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736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7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docx

《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docx

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

(建筑工程管理)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

最新地质工程师手册

(地质篇)

2008-11-6

序1

一、地质探矿一般原则1

二、坑道原始地质编录3

三、钻探施工与编录7

四、地质原始资料提交目录25

五、基本分析样采样及分析质量监控25

六、综合地质编录及其图件28

七、矿山储量管理36

八、现场施工管理41

地质探矿工作质量贯穿于整个矿山地质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施工、原始编录、地质制图、采样、分析鉴定、物化探、测绘、资料整理、综合研究、地质资料编写、复制等各个方面。

地质探矿工作八原则

1、四到

脚——多去地质、矿化露头与掌子面

手——多记录与描述

眼——多观察地质与矿化现象

心——多思考问题、多提建设性意见

2、四勤

勤量产状

勤量距离

勤观察地质现象

勤做笔记与画图

3、四记

构造岩与蚀变岩

矿体产状与形态

断层壁

矿物粒径与量比

4、四思考

地质体(矿体、岩体等)等之间的关系

地质体内部物质的量比

地质体内部的结构

地质体的尖灭与再现

5、四及时

及时采样

及时做笔记与总结

及时上图

及时汇报

6、四检查

检查原始编录

检查取样方法、样品发送与跟踪

检查工作程度与工程进度

检查地质点、取样点与上图

7、四感

工作质量“质”的责任感

经费支出与预算“钱”的责任感

工程进度与储量计算“量”的责任感

上下级沟通“心”的责任感

8、四报

每日工作有日报

每月成果有月报

每周项目进展有周报

每年年度有年报

一、地质探矿一般原则

1、矿山常用的探矿工程分为坑探和钻探,无论坑探还是钻探都必须进行矿体推断及工程设计,并确保“一工程一设计”。

探矿设计以公司的总体探矿布局为原则进行,并经部门会审、部门主管同意,报分管领导、公司总工办批准后方可实施。

经上述程序后批准的设计才能作为施工监理(工程师)的依据,否则为无效工程设计。

探矿设计的编写程序包括明确目的、收集资料与现场踏勘、设计编制与初审。

设计必须充分收集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使设计有充分的依据和可操作性;设计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重点突出,附图、附表齐全;设计编写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必须进行设计方案论证,力争用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好的成果。

2、涉及坑探、钻探所需开掘的井巷工程,地质技术人员提出地质技术要求交由采矿技术人员按井巷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工程设计。

探矿坑探工程设计尽可能地做到探、采结合;探矿工程设计都应讲求经济效益,必须贯彻正确的采掘(剥)技术方针,探采并重,探矿超前,提高生产准确程度,严格执行设计一施工一验收制度。

3、钻探工程,必须按规定进行钻探设计,当情况变化时应及时修改设计。

探矿工程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如遇特殊情况(如坑探穿脉坑道增加10m,钻孔深度增加30m时),需要变更设计(如探矿巷道的规格及工作量,钻孔深度追加、减少)提交书面说明,经部门主管同意后,经副矿长级或以上的领导批准(以书面形式为准);同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队,否则在工程结束时,按原设计规格进行核算。

4、地质技术人员按中段、分矿体(矿块、采场)及时提交生产勘查地质成果(报告、总结)。

生产勘查地质成果应按统一格式编写,文字说明要对所探明的矿体(矿块)地质特征作全面、准确的文字描述,如矿石量、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及顶底板围岩品位、岩石稳固情况等,并说明地质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在采矿工程布置时对补充地质工作的要求;提交的图纸有剖面图、分层中段平面图、矿体纵投影图等;附表有矿石储量表、样品登记、分析结果表等。

勘查成果经签字、审定后将作为矿山地质工作的最终成果。

5、把好地质资料关,因为准确的地质资料是采矿方法选择、开采设计与采矿工艺合理确定的唯一依据。

矿体开采设计必须以有效的生产勘探地质报告为依据。

生产勘探地质报告根据采矿工作需要先急后缓地提交。

报告一经签字审定,由采矿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设计,把好设计关,做好采掘生产的总体设计和单体性工程设计,未经严格审批的设计,不能交付施工;地质要参与设计会审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6、描述内容应包括:

