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歌.docx
《卖报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报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卖报歌
《卖报歌》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以歌唱为主的歌曲,在课的设计上,整节课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由今天学生所熟知的卖报纸自然的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解放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并以故事形式介绍了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感受到了小报童悲惨的生活环境,把学生很快的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接着通过欣赏、感受、学习歌曲,进一步的感受并发现小报童对待这种悲惨的生活环境的态度——乐观、自信、向上!
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刻认识到多么值得珍惜,要学习小报童在逆境中要乐观、向上的去面对。
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情境导入——教师范唱表演——-学生感受——学唱歌曲——情感处理——总结。
在整节课中体现:
一、注重音乐的本质特点——感受。
首先为学生创设歌曲中特定的情境,为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打下基础,其次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聆听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等,通过对歌曲进一步的理解,感受到歌曲三段歌词表达了不同情感,通过不同的适合歌词表现内容的节奏、速度、力度就能生动的表现出来。
从而懂得这些音乐元素的变化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二、音乐的思维特点——想像。
我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歌曲进行生动的表现,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用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进行生动的表现,并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像的大门,从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注重音乐的组织特点——民主。
在歌曲学习中,我采用了师生共同学习、学生自学、齐唱、接口唱等教学形式,体现了新课程中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地位,注重学生感受,放手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在自信心的增长中独立自信的表现音乐,并喜欢上音乐。
四、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正确肯定,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
但课堂中依然存在不足,对学生倾听的不够,指导就会不及时、不到位,再有还需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
《卖报歌》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卖报歌》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与主要作品。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
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体会“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
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新”“旧”对比,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歌曲情感表现。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及卖报歌的动作创编。
【教学过程】
一、引情——情景导入
师:
只要你是中国人,无论你是谁,有一首曲子,你必须站直了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目的是引出国歌的作曲者---聂耳)
生:
《国歌》(播放国歌)
师:
你们知道在什么时候会演奏国歌吗?
生:
“中国健儿奥运会取得冠军时”有的说:
“每周一学校升国旗时。
”……课堂气氛活跃。
师:
这首凝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民族精神的歌曲,在中华大地上整整回荡了近70年,70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它的激励下为中国的崛起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有志儿女在它的感召下为新中国的富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师:
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
师:
对了,它的曲作者是爱国作曲家聂耳,作词田汉。
《国歌》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师: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指挥,全体起立演唱。
(展示国旗和国徽的图片,播放国歌,全体演唱)
设计意图:
通过唱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激情——了解聂耳的生平以及《卖报歌》的创作过程
1.欣赏了庄严雄壮的国歌,你们一定想认识这首歌的曲作者聂耳叔叔吧。
(出示聂耳画像,边挂边说:
这就是聂耳叔叔)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聂耳叔叔的故事,听听,唱唱他写的歌。
设计意图:
向学生介绍聂耳名字的小故事,加强学生对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聂耳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
原籍云南玉溪。
自幼喜爱音乐,1930年11月,聂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
1932年4月,他认识了田汉,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
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他决定出国拟经日本前往苏联学习。
他于4月18日抵东京。
7月17日,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国歌》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板书:
聂耳叔叔和他的歌。
聂耳的名字是这样写的(板书)。
看看有什么特点?
(哇,他的名字是由四个耳组成的,聂耳早先名字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为聂耳呢?
我们来听个小故事。
)
听录音介绍:
聂耳的耳朵
总结:
聂耳的耳朵是平时练出来的。
(通过听录音学生自学有关聂耳的名字来历的小故事,还可以了解聂耳的生平
师:
聂耳除了对《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外,还作了许多乐曲与歌曲,如《大路歌》、《金蛇狂舞》、还有大家熟习的儿童歌曲《卖报歌》。
说起《卖报歌》的创作,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大家想听吗?
2.介绍《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
介绍《卖报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聂耳是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它能够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创作出了,反映报童悲惨生活的《卖报歌》。
师:
聂耳总是很有同情心、很有正义感。
,所有的朋友一提到他,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期间,与一个十岁左右卖报小姑娘--小毛头交上了朋友。
小毛头每天不等天明就要排队等派报,晚上卖报到深夜,卖不完就要影响全家的生计。
小毛头的遭遇,给聂耳以深刻的印象,就以她作模特儿,写成《卖报歌》。
1934年《扬子江暴风雨》在上海公演时,聂耳还特地请小毛头扮演剧中的报童,并在过场戏中唱了这首歌,《卖报歌》就此唱开来了。
这首乐段结构的歌曲节奏跳跃,音调活泼,生动地勾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报童形象;情绪是向上的、乐观的,对明天充满着希望。
篇幅虽较短小,但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师:
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同学们看过电影《报童》吗?
解放前有许多孤儿,他们的生活无依无靠,有很多孩子当起了报童,风里雨里沿街叫卖,吃不饱、睡不好,过着悲惨的生活,有的报童还积极为中国的解放做出了许多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卖报歌》。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卖报儿童的心声吧!
