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0964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doc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doc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

感谢郭老师执教《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为我们大家提供了讨论的课例。

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环节清晰,教学层次清楚,是一节比较好的常态课、家常课。

这样的课,反映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通过这节课,可以看出新课改的理念渐渐被老师们接受,教学过程中能够得以体现。

本节课,郭老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感知、理解、建构、应用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从学生的反映看,教学的预期目标基本达成,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正确、较熟练的解决有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这是本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

个人以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建议如下:

1、  复习环节:

复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指向性要明确。

本节课,李老师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复习内容,一是读数并说出各数中5的位置和表示的意义,二是数的组成,三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前两个内容与本节课的联系不紧密,可以不复习,而且从课堂学生的反映看,这两个知识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完成的比较好。

既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不再练习,把时间节省下来,去解决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而且,复习环节,本节课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挤占了新知构建和巩固练习的时间。

因此,这两题可以不必复习。

复习的第三个内容“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与新知的联系较为紧密,比较切合,应在这一题上花点时间,今天,郭老师处理的较为仓促,错失了这一题的价值,没有充分起到唤醒学生旧知,激活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作用。

如果在学生回答完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之后,老师让学生说一说:

你怎么知道2887最大,79最小?

你是怎么想的?

你是怎样比较的?

这样一问,就会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回想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从而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节课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

认知心理学特别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复习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激活学生已有的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联系紧密的旧知,包括相关的基本知识、已有的技能以及解决相似问题的经验。

学生具备了这些基础,就为学习迁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会促使学生比较顺利的实现知识的同化。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与学生已经学习的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比较相似,只是多了一位数,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旦被激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知道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不必花多少时间和心思。

从学生的学习看,学生建构新知不是难点,很容易的就掌握了,这正是因为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才使得学习顺利迁移。

我们说,备课要备学生,就是看学生具备了怎样的知识经验。

2、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

这里的数学活动就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

从本质上讲,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思维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展开过程。

只有学生思维过程展开了,充分暴露出来了,我们老师才会知道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本节课,在形成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展开的不够,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

比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电视机和空调比,哪一个的价格低一些?

”教师板书2530○3680后,让学生说出2530和3680谁大谁小?

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结果,可是这时老师却没有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没有让学生把自己心理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样的教学仅仅是重视结果的教学,而我们需要重视的是过程。

如果老师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就会使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许学生说的是不完整的,不连贯的,但是思考的过程却展开了,同时也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其余的学生也会跟着思考,如果表达的不恰当,其余的学生就会加以修正、补充。

这样的教学才会收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再比如,解决第二个问题“电视和冰箱价格的千位都是2,该怎样比?

”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教材安排的意图很明确,先让学生解决数位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不同的问题,再让学生解决数位相同,而最高数位上的数相同的情况,这样安排,就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在反馈时,应让学生说出千位上的数相同时,就看百位,如果百位上的数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

这样的思考过程应让学生掌握。

这既是思考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步骤。

在后面练习时,一些学生不能比较好的说出怎样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出在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得到展示。

如果前面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再加以引导,全班的学生都会掌握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让学“哑巴数学”——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长久存在下去。

只有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了,学生才会越学越聪明。

3、合理归纳概括数大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这节课上,李老师比较重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的形成的教学,比如,在处理完例题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分类:

一类是数位相同,一类是数位不同,并进行了板书,同时,在归纳概括出比较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回顾方法概括的过程,在练习中也比较重视让学生运用方法来回答问题。

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做法。

但是,细细的品味,感觉还有改进之处。

(1)方法概括的时机。

今天这节课,李老师是在处理完例题后集中概括的。

我觉的,这样处理,不如分散处理的效果好。

比如,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早已掌握的方法,在复习时就可以揭示出来:

2887最大,因为它是四位数,79最小,因为80和79都是两位数,而80的十位上是8,79的十位上是7,所以79最小。

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数位多的数大这样的结论,因为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新知的授课过程中,不作为难点处理。

而处理数位相同的情况时,可以分为两步完成,实际上教材也是这样安排的。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明确数位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时,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大的大,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就让学生明确,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看百位,百位上的数相同,就看十位,以此类推。

当这两种情况的比较方法分别揭示后,安排专题练习,加以巩固,等到这两种情况学生都熟练掌握后,再让学生综合、归纳,就水到渠成了。

(2)方法的文字表述。

今天李老师板书的内容是“1、数位不同,数位越多,数越大;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这样的归纳,用的词太抽象,个人以为不明确,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不如向上面所说的“比较数的大小,先看千位,千位上的数大的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看百位……”,这样归纳,虽然字数较多,但是清楚明了,及利于学生理解,又利于学生应用。

这样概括,就明确的告诉学生数的大小比较的步骤,就不会出现有的学生从低位比起的情况了。

苏教版的数学教材在计算法则、方法等的处理上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不再呈现完整的计算法则;二是法则教学分散处理;三是部分呈现法则中的核心要素,突出重点。

今天李老师执教的这个内容就完全符合这三个特点。

因此,我们在处理法则时就要紧扣教材的安排意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楚,但是在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进。

李老师这节课,复习环节用了10分钟左右,新授环节用了20分钟左右,巩固环节用了10分钟左右。

这样的时间分配,不是十分恰当。

一般来讲,复习、引入环节大约3-5分钟,新授环节大约15分钟,巩固环节15大约分钟,还应有3-5分钟的课堂作业时间。

今天这节课复习和新授还以压缩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新知巩固。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会更好。

5、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比如,学生的课前准备,部分学生没有准备好,上课用的文具没有拿出来,再如学生的书写,部分学生写的不规范,不工整,要严加要求,今天第一个扮演板演的小女孩的书写很好,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向她学习。

习惯的养成,是教师要求出来的,只要老师能够长期坚持,出现问题不放过,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会一天天进步。

再次感谢李老师的辛勤付出,精心准备。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一些想法,有不当的地方,敬请李老师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母柯

2015.5.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