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9671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采矿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采矿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采矿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采矿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矿毕业设计.docx

《采矿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毕业设计.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矿毕业设计.docx

采矿毕业设计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朱集项目部西一采区1113

(1)

设计

系部采矿工程系

专业煤矿开采技术

班级08采(三)

姓名任忠亮

指导老师王佑武老师

 

2011年5月1日

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

第一节采区概况

第二节地质情况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三章采取方案设计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第四章采取生产系统

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

第二节采区排水系统

第三节采区供电系统

第四节采取通风防尘系统

第五节采区管路系统

第六节采区照明系统

 

摘要

 

采煤作业规程是煤矿生产基本法律文件,是进行各项工作的依据。

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理论上科学严谨。

编写前要进行大量的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并且反复论证,改动修正要符合实际。

既要考虑到整个矿井的运送、供电、通风能力,也要考虑工作面自身的特点。

做到科学、可行、安全。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每一采煤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须编写作业规程,由矿技术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会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综采煤工作面由于机械、电器设备多,个头大、功率大、摊子大,质量和安全性要求很高。

要编制一套符合实际的综采作业规程,比炮采和普采工作面具有更大的难度和严肃性。

它是组织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生产、高产高效的保证,是综采工作面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应包括下列九项内容:

(1)采煤工作面范围内的地质构造:

煤层结构、厚度、倾角、硬度、品种、可采储量、水文地质、顶底板岩石性质、结构、层节理、强度及分类。

各种气体的含量分析。

(2)采煤工艺流程:

工作面长度,采高,截深的确定、采煤机型号的选择、液压支架的选择;高压电缆的选择;控制台和乳化液泵站的选择;进回风巷道的布置等。

(3)顶板管理方法:

工作面顶板支护、初次放顶、回柱方法、端头支护、移架方法等。

(4)采煤工作面的风压、风速、通风设施、通风监测等及通风系统图。

各种气体的抽排办法。

(5)运煤、运料的设备核定及其系统运行图

(6)供电设施、电缆、设备负荷及供电系统图。

(7)照明设施及其布置等管路系统图。

(8)安全技术措施、五大灾害防治避灾路线。

(9)劳动组织循环图表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采区采煤系统设计指导书

 

一、说明书编写内容

 

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质情况

一、地质条件

朱集东井田处于黄淮平原的南部,煤系地层被第三、四系松散层所覆盖。

区内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1.井田构造:

井田位于淮南煤田东北部,淮南复向斜的次级褶皱朱集~唐集背斜及尚塘~耿村集向斜的东段。

其构造形态为一轴向NWW的背、向斜,而7勘查线以东区段呈现为向东倾斜的单斜,25勘查线背斜轴部附近两翼地层倾角25~45°,其它地区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3~10°。

全井田共发现断层30条。

其中有正断层17条,逆断层13条;落差≥100m的断层6条。

落差≥50~<100m的断层1条,≥30~<50m的断层12条,≥10~<30m的断层11条;查明断层25条,基本查明断层4条,查出断层1条;先期开采地段(六~二十一线)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新发现155条断层(正断层135条,逆断层20条),孤立断点24个。

落差≥50m的断层4条。

落差≥30~<50m的断层2条,≥10~<30m的断层20条,<10m的断层129条。

区内有岩浆岩侵入,以岩床和岩脉形式产出。

本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二、水文地质条件

本井田矿床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本井田含水层(组)由新生界松散砂层孔隙水、下第三系砂岩含水层(段)、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富水性弱,以静储量为主)和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水组成。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分述如下:

1.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组)

井田内新生界松散层两极厚为150.40m~394.30m,平均厚为295.92m,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含水层(组)和三个隔水层(组),其厚度变化受古地貌形态控制,厚度变化规律是由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增厚。

局部古地形隆起地段第三隔水层(组)和第四含水层(组)缺失。

2.基岩含水层(段)

(1)下第三系砂砾岩含水层(段)