。
师: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小毛头”唱的《卖报歌》,体会“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感受。
三、感受情感——学习歌曲《卖报歌》
1.听录音范唱
2.听完这首歌,大家快速的看歌词,谈谈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
3.师:
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大家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有节奏的读歌词。
大家可以把三段歌词想像成三幅画面,师引导学生背唱歌曲。
第一段:
天不亮就去等派报,叫卖
第二段:
大风大雨里叫卖,不小心摔一跤
第三段:
痛苦的生活-吃不饱,睡不好
师生共同讨论歌词内容。
(内容是根据三段歌词的词义所描绘的三幅画,第一幅是报童穿着破旧的衣服,举着报纸在卖,第二幅是报童摔倒在地上,别人笑话她的痛苦境遇。
第三幅是即使报童的生活这么悲惨,她还企盼着光明一定会来到。
通过了解歌词及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与今天的幸福生活有着强烈的对比。
)
师:
小毛头生活是苦难的。
过着苦难生活的小毛头渴望着什么?
(幸福、光明)
4.教师有感情范唱歌曲(学生轻声拍手打节奏心里跟唱)
师:
我们先来看第一段,曲调非常欢快,从跳跃的旋律中体会“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感受.
5.分段学习歌曲,分析处理歌曲情绪
(1)学习第一段
师:
从歌词可以看出小毛头是一个活泼、乐观孩子,他虽然过着苦日子但还是很快乐的?
师:
如果你是小毛头,你会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叫卖报纸?
(高声的、卖力的)
师:
到了晚上小毛头的报纸还没卖完,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焦急的)
教师总结:
第一段,虽是反映孩子们对旧社会痛苦生活的控诉,但曲调色彩明朗。
唱时声音要明快、活泼,速度稍快。
可以理解为“小毛头”为了生活,每一天都希望买出更多的报纸,多赚点钱。
这是一种天真活泼的想法,所以在演唱时要唱得天真活泼。
2学习第二段
师:
小毛头卖报时怎么了?
她的心情怎么样?
(情绪低落,难过)应该有什么样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
(2)学习第二段
师:
小毛头卖报时怎么了?
她的心情怎么样?
(情绪低落,难过)应该有什么样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
学生演唱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音量稍弱,表达报童内心的凄苦形象
(3)学习第三段
师:
面对苦难生活的小毛头渴望着什么?
(幸福、光明)她的心情怎样?
(激动的、兴奋的)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速度演唱?
(先是慢的、弱的声音,然后是快的、激动的声音)
生有情感的演唱第三段,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要表现出报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6教师伴奏,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
歌曲的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它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所以我们要把活泼,跳跃的情绪演唱出来。
7.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演歌曲
师:
为了让小毛头多多卖报纸,让我们一起来帮她唱一唱,比一比谁唱的动听,谁卖的报纸就越多?
分男女组、组与组比赛来演唱歌曲
8.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师:
今天老师还想让你们来体会一下当小报童的感觉!
小毛头是怎样卖报纸的?
谁来学学她的样子。
她和别的小报童不一样,用什么方式来吸引别人来买她的报纸?
(边唱边跳)
生手拿报纸边跳边唱表演歌曲
.师:
(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本课从《卖报歌》出发,引导学生收集和欣赏聂耳的有关作品,使他们感受不同年代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同学们通过欣赏中国民族音乐,能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节是探究学习为主的。
首先,老师和同学共同收集关于聂耳的资料,他的代表作及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是一个探究学习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好地理解本课所选择的音乐作品。
其次,在如何演唱才能表达歌曲的感情中,教师根据三段歌词的含义所描绘的三幅画,要求学生用恰当的唱法表达三段歌词所包含的不同情感,也是探究学习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听、讲、看、想能用强弱,描述性的词语等分析歌曲,并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反思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内蒙古民歌,采用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旋律明朗豪放,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课我就播放蒙古舞片段请学生欣赏,把学生的心引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初步感受到蒙古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在歌曲伴奏音乐中播放蒙古族的风情课件,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
特别是“那达慕盛会”中人们身穿节日盛装的喜悦和隆重的节日气氛以及骑马、射箭、摔跤等活动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受到了蒙古人健壮的体魄与豪放的性格;在小游戏中自然轻松地解决了歌曲中八度大跳音程的难点,设计合理,易于操作
在学生自编动作表演后,我设计了“学习几个蒙古舞基本动作”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蒙古舞的语汇太少,而且动作也不够规范,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学生兴趣会比较高。
请他们再次表演,是给他们一个提高表演的机会。
事实上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兴趣昂然,表演动作也很美,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蒙古舞的热情,还增强了舞蹈的兴趣和表演的自信心。
整个教学以“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景为主线,层层推进,突出审美的愉悦性,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感受最深刻是:
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情绪随着教学的推进不断高涨,快乐地歌唱舞蹈,几乎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通过“看——说——听——唱——演”的教学活动,一步一步加深对“蒙古族”的了解。
特别是他们高歌的同时骑马挥鞭表演,仿佛是真的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还情不自禁地在歌曲的间隙加上“驾”的衬词,恰倒好处地表现了蒙古族儿童骑上小红马奔驰草原的情景以及他们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学生的这种热情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特别是加上衬词这一自发的集体创新行为,真是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让我感受到他们骑上小红马奔驰在大草原上的兴奋之情以及对大草原的热爱,他们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不觉中我也和他们一起尽情高歌舞蹈了。
