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495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docx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docx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单项选择题】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D)

A.6C-6C-6CB.3C-6C-3CC.6C-3CD.6C-3C-6CE.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D)

A.具有色原酮B.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C.具有2-苯基色原酮

D.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A)

A.-OCH3B.-CH2OHC.-OHD.邻二羟基E.单糖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B)位置上。

A.6,7位引入助色团B.7,4/-位引入助色团C.3/,4/位引入助色团

D.5-位引入羟基E.引入甲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C)

A.糖B.羰基C.酚羟基D.氧原子E.双键

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D)

A.3-OH黄酮B.5-OH黄酮C.5,7-二OH黄酮D.7,4/-二OH黄酮E.3/,4/-二OH黄酮

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E)

A.异黄酮B.黄酮C.二氢黄酮D.查耳酮E.花色素

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A)

A.黄酮B.二氢黄酮C.黄酮苷D.异黄酮E.花色素

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B)

(1)5,7-二OH黄酮

(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

A.

(1)>

(2)>(3)B.

(2)>(3)>

(1)C.(3)>

(2)>

(1)

D.

(2)>

(1)>(3)E.

(1)>(3)>

(2)

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B)

A.6-OH黄酮B.5-OH黄酮C.7-OH黄酮D.4/-OH黄酮E.7-4/-二OH黄酮

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E)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E.花色素

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D)

A.盐酸-镁粉试剂B.NaBH4试剂C.α-萘酚-浓硫酸试剂D.锆-枸橼酸试剂E.三氯化铝试剂

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B)

A.黄酮醇B.二氢黄酮C.异黄酮D.查耳酮E.花色素

14.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E)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二氢黄酮醇E.异黄酮

15.具有旋光性的游离黄酮类型是(E)

A.黄酮B.黄酮醇C.异黄酮D.查耳酮E.二氢黄酮

16.既有黄酮,又有苯丙素结构的成分是(D)

A.槲皮素B.大豆素C.橙皮苷D.水飞蓟素E.黄芩素

17.黄酮苷的提取,除了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外,还可采用(B)

A.冷水浸取法B.乙醇回流法C.乙醚提取法D.酸水提取法E.石油醚冷浸法

18.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芸香苷,用石灰乳调pH应调至(C)

A.pH6~7B.pH7~8C.pH8~9D.pH9~10E.pH10以上

19.黄芩苷是(A)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查耳酮E.异黄酮

20.槲皮素是(B)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查耳酮E.异黄酮

21.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加入(B)

A.石灰乳B.硼砂C.氢氧化钠D.盐酸E.氨水

22.芸香糖是由(E)组成的双糖

A.两分子鼠李糖B.两分子葡萄糖C.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

D.一分子鼠李糖,一分子果糖E.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鼠李糖

23.查耳酮与(C)互为异构体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E.黄烷醇

24.可区别黄芩素与槲皮素的反应是(B)

A.盐酸-镁粉反应B.锆-枸橼酸反应C.四氢硼钠(钾)反应D.三氯化铝反应

25.盐酸-镁粉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下列哪项错误(C)

A.黄酮显橙红色至紫红色B.黄酮醇显紫红色C.查耳酮显红色

D.异黄酮多为负反应E.黄酮苷类与黄酮类基本相同

2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

A.酸提碱沉B.碱提酸沉C.沸水提取D.乙醇提取E.甲醇提取

29.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A)

A.5-OH黄酮B.黄酮醇C.7-OH黄酮D.4′-OH黄酮醇E.7,4′-二OH黄酮

31、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应在(C)中.

A、95%乙醇B、15%乙醇C、水D、酸水E、甲酰胺

32、黄酮苷元糖苷化后,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B)

A、a-C向低场位移B、a-C向高场位移C、邻位碳不发生位移

33、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MeOH中加入NaOMe诊断试剂峰带I向红移动40—60nm,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D).