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产状、形态、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接触关系,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重点是与矿化有关的特征。

如矿层(体)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等重要地段要详细描述。

此外,还要记录各种样品编号、位置、采样方法和规格等。

原始地质编录操作工序

工序编号及名称

技术

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

事项

1岩性观察描述

正确

定名

一般

(1)岩石颜色(新鲜面、风化)结晶程度

(2)结构、构造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

(4)岩石变质程度、蚀变、矿化

结构

构造

矿物

成分

切忌印象描述

2岩层观察描述

正确

分层

一般

(1)岩相划分

(2)岩性变化

(3)层理、微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

(4)包体特征

(5)化石产出情况

构造

产状

次生构造

3接触关系观察描述

正确识别原生构造和接触变化

关键

(1)接触带特征

(2)侵入岩相变化

(3)原生构造

(4)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

(5)蚀变作用及蚀变矿物组合

(6)接触产状变化

接触变化

后生变化

4构造特征的观察描述

全面观察综合分析

关键

(1)结构面的性质

(2)破裂面内的充填物特征

(3)构造产物(片理、劈理、叶理、透镜体、角砾岩、断层泥、糜棱岩)

(4)破裂面旁侧同序次或低序次构造面特征

(5)压、张、扭配置(套)构造的观察和综合考虑

结构面特点

切忌印象观测

5矿化特征的观察描述

准确识别矿物

(1)矿体或矿化赋存的地质部位

(2)矿(化)体与围岩的关系

(3)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

(4)矿石类型

(5)矿石结构构造

(6)矿石矿物及脉石矿物

(7)有用组分的含量变化及目估品位

目估品位

根据有用矿物含量目估品位

6围岩蚀变的观察描述

正确划分蚀变类型

(1)蚀变规模

(2)蚀变种类

(3)蚀变强度

(4)蚀变分带

(5)蚀变与围岩的关系

(6)蚀变与矿化的关系

(7)蚀变与构造的关系

识别蚀变种类

不同蚀变叠加

二、坑道原始地质编录

•地下坑探工程是指为揭露、追索和圈定深部矿体而挖掘的地下巷道。

是矿床勘探阶段所采用仅次于钻探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提高矿床勘探程度,尤其是开采地段的勘探精度,检查评价钻探结果等。

•分类:

水平坑道、垂直坑道和倾斜坑道。

•1、水平坑道

(1)平硐——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水平坑道,往往具有探采结合作用。

(2)石门——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是在围岩内向矿体掘进的水平坑道,起联络作用,无直接探矿意义。

(3)穿脉——无地面直接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为在矿体内掘进的水平坑道,是主探矿水平巷道之一。

(4)沿脉——无地面直接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又称脉内沿脉,主探矿巷道之一。

(5)石巷——无地面直接出口,为平行矿体走向一般在矿体下盘围岩内掘进的水平坑道,又称脉外沿脉,无探矿作用。

(6)盲中段辐穿——在天井或上山中开口,沿矿体厚度方向掘进的水平探矿穿脉。

•2、垂直坑道

(1)竖井——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铅直坑道,为控制性主体基建工程,无探矿作用。

(2)暗井——无直接地面出口,在水平巷道内,由上向下开凿的铅直坑道,为探矿工程之一。

(3)天井——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铅直或陡倾斜坑道,分为揭露矿体的探矿天井与无探矿作用的联络、溜矿、通风天井。

•3、倾斜坑道

(1)斜井——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倾斜坑道,为控制性主体基建工程。

其中在矿体下盘围岩中掘进者,无探矿作用。

(2)上山——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缓倾斜坑道。

脉内上山具探矿作用。

(3)下山——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开凿的缓倾斜坑道。

成巷是“下山”的别名。

•探矿坑道设计:

首先在设计的中段地质平面图上完成水平坑道设计,在设计勘探线剖面图上完成垂直与倾斜坑道设计,然后转绘到矿体投影(纵或水平)图、矿床地质图和其它图件上。

设计坑道一般以虚线表示,已施工的实际坑道以实线表示,并注明编号。

坑探工程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确定巷道的方向、坡度、断面规格、运输、支护、通风、排水、照明等以及相应的工程量表、施工的安全事项。

