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323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docx

《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docx

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 罗洪英

把课堂生成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要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要对课堂生成的看似不起眼的信息,充分开发,积极利用。

教师要对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要对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通过设置情境、引发辩论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道。

送一位年轻教师下乡支教,上的是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在导入部分,教师投影了一位妈妈陪伴三个孩子做作业的温馨画面,教师预设学生会为它起名为《陪护》或其它充满亲情意味的名字,不想学生几乎异口同声为《监督》,年轻的教师颜面羞红,不知所措……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常常伴随着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

面对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把这些动态的生成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运用恰当的评价进行引导与点拔,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唯有此,我们的课堂才会唤发出新的生命。

一、把课堂生成当作一种教学资源,首先要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有一位上公开课的教师,他完美地组织了前42分钟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本来教师只需要在最后3分钟作一个总结就可以了,班级最左边的两个学生同时举起了手。

原来他们对刚才讨论的问题还有话要说。

此时这位教师可以有几种选择,比如搪塞、比如敷衍、比如装作看不见,然而这位教师却微笑着抬手,让两位同学先后(女士优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评课结束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

“我在乎的是学生。

学生举手,就应该给予他们说话的权利。

在我这里,学生是第一位的。

”很显然,在这节公开课外的常态教学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课堂的主人翁意识。

所以他们很习惯地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老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长期的努力栽培才赢得了学生这么高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如果教师为了给自己赢得一个好的评课,放弃学生的瞬间生成,那么,学生的思想、情感、表达的热情、课堂的氛围等一旦挫伤,就很难补回了。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倡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给学生说话的权利,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就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把课堂生成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看似不起眼的信息,充分开发,积极利用。

比如学生朗读课文,常常会有意无意的添字漏字,我们往往会归因于学生精力不集中,于是常常要求学生重复诵读来强化语感,通过学生的口熟来达到把握作者的言语意图。

而实质上这种失误还有可能是学生的语感与作者的语感、学生的理解与作者的表达存在着距离所致。

于是在一个语感敏锐的教师那里,学生朗读中的添字漏字就成了一笔可贵的教学资源。

有一位教师教鲁教版教材的《失根的兰花》,他在一学生朗读完课文后,问学生:

同学们有没有听出这位同学添了一个字,又漏了一个字?

学生听得很仔细,发现他加了一个“更”,漏了一个“此”。

于是教师引领学生“大家都再读读,看这一添一漏是不是更恰当一些?

”,于是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开始非常主动地细读课文,从对一个“更”字的推敲进而进入对整段内容的理解。

这位教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从自己的良好的语感、细致的观察出发,把学生朗读中的添字漏字当成珍贵的切入口,进而设计了整节课。

三、把课堂生成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对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黄厚江老师执教过《我们家的男子汉》,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在学生反馈预习疑问后,黄老师摆出了他的疑惑——“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的家?

生:

作者的家。

师:

对。

是作者的家。

可是,既然是作者王安忆的家,作者为什么不说是“我家的男子汉”,而说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呢?

生:

课文中提到的这个小孩是王安忆姐姐家的小孩。

师:

哦,原来这个家不是作者的“小”家,而是一个比较大的家,还有作者的姐姐姐夫等其他家庭成员。

除此以外,大家再想一想,从表达效果上看,“我”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生:

“我们”有一种亲切感。

师:

对。

表达出作者和孩子的亲切,可是除了亲切感呢?

——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题目读一读。

想一想,如果要在标题后面加上标点,加什么标点好?

生(齐):

感叹号。

(师在题目后面加上感叹号)

师: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一学生读)

师:

他读出了什么感情?

生:

自豪感。

师:

很好,同学们品味出了其中的自豪感。

确实,作者在同外人讲述他们家的男子汉时充满了自豪。

(教师板书:

①我们②亲切感③自豪感)

在这里,黄老师借助于题目中的“我们”,在学生回答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层层追问,步步深入,既有语言的积累,又有思想的训练。

按照阅读规律,把学生对语言的品味与“整体感知”巧妙整合,让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进而初步理解了文本的内容。

四、把课堂生成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对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通过设置情境、引发辩论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道。

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的智慧。

唐江澎老师教《生命的意义》,有一个思考环节:

你为什么而活?

你又将怎样活着?

