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测图细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048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比例尺测图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比例尺测图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比例尺测图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比例尺测图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比例尺测图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比例尺测图细则.docx

《大比例尺测图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比例尺测图细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比例尺测图细则.docx

大比例尺测图细则

1 一般规定

1.1 地形图的测图比例尺应根据设计阶段和设计需求并按表1.1选用。

表1.1 测图基本比例尺的要求

设计阶段

基本比例尺

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1:

2000~1:

10000

初步设计

1:

1000~1:

2000

施工图设计

1:

500~1:

1000

注:

(1)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搜集已有地形图,也可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重新测图;

(2)各设计阶段的地形图亦可根据工程需要的测图比例尺进行施测。

1.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选用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

地面倾角α

比  例  尺

1:

500

1:

1000

1:

2000

1:

5000

1:

10000

α≤6°

0.5

0.5

1

2

5

6°<α≤15°

0.5

1

2

5

10

α>15°

1

1

2

5

10

注:

(1)一个测区内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相同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可加绘半距等高线;

(2)根据用图需要,在平坦地区和建筑区也可以不绘等高线,只用高程注记点表示;

1.3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1.3-1的规定;

表1.3-1 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区域类型

一般地区

建筑区

水域

点位中误差

0.8

0.6

1.5

注:

在树林、隐蔽地区可按上表放宽0.5倍,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1.0倍。

2等高(深)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1.3-2的规定;

表1.3-2 等高(深)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地面倾角α

α≤6°

6°<α≤15°

α>15°

高程中误差

0.5Hd

0.9Hd

1.2Hd

注:

(1)Hd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

(2)隐蔽或施测困难的一般地区可按上表放宽0.5倍;

3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精度要求:

(1)由外业数字测图方法野外实测生成的DEM一般为不规则格网DEM,参与构成不规则格网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图根点不应低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注记点的精度要求;

(2)规则格网DEM可由不规则DEM内插生成。

其格网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低于相应比例尺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4 建筑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1.3-4的规定;

表1.3-4 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mm)

地物类型

点位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

主要建构筑物

50

20

一般建构筑物

70

30

注:

在树林、隐蔽地区可按上表放宽0.5倍,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1.0倍。

5 地形图产品中高程注记点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20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

地形点间距一般应按照表1.3-5的规定执行。

地性线和断裂线应按其地形变化增大采点密度;

表1.3-5 地形点间距(m)

比例尺

1:

500

1:

1000

1:

2000

1:

5000

1:

10000

点位间距

15

30

50

100

200

注:

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可适当放宽。

6 地形图高程测点注记,当等高距为0.5m时,取位应精确至0.01m,其余注记均可取位精确至0.1m。

1.4 地形图宜采用正方形分幅(1:

5000图采用40cm×40cm、其他比例尺采用50cm×50cm)或矩形分幅(40cm×50cm),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其它规格的分幅。

图幅编号可采用顺序编号或行列编号,也可按西南角图廊点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1.5 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对于国家现行标准中分类代码不足部分可自行补充,对于同一个区域,应采用相同的补充图式和补充要素分类代码,并应在测量技术报告书中说明。

1.6 地形测图方法,1:

500~1:

2000比例尺宜采用全站仪数字化测图、GPS-RTK数字化测图等方法;1:

5000、1:

10000比例尺宜采用航摄数字测图、遥感测图等方法。

1.7 地形图成果整理和检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外业数据应及时处理,形成图形文件。

整理和检查属性数据,并对照实地进行检查;

2 当对照检查发现问题时,如草图绘制有错误,应按照实地情况修改草图;如数据记录有错误,可修改测点编号、地形码和信息码,对于记录中的水平角、垂直角、距离等观测数据不允许修改,要求返工重测;

3 删除或标记作废记录,补充实测时来不及记录的卷尺量距和公共点记录;

4 检查修改后的数据应及时存盘,并做备份;

5 地形图平面检查点应是均匀分布,随机选取的明显地物点。

平面和高程检测点数量视地物复杂程度等具体情况确定,每幅图一般选取20~50个点;

6 检测点的坐标和高程采用外业散点法按测站点精度施测。

用钢尺或测距仪量测相邻地物点距离,量测边数每幅图一般不少于20处。

检测中如发现被检测的地物和高程点存在粗差时,应视其情况重测。

当一幅图检测结果算得的中误差超过1.3条规定中误差的两倍时,应分析误差分布情况,再对邻近图幅进行抽查,误差超限的图幅应重测。

2 图根控制测量

2.1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按测图比例尺:

1:

500不应大于5cm;1:

1000、1:

2000不应大于10cm。

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2.2 图根控制点(包括高等级控制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每幅图一般不宜少于表2.2的要求。