•探矿坑道设计要求:

①坑口位置应有利,避开断裂破碎带、流沙层等不利因素;以尽可能短的距离接近矿体来确定掘进方位;

②坡度在(3~5‰)之间,断面规格为(1.5~2.0m(宽)×1.8~2.0m(高);终止深度要求穿过矿体(蚀变带)1~2m;

③计算进尺,说明坑道穿过地段预计的地质构造现象,尤其是对不利的稳定性差的岩层、断裂破碎带、溶洞、流砂层等现象应予特别说明,以利于采取措施保证掘进施工安全和坑道使用安全。

④坑道设计通过批准,方可施工。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地质指导和取样、编录工作;达到目的及时验收,然后下达停工通知书。

•范围: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探矿和采准、采矿坑道以及坡度小于45°的各类斜坑等。

•编录:

坑道素描图绘一壁及顶,对于薄、陡倾的矿脉,也可以只绘一顶,探矿坑道还应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地绘掌子面素描图。

基点及基线布置在坑道顶的中线上。

坑道素描图用压平法展开。

绘图壁首选正南壁、南西壁、东南壁或正西壁,矿区应有统一规定。

标本、样品尽量在顶或绘图壁采取,否则应加绘局部素描图。

对重要而微小的地质现象要用大于1:

50的素描图或照片、录像记录。

坑道轮廓可简化,按设计值或平均值绘制。

坑道顶的地质现象按地质产状投到包含基线的“顶面”上,按正投影绘制。

坑道壁斜度大于75°时按铅直面绘制,否则应在备注中注明其斜度。

坑道方向变化时,如果弯曲度大于15°(包括15°)则用裂开方式表示。

拐点要有坐标数据,坑道顶连续绘出,坑道壁相应地裂开或重叠,重叠部分绘采样或有重要地质现象部分,或者是后掘进部分。

掌子面的顶和壁的轮廓要与顶和壁的素描图吻合。

•编录方法采用导线法:

坑道编录前要对巷道的顶、壁进行冲洗露出新鲜岩石,编录人员每天要对掌子面进行素描,采用压顶法编录坑道长度不应超过30m。

基本步骤如下

①踏勘准备:

观察地质现象,判断素描对象,统一认识,划分地质界线等,若坑道被污染,应清理干净。

②在素描之前要取得有关的测量资料,如导线方位、长度、导点编号等。

相邻两导点间距不得大于30米,坑口、末端、转弯处、岔口必须设导点。

设置导线,测定导线方位角、倾角,导线为皮尺或测绳,应挂在井巷工程测点上。

水平坑道素描一般应挂设在顶板中线上,也常有挂设在壁顶或腰线上的;倾斜或竖直井巷编录时,应沿主边壁(角)挂设导线,亦有挂设于中心线的。

③测绘,沿导线按一定间距(如1~2m),用钢卷尺或木尺作支距,测绘井巷(素描部位)轮廓;同时将地质界线点及所有地质现象标绘在图纸(方格纸)上。

比例尺:

1∶100,水平与垂直比例就一致。

④徒手勾画地质界线,注明花纹、颜色、符号。

⑤标测取样点、采标本点位置及岩层、矿体、构造产状等。

⑥作简要文字描述。

⑦经现场检查无误,室内及时整理资料与清绘图件

•用自动化系统制图时,按照公司要求也要作手工素描图。

绘成以基线为中线的等宽坑道素描及包含基线的等高铅直面坑壁素描。

地质现象如界线、产状,标本和样品位置均沿地质走向投影到坑顶或壁上。

掌子面上的界线、标本、样品等沿脉标在坑顶,穿脉标在坑壁。

•整理时,应按坑道实际方位绘素描图。

有矿的和有重要地质现象的坑道,以及太长的坑道和未能按实际方位绘制的坑道,还要用相当于采样平面图或储量计算图的比例尺,按实际方位展绘其坑顶平面图。

整理的图上要有坐标方格网。

坑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操作细则表

工序

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坑口测定及坑道布置

位置、深度、方位、坡度必须与设计相符

重要

⑴坑口坐标计算,下达定位测量通知书;