下第三系砂砾岩含水层厚度216.25~548.78m,主要分布在井田的北部边界附近,只有4个钻孔揭露,分布范围有限。

以紫红色砾岩和各粒级砂岩及砂质泥岩组成,胶结物为泥质及粉砂质。

简易水文观测资料表明,泥浆消耗量一般为0~0.16m3/h。

据邻区抽水资料,q=0.0196l/s.m,富水性弱,对矿坑充水无直接影响。

(2)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和隔水层(段)

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段):

煤系砂岩含水层(段)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局部为粗砂岩和石英砂岩,分布于煤层、粉砂岩和泥岩之间,岩性厚度变化均较大,除3、5煤顶板上砂岩较稳定外,其余分布均不稳定。

依照与主要可采煤层之间的关系和对矿坑充水影响程度的大小,可划分为基岩风化带和13-1、11-2和8~4-1煤层顶底板3个含水层(段)。

基岩风化带的厚度一般为25~30m;13-1煤层顶底板砂岩两极厚度2.25~25.75m,平均厚度10.70m;11-2煤层顶底板砂岩两极厚度为1.95~34.10m,平均厚度为12.87m,8~4-1煤层顶底板砂岩两极厚度11.90~65.59m,平均厚度39.63m;抽水试验结果均表明富水性弱。

二叠系主要隔水层(段):

各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之间均有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煤层等隔水岩石分布,阻隔砂岩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3)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

太原组第一层灰岩距3煤层底板平均间距32.30m,天然状态下无水力联系。

以开采标高-970m来计算,水头压力约9.74MPa。

已超过3煤层下隔水层(组)岩石的抗压强度。

特别是受断层的影响,3煤层与灰岩之间隔水层(组)间距变小或与灰岩对口,有可能对煤系砂岩进行补给和造成灰岩突水,但是由于该井田3煤层分布范围较小,不做开采煤层,所以不会发生煤层底板突水。

3.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

本勘探区煤系内断层带含水性弱,导水性差。

但在切割坚硬脆性岩层地段,将会造成围岩裂隙发育,特别是灰岩与煤岩层对口部位是突水的主要诱发因素。

3煤底板突水,往往是以抗压强度薄弱的断层带为突破口进入矿坑,一般由渗水现象逐渐增大到股流涌出。

综上所述:

本井田新生界下部含水层、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和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对井下开采影响较大。

但因新生界下部含水层(组)与可采煤层露头接触很少或不接触,本区在留设防水(砂)煤柱条件下,为间接充水含水层,而3煤层分布范围较小,不做开采煤层,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煤层底板突水。

因此开采4-1~17-1煤层为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67m3/h,最大涌水量为387m3/h。

考虑井筒淋水、井下洒水、防火灌浆等因素,因此矿井的正常涌水量取342m3/h,最大涌水量取462m3/h。

太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的突水量为1152m3/h。

三、瓦斯煤层煤尘

13-1煤层:

瓦斯含量为0.05~15.21m3/t,东一采区平均瓦斯含量为5.69m3/t,西一采区平均瓦斯含量为3.59m3/t。

11-2煤层:

瓦斯含量为0~13.50m3/t,东一采区平均瓦斯含量为5.41m3/t,西一采区平均瓦斯含量为3.12m3/t,

本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

本井田16-2、11-1、8、7-2、6、5-2、5-1、4-2、3煤层为自燃煤层,13-1、11-2、4-1煤层为容易自燃~自燃煤层。

各可采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

根据已有测温资料,本井田地温梯度1.7~3.8℃/百米,平均为2.83℃/hm;-906m水平平均温度41.7℃,-985m水平平均温度为43.70℃;属二级高温区。

四、采区煤层及顶底板特征

本采区13-1煤层为黑色,块状为主,次之为粉末状,沥青光泽,以镜煤和亮煤为主,属光亮型煤。

1.伪顶为泥岩灰黑色,致密、性脆夹薄层粉砂岩,局部呈互层状,水平纹理。

2.直接顶为粉砂岩,其灰色致密水平缓波状层理,见大量的植物残片。

3.基本顶为细砂岩浅深灰色主要成分为石英、次之是长石及暗色矿物,夹泥质条带,硅质胶结,缓波状层理;

