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0730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校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校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校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校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ocx

《高校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ocx

高校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

学科分类:

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时代,正在变革着教育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

如何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关系引起了研究者的深度反思。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都提出将“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列为主要任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上。

教育信息2.0时代的推进,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大学公共数学课的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截至2018年,大学公共数学课的网络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这些资源在课程实际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却不大。

本项目力图通过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论研究,并通过收集整理本校公共数学课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经验材料,有选择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期为提高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探索新的路径。

1.2课题界定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和方法,并且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

教育技术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恰当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促进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信息技术,即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它包括教师教导活动中和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总和。

是教育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深度融合指不同的事物由于其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合力创造出新事物的过程,强调二者在各方各面的互相渗透,是内部动因引发的要素契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实现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课程开发与设置、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等各个要素的信息化。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2-2020年)》,首次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正式进入学者们的研究领域。

  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研究,涉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内涵、融合方法和路径、基本策略等问题。

例如,何克抗指出:

“‘深度融合’就是要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

李爽等提出从三通两平台的搭建、慕课、翻转课堂的运用入手。

李玉斌等提出正确认识融合观,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创新型教学设计等。

以往的研究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中,教育目的要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最终培养出适合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指明融合中应该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善原有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

强调了构建智能化平台,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的重要性。

  然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课程中,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才刚刚起步,目前尚无关于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系统研究成果。

同时研究方法沿袭了中小学教育的思路,在高等教育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成为教育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项目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大学公共数学课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理清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学之间的关系,揭示信息技术进入高校本科教学的基本规律,提髙认识,丰富信息化教学的理论。

  项目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和完善信息时代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教育研究中的基本领域和核心问题。

项目提出以问题逻辑的方式,借助信息化工具把教材的体系逻辑转化为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丰富和发展信息时代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项目的研究有利于推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大学公共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

知识的内化、问题的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加以实现,促使学习者的学习向深度化迈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2.1研究目标

  本项目研究旨在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学习APP,以问题驱动教与学的活动,从日常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几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寻求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数据分析模式应用效果,探索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学达到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大学公共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2.2研究内容

  本项目以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充分探讨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状况、资源建设、融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前景等。

包括:

  一、调研信息技术在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二、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构建。

  结合“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信息技术在课程教育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大学公共数学课教学目标。

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相关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三、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依照新的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工具完成大学数学课程的设计及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设计包括:

确定教学目标,问题设置、分析教学内容,构建学习环境,制定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活动,学习效果跟踪等。

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课外学习材料的选取,多媒体课件与微课的制作,题库的开发等。

  四、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借助信息化工具跟进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根据对教学过程中数据挖掘,完善教学模式,归纳在大学数学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效果,总结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和策略方法。

  五、讨论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展望。

  主要分析信息技术运用于大学公共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思考,同时对一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的融合方式,诸如“微课程”、“慕课”进行分析与展望。

  2.3研究重点

  项目研究的重点为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架构。

项目强调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构建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体系,突出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的构建与使用,通过挖掘学生学习数据构建教与学的实时反馈机制,以网络为载体,着重探索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新模式——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实现课内、课外的教学、学习与交流功能。

2.4创新之处

  第一,研究内容的创新。

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涉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多个层面,但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课程,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

本项目从历史、理论、实践、未来四个切入点来研究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既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融合的演变、发展历程,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深度融合的理论基础,从实践的角度探讨深度融合的策略与方法,最后展望了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前景。

  第三,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项目的研究结合时代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既有信息化融入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又有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

3.1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整体研究思路为:

概念建构—现状分析一问題诊断—问題解决—展望。

  1、概念建构。

把握信息技术本质内涵。

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信息技术在课程教育教学中深度融合的本质内涵,把握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本体价值。

  2、现状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的特点、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透视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以便准确诊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主要问题。

  3、问题诊断。

深度剖析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

通过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前信息技术在大学公共数学课教学中运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4、问題解决。

以相关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研究设计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利用目前线上丰富的优质网络资源,从日常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几方面,借助信息化工具开展研究与实践,完成对大学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实践。

  5、展望。

构建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和策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其教学应用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大学公共数学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思路和策略方法。

3.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的辨析、整理和分析,吸收研究成果中的观点和方法。

同时,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找到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并进而拓展研究成果,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比较研究法本课题通过比较研究,认清我们所处的位置和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我们在信息技术如何深入大学公共数学课的教学提供反思、选择。

(3)问卷调查法本课题釆用问卷调查法,主要是借助信息化工具,收集学校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第一手资料,以期对实践现状和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3.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9年6月-2019年12月)课题理论学习及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增强科研能力,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确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实施研究阶段根据实施计划开展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及大学公共数学课教学的课程实践,并根据课程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实时数据,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及信息进行调整。

第三阶段(2021年1月-2021年6月)总结评价研究成果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3、4预期成果形式

①项目研究报告一份。

②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网络教学平台。

③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学习空间。

④公开发表关于教学研究论文1~2篇。

  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申请人长期从事大学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及改革工作,近几年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等数字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微课的设计,在课程实践中积极引入现代技术,充分运用新技术对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4.1申请人近三年获得的奖励

  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华中赛区二等奖

  获湖北省首届移动教学大赛二等奖

  获本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4.2项目组成员完成的教研项目

  地方高校理工类专业大学数学课程群教学研究,JY2013062,校级

  基于微课的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Y2016043,校级

  4.3项目组成员发表的相关教研论文

  高等数学课程中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J],经济管理,2016

  线性代数混合式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

  论如何利用微课激发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兴趣[J],科教导刊,2017

  基于SPOC的大学数学课程有效学习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

  关于经管类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4

  基于数学竞赛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新教育时代,2016

  大学数学实验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

  4.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项目组成员多年从事大学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

项目组成员第二参与人系专业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对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计划有很好的指导。

项目组第三参与人,一直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实践,能胜任关于学习空间的结构的设计。

项目组第四参与人,一直积极尝试微课的设计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能积极参与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

项目组第五参与人,博士/副教授,近几年一直从事本校大学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及教改工作,熟悉课程的内容及实践要求。

能胜任课程关于“问题串”及“实践创新”方面的改革与设计。

项目组成员第六参与人,曾完成大学数学教材建设、校精品课程建设等工作,并且具有丰富的公共数学(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及改革经验,能够胜任课程改革的研究及推广工作。

项目组成员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人,副教授4人,年龄结构较年轻,对项目研究有很高热情。

  5、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顾小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立耘.信息技术与教育:

借鉴最佳实例——第四届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

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整合理论.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刘新成,李兴保.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学理论与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秦豪.问题逻辑学概论.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6】李爽,李汉廷,时晓雪,胡敏,耿幸暖.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

  【7】李玉斌,李爽,邢宏伟,姚巧红.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9).

  【8】王娜,张敬源.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之反思——基于技术融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8(05):

3-7.

  【9】王正青,唐晓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1):

94-100.

  【10】赵浚,张澍军.高校思政课与移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耦合与进路[J].学术探索,2018(05):

146-151.

  【11】陈浩华.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校本推进策略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13):

45-47.

  【12】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

  【13】胡军苟.试论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度融合的内涵与策略[J].教育探索.2017(05).

  【14】余胜泉.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电化教育,2011,(7):

1-25.

  【15】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

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

  【16】汪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若干思考[J].江西教育.2017.

  【17】汪存友.试论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8】张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对地方高校的冲击与挑战[J].中小学电教.2015.

  【19】胡永斌,黄如民,刘东英.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

框架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6

  【20】杨现民,赵鑫硕,刘雅馨,潘青青,陈世超.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

内涵、阶段、问题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6.

课题编号:

74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