4)3溶液、Na2SO3溶液

A.滤液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碘单质存在。

B.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O2-+2I-+4H+===I2+2NO+2H2O

(2).升华或加热、冷凝结晶(无冷凝结晶不扣分)(3).3I2+3CO32-===5I-+IO3-+3CO2或3I2+6CO32-+3H2O===5I-+IO3-+6HCO3-(4).氯气、酸性高锰酸钾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会继续氧化I2(或亚硝酸钠仅能把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意思对即可)(5).从水层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滴加Fe2(SO4)3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说明滤液中含有I-;另从水层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加硫酸酸化,滴加Na2SO3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说明滤液中含有IO3-

【解析】

(1)反应①为pH=2时,NaNO2溶液将I-氧化为I2,同时生成NO,则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O2-+2I-+4H+===I2+2NO+2H2O;

(2)根据I2易升华的特性,分离操作X的方法是升华或加热、冷凝结晶;(3)根据已知条件,反应②中每吸收3molI2转移5mol电子,则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为5(从0价升高为+5价和从0价降低为-1价),其离子方程式是:

3I2+3CO32-=5I-+IO3-+3CO2或3I2+6CO32-+3H2O=5I-+IO3-+6HCO3-;(4)Cl2、酸性KMnO4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该工艺中氧化卤水中的I-却选择了价格较高的NaNO2,原因是氯气、酸性高锰酸钾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会继续氧化I2,从而得不到I2;(5)检验滤液中的I-可以选择氧化剂将其氧化产生的碘单质遇淀粉变蓝,检验滤液中的IO3-可利用还原剂将其还原产生碘单质遇淀粉变蓝,从而得检,故方法为:

从水层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滴加Fe2(SO4)3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说明滤液中含有I-;另从水层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加硫酸酸化,滴加Na2SO3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说明滤液中含有IO3-。

【点睛】本题考查海水中提碘的问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应用及实验能力考查,弄清富集碘和吸收碘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碘的存在形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某小组为探究AgNO3溶液和不同类型盐溶液反应的多样性,设计如下实验:

已知:

AgSCN为白色难溶物;(SCN)2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SCN)2为有色物质。

(1)①中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并洗涤①的沉淀,滴加0.5mol/LKI溶液,白色沉淀转变为黄色沉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上述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中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①的设计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③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及Ag+与SCN-反应的情况,小组进行以下分析和设计:

Ⅰ.甲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与平衡移动原理有关,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同学为了探究③中是否发生Ag+氧化SCN-的反应,又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长时间观察,溶液和沉淀均未发生颜色改变。

Ⅲ.丙同学认为,理论上Ag+能够氧化SCN-,为证明其猜想,设计如下实验:

现象: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a电极上产生具有金属光泽的物质,b电极附近的溶液发生颜色变化。

丙同学的设计在证明氧化还原反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以上探究,得出AgNO3溶液和不同类型盐溶液反应多样性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

(1).Ag2SO4

(2).Ag2SO4(s)+2I-===2AgI(s)+SO42-(3).Ag++Fe2+===Ag+Fe3+,2Ag++SO42-===Ag2SO4(4).探究②中白色沉淀的来源,排除②中铵根的影响。

或:

验证此浓度下硫酸根是否与银离子有沉淀以及铵根是否有还原性(答案合理即给分)(5).局部溶液发生反应Fe3++SCN-

Fe(SCN)3,当振荡试管时,溶液中过量银离子与硫氰根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SCN,降低了硫氰根离子的浓度,上述平衡逆移,溶液褪色。

(6).避免氧化性、还原性离子直接接触,发生沉淀反应引起离子浓度的降低,导致离子氧化性、还原性减弱(排除银离子与硫氰根接触产生沉淀的影响等合理可以给分)(7).硝酸银与不同盐反应的类型(沉淀或氧化还原),与构成盐的阴阳离子的种类、离子浓度、反应条件等有关(其它描述合理给分)

【解析】

(1)硝酸银与硫酸铵反应产生硫酸银微溶,故①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4;

(2)分离并洗涤①的沉淀Ag2SO4,滴加0.5mol/LKI溶液,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AgI,白色沉淀转变为黄色沉淀:

Ag2SO4(s)+2I-(aq)===2AgI(s)+SO42-(aq);(3)由于银离子的氧化性比亚铁离子的强,能将其氧化为铁离子,银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产生微溶的硫酸银,故②中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有:

Ag++Fe2+=Ag+Fe3+,2Ag++SO42-=Ag2SO4;(4)实验①的设计目的:

探究②中白色沉淀的来源,排除②中铵根的影响。

(或:

验证此浓度下硫酸根是否与银离子有沉淀以及铵根是否有还原性。

)(5)Ⅰ.甲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与平衡移动原理有关,因为:

局部溶液发生反应Fe3++SCN-

Fe(SCN)3,当振荡试管时,溶液中过量银离子与硫氰根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SCN,降低了硫氰根离子的浓度,上述平衡逆向移动,溶液颜色褪去。

Ⅲ.丙同学的设计在证明氧化还原反应的优点是:

硝酸银与不同盐反应的类型(沉淀或氧化还原),与构成盐的阴阳离子的种类、离子浓度、反应条件等有关。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阳离子检验,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离子反应的原因,考查学生的创新设计的能力,命题侧重于离子检验时排除其他离子可能造成的干扰及简答题的答题规范和实验方案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