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学生个案分析与研究免费.docx
《教学学生个案分析与研究免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学生个案分析与研究免费.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学生个案分析与研究免费
学生个案分析与研究
研究家庭教育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扎扎实实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构建起家校合力育人的途径、进行个案研究和指导实践等,但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还有一种好方法,那就是教育个案的总结和交流。
前几年,我们已经编辑过《学生个案研究集》,并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发挥了很好作用,但是随着学校家庭教育进一步深入发展,应当不断收集整理新的学生个案,以更好指导促进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根据《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现代模式研究》课题要求,现在我们又在原基础上编辑了这本《学生个案研究集》,一共收集了34篇学生教育方面的文章。
要说明的是:
为了能更好体现每篇文章的主题,我们为部分个案重新选定了标题,也为每篇个案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改,但总体上一般不影响个案原来有设计,以及个案所要表达的基本内涵,当然由于时间仓促以及水平局限,可能还会发生其他一些不足,在此希望能够得到各位教师的谅解,并对本集出版所作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因为教师们编写个案确实非常专注,并且投入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更可喜的是:
已经形成了部分带有鲜明色彩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好个案。
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一种好形式,但它毕竟是学校层面的一种群体性教育,因此随着家庭教育指导的深入开展,仅仅依靠家长学校的群体性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家校结合基点上深入展开个别指导——个案研究。
即通过对学生个案实例的分析、诊断、思考,开展更高层次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自然从个案中我们已经看到教师在这一领域的良好表现,比如:
在家庭教育指导原则上能够坚持家长主体性、双向互动性、分类指导性和整体推进性。
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能够坚持体现时代性、阶段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上能够坚持运用教育多样性、个别指导性、实践操作性和行为矫正性。
从而更加坚定了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途径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依靠和发挥家长主体作用努力办好学校教育的决心。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希望,让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继续探索在新时期家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继续研究在新时期学生健康成长基本规律,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现代模式研究
——学生个案标题摘录一览表
序号
标题
姓名
1
尊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陈凤英
2
娇娇女变成乖乖女
陈凤英
3
雨露滋润禾苗壮
陈维敏
4
重视家校沟通促进学生进步
陈维敏
5
打开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结
邓瑶
6
玉不琢不成器
邓瑶
7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
冯丹莲
8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二)
冯丹莲
9
用器乐吹奏净化学生心灵
高亢
10
用音乐唱出心声
高亢
11
增强自信心
季芳
12
多一些关爱
季芳
13
注意后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陆蕙
14
加强民工子女溺爱型家庭教育的指导
陆蕙
15
她改变了
邵佶
16
她有进步了
邵佶
17
心理个案分析——任性
苏申
18
心理个案分析——自卑
苏申
19
给孩子一片洁净的天空
孙靖
20
风雨过后见彩虹
孙靖
21
我这样“宠着”她
孙萌玲
22
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孙萌玲
23
改变学习行为应从小事做起
王红霞
24
我也能行
许靖
25
爱能够点燃他
许靖
26
多一份关爱少一分担忧
袁卫兵
27
因人而异教育问题学生
袁卫兵
28
拔苗助长要不得
张红辉
29
给父母离异的学生多一点关爱
张红辉
30
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朵小“油花”
张颖
31
一个具有攻击性行为倾向学生的教育个案
张颖
32
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周佳颖
33
我的孩子能够开窍
周佳颖
34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周玉平
1、尊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陈凤英
一、基本情况:
某某某,生性好动,是位比较顽皮的孩子,经常在教室骂人打人,而且不做作业、还会把作业本放在书包里,一提起他,总是让人感到头痛,虽然经过反复教育,但总是不见成效。
二、个案分析:
来到上海很多年,由于努力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
但为了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总是白天黑夜的工作,但对孩子的教育很少进行过问,一旦发现孩子的不是,不是打就是骂,由于教育方法简单,解决不了孩子的读书问题,久而久之,好的习惯没有养成,骂人打人的坏习惯,却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不爱学习的坏习惯,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形成了。
三、教育干预:
一天,课代表告诉我,某某某作业没交。
我当即找到了他,问为什么不交作业,他爽快的回答说“老师,是爸爸没有把本子放在我书包里”。
又一天,同学告诉我,老师,某某某在打人,嘴里还骂着脏话,这时,正想过去严厉训斥他一顿,但一转念,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做。
于是心平气和的与他交谈了一次,对他说:
“作为老师不管你,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虽然你只是班里几十个学生中的一个,却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你应该有享受关爱,健康成长的权利。
老师想帮助你,希望你改掉身上的坏习惯。
如果你在学习上有困难就讲出来,老师一定会帮你解决的。
他看着我沉默了许久,但性格倔强的他,始终没有开口说一句话。
既然他不愿意主动,那我一定要主动出击。
为了让他上课时专心听老师讲课,我把他座位从最后调到了最前面,目的就是帮助他提高听课效率。
又找到班级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一起学习。
同时邀请家长、任课老师一起做工作,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走出学习上的阴影。
事隔不久,一天从他身边走过,正好看见他手上拿着好多钱,于是走上前去问他,这钱哪来的?
