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学会学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9432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第三章 学会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3第三章 学会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3第三章 学会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3第三章 学会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3第三章 学会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第三章 学会学习.docx

《3第三章 学会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第三章 学会学习.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第三章 学会学习.docx

3第三章学会学习

第三章学会学习

第一节课堂活动设计

思考:

这样的晚宴,你参加吗?

晚宴要求男生穿得西服革履,女生身着晚礼服,每个人要为晚餐自付费用,就餐以后,可以听一场专家学者或者名人的演讲。

这是香港某大学为大学生举办的一个活动。

整个就餐活动中,同学们要学习怎样在正式的聚会中穿着打扮、行为得体,学习怎样使用刀叉吃西餐,同时还可以和一些学者名人交流,有思想上的收获。

如果是你,你会参加这样的活动吗?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已成为时代要求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大学生活主要仍是围绕学习而展开的,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

然而上面晚宴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参加这样的活动是不是也是一种学习呢?

毫无疑问,上课、做作业、考试,完成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些是大学生们的学习任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来自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媒体和网络等其他信息传播渠道的学习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学习途径。

我们要学习运用心理学学习理论做引导,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了解大学生中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掌握自我心理调适和疏导的方法,有效地学习,从而真正地提高自我素质,促进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

活动一:

吹气球比赛

1.活动设计

(1)活动形式:

游戏、讨论;

(2)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3)活动准备:

按班级学生人数,准备人手一只气球,另备十只左右,以防发给学生的气球中有破损、漏气需调换;准备小奖品一份;

(4)活动时间:

45分钟。

2.活动过程:

(1)下发气球,人手一只。

要求学生初步检查是否有破损、漏气现象,如有,及时调换;

(2)宣布比赛规则:

谁的气球吹得最大而且不破;

(3)比赛开始,时间3分钟;

(4)评选出将气球吹得最大的同学,发给奖品;

(5)交流感受。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吹气球的感受,发言的代表有:

气球吹得最大的、较大的、小点的、吹破的等不同状况的。

3.分组讨论:

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动机与成效关系的看法。

谈谈自己在平时学习中是否存在着由于动机过强或过弱影响学业成绩的情况。

讨论题:

①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受动机支配?

②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如何?

4.全班交流:

各组推荐同学向全班汇报本小组讨论结果的要点,与全体同学分享收获。

参考观点

第一,由于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动机驱动下完成的,因而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当然要受到动机的支配。

在教育心理学上,人们把这种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它具有激发和维持学习行为、并且为学习行为定向的作用。

正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大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第二,通过吹气球现象,大学生用亲身体验获得了一种认识:

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诱因,高的成就动机可以有高的学习绩效,然而过度的成就动机往往会导致心理失衡。

这反映了耶克斯——道德森定律中的内容:

中等程度的动机唤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并且最佳的动机唤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时,最佳唤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时,最佳动机唤起水平适中;任务困难时,最佳唤起水平较低。

学习成绩与动机强度及学习任务的难度有关。

当大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的强度成正比;而当大学生完成难度较大、超过其学习能力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则与学习动机的强度成反比。

因此,大学生应该保持适度的学习动机。

第三,……;

第四,……。

活动二:

大学生学习动力自我诊断

下面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自我诊断量表,一共有20个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对每个问题做"是"或"否"的回答。

为了保证测验的准确性,请认真作答。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极少主动地学习;

2.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3.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5.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知识,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6.你常想:

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你平时只在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对不喜欢的科目则放任自流;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了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好几个学习目标而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应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订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结果解释:

上述20道题目可分成4组,它们分别测查你在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

1~5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6~10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题测查你的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你在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

假如你对某组(每组5题)中大多数题目持认同的态度,则一般说明你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从总体上讲,假设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总分在0~5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少许问题,必要时可调整;

总分在6~10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一定的问题和困扰,可调整;

总分在14~20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严重的问题和困扰,需调整。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知识链接,结合自身实际及学校的相关规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三:

学习问题的自我评价

每一个学习不良者并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问题之所在。

要想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学习问题进行自我评价便显得尤其重要了。

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1.时间安排问题

学习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题:

(1)是否很少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

(2)学习是否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

(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

(4)学习计划是否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

(5)一周的学习时间是否不满20小时;

(6)是否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

2.注意力问题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15分钟;

(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自己分心的东西;

(3)学习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

(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3.学习兴趣问题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

(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

(3)是否总需要强迫自己学习;

(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4.学习方法问题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解题能力;

(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

(3)是否从未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过学习方法;

(4)是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

(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问题,肯定的答案(回答“是”)越多,学习的效率就越低。

每个有学习问题的同学都应从上述四类问题中列出自己的主要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与调适。

例如,一个学生的毛病是这样的:

在时间安排上,他总喜欢把任务拖到第二天去做;在注意力问题上,他总喜欢在寝室里边与人边聊天边读书;在学习兴趣上,他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旁系的某些课却很感兴趣;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机械记忆法。

把这些毛病一个个列出来,你就知道该采取怎样的矫正措施了。

活动四:

考试焦虑度测试

考试焦虑度测试就是通过问卷式量表,对受试者进行测量,推知受试者是否具有因考试而产生的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考试获得更好分数的一种忧虑、期望、紧张的心理状态。

下面介绍的是一种简易的考试焦虑度测试表。

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试焦虑度测试表使用简单,不需专门的训练即可指导自评者进行。

拿到量表后,在自评者评定之前,一定要把整个量表的填写方法及每个问题的涵义弄明白,然后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

请同学们根据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记分。

考试焦虑度测试表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程度。

其标准为:

很不符合记为“0”分;较不符合记为“1”:

较符合记为“2”;很符合记为“3”分。

评定项目记分

1.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

[]

2.临近考试时,我腹泻了。

[]

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身体就会发僵。

[]

4.在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

[]

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

[]

6.在紧张的复习期间,我常会想到:

“这次考试要是得个坏分数怎么办?

”[]

7.越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难集中。

[]

8.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劲儿。

[]

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坏。

[]

10.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

12.当听到考试的日期时,我就不安起来。

[]

13.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

[]

14.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越感到不安。

[]

15.在考试中,我的手会变得冰凉。

[]

16.在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

[]

17.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

18.在紧张的考试中,我却会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

19.在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也忘得一干二净。

[]

20.在考试中,我会沉浸在空想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

21.考试过程中,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些。

[]

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

23.考试时,我会紧张得手发僵或发抖,写字不流畅。

[]

24.考试时,我经常看错题目。

[]

25.在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起来。

[]

26.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时,我会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

[]

27.我担心如果我考了坏分数,家长或教师会严厉指责我。

[]

28.在考试后,发现自己懂得的题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

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之后,我腹泻了。

[]

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

31.只要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考试。

[]

32.考试不应当像在现在这样紧张的状态下进行。

[]

33.一进行考试,我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

结果分析:

在自评者评定结束后,将33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总分。

一般来说,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具体情况是:

0~12分属镇定;13~24分属正常;25~49分属轻度焦虑;50~74分属中度焦虑;75~99分属重度焦虑。

活动五:

自我放松训练(焦虑症适用)

坐在感觉舒适的椅子上,微闭双眼,全身放松,按下列步骤进行:

1.紧握拳头——放松;伸直五指——放松。

2.收紧小臂——放松;收紧大臂——放松。

3.耸肩向后——放松;提肩向前——放松。

4.保持肩部平直转头向右——放松;保持肩部平直转头向左——放松。

5.屈颈使下额接触胸部——放松。

6.张大嘴巴——放松;闭口咬紧牙齿——放松。

7.使劲伸长舌头——放松;卷起舌头——放松。

8.舌头用力顶住上颌——放松;舌头用力顶住下颌——放松。

9.用力睁大双眼——放松;紧闭双眼——放松。

10.深吸一口气——放松。

11.胳膊顶住椅子,弓背——放松。

12.收紧臀部肌肉——放松;臀部肌肉用力顶住椅子——放松。

14.尽可能地收缩腹部——放松;绷紧并挺腹——放松。

15.伸直双腿。

脚趾上翘——放松。

16.屈趾——放松;翘趾——放松。

休息2分钟,再做一遍。

注:

考试焦虑者在考试期间,每晚睡眠前都按上述要求做两遍。

 

第二节学习心理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

1.学习的内涵

 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与动物间的现象。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去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一般学习。

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

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具有本质的不同,社会性是区别人与动物学习的根本属性,主观能动性是人与动物学习区别的另一本质属性。

狭义的学习专门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以获得人类知识经验,以发展能力为主的活动。

学生的学习不同于一般人类的活动,甚至不同于一般的自学,它有着其特有的规律。

其主要特点是:

学习的计划性、组织性、目的性十分明确;学习内容以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的,包含了复杂的心理因素与活动;学习的目的是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品质、系统的知识技能,获得全面发展。

2.学习的种类

教育心理学对学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学习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其分类变得十分困难。

总得说来,我国心理学者认为学习按照其内容与结果可以分为;

(1)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表征,它通常以概念、命题、图式等形式表现。

知识的学习主要指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人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学生有了这种结构,就能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个体活动方式与活动方向的问题。

(2)技能的学习

这是形成一定符合活动法则要求方式的学习,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为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这种经验既包括人对事物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心智技能,也包括人借助于一定的器械,以展开的方式所做的动作技能。

学生有了这种技能就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控制个体的行为。

(3)行为规范的学习

行为规范是人们调节人际交往,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

这是人与人加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长期实践积累下的交往经验。

这种经验以价值观为中介,并通过一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而最终形成学生的品德。

学生有了这种经验,就可以更好的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学习的理论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对学习现象进行研究与探讨,世界几个文明古国的先贤们提出了许多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作用的思想。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就试图用联想来解释学习中的记忆问题。

后来,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学习都进行了研究。

但真正对学习心理开展研究并进行专门的科学实验的还是心理学家,如艾宾浩斯关于学习记忆的研究(1885),桑代克动物联想过程实验研究(1898)等,从此,学习问题的研究得以广泛开展。

学习心理是心理学中一个最为活跃的领域,近百年来,心理学家们已经形成了各种学说与理论。

我们只能从中概括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予以介绍。

西方心理学一般把学习理论分为刺激—反应理论和认知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也叫联结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认知学习理论源自格式塔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考夫卡、苛勒、勒温等。

近年来,不少心理学家在研究中逐渐发现了上述两大流派的局限性,又提出了一些折衷性的学习理论,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加涅的认知指导说,班杜拉的认知学习理论。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等,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创立了人本主义学习观和系统的需要动机理论。

此外,前苏联“维、列、鲁”学派也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

早期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

较早出现的学习理论主要是联结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

我们可以将联结理论与认知学习观作个比较,联结派认为,一切学习的心理现象归结为刺激—反应的联结,而认知学派认为学习是刺激—意识—反应的联结,其中意识是重要的中介环节。

联结派主张一切学习的成果是以形成系列的自动化的联结为目标,而认知学派主张学习与获得认知结构为目的。

联结派注重对学习者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学习的机制在于建立条件反射与试误,强调具体材料的机械的单元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纠正错误的联结,通过强化直至正确的联结。

而认知学派注重内部过程与内部调节,主要研究人的智能活动的性质及其活动方式,强调学习是一种顿悟与完形,把注意指向一般能力的发展,把认知结构的形成作为最基本的学习策略。

现代主要的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自我实现论”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他把挖掘和超越自身潜能作为学习的动机,其基本学习理论主张,学生学习关键在于学会学习,其代表之一罗杰斯说,只有学会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

主张意义和经验的学习,因为它是与人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学习,是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指导与自我评价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发展学生的先决条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控制者。

(2)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试图用信息加工的论点来说明人的学习。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必须与教学结合起来,教育情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编码的过程,信息的选择、储存与提取的质量和记忆组块的容量、记忆内容的意义及机械学习、意义学习等方式都有关系。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联结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

