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033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与()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

(3)男有分,女有归分()(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

“”通“”意思: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意思: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分()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4)故外户而不闭闭()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指出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

子:

6.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朝代)的(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

其中《大学》、《中庸》是《》中的两个篇章。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矜()分()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信()修()

(2)货恶其弃于地也货()

(3)盗窃乱贼而不作贼()作()(4)故外户而不闭闭()

3.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基础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

(2).讲信修睦()(3).矜寡孤独()

(4).男有分()(5).货恶其弃于地也()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大道之行也大道:

(2).选贤与能选:

贤:

与:

(3).讲信修睦信:

修:

睦: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亲: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

皆:

(6).男有分,女有归分:

归:

(7).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弃:

(8).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

兴:

(9).盗窃乱贼而不作乱:

贼:

作:

(10).故外户而不闭外户:

闭:

3.请把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义。

(1).第一层:

(2).第二层:

(3).第三层:

【综合练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回答下面的问题,并背诵这篇课文。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拓展练习】

一.阅读

礼论(节选)

荀子

礼起于何也?

曰: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③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

①穷:

困境。

②分:

区分,辨别。

③屈:

竭尽。

1.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2.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答: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答:

二.作文

要求:

①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宇,如:

“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

(1)yǔmù

(2)ɡuān(3)fèn(4)wù2.

(1)“与”“举”推举

(2)“矜”“鳏”老而无妻的人(3)“蕃”“番”多(4)“说”“悦”愉悦、高兴

3.

(1)分:

职分归:

女子出嫁

(2)恶:

憎恶(3)乱:

造反作:

兴起(4)闭:

用门闩插门

4.

(1)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

(2)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

(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4)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5.亲、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6.

(1)西汉戴圣49

(2)论语孟子礼记

7.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1.mùɡuānfènwù2.

(1)信:

诚信修:

培养、修致

(2)货:

财货(3)贼:

指害人作:

兴起(4)闭:

用门闩插门。

3.(仅作参考)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5)可以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课文导读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

矜(ɡuā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幼有所长(zhǎnɡ)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xīnɡ)

二、词语释义

大道之行也:

大道,言道之广大而不偏私。

行,意谓通达于天下。

幼有所长:

按《曲礼》注,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故知十九岁以前通称幼。

有所长,指幼小者皆能长大成人,得到良好的教育。

矜:

通“鳏”,老而无妻或丧妻者皆曰矜。

寡:

五十岁无夫曰寡,今妇人丧夫皆曰寡。

孤:

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者。

独:

老而无子曰独。

废疾:

谓精神或体力不完全者也。

男有分:

男人各尽其责做适当的事,各安其业。

女有归:

女人嫁不失时,找到适合人家。

《辞源》:

“妇人谓嫁曰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货”指资源,“恶”指讨厌。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力”指包括体力与脑力的劳动力。

外户:

从外面把门扇合上。

大同:

指理想社会。

三、语句解读

1.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

“矜”通“鳏”

2.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为……亲,以为……子,意动用法)

故外户而不闭(从外面,名词作状语)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老年人,壮年人,形容词作名词)

四、作家作品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是儒家经典之一。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即对“礼”的解说。

《礼记》的作者相传为孔子弟子、再传弟子和后学,最后由汉初戴圣编写。

五、背景探视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请划掉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⑴选贤与能A.yǔB.jǔ

⑵矜、寡、孤、独A.ɡuānB.jīn

⑶男有分A.fēnB.fèn

⑷货恶其弃于地A.èB.wù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选贤与能。

通意思:

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⑶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作:

⑷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闭:

大同:

4.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⑴与:

选贤与能()

遂与外人间隔()

⑵为:

天下为公()

为字共三十有四()

⑶闭:

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

⑷行:

大道之行()

复前行()

5.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⑴老而无子的人()

⑵老而无夫的人()

⑶老而无妻的人()

⑷幼而无父的人()

二、整体感知

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填空。

⑴《礼记》是中国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______(朝代)的_______(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49篇。

⑵“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_______》《_______》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

其中《大学》《中庸》是《_______》中的两个篇章。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同之处?

请简要说明。

三、课内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每一层的大意总结如下。

第一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层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怎样的?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阅读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何谓人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学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