但他并没有开口回答。
问题已越来越严重了,于是马上联系家长进行调查,一经调查才知道:
这钱是从家里拿的,而且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母亲非常气愤,急得快流下了眼泪,并撩起手就想打他。
事后该同学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并要我不要告诉同学,多次耐心教育和等待,终于换来了一线希望,于是我非常尊重他,并答应了他的要求。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他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看到了他对人生的美好希望,也看待了他自己所存在的种种不是,从此,他真正开始改变了。
四、教育效果:
把自尊还给学生,把委屈留给自己。
经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该同学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能够比较自觉的遵守课堂纪律了,虽然还是比较好动比较顽皮,但是哪个从家长那里批发得来的,骂人打人坏习惯已经得到了纠正,也开始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了,并在学习成绩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哪个感到十分头痛的孩子已经不见了。
五、几点思考:
尊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通过个案分析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教育学生时全部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己学生投入真情实感,深入的了解他们、充分的理解他们、全面的关爱他们,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迷惑、困难、甚至令我们感到十分头痛的问题。
像陆某某类似的问题类似情况还会发生,但只要我们坚守崇高的职责道德,多多讲究教育策略和具体的教育方法,在这里要提醒的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撑、没有家长的积极支持配合,那么学校教育也可能是难以奏效的。
2、娇娇女变成乖乖女
——陈凤英
一、基本情况:
张某某,女,三年级,四川人。
来自偏僻山区,卫生习惯差,文明礼仪基础差。
由于是掌上明珠,因此比较娇气,生活上许多事都依赖家长,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二、教育过程:
1、培养礼仪修养:
当学生对茶艺活动萌发兴趣后,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茶艺表演基本动作。
在冲泡过程中,许多动作和神情都会有一定的要求。
上台表演要落落大方,鞠躬、敬茶要优雅、娴熟;主泡手与助泡手之间要动作连贯和谐;举手头足要典雅、文静。
表演时要面带笑容,眼睛平视前方,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我要求学生从基本学起;“坐要正、站要直、行要稳、脚步轻。
”常人看来很简单,但他们来自偏僻山区,卫生习惯差,文明礼仪基础差。
学起来困难重重,我耐心地教她,一段时间后,该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礼仪习惯。
2、走向家庭社会:
茶文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其中蕴藏着许多社会礼仪,茶文化离不开社会实践。
经过实践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张某某来沪后,融入社会,和上海的孩子一样,但也是家中的“小太阳”。
样样事情都依赖家长,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通过茶艺活动,一个不爱动手的她,也爱上了饮茶,并把它带回家庭。
她在校茶艺活动中学到的本领,就有一种迫切需要展示和表现欲望。
在家中为父母、长辈、客人主动泡茶,敬茶。
父母喝着一杯孩子亲手冲泡的茶,一股清香直入心田。
她家长告诉老师说:
“家里经济条件不怎么好,不经常饮茶,自从女儿学了茶艺以后,告诉了我们许多茶知识,教我们认识各种茶叶。
她成了我家的小小接待员,客人来了,有她送茶敬茶,在客人面前一展所长,我家的小茶人人见人爱,现在我也爱上了喝茶”。
是的,张某某从娇娇女变成了孝敬父母的乖乖女,已经变成了爱劳动的好孩子,并从她手中还带出了另一批小茶人。
四、教育效果:
学习茶艺后,该学生的举止、气质、行为规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潜移默化的茶文化的熏陶中,礼仪修养也有了一次飞跃。
张某某现在是学校茶艺班里的活动积极分子,茶艺组的小能人。
她还在社区为邻居展示茶艺,她和同学们在重阳节到来时,为社区老人献上一杯敬老茶,她还积极参加徐汇区的茶艺展示、全国茶艺邀请赛,并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五、几点反思:
学习茶艺时间虽然不长,但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学生的一次次进步。
《娇娇
女变成乖乖女》的案例告诉我们:
利用茶艺平台、组织开展茶艺活动,也能够有效转变学生,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当然学习茶艺也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只有在家长配合下才能取得更好教育成果。
茶文化与家庭教育结合还是第一次,但相信茶艺这一新鲜而又古老的艺术,一定会受到更多家长孩子喜欢,愿更多的“流动的花朵”,在茶的海洋里得到健康成长。
3、雨露滋润禾苗壮