A、无4‘-OHB、有3-OHC、无4‘-OH,有3-OHD、有4‘-OH

34、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B)。

A、分配B、氢键缔合C、分子筛D、离子交换

35.pH梯度法适合于下列(A)类化合物的分离。

A、黄酮B、香豆素C、强心苷D、挥发油

36.黄酮苷元糖苷化后,苷化位移规律是(A)

A、α-C向低场位移B、α-C向高场位移C、邻位碳向高场位移D、对位碳向高场位移

37.何种样品的醇溶液+NaBH4+浓HCl生成紫-紫红色(A)

A、二氢黄酮B、异黄酮C、黄酮D、黄酮醇

38.活性炭对黄酮类化合物在(C)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

A、醇B、80%的酚水C、水D、含水醇

39.黄酮类化合物的碳谱中C4的化学位移一般在(C)

A、190B、200C、170-180D、小于170

40在紫外光谱中,350nm以上没有吸收峰的化合物是(A)

41.EI-MS中,具有m/z为132的结构碎片的化合物为(A)

42.在5%的NaCO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为(D)

A、3,5,7-三羟基黄酮B、2‘-羟基查耳酮C、3,6-二羟基花色素D、7,4‘-二羟基黄酮

43.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为(D)黄酮

A、3-OHB、5-OHC、6-OHD、7-OH

44.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吸收光谱中,加入诊断试剂AlCl3后的图谱与AlCl/HCl谱图完全相同,则B环结构(B)

A、存在邻二酚羟基B、不存在邻二酚羟基C、只存在4‘-OHD、存在间二酚羟基

45.用SephadexLH-20分离下列化合物,最先流出的为(D)

A、黄酮苷元B、黄酮单糖苷C、黄酮二糖苷D、黄酮三糖苷

46.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加入诊断试剂NaOAc(未熔融)后,带Ⅱ红移10nm,说明该化合物存在(C)基团

A、5-OHB、7-OHC、4‘-OHD、7-OH和4‘-OH

46.1H-NMR中,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主要是依据(B)

A.B环H-3′的特征B.C环质子的特征C.A环H-5的特征

D.A环H-7的特征E.B环H-2′和H-6′的特征

【多项选择题】

1.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BDE)

A.黄酮B.二氢黄酮醇C.查耳酮D.黄烷醇E.二氢黄酮

2.影响聚酰胺吸附能力的因素有(ABCDE)

A.酚羟基的数目B.酚羟基的位置C.化合物类型D.共轭双键数目E.洗脱剂种类

4.黄酮苷类化合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BD)

A.碱溶解酸沉淀法B.乙醇提取法C.水蒸气蒸馏法D.沸水提取法E.酸提取碱沉淀法

5.芸香苷经酸水解后,可得到的单糖有(AE)

A.葡萄糖B.甘露糖C.果糖D.阿拉伯糖E.鼠李糖

7.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ABD)

A.蒽醌B.黄酮C.多糖D.鞣质E.皂苷

【判断题】

1.多数黄酮苷元具有旋光活性,而黄酮苷则无。

(错)

2.黄酮化合物,存在3,7—二羟基,UV光谱:

A.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Me时,仅峰带I位移,强度不减。

(错)

B.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Ac时,峰带II红移5—20nm。

(对)

3.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硅胶、SephadexG、聚酰胺等。

(对)

4.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游离黄酮(苷元),主要靠分子筛原理,黄酮按分子量由大到小顺序流出柱体。

(对)

5.用纸色谱PC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用7%的乙酸水溶液展开时,苷元的Rf值大于苷的Rf值。

(错)

6.二氢黄酮因系非平面分子,故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相应结构的黄酮。

(对)

7.聚酰胺色谱分离的原理是分子筛。

(错)

8.黄酮碳苷在常规酸水解条件下可被水解。

(错)

【填空题】

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_2-苯基色原酮_。

现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____三碳链__相互联结,具有_6C-3C-6C__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2.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色原酮部分是无色的,但当__2位引入苯基__,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而表现出颜色,一般黄酮及其苷显___灰黄色至黄色_;查耳酮显黄色至橙黄色____;而二氢黄酮不组成_交叉共轭体系___,故不显色。

