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docx.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258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docx.docx

《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docx.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docx.docx

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docx

实用仪器分析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

利用精密仪器进行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的方法(或用精密仪器测量表征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L

2、仪器分析的特点:

(1)灵敏度高。

远高于化学分析,可测定含量极低(如10-6.10-9,甚至10-12

级)的组分,也可以测定微量试样中的组分。

(2)选择性好。

适合于复杂组分试样的分析,在单组分测定时,只要把仪器调

整到适宜条件,其他组分的干扰通常可以避免。

(3)分析迅速。

适于批量试样分析,用精密分析仪器测量时速度很快,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操作的自动化,结果的自动记录,数字的显示或自动处理,使分析更为迅速。

(4)适于痕量组分的测定。

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但测定痕量组分时,绝对

误差则较小,因此仪器分析虽不适于测定常量组分,但适于测定微量甚至痕量组分。

微量分析一固体0.1-10mg液体0.01-1ml

超微量分析一固休v0.1mg液体v0.01ml

(5)适应性强,应用广泛。

仪器分析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方法功能各不相同。

(6)易于自动化。

仪器分析使用复杂的精密仪器测量,被测组分的理化性质经检测器可转化为电信号而记录下来,特别是将微机与仪器相连结,很多操作过程都可以实现自动化。

第二章光学分析基础

1.光学分析方法:

依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以及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2、电磁辐射:

高速通过空间传播的光子流,也称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普朗克(P)量子理论认为,辐射能的发射或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量子化的,每个光量子的能量(E)与其频率(v)及波长(入)之间的关系为:

E=hv=hc/A=hc

(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为波数)

3、电磁波谱:

电磁波按波长顺序排列得电磁波谱,各波谱区所具有的能量不同,

其产生的机理也各不相同。

4、分子光谱:

在辐射能作用下,分子内能级间的断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物质能级变化等于辐射能时,物质才会被吸收或发射)

E=Ee(电子能)+Ev(振动能)+Er(转动能)

5、原子光谱:

由于核外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atomicspectrum),它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

6、光谱分析仪器的组成:

(1)辐射源(光源L要求必须有足够的输出功率和稳定性。

一般说来,分子吸收光谱常采用连续光源,而荧光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常采用线光源。

发射光谱采用电弧、火花、等离子休光源。

(2)分光系统。

主要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以及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柵)组成。

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波长带。

滤光器只能分离出一个波长带(带通滤光器)或只能保证消除给定波长以上或以下的所有辐射(截止滤光片L

单色器可以产生谱带宽度很窄的单色光,而且单色光的波长可以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任意改变。

(3)样品池。

(4)鯉检测f辐射的检测多采用光电转换器。

光子检测器(量子化捡测器):

如硅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以及硅二极管;

热捡测器:

由于红外区辐射的能量比较低,很难引起光电子反射,采用热检测器可根据辐射吸收引起的热效应来测量入射辐射的功率。

(5)记录和显示系统。

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由记录系统将信号处理放大并

以适当的方式显示或记录下来,如直读检流计、电位调节计、数字显示器、记录仪、打印机、荧光屏、计算机处理。

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K吸收光谱:

将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通过某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有色溶液,分别测出它们对各种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画出曲线,此曲线即称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或光吸收曲线),它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

2、摩尔吸光系数£:

当溶液的浓度以物质的量浓度(mol-L-1)表示,液层厚度以厘米(cm)表示时,相应的比例常数k(k值的大小取决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

光波长、溶液温度和溶剂性质)称为摩尔吸光系数,以£表示,其单位为

Lmol-1・cm-1o

吸收系数:

A=Kcl—A=slc

摩尔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浓度为lmol-L-1的溶液,于厚度为Icm的吸

收池中,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

为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通常选择摩尔吸光系数大的化合物进行测定,选择

3、

偏离光吸收定律的因素

具有最大£值的波长作入射光。

(1)化学因素:

溶液的化学因素引起偏离;

(2)光学因素:

①非单色光、②杂散光、

③散射光和反射光、④非平行光;

(3)比尔定律的局限性引起偏离;

(4)透光率测量误差:

①暗噪声、②讯号噪声。

4、参比溶液的选择:

选择合适组分的溶液作参比溶液,先以它来调节透射比100%(A=0),然后再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