——陈维敏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张中天、男12岁。
纪律较散漫,比较懒惰,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
乏兴趣求知欲,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做,三天两头不交作业。
同时,缺乏学习进取心,比较随意,比较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因素:
思维比较灵活,接受能力也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因素:
受家庭环境影响:
上有两个姐姐,父母亲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低年级不求学业好坏,只求掌上明珠快活,加上工作比较特殊,做蔬菜批发生意,经常傍晚出门,导致该生缺乏父母监督,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而且家长与学校沟通又较被动。
3、形成心理因素:
由于存在的一些坏习惯,因此受到学科老师批评、很多同学的抱怨责怪,由此出现自暴自弃倾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赏识教育的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行为习惯差学生的重要前提。
在教育过程中,应坚信“人在环境教育中可以改变的”。
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
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致以情”原则,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他人帮助和教育,同时通过自己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使他的消极状态逐步改变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学生的关键。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
发现闪光点,如语文作业按时交,写字较前认真,成绩稍有进步,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
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学生的重要方面。
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
与任课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当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另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
由此让他看到美好的希望,从而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自信心。
四、教育的实际效果:
通过大半年的教育指导,该学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
日常行
为习惯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目前该生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学习信心倍增,学习成绩提高。
五、教育策略的反思
通过信任与赏识教育个案分析,深刻感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转化教育学生需要有个过程,需要奉献爱心、需要因材施教、需要耐心教育;需要长抓不懈,还需要学校各位同仁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整体教育功能。
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
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较好的成效。
4、重视家校沟通促进学生进步
——陈维敏
一、个案背景:
吴鹏飞、男、97年出生、籍贯安徽安庆、上有两个姐姐。
父亲初中肄业,母亲文盲,做油漆生意。
由于重男轻女,对男孩十分宠爱,总是百依百顺。
在本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电脑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为了改善家庭学习的条件,一年前父母为孩子购置了电脑,由此以要求回家练习为理由,经常一回家就玩电脑游戏,从而成了网迷成绩明显下降。
二、教育转化:
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发现该生成绩不理想,遂与父母亲交换意见,希望在家多关心孩子学习,母亲表示不认识字,希望老师能管严一点,但隐瞒了该生在家不温课,长时间玩电脑的实情。
由于与母亲交谈无效果,又因家长学校未来参加,故走访了该生的家庭,并与其父亲交换意见,这次听到了父亲真实想法:
一让孩子早点接触电脑利多弊少。
二自己生意忙没时间管,你们学校就多管一点。
三我孩子的脑子是不笨的,今后成绩会逐步上来的。
针对家长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即予以交换了自己的意见,但并没有很好接受教师建议,临走时提出要他参加家长学校的问题,要求多听听教育孩子的方法,他表示同意并每期如约而至。