4.底板为泥岩深灰色,致密,偶见植物化石,底部夹薄层粉砂。

第二章采区地质概况

第一节采区的位置

1.煤层的赋存情况

本井田共含煤28层,煤层总厚28.58m。

其中可采煤层共有13层,分别为3、4-1、4-2、5-1、5-2、6、7-2、8、11-1、11-2、13-1、16-2、17-1煤层,平均总厚为21.58m。

13-1、11-2、8、5-1和4-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2.80m。

本井田范围内共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11b+122b+333)947177kt,矿井工业资源/储量819282kt,设计资源/储量744937kt,设计可采储量462618kt。

其中-970m以浅可采储量199819kt,约占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的43.2%。

2.煤层、煤质

煤层:

本区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揭露厚度649.95~799.10m,平均厚730.83m,含煤28层,总厚28.58m,含煤系数为3.91%。

其中含3、4-1、4-2、5-1、5-2、6、7-2、8、11-1、11-2、13-1、16-2、17-1等13层为可采煤层,平均可采总厚21.58m,占煤层总厚的75.54%,13层可采煤层中,稳定煤层1层,总厚度4.00m,占可采煤层的18.50%,较稳定煤层5层,总厚度9.91m,占可采煤层的45.92%。

稳定、较稳定煤6层,总厚13.91m,占可采煤层的64.46%。

现自下而上对主采煤层分述如下:

4-1煤层:

位于第二含煤段下部,,煤厚0~5.95m,平均厚3.13m,可采区一般煤厚3~4m,煤层结构简单。

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少数为砂质泥岩、粉、细砂岩。

5-1煤层:

位于第二含煤段中下部,煤厚0~4.07m,平均厚1.36m,可采区一般煤厚1.20~2.00m,煤层结构简单。

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煤层顶、底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少数为粉、细砂岩。

8煤:

位于第二含煤段上部,煤厚0~5.77m,平均厚2.99m,可采区一般煤厚2~3m,结构简单。

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局部为砂质泥岩、粉、细砂岩。

11-2煤:

位于第三含煤段中部,煤厚0~2.02m,平均1.32m,可采区一般煤厚1~1.50m,结构简单。

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少数为粉、细砂岩。

13-1煤层:

位于第四含煤段中部,煤厚0.77~6.43m,平均厚4.00m,可采区一般煤厚3.40~4.50m,结构简单。

属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

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少数为砂质泥岩、粉、细砂岩。

煤质:

本区各可采煤层以中低变质的气煤为主,1/3焦煤次之。

各煤层为中灰、中高~高挥发分、特低~低硫、特低~低磷、特低氯、一级含砷煤;较高软化温度灰和较高流动温度灰、结渣、结污指数均为低等;中~高热值、强粘结性、中等结焦性富油~高油煤(13-1煤层为高油煤);可选性为易选~极难选,以极难选煤为主。