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

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离开学习者本身对刺激的反应及其所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如果人们只通过第一种方式进行学习,那是非常缓慢而费力的,有时还要付出很大代价。

幸好,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实际上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

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们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学到大量的复杂的行为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学习的影响

学习是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

学习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因此,学习对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然而,对学什么、学多少和怎样学等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如何把握、如何选择和规划却会对心理健康带来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些影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1)学习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通过学习活动可以发展智力,开发潜能。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潜能,但是这些潜能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得以表现并进一步得到开发。

一个人的智力也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心理卫生学认为,一定的智力水平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潜能的开发状况则与心理健康状况直接相关。

学习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使人体验愉快的情绪。

因此努力学习,善于学习,有助于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

(2)不良学习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活动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生理、心理能量。

如果学习方式不当,就会事倍功半,影响学习积极性;如果学习内容过多、负荷过重,就会由于压力过大而引起身心不适;如果搞“疲劳战术”,不注意劳逸结合,则会损害身心健康;如果学习环境嘈杂、肮脏,则会使人心烦意乱,效率甚低等等。

这些伴随学习活动而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3)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的影响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的人的学习成绩要优于心理不健康者。

对于具备一定智力基础的大学生来说,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对学习更具有影响力。

非智力因素指的是不直接参与认识活动,即不具有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的个性特征和动力因素,它影响人们认识和行为的方式及积极性。

这个系统包括气质和性格特征,也包括需要、动机、情感、兴趣、和价值观等动力因素,它实现着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定向、引导、持续、调节和强化等功能。

学习活动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

我们知道,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学习会产生疲倦、松懈、枯燥乏味等情绪,如果不消除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就不可能推动智力活动的继续深入。

这时就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热情、勤奋进取的性格介入。

总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即正常的智力、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等等,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甚至有心理疾患,则会不同程度地妨碍学生的学习,抑制学生潜能的开发,甚至使少数学生中断学业。

二、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指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反映、心理特点与活动规律的总称。

学习心理研究的是如何调动人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促进人的学习效率,如怎样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等。

总的说来,影响学习效果的两大心理要素是“智商”与“情商”。

“智商”是人们常用的说法,其实主要就是人们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思维能力等的综合反映。

“情商”也是人们对“非智力因素”的通俗说法,它包括的内容更为广泛,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性格、气质等多种学习的动力系统,对学习起着推动、定向、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

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涉及了众多生理心理要素,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影响人的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趋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它是社会对人的学习意义的理解与客观要求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主要解决人们是否乐学、好学、勤学的问题。

一般来讲,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动机决定学习方向。

一个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方向,才会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活动;第二,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的进程。

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习进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个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认真的学习态度;第三,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效果。

具有较强学习动机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好。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又有:

第一,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第二,学校的影响;第三,强化的影响;第四,成功和失败的影响等。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成效,学习成效反过来又能强化学习动机。

适宜的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间有明显的正相关。

2.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积极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发展。

这种情绪状态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乐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快乐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

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会专注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率,所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者学习的最活跃的学习动力。

人的学习兴趣多种多样,根据其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对所学学科或学习材料本身感到需要。

例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每天总要花上一点时间;有的学生对音乐情有独钟,功课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听听歌曲,唱上几段。

间接兴趣是由学习的结果或目的所引起的。

比如有的一听到学外语就头脑发晕,但如果外语不通过等级考试影响毕业的话,也只好强迫自己尽力而为之,慢慢地对学习外语也就有了点信心与“好感”,这就是说,当一个人意识到某种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的相关性时,学习兴趣随之而生。

另外,根据学习兴趣维持时间的长久状况,人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分为短暂兴趣与稳定兴趣。

稳定兴趣是指对学习具有持久的喜爱,不因某种学习活动的停止而消失,稳定的学习兴趣使人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稳定的学习兴趣会逐渐形成中心兴趣与爱好。

短暂的兴趣是指偶然为某项活动所吸引,随着活动的结束而消失。

从兴趣的发展水平与深刻性来看,兴趣可以分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