这实际上是以通过参比池的光作为入射光来测定试液的吸光度。

(1)溶剂参比。

当试样溶液的组成比较简单,共存的其他组分很少且对测定波

长的光几乎没有吸收,仅有待测组分与显色剂的反应产物有吸收时,可采用溶剂作参比溶液,这样可以消除溶剂、吸收池等因素的影响。

(2)试剂参比。

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在测定波长有吸收,此时应采用试剂参

比溶液。

即按显色反应相同条件,只不加入试样,同样加入试剂和溶剂作为参

比溶液。

这种参比溶液可消除试剂中的组分产生的影响。

(3)试液参比。

如果试样中其他共存组分有吸收,但不与显色剂反应,则当显

色剂在测定波长无吸收时,可用试样溶液作参比溶液,即将试液与显色溶液作相同处理,只是不加显色剂。

这种参比溶液可以消除有色离子的影响。

(4)平行操作参比。

用不含被测组分的试样,在相同的条件下与被测试样同时进行处理,得到平行操作参比溶液。

如正常人血浆(平行操作参比)与待测血药浓度的血样进行平行操作处理。

5、单组分定量方法:

(1)工作曲线法,又称标准曲线法。

工作曲线的绘制方法是:

配制五个以上浓度不同的待测组分的标准溶液,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溶液,在选定的波长下,分别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曲线,此曲线即称为工作曲线。

(2)标准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用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Cs,在一定条件下,

测得其吸收度As,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得试液Cx的吸光度Ax;设试液、标

准溶液完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则

Cx=(Ax/As)Cs

使用该方法要求:

Cx与Cs浓度应接近,且都符合吸收定律。

比较法适于

个别样品的测定。

(3)比吸光系数法

比吸光系数法是利用标准的百分吸光系值进行定量测定。

6、多组分定量方法:

在多组分的体系中,在某一波长下,如果各种对光有吸收

的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则体系在该波长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吸光度的和,即吸光度具有加和性,称为吸光度加和性原理。

7、溶剂效应:

由于溶剂的极性不同引起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峰的波长、强度及形状产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溶剂效应。

8、紫外光谱吸收带:

吸收带是指吸收峰在紫外光谱中谱带的位置。

类型:

(1)R吸收带

由n->TT*跃迁产生。

特点是强度弱(£<100),吸收波长较长

(>270nm)oR吸收带随溶剂极性增加而蓝移,但当附近有强吸收带时则产生红移,有时被掩盖。

(2)K吸收带由tt-tt*跃迁产生。

其特点是强度高(£>404),吸收波长比R吸收带短(217-280nm)并且随共辄双键数的增加,产生红移和增色效应。

共辄烯婭和取代的芳香化合物可以产生这类谱带。

(3)B吸收带它是由苯环振动和tt-tt*跃迁重叠引起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其特点是:

在230—270nm(£=200)谱带上出现苯的精细结构吸收峰,用于辨识芳香族化合物。

当在极性溶剂中测定时,B吸收带会出现一宽峰,产生红移,当苯环上氢取代后,苯的精细结构也会消失,并发生红移和增色效应。

(4)E吸收带属于ttttT跃迁,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苯的E带分为E1带和E2带。

EI带入max=184nm(e=60000),E2带入max=204nm(£=7900)。

当苯环上的氢被助色团取代时,E2带红移,一般在210nm左右;当苯环上氢被发色团取代,并与苯环共辄时,E2带和K带合并,吸收峰红移。

9、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定性鉴定

(4)未知试样的定性鉴定(一般采用比较光谱法)

(2)推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共辄体系、部分骨架,构型,互变异构体的鉴别)

(3)化合物纯度的检测(如果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没有明显的吸收峰,而它所含的

杂质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峰,就可以检测出该化合物所含的杂质)定量鉴定

一般选择入max作测定波长,若在入max处共存的其他物质也有吸收,则应另选£较大,而共存物质没有吸收的波长作测定波长。

原则是被测物如有几个吸收峰,可选无其他物质干扰的、较高的吸收峰。

一般不选光谱中靠短波长末端的吸收峰。

第四章色谱法

1.色谱法分类(依据分离原理):

(1)吸附色谱法(adsorptionchromatography)所用固定相为吸附剂,靠样

品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系数(吸附能力)差别而分离。

(2)分配色谱法(partitionchromatography)其固定相为液态,利用样品组分

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引起分配系数的差别而分离。

LLC与GLC都属于分配色谱法范围。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的液相色谱法,称为反