3.黄酮类化合物所显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__交叉共轭体系__及__助色团__的数目和位置有关。

如果在7或4/位上引入__助色团__能促使电子转移和重排,使颜色__加深__。

花色素及其苷的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pH__7以下__显红色,pH__8.5左右__显紫色,pH__>8.5__显蓝色。

4.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__甲醇__,__乙醇__,__醋酸乙酯__,__乙醚__等有机溶剂中;分子中羟基数目多则__亲水性(水溶性)__增加,羟基甲基化后,则__亲水性__降低而__亲脂性__增加。

因分子中含有__酚羟基__,故都溶于碱性溶液中。

5.黄酮类化合物多具酚羟基,故显一定酸性,其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____7,4/-二羟基____大于_____7或4/羟基____大于___一般酚羟基___大于__C5-OH__,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

黄酮7,4/上有羟基,因处于__C4位羰基__对位,在____ρ~π共轭效应___的影响下,使酸性增强;而C5位羟基,因与C4羰基形成___分子内氢键___,故酸性最弱。

6.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还原后显__橙红色至紫红__色;__异黄酮__和__查耳酮__不呈色。

__四氢硼钠(钾)__试剂反应是二氢黄酮(醇)类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试剂,反应后呈_紫色至紫红色___色,可用于与其它黄酮类区别。

7.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凡具有__C3、C5-羟基__或__邻二酚羟基__时,都可与多种金属盐试剂反应,生成有色__配合物__或__沉淀__,可用于鉴定。

8.锆-枸橼酸反应常用于区别__C3__和__C5__羟基黄酮,加入2%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均可生成__鲜黄色__锆配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液后,__C5-OH黄酮__颜色渐褪去,而__C3-OH黄酮__仍呈原色。

9.黄酮类化合物常存在于植物的__花__.__叶__.__果实__等组织中。

多以__苷____形式存在,而木部组织中则多为___苷元_存在。

10.黄酮类化合物常用提取方法有___溶剂提取____法,___碱提取酸沉淀___法。

用溶剂提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若原料为叶或种子时,可用石油醚处理除去___叶绿素___,___油脂___,___色素___,等脂溶性杂质。

也可在浓缩的提取液中加多倍量的浓醇,除去_蛋白质__,_多糖___等水溶性杂质。

11.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有____活性炭吸附___法,___pH梯度萃取___法和_____聚酰胺色谱__法。

12.聚酰胺色谱法是通过聚酰胺分子上的__酰胺基__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___游离酚羟基___形成____氢键缔合____而产生吸附。

吸附强度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______羟基数目和位置_____,以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大小。

常用__水和醇__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先后流出顺序为:

__异黄酮___>___二氢黄酮___>___黄酮___>___黄酮醇___。

14.芸香苷又称__芦丁__,是__槲皮素__和__芸香糖__缩合的双糖苷。

在冷水中溶解度为_1:

8000___,沸水为__1:

200__,冷醇为__1:

300__,热醇为__1:

30__。

因此可利用芸香苷在冷水和沸水中溶解度的差别进行精制。

15.实验中提取芸香苷时,加0.4%硼砂的目的是:

___调节溶液pH值________,_____保护芸香苷分子中邻二酚羟基不被氧化___,__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配合而沉淀_____。

16.花色素亲水性强于其它黄酮,是因为分子呈__离子型_形式存在,二氢黄酮的水溶性强于黄酮类是因为其分子呈____非平面____型,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所以水溶度稍大。

17.葡聚糖凝胶分离黄酮苷,分离原理是分子筛,当分离黄酮苷元时则主要是依靠吸附作用,强度大小取决于游离酚羟基的数目和位置。

P186

18.采用纸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时,常采用双向色谱法,第一向展开常采用醇性溶剂,分离原理为分配层析;第二向展开选用水溶液,主要分离原理是吸附层析。

【鉴别题】Labat反应:

硫酸+没食子酸→蓝绿色亚甲二氧基

1.

答:

Labat反应为A(+),B(—),C(—);SrCl2反应为B(+),C(—)

2.