让我们在有关生命意义这一重大话题上与伟大的保尔进行一次对话,看看能否进一步理解他,从而更准确地读出他的感情。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有人要当记者,有人要做科学家,有人要当中国的总统(主席),总之,面对这样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话题,学生们是人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年纪小、经历少、对人生理解肤浅)。

这样的生成显然不利于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更不利于教师的初衷:

把握保尔的情感。

于是,唐老师屏显了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话“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

这个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有死亡。

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

”学生沉默了,唐老师又创设了一家三口在缆车上意外的情境,加上韩红的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许多学生泣不成声,意识到生命之脆弱之宝贵,从而有效地理解了文本,达到读好文章的目的。

唐老师是智慧的,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他有感而发,一句“人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否定了学生的哄笑,同时借助于情境的渲染,感染学生,使学生的体验渐入深刻。

作为教师,要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需要学习唐老师的智慧,拥有唐老师那样广博的知识积累。

尊重学生主体,就要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

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的每一个契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课堂生成制造空间,随时处理课堂生成的信息,让课堂生成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责任编辑:

蒋厚健)

 

 

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四步转换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洪泽县第二中学 李林友

教学方法改革目的是扬长避短,构建一个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

我校贝校长所创“四步转换教学法”已在各科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淮安市十大课堂教学方法之一。

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学习“四步转换教学法”的过程中,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让“四步转换教学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完美的体现。

数学知识有两种形态,即过程和结论。

传统教学注重若干个结论,现代教学取其过程。

而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如今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关注结论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从中指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我们二中初中数学组积极学习探讨“四步转换教学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每个教师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习“四步转换教学法”推进自主学习,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第一步:

针对提供课例,进行评析。

近年来,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们能认真学习课改理论,观看相关特色的课例。

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全体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四步转换教学法”精髓,启迪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二步:

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

拿新旧教法相比,新教法有许多创新之处;通过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

学校安排了体备课教师每周半天集中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究;而我们备课组不受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的限制,做到时时集体备课,天天教研,只要有了问题,就提出来研讨。

为了寻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法,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第三步:

课堂教学,大胆尝试。

教改的过程,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参与、同步提高的过程。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领导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宽容,允许教师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操作自认为合理的教学方式。

学习“四步转换教学法”,做到学而不死,力求有所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并运用课改的理念,进行评析,符合课改精神的做法,及时给予肯定。

第四步:

组织上好观摩课。

探究“四步转换教学法”与数学学科教学特点有机结合,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全校加以推广,对“四步转换教学法”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自学教材、学出问题—>学生探索、尝试解决—>相互交流、揭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变练演编、深化提高—>反思小结、提升能力

操作说明:

1.自学教材、学出问题。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确定自学时间,让学生找准知识点,发现问题,精心提出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启发学生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围绕重点问题进行后续学习。

让课堂教学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2.学生探索、尝试解决。

着眼于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自主研究、去探索,进行自主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揭示规律。

在讨论、交流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重点问题。

同时,因数学学科特点,教师有必要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起到促进和调节的作用,有效的启发与点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

引导学生根据探索、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与规律等方面的结论,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知识系统中理解知识。

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独自地思考、分析、探索问题,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应用,教师再通过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借题发挥,进行启发性讲解、分析,在重联系、重转化、重本质中概括提炼出规律,由例及类,教给学生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5.变练演编、深化提高。

变练是指通过对概念、图形背景、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题目的形式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引申,编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拓展思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让学生自己模仿式编拟数学试题,供班级同学研究或解答。

这样的演、编实践,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丰富课堂内容的有效方法。

6.反思小结、提升能力。

在师生共同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整理、对规律进行总结,并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形成自己的观点。

通过课堂的小结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促进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扣准课标理念,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内在动力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研究,欢迎同仁给予赐教,我们将不断完善。

 

(责任编辑:

朱永瑛)

 

 

积极创新实验教学,推进化学素质教育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洪泽县黄集中学张道翠

一、认识实验教学误区,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1.认识传统实验现状,认清教学改革必要。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这是一所普通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现象:

实验室里仪器已准备妥当,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安静的坐在实验桌旁,老师正热情奔放地讲着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偶尔学生动了一下仪器,也被老师呵止,快到半课时老师才让学生动一下,记录几个实验数据、实验现象,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感觉很不过瘾,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和有趣。

这种实验,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

一句话,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

学生并未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没有从假设到设计,从实验到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过程,也没有热心地对实验结果作出一定的分析、论证、评估。

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2.理解新课程标准规定,定位新课标实验教学。

《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作了规定,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

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的源动力[3]。

新课程新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

如果化学实验中只让实验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忽视实验中的探究功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按照新课程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3.强化教师指导作用,突出学生为主实验教学。

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这有赖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诚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