几次准时到校听讲座以后,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态度改变了,父母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讲到光做生意而放弃教育是不对的,尤其买了电脑而疏忽管理更是不妥当的。
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父亲主动到校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商讨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家长重视孩子教育问题了,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建议父母之间先进行商量,统一思想以后再商定一些措施,比如一为了转移孩子对电脑兴趣,必须限制孩子玩电脑的时间,主要从培养孩子自制力开始。
二给孩子创设良好读书与娱乐环境,既有学习读书时间又有娱乐时间。
三要充分利用两个姐姐的资源,在互帮互学互玩中得到共同提高。
四家长每天要做好检查备忘录工作,以保证各项教育措施能够得到落实。
三、教育效果:
在家庭学校教育的紧密配合下,吴鹏飞同学学习成绩稳中有升,并在与吴鹏飞同学闲聊中,还得知现在玩电脑时间虽然少了,但完成作业以后如有空闲时间,还能与姐姐一起玩24点,走五子棋等,现在我的生活非常充实学习效果也不错。
通过家校沟通成功案例的仔细分析,说明家校密切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说明家校密切联系过程中,还必须寻找到实施教育的共同点,只有达成统一的思想、采取统一的措施、形成统一行为,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下,我相信吴鹏飞同学一定会有更大进步。
5、打开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结
——邓瑶
一、案主简明情况:
高玉磊,男,8岁,籍贯山东。
他的眼神使我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因为这是一双始终逃避的眼睛,是排斥,是胆怯,还是另有原因。
在大家都专心听老师讲话时,他显得局促不安,东看西瞧,身体佝偻着,坐的姿势那么紧张好象准备随时离开的样子。
二、主要背景材料:
1、 家庭情况:
在高玉磊的幼儿时期,父母外出工作,把孩子托付给一位保姆,保姆没
有文化,只养不教,两人之间很少有语言交流。
后又送全托所,由于缺少与人交往经验,显得十分孤僻,同时不能按老师要求做,又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当父母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匆忙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
2、 学生情况:
新生入学后,对学校生活相当不适应,不合群个体行为偏激,情绪散发
波动较大,上课学习行为随便,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对同学学习影响较大。
三、情况分析诊断:
开学第一次升旗仪式,他就给了我一个意外。
升旗仪式在操场上进行,学生首先在走廊里排队,可他一见众多陌生同学,一下子大哭了起来,而且哭得不可收拾,喊着要回自己的教室,闹着要找自己的爸爸,怎么也不听老师的劝说。
我只能带他回到教室,只见他拿出纸巾使劲地擦,又把纸巾攥在手中不断扭,眼睛擦得通红还在不断擦。
以后几天时间都是这样,一到早操排队铃声响起,他就会撩起上衣擦着眼睛,显出一付手足无措的紧张模样。
上课想玩就离开座位,在教室里随便走动;上课想说话就说话,从不举手张口就说;小动作也很多,一批评他就哭给你看;每次课堂作业总完不成,第二天才把作业交上来。
四、家庭教育指导:
1、深入家庭了解情况:
经过多次家访心平气和交谈,才在急脾气妈妈口中了解到:
高玉磊从小不在父母身边,一直托付给一位阿姨带领,在幼儿园已相当不合群,独来独往胆子非常小,与老师关系也不好,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
等父母回到孩子身边后,发现孩子行为不对劲,于是就由自己带着孩子,虽然经过很多次的努力,但情况至今没有根本好转,说到伤心处妈妈流下了泪。
妈妈接着说:
孩子会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与人说话,人一多他更紧张,最近,正在找医生进行治疗,比如做知觉训练、做亲子的交流等。
2、学生个体行为指导:
根据高玉磊的家庭背景,以及目前形成的行为,采取了以下积极的介入措施:
一帮助他逐步树立正确的行为认识,同时帮助他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比如当他处于不良的紧张状态时,及时进行积极的疏导和沟通,做到耐心倾听他的诉说,保证在情绪上能得到宣泄,事后再在行为上加以一定的指导,让他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善意,并在精神上得到足够安慰和依靠。
二帮助他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建立起比较自觉的学习行为,比如按时交作业习惯、摆放学习用具习惯、上课举手发言的习惯。
为了实施目标还应用了一定方法,主要采用代币方法进行治疗。
每天根据表现给这3项打分,哪项表现好就在成长本上贴1颗五角星;每周进行总结,如果在一周中某一项累计得两颗五角星,就可以换1面小红旗;一个月某一项得两面小红旗,就可以换1朵大红花,并向家长发喜报。
在进行个体行为指导过程中,除了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之外,我好比较注意他的集体行为指导,比如带领他一起参加班级活动,开展小伙伴互帮互学手拉手活动等,为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以克服与人交往的恐惧心理。