⑵实地测量定位;

⑶地面标记、打桩、编号

定位

测量

定位必须复测检查

工程

施工

执行施工合同及有关坑探工程规程和规定要求

一般

⑴签订施工合同书,明确施工要求;

⑵下达施工通知书,提交预想平面图、剖面图和穿、沿脉位置平面图;

⑶随施工进度监控施工方位及工程规格;

⑷根据工程地质情况的变化下达任务变更通知书或终止通知书

工程

验收

完全满足设计和地质观察素描作图要求

一般

⑴系统检查工程方位、规格、断面、坡度;

⑵穿脉坑道穿过矿体并控制其顶底板;

⑶敲邦问顶有无坍塌、冒顶、片帮、悬石等不安全因素;

⑷消除悬石;

⑸冲刷清洗坑壁

断面规格及深度

主矿体分支复合及平行矿体的控制

地质

编录

准备

掌握编录规范、设计及有关工作细则要求

一般

⑴研究设计及工程地段平、剖面资料,了解各地质体在三度空间上可能的变化;

⑵学习研究坑道地质编录规范、设计和有关工作细则,统一素描作图法

已有资料仅作参考

地质

编录

贯彻原始编录规范、执行设计及有关工作细则

关键

⑴填写工区名称、工程编号;

⑵工程系统踏勘了解,统一认识,确定分层界线;

⑶量具检查、挂基准尺丈量绘图,测量产状及界线;

⑷深入观察研究,逐层进行描述;

⑸典型地质现象用大比例尺补充素描或照相描述;

⑹布样、采样;

⑺现场检查核对

分层,地质观察描述,作图,布样、采样

测量制图读数必须复诵;描述不得漏项;文、图相符并与实地吻合

•坑道素描图应绘于方格厘米图纸上,内容有:

开口坐标、顶板基点位置及编号(或坑道素描图成图后,只保留坑口基点)、基线方位、水平比例尺、图例、各地质体分层界线、断层线及编号、矿层(体)界线及矿体号、岩矿石标本采集位置及编号、分析结果,测量各种产状位置及数据,刻槽样沟位置及编号。

槽探素描图上应表示的内容示意图

坑道原始编录重点提示

1.施工中严格控制方向及坡度,处理好施工→编录→采样关系。

2.确定绘图方向:

东西向坑道——左西、右东绘图;

南北向坑道——北左、南右绘图。

(左大右小原则)

3.布样:

位置在主壁腰线以下,布样原则与探槽布样相同。

4.基线:

基点及基线布于坑顶中央。

5.素描作图:

用压平法作一顶、两壁展开图。

6.拐点作图:

(1)坑顶:

导线始终连续绘制,以拐点为旋转点,以中线为准,内侧裂开呈扇形岔口,外侧的拐弯处,因会遮档前一导线的局部而切去同样大小的扇形面。

(2)坑壁:

分别对应坑顶裂开或切去遮当面。

7.点线投影与探槽相似。

8.地质描述、记录与探槽相似。

9.老硐编录:

(1)首先注意安全;

(2)方法按实测剖面及槽、坑编录方法,侧重与从简结合原则进行。

(3)如要参加储量估算,应对矿体刻槽取样。

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沿脉坑道YM穿脉坑道CM石门SM薄片b光片g基本化学分析样H照片zp标本B大体重样T小体重样XT选矿试验样XU老硐LD勘探线P

三、钻探施工与编录

钻孔的原始地质编录注意事项(适用于各种地质勘查钻孔,包括坑内钻、地表钻和中心采样钻(CSR)等)

1.钻孔设计:

钻探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首先考虑矿体有没有侧伏(在“有”矿的地方找矿),网度不适太大,如果见矿再向矿体倾向延深的方向打钻,若不见矿再延走向两边控制一下;其次是用含矿率的理念找矿(这儿没有,别处有),一是在“无”矿的地方找矿,二是用网度探矿。

在“无”矿的地方找矿就是在已知矿体的周围打钻全部没矿,矿的延伸“封死”了,这时就要远离矿体布孔。

用网度探矿就是想不出来哪儿有矿了,用网网吧!