表2.2 控制点数量

测图比例尺

图幅(cm×cm)

全站仪测图(个)

GPS-RTK测图(个)

1:

500

50×50

2

1

1:

1000

50×50

3

2

1:

2000

50×50

4

2

1:

5000

40×40

6

3

注:

仅有单幅地形图的小测区控制点(含图根点)数不应少于3个点。

2.3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GPS-RTK、极坐标法、交会法和图根导线等方法布设。

在各等级控制点下加密图根点,不宜超过二次附合。

在难以布设附合导线的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

1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按照表2.3-1的规定执行。

图根导线的边长采用测距仪单向施测一测回。

一测回进行二次读数,其读数较差应小于10mm,测距边应加入气象和仪器常数改正。

表2.3-1 图根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附合导线

长度(m)

相对闭合差

边长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一般

首级控制

DJ6

一般

首级控制

1.3M

1/2500

不大于碎部点最大测距的1.5倍

±30

±20

1

±60

±40

注:

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以下同。

1:

500、1:

1000测图,附合导线长度可放宽至表2.3-1规定值的1.5倍,且附合导线边数不宜超过15条,此时方位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0″,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0.5×M×10-3(m);导线长度短于表2.3-1规定的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0.3×M×10-3(m)。

图根光电测距导线应按附合或闭合环形布设,在难以布设附合(闭合)导线的困难地区可以布设成支导线,支导线的长度不应超过表2.3-1中规定长度的1/2,边数不宜多于3条。

水平角应使用DJ6型经纬仪施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0″。

边长采用测距仪单向施测一测回。

2 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时,应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上进行,且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按照表2.3-2规定执行。

其边长按测图比例尺:

1:

500不应大于300m;1:

1000不应大于500m;1:

2000不应大于700m。

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所测的图根点,不应再次发展。

表2.3-2 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技术要求

DJ6

距离测量

半测回较差(″)

测距读数较差(mm)

高程较差

两组计算坐标较差(m)

1

单向施测一测回

≤30

≤20

≤1/5Hd

0.2×M×10-3

注:

Hd为基本等高距(m)。

3 图根解析补点,可采用有检核的测边交会和测角交会。

其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交会边长不宜超过0.5×M(m)。

分组计算所得的坐标较差不应大于0.2×M×10-3(m)。

4 GPS图根控制测量宜采用GPS-RTK方法直接测定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

当采用GPS-RTK方法作业时,其作业半径不宜超过5km,对每个图根点均应进行同一参考站或不同参考站的两次独立测量,其平面成果较差应满足2.1的规定。

2.4 图根点的高程应采用图根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1 图根水准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闭合路线或结点网。

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讫于不低于四等精度的高程控制点上,其技术要求按照表2.4-1规定执行。

当水准路线布设成支线时,应采用往返观测,其路线长度不应大于2.5km。

当水准路线组成单结点时,各段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3.7km。

表2.4-1 图根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附合路线长度(km)

i角(″)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m)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附合或闭合路线

支水准路线

平地(mm)

山地(mm)

20

≤5

≤30

DS10

≤100

往一次

往返各一次

±40

±12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的长度(km)。

n为测站数。

2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应按照表2.4-2规定执行。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附合路线长度不应大于5km,布设成支线不应大于2.5km。

仪器高和觇标高量取至毫米。

路线应起闭于图根以上各等级高程控制点。

表2.4-1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

附合路线长度(km)

仪器型号

中丝法测回数

指标差较差(″)

垂直角较差(″)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

符合或环形闭合差(mm)

20

5

DJ6

2

≤25

≤25

80

40

注:

1 D为光电测距路线的长度(km);

2 起算点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高程点。

2.5 当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采用支导线、极坐标法、自由设站法等方法增设测站点。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精度的中误差不应大于0.1×M×10-3(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6。

支导线和极坐标法测量的技术要求应按照2.3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采用自由设站法测量时,观测的已知点数不应少于两个。

水平角、距离各观测一测回,其半测回较差不应大于30″,测距读数较差不应大于10mm。

自由设站法测量各方向解算水平角与观测水平角的差值,按测图比例尺:

1:

500不应大于40″,1:

1000和1:

2000不应大于20″。

2.6 图根控制测量内业计算的角度、边长或坐标取值精确至1″、0.001m,坐标成果、高程成果取值精确至0.01m。

3 测绘方法

3.1 全站仪测图所使用的仪器和应用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使用测角精度不低于DJ6级,测距标称精度,固定误差不应大于10mm,比例误差不应大于5ppm的全站仪;

2 测图的应用程序,应满足内业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的基本要求;

3 数据通讯后,宜将测量数据转换为常用数据格式。

3.2 全站仪测图方法,可采用编码法、草图法或内外业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