“凡是孩子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二、把握化学实验的实质,进行演示实验的创新

1.积极改进静止实验,将其进行动态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一般较为明显,但有些实验如溶解放热、吸附作用等,教师演示时学生较难感知现象,设计成“动态”实验后,可明显改善实验效果。

例如演示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时,可将试管注入2毫升水,加热至沸腾,移离火焰,向止沸的水中投入1-2粒氢氧化钠固体,结果止沸的水重新沸腾。

这样学生对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就有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

演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在锥形瓶中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取煮熟剥壳的鸡蛋堵在瓶口,注意堵严不要漏气,取下鸡蛋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液,迅速用鸡蛋堵口,鸡蛋慢慢被吞下锥形瓶中,从而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总之,“动态”实验往往综合一些物理知识,将看不到的现象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这样能明显提高演示效果。

2.小型实验适量放大,同学观看清楚明白。

有些实验现象虽明显,但往往只有靠近讲台的前几排学生能看清。

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实验现象,不妨将实验现象放大。

如借助光学投影仪或实物投影仪在培养皿中演示高锰酸钾溶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锌与稀硫酸的反应等实验,可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实验效果。

借助大容器有时也可放大实验现象。

如演示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可将一氧化碳收集到锥形瓶中,然后点燃锥形瓶中的一氧化碳,全班同学都能看清蓝色火焰呈环状一跳一跳地往下燃烧。

有些实验,如浓硫酸吸水性,在课堂内无法演示,只有通过放大法才能将其搬入课堂。

在培养皿中倒些浓硫酸,取一块比培养皿稍大的玻璃片,正反两面各滴一小滴水罩于培养皿上,将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投影,结果只有朝向浓硫酸的水滴消失,从而证明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3.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

仪器不复杂,药品较简单,现象又明显的演示实验可改为分组探究性实验,相应的新授课变为探究性课型。

在二氧化碳性质、铁的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氢氧化钠的性质、盐的性质等章节的教学,均可采用此法。

如二氧化碳性质教学中,事先为每组学生用500毫升的矿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教学中让每组学生充分讨论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后,再让学生倒入1/3—1/4的水,结果塑料瓶很快瘪下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可以让学生将石蕊试纸制成的干燥的纸花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中,纸花不变色;再将纸花上喷水,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色;再将纸花用电吹风吹,纸花又变成紫色。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和对比分析,学生对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碳酸的不稳定性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三、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化学实验素质

1.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提高动手实验能力。

重视实验基本操作是提高实验能力的基础。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常见的化学仪器及药品的用途、性能和。

如试剂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液的配制、液体的过滤与溶液的蒸发、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仪器的洗涤等。

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是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和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保证。

当每接触一种新的仪器,除了让学生知道该仪器的名称、特征、规格、使用范围、设备性能、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外,还应该让学生懂得不按规范操作可能引起的实验误差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须让学生人人动手,反复练习,并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

对定性实验要做到会用、会放、会接、会装,简单直观,对定量实验要会取、会读、会控制、会计划,安全可行。

 

2.养成观察习惯 ,注意抓住细微现象。

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化学实验能力的前提。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开端,学习化学知识离不开化学实验,而做化学实验时离不开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通过观察与分析,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和积极性,而且有的学生能从实践中发现一些重大奥秘,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与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教育学生掌握观察的一般程序,即先局部后整体,既要观察明显的现象,更要抓住那些细微、瞬息万变的现象,同时还不要忽略用手触摸、鼻嗅、耳听等感觉器官的作用。

3.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实验及分析处理。

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实验及分析处理数据是提高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之前,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选用的实验仪器、药品(规格和数量)、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注意事项。

还要教育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感官把实验中收集到的各种感性材料,如气泡、气味、颜色、声音、反应状态等现象,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要做到准确的观察,认真地记录。

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把实验所得的现象或数据进行概括、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去伪存真,要注意让学生揭示有关物质的变化与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并让学生用简洁准确的化学语言表达出实验结论。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1.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苏教版新教材里面有大量的演示实验。

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

 

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王玲玲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怎样获得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主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不断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

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轻松课堂气氛,乐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符合儿童的心理儿童对世界的一切都是充满好奇的。

尤其是英语,外来语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是新鲜的,包括它的发音、语调、动作和表情,而这个好奇心的过程也正在转变成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例如:

在教学3A第二单元partB认识水果

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

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比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

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

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补充和改进的演示实验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五分之一。

2.开发家庭小实验,带给学生新奇感受。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

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

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

“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

”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

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

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

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

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3.积极开展课外实验,尽量发挥学生特长。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

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