再之是根据矿化趋势布置钻孔,根据已知工程的矿化情况判断是不是矿头或矿尾。

⏹确定设计钻孔穿过矿体的截穿点位置。

在勘探线设计剖面图上,按照已确定的工程间距,沿矿体中心线(厚矿体)或矿体底板线(薄矿体),由浅入深确定设计钻孔穿过矿体的截穿点位置;

⏹确定钻探类型。

常用直钻与斜钻(或定向钻)两类,主要是根据矿体产状、地表地形地物情况、钻探设备条件和工人技术水平等确定。

直钻多用于产状较缓的矿体;斜钻多用于陡倾斜矿体,并尽可能沿矿体厚度方向从上盘钻进,少数情况下允许从底板截穿矿体。

一般要求钻孔轴线尽可能与矿体表面垂直,其间夹角不得小于30°,否则容易发生走滑或孔斜超差。

⏹地表孔位的确定。

根据矿体上预计的钻孔截穿点和选定的钻探类型反推到地表,即可确定设计钻孔地表开孔位置。

若遇陡崖、河塘或建筑物等,允许适当移动位置。

⏹确定孔深。

对于矿体边界清楚者,一般要求钻探穿过矿体后3-5m即可停钻。

对于边界不清的矿体或矿化带,一般要求穿过矿体(或矿化带)10-20m停钻;但必须注意决不允许在矿化带(或含矿带)中停钻,避免漏掉工业矿体。

⏹编制钻孔设计,作出设计钻孔理想柱状图,简要说明钻孔位置、钻进方位、倾角(或天顶角)、预计穿过的矿体、地层、岩石种类、产状和物理性质(硬度、孔隙度等),断裂破碎带、流砂层、水文地质情况及终孔深度等。

并附上对钻探质量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2.钻孔施工管理:

在钻探施工现场通过对岩心(岩屑、岩粉)的观察研究,对所揭示的地质现象按钻进顺序即孔深进行编录。

编录的重点是各种地质界线,特别是标志层、矿层(体)和构造、断裂界线,矿化(包括主要矿产和伴生、共生矿产)、蚀变现象及其后生变化(包括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划分)等等。

⏹钻孔施工前,根据按设计孔位及勘探线剖面图编制的钻孔地质技术要求,核查孔口坐标、主轴方位、斜度(天顶角)及岩心(粉)收集装置等。

⏹施工中,逐日到现场对岩心(粉)进行观察研究,用规定表格进行编录,并收集声像资料、采集标本、样品;及时按地质情况及钻孔深度、方位和斜度修改钻孔设计深度。

预计将钻进矿层(体)或发现矿化现象时,立即通知钻探班长及机长。

⏹从岩心管中取出岩(矿)心必须严守钻探操作规程,在敲打岩心管取心时,岩心管应斜放,且离地面不应超过二十厘米,落下的岩心要即时按顺序摆好,严防岩矿心次序混乱,造成资料上的错误。

如发现岩心倒置,应立即纠正,并查明原因,发现有岩粉、掉块、钢粒等,应予剔除。

岩矿心上沾有泥浆或其他物质时,应在未装箱之前用水洗净。

对于松软、粉状、易溶矿心,取心时要仔细操作,以保持其原有状态,对其所沾的泥浆、岩粉则不能用水洗,待泥皮半干时将其剥掉。

对于碎块、粉状的矿心,应用牛皮纸、塑料袋或布袋装好。

岩(矿)心经过整理后,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放入岩心箱中。

回次间用岩心牌隔开,没有取上岩心的回次,也要填写放置岩心牌。

如是专门捞取的岩心,应填写一个岩心牌,并在岩心牌之背面加以说明。

岩心牌一律用2H—4H铅笔填写。

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均须用油漆进行编号。

岩心编号的格式为10,分式的整数表示提取岩心的回次数,分母表示该回次岩心总块数,分子表示岩心在总块数中自上而下的顺序号。

岩心箱旁应写上矿区名称、钻孔编号、起止孔深、起止岩心编号及岩心箱的顺序号。

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

⏹地质编录前应详细检查班报表记录,岩矿心长度及编号等是否准无误,岩矿心是否颠倒混乱以及是否作了简易水文观测等。

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则应重新测量,查明原因,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