其洗精煤是较为理想的炼焦配煤,洗中煤或原煤可作为动力用煤。

第二节采区与地表的关系

采区距地表-925米,地表主要为平原、部分洼地。

地物有农田、部分为村庄,公路。

无重要铁路、建筑物和河流。

井下开采对地面的情况影响主要为塌陷,造成耕地损失,部分农户房屋受损。

第三节采区的基本情况

本工作面是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

工作面走向长2700m,倾斜长240m,平均采煤厚度4.00m,此工作面南为1311工作面采空区,东为1319工作面,西为1315工作面。

地面标高为843-857,井下标高721-735。

属于稳定可采煤层,采高平均厚度为3.40~4.50m。

第三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1.井田煤层的总体概况

本矿井属27勘探线以东,东南距淮南市洞山约38km,南及东南与潘四东和潘二矿井为邻。

井田东、南至勘察登记范围,西至27勘探线,北至明龙山断层,走向长12.5km,倾向宽3.5km,面积约45.13km2。

地面地形平坦,标高一般在+22.4~+23.4m。

本井田共含煤28层,煤层总厚28.58m。

其中可采煤层共有13层,分别为3、4-1、4-2、5-1、5-2、6、7-2、8、11-1、11-2、13-1、16-2、17-1煤层,平均总厚为21.58m。

13-1、11-2、8、5-1和4-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2.80m。

本井田范围内共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11b+122b+333)947177kt,矿井工业资源/储量819282kt,设计资源/储量744937kt,设计可采储量462618kt。

其中-970m以浅可采储量199819kt,约占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的43.2%。

2.矿井的生产能力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4.0Mt/a,主要生产系统留有8.0Mt/a能力的条件。

3.采区内的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

1),本工作面的回采率为97.3﹪

煤层名称

工业储量/Kt

煤的损失量/Kt

采出率

可采储量/Kt

厚度损失

其他损失

名称

数量

名称

数量

13-1煤层

35000

边界煤柱

8.3

上山区段煤柱

9.5

2.038

97.3%

34055

2),

第二节采区的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采区生产能力

该采区生产能力为292.4万t/a,确定生产能力根据地质因素,采煤、掘进,运输的机械化程度和通风,供电能力、采区储量、采区产量的稳定性,结合该采区煤层的赋存情况:

采区上、下边界标高,采区走向、倾斜长度;煤系产状,煤层厚度、稳定性、物理机械性质、煤层底板岩性、厚度、稳定性、抗压入特性等。

煤质、瓦斯、煤尘、煤层自燃发火及采区水文地质特性。

设计工作面接替均衡情况。

综合采区服务年限,可确定该采区的生产能力为292.4万t/a

二、服务年限

根据公式T=Zk/AK

T—采区服务年限Zk—采区煤层可采储量A—采区生产能力

K—储量备用系数(1.3-1.5)

三、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验算

代入储量计算表中的部分参数:

储量备用系数取1.4可求出T=35.4

第三章采区的方案设计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1.为解决深部瓦斯问题,全井田采取先开采11-2煤作为13-1煤的下保护层,实施保护层开采。

其11-2保护层开采完毕,现进行13-1煤层的开采。

沿走向采取由近及远前进式开采顺序。

沿倾斜方向一般采取由浅至深开采顺序。

目前,我国长壁采煤工作面采用综采、普采和炮采三种采煤工艺方式,其优缺点和适应条件见表6-2-1。

表6-2-1采煤工艺比较表

采煤工艺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综采

高产、高效、安全低耗,劳动条件好,劳动强度小

设备价格昂贵,对煤层赋存条件、操作与管理水平要求高

煤层地质条件好、构造少的中厚及厚煤层

普采

与综采相比对地质变化适应性强,工作面搬迁容易

与炮采相比设备相对昂贵、劳动组织相对复杂

推进距离短、形状不规则、小断层和褶曲发育,综采的优势难以发挥的工作面

炮采

技术装备投资少,适应性强,操作技术容易掌握,生产技术管理简单

单产和效率低,劳动条件差

一般情况下均可采用,但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对防护措施要求高

2.根据13-1煤层的赋存的情况,煤层的可采厚度达4.00m以上,可以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采煤作业。

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的方法。

3.大采高的采煤工艺有采高较大,容易出现倒架,支架扭转和歪斜等情况,所以要加大对支架的控制:

1),支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主要是由采煤机司机操作割煤质量决定的,因此应加强采煤机司机的训练和检查指导,将底板割平。

2),把煤壁采直,并防止输送机下滑,使支架垂直煤壁前移,架间保持平衡,防止邻架间前梁和尾端相互推挤,并严格控制支架的高度和采高,使之不超高。

3),移架时,顶梁不脱离顶板,但又要防止过分带压移架,以防碎矸冒落和和支架后倾。

发生歪斜时立即调整,以防进一步恶化。

4),工作面出现断层等地质构造时,也要制定相应技术措施,保证工作面的工程质量。

4.大采高工艺采煤方法容易出现片帮,出现冒顶事故,应加强顶板的管理技术措施:

1),改变工作面的推进方向。

2)用木锚杆或薄壁钢管加固煤帮,煤帮上锚杆布置的、深度依据煤层特点和片帮严重程度而定。

3)用聚氨酯或其他化学树脂固结煤壁,加强煤体的强度。

4.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端头管理困难,因此运输及回风巷最好沿底留顶掘进,这样有利于端头管理。

5.初采高度设计为3.5m

第二节采区巷道设计

一、采区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参数确定

开采顺序是指矿井工作应有计划有步骤的按顺序进行,作到采掘并举,掘进先行,合理的开采顺序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保证开采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的生产正常接替。

②、尽量降低掘进率,减少井巷工程量和基建投资。

矿井各水平的开采顺序按照从上到下的原则,作好水平接替和矿井延深工作。

采区内各煤层和各工作面必须有一定的顺序组织开采才能保证均衡生产。

在煤层群中,上下煤层的开采顺序,一般先采上层在采下层,在同一分段内,上下层如同时开采,应使上层工作面超前一段距离,避免受下层顶板岩石移动影响。

一般上层超前40-60m以上,使老顶来压不致影响下层开采。

同一煤层内,沿倾斜方向的开采顺序,采用下行式开采顺序。

沿煤层走向方向的开采顺序采用双翼开采,有利于矿井的均衡生产和合理配采,确保生产的连续性,有利于矿井的通风运输等主要生产系统的管理。

1.采区形式、采区上下山的数目和位置

1),阶段内的再划分一般有采区式、分段式、带区式。

依据朱集矿的煤层赋存条件选用采区式对其阶段内的再划分。

在阶段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的成产系统的段块,每一段块称为采区。

2),综采工作面采区宜单面布置,走向长度一般不小于1000米,当双面布置时,走向长度一般不小于2000米。

采用沿大巷两侧直接布置工作面,,工作面沿推进方向的长度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

对于松散顶板,巷道难于维护,地质构造复杂或自然发火期短的煤层,及装备水平低的小型矿井,采区走向长度可适当缩短。

采区尺寸包括采区走向长度和倾向长度。

当煤层倾角较大时,采区倾斜长度由采区垂直高度决定,采区尺寸主要是确定采区的走向长度;当煤层倾角较缓,采用盘区布置时,盘区的倾斜长度常常受辅助运输的限制,尽量避免出现多段运输;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时,采区尺寸是确定条带的长度。

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工作面长度,一般在150~200米,每个工作面长度尽可能保持一致;普采工作面的长度,一般为120~150米;对拉工作面,其总长度一般为200~300米。

炮采工作面的长度一般为80~150米。

根据煤层附存情况、开采技术装备和国内煤矿开采的发展趋势,本井田适合倾斜长壁采煤法,工作面沿走向推进。

确定工作面长度为240米,井田内所有工作面长度一致,由于井田边界不规则,而且受地质构造的影响,采区布置时走向长度(即工作面的推进长度)不一致,平均走向长2700米,最小1700米,最大2250米。

因为综采工作面设备搬迁困难,井田边界附近不规则区域不适合布置综采工作面,所以在边界区域布置一个炮采工作面,作为配采,配采工作面内各参数变化不一,视具体情况而定。

本矿井设计时第一水平划分为两个盘区,分别为第一、二盘区,第一盘区内11×3+8×3个工作面,第二盘区内8×3个工作面。

区段巷道即带区内的运输巷和回风巷不留设煤柱,采用沿空留巷。

在上工作面采过后,通过加强支护和和采用巷旁支护等有效措施,将区段巷道保留下来,供下区段工作面继续使用。

目的是使一条巷道得到两次利用。

沿空留巷的优点是下一区段回采时只须掘进一条巷道,从而大大降低了掘进率,有利于上下区段按正常顺序连续开采,有利于矿井生产集中化和改善采掘接替关系。

以目前的技术上看,沿空留巷的使用范围是:

顶板属于易冒落和中等冒落程度,且底板不容易发生底鼓的薄及中厚煤层。

倾斜长壁采煤法同样可以采用留煤柱护巷和无煤柱护巷的方法,如果采用煤柱护巷,则在相邻工作面之间留8~12米宽的煤柱,再掘进相邻工作面的区段巷道。

采用无煤柱护巷时,沿空留巷或沿空掘巷。

集中巷道两侧每侧各留30米的煤柱,当工作面推进至煤柱边界时停采。

采区巷道

巷道布置比较表:

方案项目

第一方案

两煤巷上山

第二方案

一煤一岩巷上山

第三方案

两岩巷上山

1.掘进工程量

工程量小

工程量比第一方案较大,多掘石门

工程量比第一、第二方案大,多掘石门和溜煤眼

2.工程难度

容易

较容易

施工困难,络巷困难

3.通风距离

较长

4.管理环节

较少

管理环节多

5.巷道维护

支架容易受到采动影响,巷道维护困难

维护工程量较大

维护工程量少,费用低

6.支架回收

可以回收复用

可以回收70%可用

无法回收

7.工程期

较短

采区上山是采区的主要巷道,应有利于采取生产和维护作为确定其位置的主要依据同事考虑其经济效益。

上山依据层位可分为:

岩层上山和煤层上山两种基本形式。

依据双翼准备方式的选择及煤层伪顶为泥岩,直接顶为粉砂岩,老顶为细砂岩。

采区的位置、范围、煤层的赋存情况:

采区上、下边界,采取走向、倾斜长度:

煤系产状、煤层厚度。

综合考虑后设计用煤层上山。

其特点有:

初期工程量小,投资少、巷道易于掘进、掘进速度快、在掘进过程中可以生产出一定的煤;还能补充地地质资料,进一步了解煤层赋存情况;但巷道维护费用教高。

采区上山的数目至少为两条,一条为运煤上山,一条为轨道上山。

同时兼做通风和行人。

依据采区的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运输能力的采区的采煤工艺,运输设备,排水设备,供电设备。

综合考虑后用一条运煤上山、一条轨道上山。

轨道上山用于运料、排矸,运煤上山用于运煤、回风兼做行人、运煤上山铺设刮板输送机,轨道上山用串车绞车提升。

二、采区巷道布置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时,巷道系统十分简单。

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时,巷道布置可联合布置和分组集中布置。

结合三层煤层的附存情况,决定分组集中布置巷道。

共同使用集中胶带巷、集中轨道巷和集中回风大巷。

1#煤层单独布置,独自使用一组巷道,集中胶带巷、集中轨道巷和回风大巷。

近距离煤层群带区联合开采时,各煤层回采巷道与水平运输大巷的联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大巷装车站附近开掘一套煤仓和材料巷联系各煤层的回采巷道;另一种是开掘为各煤层共用的集中巷道,由集中巷道每隔一定的距离开掘联络巷联系各煤层的回采巷道,其巷道布置与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巷道布置相似。

两种方式相比,第一种联系方式巷道掘进工程量小,掘进费用低;当工作面单产较高时,不需要多工作面同时生产,比较容易解决采掘衔接问题,而且生产系统简单,管理方便,因此被多数矿井使用。

各煤层可依次开采,也可以保持一定错距同时开采。

本设计矿井一个工作面即可达产,工作面单产较高,不须多工作面同采,所以巷道布置时,在大巷采区煤仓附近开掘一系列材料斜巷和联络巷道,分层布置开采。

倾斜长壁采煤法工作面可以按单工作面布置,也可以按对拉工作面布置。

单工作面布置时,每个工作面有两条回采巷道。

对拉工作面布置是两个工作面布置三条回采巷道,其中运输巷为两个工作面共用。

由于工作面近似沿煤层走向呈水平状布置,不存在走向长壁时向下运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