答:

盐酸镁粉反应为A(+),B(—),C(+);NaBH4反应为A(+),C(—)

3.

答:

盐酸镁粉反应为A(+),B(—)

4.

答:

NaBH4反应为A(+),B+),C(—);AlCl3/HAc中A反应后褪色,B反应后不退色。

 

5.

答:

NaBH4反应为A(—),B(—),C(+),D(+);ZrOCl2/枸橼酸中A反应后褪色,B反应后不退色;Molish反应C(—),D(+)。

6.

答:

ANaBH4A(-)

BB(+)

7.

答AZrOCL2/枸橼酸反应A(+)颜色不褪

BB(-)颜色减褪

 

8.

答AHCL-Mg反应A(+)

BB(-)

9.

AB

C

答:

分别取A、B、C样品乙醇液,,加入2%NaBH4的甲醇液和浓HCl,如产生红~紫红色物质为A。

再分别取B、C的乙醇液,加等量的10%α-萘酚乙醇液,摇匀,沿壁滴加浓硫酸,试管中两液界面有紫色环出现为C、无上述现象的是B。

10.用UV光谱法区分下列一组化合物。

答:

A具有邻二酚经基,进行UV谱图测试时,加入诊断试剂A1C13与A1C13/HCl,对照两次谱图,前后不一致者为A;B与C可加入NaOAc(未熔融),若带II红移5-20nm,则示其为C。

11.用1H-NMR光谱法区分下列一组化合物。

答:

A、B具有5-OH,与结构中的4位碳基形成分子内氢键,因此氢谱中该酚经基质子信号将在12.5前后出现;对比A与B中C环结构可知,B具有H-3质子,因此氢谱中在化学位移为6.3前后出现特征性的单峰质子信号。

【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以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洗脱先后顺序

AB

C

答:

洗脱先→后顺序是:

C>A>B

理由:

A、C都具有4个酚羟基,但是C是非平面的二氢黄酮,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所以先于A洗脱;B分子中羟基最多与聚酰胺吸附最牢固,所以最后洗脱下来。

2.下列化合物水溶性强→弱顺序:

>>

ABC

答:

水溶性强→弱顺序:

C>B>A

理由:

C是离子型化合物,水溶性最大;B是二氢黄酮,分子是非平面结构,且分子中羟基较多,所以水溶性较平面型结构的A大。

 

3.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50%乙醇液洗脱先→后顺序:

>>

ABC

答:

洗脱先→后顺序是:

B>C>A

理由:

B、C同是单糖苷,但B中羟基少且分子是非平面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所以先于A洗脱下来,A是苷元,且分子中羟基最多与聚酰胺吸附最牢固,所以最后洗脱下来。

4.用乙醇为溶剂提取金钱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浓缩后,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20%、50%、70%、9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指出用上述方法分离四种化合物的洗脱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洗脱先后顺序:

>>

答:

洗脱先→后顺序是:

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奈酚>槲皮素

理由:

槲皮素中羟基数最多,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强,最后洗脱下来;山奈酚与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羟基数相同,后者是单糖苷,因为空间位阻的作用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最先洗脱下来。

5.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ABC

洗脱先后顺序:

>>

答:

洗脱先→后顺序是:

B>A>C

理由:

以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苷比苷元先洗脱下来,因此B最先洗脱。

而分子内芳香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

黄酮>二氢黄酮,因此A比C先洗脱下来。

【纸色谱(PC):

1.展开采用某种醇性溶剂,如正丁醇-醋酸-水(4:

1:

5,上层)等,主要是根据分配作用原理进行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苷化后,极性随之增大,在醇性展开剂中Rf值相应降低,同一类型苷元,Rf值依次为:

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2.展开溶剂则用水或其他含水溶液,如2~6%醋酸等,主要是根据吸附作用原理进行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苷元中,平面性分子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用含水溶剂如3%~5%HOAC展开时,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Rf<0.02);而非平面性分子如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二氢查耳酮等,因亲水性较强,Rf值较大(0.10~0.30)。