同时争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支持,一加强与孩子在语言上的交流,多带孩子参加外出活动,经常保持与不同人事接触,以提高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督促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一旦做到就进行表扬鼓励,使其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指导,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也体验到了做成事后的愉悦,因此在学习行为上、心理品格上已发生很大改变,并在学习成绩上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五、教育几点反思: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学生不良的行为,在矫治过程中也会出现多次反复。
这是因为在遭遇冲突时,受原有的行为影响,主体会出现无条件的、自动的反应,另一方面良好行为认识看似形成,但作为调节行为内部的力量,其良好的意志品质还尚未形成,因此不能保证其知与行的一致。
同时,客观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刺激,也会对其行为矫正产生消极影响。
于是错误会反复出现。
这决定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
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因急于求成不得而轻率地认定其不可救药,也不要轻率地认定教育无效而灰心丧气,不知所措。
而应该耐心分析问题,找出行为反复的原因,再进行教育。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注重平时扎扎实实、耐心细致的教育过程。
而良好过程的延续,也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孩子的健康成长。
6、玉不琢不成器
——邓瑶
一、案主简明情况:
刘丽,女,11岁,籍贯江苏。
在当上学校大队委员以后,由于学习工作上的压力,在思想上产生了波动,出现了畏难,继而怀疑甚至否定自身能力的情绪。
经过调查,发现其家庭教育中缺少必要的挫折,因此形成了承担不起困难,对自己不够自信的心理问题。
二、主要背景材料:
1、 家庭情况:
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来沪打工多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很辛苦,
抚育一双儿女,目前收入比较稳定。
老实本分的父母,也希望通过努力改变目前艰辛的生活状态,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比较在意,特别重视儿子的升学问题。
由于一次批评稍重后,女儿一直把事放在心中,郁郁寡欢,从此家长不敢讲一句重话,进而对其学习要求也不是很高。
2、学生情况:
刘丽尊敬老师,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班中人缘极好,学习态度认真踏实,
一丝不苟,学习成绩一直稳定且名列前茅,只是生性内向且柔弱,容易害羞。
三、情况分析诊断:
一直被老师同学看好的刘丽到底怎么了?
就在她全票当选大队委员候选人,并顺利成为
大队委员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次十分钟劳动时,由于她不在劳动包干区,作为老师的我询问了她:
为什么不去劳动?
谁知她并不回答我,默默地站着,就在让她回座位的一瞬,她竟然哭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
在周记中,她写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
信中提到:
老师,在最近的语文课上,您总是请班里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我举了手,您却不请我,而当我回答不出的时候,您又让我回答。
我想:
我是不是不再是个好学生了,连您也不相信我了,请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收到信后我的心情很沉重,一个各方面发展都较均衡的好学生,怎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问题?
同时也想到如不及时解决好,必然还会影响她日后的人生。
为此我作了比较仔细的分析:
首先从她的表达途径来分析,这个孩子缺乏当面交流的勇气,其次从她的表述内容来分析,这一阶段的自我感觉很差,她对自己估计过低,认为一切不如别人,即使面对很小的困难,也是消极退缩,几乎完全没有信心。
另外同学也告诉我,刘丽大队部工作开展得不顺利,花了许多时间却不见效果,还影响了学习的时间,一直想放弃。
由此我得出了她的挫折耐受力不够强的结论,因为对于挫折耐受力差的人,在她遇到各种紧张性刺激的时候,如测验,遭受批评,环境的改变,就会出现紧张状态,因此她承受不了了,另外平日里她受到的过分保护,也可能是造成现在承担不起生活风雨吹打的重要因素。
四、实施教育主要内容:
1、寻找背后的故事:
针对她的情况,必须开展家校双管齐下的心理辅导。
于是我请来了刘丽的父亲,告之了具体详情。
接着父亲就吐露了自己心声:
当年一家人刚到上海时很苦,一是工作的艰辛,二是作为外乡人受不到应有尊重,因此一直小心翼翼地在上海生活着,我想这种态度可能会影响到两个孩子。
刘丽作为女孩子就更显得更加胆小,生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对自己总是不够自信。
以后生活条件稍有了改善,我们觉得孩子出路在读书,于是尽所能提供好的学习条件,尤其为儿子找了所重点的民办中学,收费不低。
总之通过一番交谈我发现:
深知女儿柔弱的他们,并不想给她太大压力,因此连句重话也不会说,只是想给她一个避风的港湾。
同时也说明了: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