在此基础上,对岩(矿)心进行详细观察描述,为了避免重复,一般可按不同岩性、不同的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并将回次岩矿心分层情况在备注栏中予以注记,其格式为回次号。

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岩心劈样后应将保留的那一半岩心用油漆写上原编号。

岩心描述的一般内容:

◆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古生物化石、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接触关系、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测量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条带、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岩心描述要做到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矿层(体)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等重要地段要详细描述。

⏹岩心采取率的计算,除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的物质特殊要求之外,一般只计算分层采取率;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底板(3—5米)要计算回次采取率。

(采取率的质量检查验收标准仍按《岩心钻探规程》及《金刚石岩心钻探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计算公式如下:

◆分层采取率=×100%

◆回次采取率=×100%

⏹在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时,某个回次因有残留岩心,使其岩心长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处理方法可参照下面两种办法进行。

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还可继续上推,一般不能上推五个回次。

如继续超出,应寻找原因,再作处理。

如岩心破碎或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取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能上推。

允许同一岩性段五个回次之内进尺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相同回次岩心长度之和,然后计算回次平均采取率。

⏹换层孔深计算方法:

在一个回次内岩层有下列两情况

◆当回次采取率不足100%时,其计算公式为:

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

◆当回次采取率等于100%时,按下列公式:

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上层岩心长。

两个回次间换层,有以下两种情况。

◆当换层回次采率不足100%时,计算公式为:

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

◆当换层回次采取率为100%时,计算公式为:

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

◆空回次换层时,计算公式为:

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可据具体情况而定)。

⏹每钻进一定深度,见重要标志层、见矿、处理重大孔内事故后和终孔时,都应进行孔深校测。

孔深误差较小时,在最后回次一次校正为校测深度;误差较大时,可在该校测间隔区段,按每回次校正±1cm,将最后回次校正为校测深度,向上配完为止;如误差过大,应由主任工程师配合施工方面主管技术人员找出原因后处理。

⏹编录时要随时检查核对岩、矿心摆放顺序及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观测等质量指标,配合施工方面搞好质量管理工作。

⏹钻孔终孔后,要及时整理资料,配合有关方面进行钻孔验收,并参与封孔和建立孔口标志等工作。

3.钻探质量要求

●岩、矿芯采取率:

指岩心钻探回次或分层中所采取的岩、矿心实际长度与其进尺的百分比。

无选择性磨损时,要求围岩岩心分层平均采取率不少于80%,矿体及其顶底板3—5m内的岩、矿心采取率不小于90%。

当厚大矿体连续5m低于要求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工程报废。

在地层岩性复杂时,应研究采取措施,力求设法保证岩、矿心采取率的需要。

否则应补采岩矿粉(泥)予以弥补。

●进行系统的孔斜测量。

孔斜又称钻孔弯曲,是指在钻进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钻孔偏离了原设计方位和倾角(天顶角的余角),不能按设计要求位置截穿矿体,易给资料的利用造成误差和错误。

每钻进50m测斜一次;在100m深度内的直孔,孔斜不超过2°,斜孔不超过3°。

发现孔斜超差,应实时采取纠正措施。

钻孔实际出矿点偏离设计出矿点的垂直勘探线距离,不得超过勘探线间距的1/5。

●孔深测量与校正:

每隔一定深度(如100m)测深一次,尤其是在钻孔见矿、出矿和通过重要地质界线位置时,要验证孔深。

若发现误差,要求立即采取递推的办法(因回次误差累积造成)进行平差校正,以保证所获得地质资料的准确性。

要求测量误差小于1/‰。

●简易水文观测。

按格式专门记录孔内水位的变化,漏水、涌水情况等,起到一孔多用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完成矿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勘探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