用水或2~8%醋酸、3%氯化钠水溶液或1%盐酸展开时,则苷元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Rf值大小顺序为:

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6.有下列四种黄酮类化合物

比较其酸性及极性的大小:

酸性(A)>(C)>(B)>(D)

极性(D)>(C)>(B)>(A)

比较四种化合物在如下三种色谱中的Rf值大小顺序:

(1)硅胶TLC(氯仿-甲醇4:

1展开),Rf值(A)>(B)>(C)>(D)

(2)聚酰胺TLC(60%甲醇-水展开),Rf值(D)>(C)>(B)>(A)

(3)纸层析(8%醋酸水展开),Rf值(D)>(C)>(B)>(A)

7.下列化合物用Sephadex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它们的流出顺序(E→D→A→B→F→C,大分子快于小分子,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铜→黄铜醇,共轭大者吸附强,羟基多者吸附强,间位和对位酚羟基吸附力强于邻位)

8.酸性强弱顺序为:

(A>B>C>D)(7,4’二羟基>7-羟基或4’-羟基>一般羟基>5-羟基)

9.化合物A的酸性

10.化合物A的酸性>B

11.用硅胶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用甲醇-水洗脱,出柱顺序是(D→C→B→A)

【名词解释】

1.黄酮类化合物:

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6C-3C-6C)一系列化合物。

P5全面

2.碱提取酸沉淀法:

利用某些具有一定酸性的亲脂性成分,在碱液中能够溶解,加酸后又沉淀析出的性质,进行此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3.pH梯度萃取法

【问答题】

1.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及结构的分类依据,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

答:

主要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具有6C-3C-6C为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其分类依据是根据中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状,及B环的联接位置等特点分为以下几类:

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黄烷醇类.花色素类.双黄酮类。

2.试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原因。

答:

黄酮(醇)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不显色。

3.试述黄酮(醇)难溶于水的原因。

答:

黄酮(醇)的A.B环分别与羰基共轭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具共平面性,分子间紧密,引力大,故难溶于水。

4.试述二氢黄酮.异黄酮.花色素水溶液性比黄酮大的原因。

答:

二氢黄酮(醇)由于C环被氢化成近似半椅式结构,破坏了分子的平面性,受吡喃环羰基立体结构的阻碍,平面性降低,水溶性增大;花色素虽为平面结构,但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所以水溶性较大。

5.如何检识药材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答:

可采用

(1)盐酸-镁粉反应:

多数黄酮产生红~紫红色。

(2)三氯化铝试剂反应:

在滤纸上显黄色斑点,紫外光下有黄绿色荧光。

(3)碱性试剂反应,在滤纸片上显黄~橙色斑点。

6.简述黄酮、二氢黄酮、查耳酮的紫外光谱特点。

7.简述黄酮母核A环当存在5、7二氧取代基团与B环存在3‘、4’二氧取代基团时,各自芳香质子的化学位移及偶合特点。

P196、p198

8.简述黄酮及黄酮醇EI源质谱裂解规律,并比较其异同点。

P207-209

【提取分离题】

1.从槐米中提取芦丁的工艺流程如下:

槐花粗粉

                     加约6倍量已煮沸的0.4%硼砂水溶液,搅拌下

                     加入石灰乳至pH8~9,并保持该pH值30分钟,

趁热抽滤,反复2次

           

           水提取液            药渣

在60~70ºC下,用浓盐酸调pH4~5,搅拌,静置放冷,

滤过,水洗至洗液呈中性,60ºC干燥。

        

         滤液          沉淀

                       热水或乙醇重结晶

 芸香苷(芦丁)结晶

                    

(1)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与依据是什么?

答:

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是碱提取酸沉淀法;依据芸香苷显酸性可溶于碱水。

(2)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

答:

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

硼砂可以与邻二羟基络合,保护邻二羟基不被氧化。

(3)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

如果pH>12以上会造成什么结果?

答:

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

芸香苷含有7-OH,4'-OH,碱性较强可以溶于pH8-9的碱水中。

如果pH>12以上,碱性太强,钙离子容易与羟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