相(RP)色谱法;反之,称为正相(NP)色谱法。

(3)体积排阻色谱法(SEC)也称为凝胶色谱法.尺寸排阻色谱法。

是以一定尺寸的多孔固休为固定相,以液休为流动相,按分子尺寸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

多用于高聚物分子质量分布和含量的测定。

(4)离子交换色谱法(IEC)用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的色谱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这种方法是靠样品离子与固定相的可交换基团交换能力(交换系数)的差别而分离。

(5)亲和色谱法(AC)将具有生物活性(如酶、辅酶、抗体等)的配位基键合到

非溶性载体或基质表面上形成固定相。

利用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与亲和色谱固定

Zi

相表面上配位基的亲和力进行分离的色谱法,称为亲和色谱法。

这种方法专用于分离与纯化蛋白质等生化样品。

(6)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将固定相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所形成的固定相

称为化学键合相。

用化学键合相的色谱法称为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简称键合相色谱法。

化学键合相可作为液一液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手性化合物拆分色谱法及亲和色谱法等色谱法的固定相。

2、基线: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色谱柱后没有组分,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

3、色谱峰:

当组分随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检测器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所形

成的峰形曲线称为色谱峰。

4、正常色谱峰:

为对称于尖峰的正态分布曲线,有最高点,以此点的横坐标为

中心,曲线对称向两侧快速单调下降。

正常色谱峰的对称因子要求在0.95-1.05

之间。

5、不正常的色谱峰:

为畸形峰,有拖尾峰(前沿陡哨,后延拖尾)和前伸峰(前

沿平缓,后延陡悄)o

6、保留时间:

由进样到某组分色谱峰峰顶的时间间隔为该组分的保留时间(tR)。

7、死时间:

不保留(不溶于固定相或不被固定相所吸附等)组分的保留时间为死

时间(to),亦即流动相的保留时间。

8、调整保留时间:

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t"b9、理论塔板数用于评价柱效的参数。

10.分离度(resolution):

分离度相邻两斑点中心至原点的距离之差与两斑点的

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即

R=2(L1-L2)/(W1+W2)

式中口、L2分别为组分仁2斑点中心至原点的距离,W仁W2分别为斑点仁2的宽度。

R=1.0时,相邻两斑点基本分开。

11.色谱法的定性分析方法:

(1)利用保留值定性。

在特定的色谱系统中,化合物的Rf值的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显然利用相对保留值Rs进行鉴定可消除一定影响因素,提高重现性。

在TLC中还通过变换固定相来改变选择性,也可通过改变流动相来改变选择性,在不同的色谱体系中,比较保留值,可得到肯定的结果。

(2)与化学方法结合定性。

利用官能团专属反应,通过柱前预处理等方法某些

组分生成衍生物,根据处理前后色谱峰的位置是提前、后移或消失而对组分进行定性;或在柱后用化学试剂鉴定流出物而对该组分进行官能团定性。

(3)与其它分析手段联机定性。

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

12.色谱法的定量分析方法:

(1)外标法又称校准曲线法、直接比较法。

在相同分析条件下,已知浓度标

准品与待测组分进行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可以分为外标一点法(选用一种浓

变化范

不大时,可采用单点比较的方法。

应使标准样品斑点中物质含量尽

度的标准品)和外标两点法(选用2种浓度的标准品L当试样中被测组分浓度

可能接近相应的待测组分斑点中所含的物质量。

Wi二A「EMAe

Wi为被测组分i的含量,日为标准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A和Ae分别为试样中和标样中i组分的峰面积。

(2)内标法该法是向待测样品中加入适当内标物后,进行薄层色谱分析,再用内标物校正求得待测组分的>fio内标法要求内标物与样品互溶,不与样品中各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完全分开,内标物斑点与待测组分斑点应邻近。

第六章高效液相色谱

K采用细颗粒固定相是提高柱效的重要途径。

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能高填充柱的柱效可达5x103-5x104块/m理论塔板数。

(2)选择性高液相色谱柱具有高柱效;

流动相可以控制和改善分离过程的选择性。

(3)检测灵敏度高紫外吸收检测器,最小检出量可达10-9g;

荧光检测器,最小检出量可达10-12go

(4)分析速度快高压输液泵完成一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仅需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5)应用范围广实现对少量珍贵样品的回收,亦可用于样品的纯化制备。

3、流动相:

洗脱剂,高效液相色谱除了固定相之外,还可通过改变流动相来改

善分离效果和提高选择性。

4、流动相选择:

(1)用作流动相的溶剂应与固定相不互溶,能保持色谱柱的稳定性,有高纯度。

(2)选用的溶剂性能应与所使用的检测器相匹配。

选用的溶剂不与样品发生反应并应对样品有足够的溶解能力,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3)选用的溶剂不与样品发生反应并应对样品有足够的溶解能力,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4)

选用的溶剂应具有低的粘度和适当低的沸点。

对于所含组分较多、各组分性质差别较大的复杂试样,若以恒定配比的溶剂系统洗脱(等度洗脱)不能使各组分都有适宜的R值并获得较好分离时,可采用梯度洗脱,即在一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连续地或阶段性地改变流动相的溶剂

[比,使流动相的极性、pH或离子强度等相应地变化,从而都使每个组分在适宜的条件下获得分离,以提高分离效率,改善峰形,加快分析速度。

5、化学键合相色谱法(键合相色谱法):

将固定相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所

形成的固定相称为化学键合相。

用化学键合相的色谱法称为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简称键合相色谱法。

;自动

:

化学键合相可作为液一液分配色谱法、离子i进样器

ILr

I

諮法及亲和色谱法等色谱法的固定相。

其主要特点是不流失,它的作用是分配与

IV

]性化合物拆分色

吸附。

贮液瓶

6-化学键合相主要特点:

:

r

(;1)固定谕不易流失,适于梯度洗脱

:

:

石2)载样*大:

A—

进样器

4

1

1

1

1

r

1

I

1」

1

分析柱

:

预柱

7、键合相牟谱分为:

!

级分|

I收集器;

正相键合相色谱:

采用极性键合相,键合相貝。

反相键合相色谱:

采用非极性键合键,键合相极性小于流动相。

柱对弱极性组分的保留值较大,极性大的组分先出柱,常用于分离极性较弱的化合物。

8、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

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用进样阀注入供试品溶液,由流动相带入柱内。

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色谱工作站记录,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O

9、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

柱恒温箱

10.梯度洗脱:

在同一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从而使每个组分都在适宜的条件下获得分离(k在1—10之间)的洗脱方法。

等度洗脱:

恒组成溶剂洗脱,最常用方式,它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柱易再生。

最常用方式,它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柱易再生。

1k梯度洗脱优点:

(1)缩短分析周期;

(2)提高分离效能;

(3)改善峰形,减少拖尾;

(4)使峰变税,提高检测灵敏度。

梯度洗脱缺点:

(4)易引起基线漂移;

(2)重现性较差。

12.检测器包括溶质型检测器、总体型检测器。

13.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检测器的一个光电二极管对应光谱上一个纳米的波长范围。

复光透过流通池后,被组分选择性吸收,而具有了组分的光谱特征。

此复光被光栅分光后的光谱,照射在光电二极管阵列装置上,使每个纳米光波的强度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强度,信号多次累加,则可获得组分的吸收光谱。

(技术特点:

快速地光谱采集。

第七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1.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基态原子数No即与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c成正比关

系,即:

No=k'c(k‘为常数)。

2、原子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示意图(P102)

原子吸收光谱产生只是由于原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是一种窄带吸收,又

称谱线吸收,吸收宽度仅有10-3nm,通常只能用锐线光源。

(1)

自然宽度:

没有外界影响时,谱线的

有宽度o

3、影响谱线轮廓的因素:

[=1

(2)多普勒变宽(热变宽):

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

(3)压力(碰撞)变宽:

辐射原子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谱线变宽。

洛伦兹变宽:

被测原子与其他粒子相互碰撞;

共振变宽或霍尔兹马克变宽:

同种原子之间相互碰撞。

(4)场致变宽:

在外电场或磁场作用下,能引起能级的分裂,从而导致谱线变

斯塔克变宽:

电场影响;塞曼变宽:

磁场影响。

(5)自吸变宽:

由自吸现象(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而引起的谱

线变宽。

谱线变宽导致灵敏度下降

主要影响因素:

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

4、空心阴极灯结构:

阳极:

鹄或银棒

阴极:

待测元素金厲

玻璃管中内充低压惰性气体,管前端是石英窗或玻璃窗。

工作原理:

辉光放电

5、基休干扰:

又称物理干扰,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物理

特性的变化引起吸光度下降的效应。

6、消除基体干扰的方法:

(1)配制与待测试样具有相似组成的标准溶液

(2)标准加入法和加入基体改进剂。

第八章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

(1)浓度敏感型检测器(热导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中某组分的质量,或单位体积载气中所含某组分的质量。

3、检测限:

最小检出量。

检测器恰能产生3倍噪声的信号时所需进入的色谱柱

的最小量或最小浓度。

检出限*检测限。

检出限只与检测器性能有关,最小检出量与检测器性能和色谱柱柱效有关。

第九章高效薄层色谱法

1.薄层色谱法:

将固定相于玻璃等载板上涂布成均匀的薄层,将被分离物质点在薄层的一端,置展开室中,展开剂(流动相)借毛细管作用从薄层点样的一端展开到另一端,在此过程中不同物质可以得到分离。

2、比移值:

比移值(Rf)是溶质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

当Rf值为0时,表示组分留在原点未被展开,当Rf值为4时,表示组分随展开剂移至前沿,即组分不被固定相吸附。

Rf值只能在0—1之间,故均为小数。

3、分离度:

分离度相邻两斑点中心至原点的距离之差与两斑点的宽度总和之半

的比值

R=2(L1-L2)/(W1+W2)

式中L1.L2分别为组分1.2斑点中心至原点的距离,W2:

分别为

斑点仁2的宽度。

R=1.0时,相邻两斑点基本分开。

4、流动相(展开剂)的选择:

三角形法、点滴试验法

第一步是选择一种合适的溶剂强度的展开剂,使样品中各组分多落在最佳或至少是可用Rf值范围内。

第二步是进一步提高展开剂的选择性,即使样品中各组分有合适的分离度。

亦即首先要求各组分都能分开,其次要求各组分间的分离度足够大。

对于未知混

合物,则要求分离斑点数越多越好。

5、点样:

(1)点样方法:

直径小于1mm管口平整玻璃毛细管、注射器或微量移液管,点样时靠近薄板,待前一滴溶剂挥发后滴第二滴,点样直径小于3mm。

(2)试液浓度:

0.1%—1%,在0.25mm薄板上0.5—15uL

(3)点样时间:

不超过10min。

(4)点样位置:

距薄层一端1.5—2cm,间距1—1.5cmo6、扫描轨迹:

线性扫描、锯齿扫描

7、薄层扫描定量法:

透射法、反射法

第十章毛细管电泳

1.电泳:

分散介质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

现象。

2、电泳法: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离子或胶粒)在水相介质中因迁移速度

的不同而实现分离分析的技术。

(显微电泳、自由界面电泳、区带电泳)

3、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淌度(单位电场强度下的迁移速度)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也就是毛细管区带电泳的原理。

4、影响电渗流的因素:

(1)电场强度场强降低可能引起分离效率和分离度下降;场强增加可能引起焦耳热。

(2)缓冲溶液pH低pH,EOF降低;高pH,EOF增加。

(3)离子强度或缓冲溶液浓度增加离子强度,Zeta电位下降,EOF下降。

说明:

高离子强度产生大电流和引起焦耳热

低离子强度样品吸附成问题

如果与样品电导不同将引起峰畸变

降低离子强度将限制样品堆积的效果

(4)温度改变粘度每。

C变化2—3%o

(5)有机改性剂改变Zeta电位和粘度,EOF一般下降。

(6)表面活性剂通过疏水或离子相互作用吸附于毛细管表面。

(7)

(8)共价键合

化学/

!

合于毛细管壁。

中性亲水高聚物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吸附于毛细管表面。

 

II

5、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既能分离中性溶质又能分离带电组分的电泳技术。

离机理是基于胶束与中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离中性组分时需要在操作缓冲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在临界胶束浓度

(例如对SDS为8—9mM)以上,单个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聚集而形成胶束。

面活性剂分子疏水性的一端聚在一起朝向里从而避开了亲水性的缓冲溶液,带电荷的一端则朝向缓冲溶液,形成团状结构。

6、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基于分子尺寸,让溶质在合适的起“分子筛”作用的聚合物内进行电泳而分离。

当带电溶质在电场力的推动下在聚合物的网状结构内迁移时,其运动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大分子受到的阻碍比小分子大。

依据大小和电荷分离。

7、凝胶电泳作用:

用于分离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寡聚核昔酸),测序,

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分析。

第十一章生物试样的前处理

k蛋白质的去除

(1)原子吸收法测定试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