因此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应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创设最大的空间去感受、体验、想象、表现和创作,从而使他(她)们能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小蜜蜂》教学反思
《小蜜蜂》这首歌曲非常简单,因此可以在备课时设计许多学生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这首简单的歌曲。
这一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并寻找小蜜蜂的“飞行路线”。
在教案设计时从三方面入手,还要抓住一个重点。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主线。
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了感受形象、创设情境、角色表演、等各种手段。
首先让学生用歌曲的中的节奏来模仿小蜜蜂的飞行。
分别用小蜜蜂的快快飞和慢慢飞来区别,歌曲节奏的不同。
让学生在“飞行”的过程中感受了歌曲的节奏。
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用第二句歌词:
“我们决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中”设置疑问,同学们对“到底是谁来了”非常感兴趣。
然后设置一张图片,欢迎小朋友的到来。
角色表演是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
同学们有的当小蜜蜂,还有的当花、树等角色,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扮演小蜜蜂,不管是担当什么角色,他们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
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
但是在角色表演这一环节中第一次表演时学生放不开,小蜜蜂不敢大胆的飞去采蜜,而表演小树小花小草的学生也不敢动起来,每一个学生都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而没有真正的表演。
这次表演之后我简单的做了评价后开始进行第二次的表演,结果效果也不明显,反思了一下发现自己在第二次表演时提的要求应该比较第一次再高一点,律动的有效性、目的性还不够明确,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编创,一直都是我在带领他们怎么去做,忽略了让学生自己来表演,尽量多让一些孩子上来表演一下,鼓励他们来当当小老师,在自己的建议下得到提高,可能效果比老师提出的意见要好。
整堂课结束后我反思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标准里教师的角色是需要转换的。
整堂课里很多学习内容不能老师来告诉学生,也不能把老师的思想硬灌输到学生心里,老师的引导不要占了重要的位置,让学生自己来想,培养学生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给学生多一点创编的机会,多一点想象的空间和自己学习的时间。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在歌曲《一对好朋友》这节音乐课中,我尽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导入的时候让学生欣赏了他们熟悉的歌曲《找朋友》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而引入到新课教学。
在歌唱的过程中,抓住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学生掌握比较好,附点四分音符和倚音的演唱都比较正确,歌曲的表现性也不错。
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德育,人和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人和动物也是好朋友,也要和谐相处。
在音乐欣赏《口哨和小狗》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注重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1、择笑脸和哭脸等不同的表情来加强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2、让学生选择符合音乐的走路的图片,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轻松和愉悦。
3、在乐曲结构分段欣赏过程中,初步培养了学生对三段体音乐的结构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辨别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
《两只老虎》教学反思
《两只老虎》这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放在三年级音乐的下册,难度似乎太低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演唱,何况是三年级的学生呢?
但是这首歌曲是以轮唱的方式出现的,对于刚接触轮唱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为了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轮唱的方法,我在课中做了许多的准备,由浅入深的引入,在学生演唱一声部的歌曲开始,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再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进行“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再以两只小老虎赛跑的环节启发学生,模拟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的情形,自主探索出二部轮唱的演唱方法。
通俗易懂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很快理解并学会了进行二部轮唱练习,解决了难点。
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基本掌握了轮唱的演唱,但我也疏忽了好多。
在小组教研上艺术组的老师与校领导提出了好多的不足,比如有的同学忽视了自己歌唱声音和音量的控制,音准有些不太好;轮唱训练单一;个别化指导不到位;审美体验不够;演唱歌曲时,显然缺少情感的加入,显得不是那么“有血有肉”。
这些我将在二次试讲中进一步做调整,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培养和训练。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展示,引入情境。
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而音乐教学正需要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视听音像刺激,因此多媒体技术正可施展其强大的功能。
我在教学设计中,也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一开始展示孔雀图,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今天的内容与孔雀有关,而且孩子喜欢动物,一只美丽的孔雀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但我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在孩子还没来得及走神时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西双版纳,让学生了解傣族的民俗民风之余,感受美丽的孔雀有美丽的故乡。
后来在舞蹈教学前,让学生观看了《金孔雀》舞蹈片段,优美的舞姿吸引了全部孩子,孩子好动的特点被激发起来,为下面的舞蹈教学环节作铺垫,也让课堂美起来达到审美体验。
二、舞蹈表演,体验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通过让学生观看《金孔雀》,感受孔雀舞的优美,激发学生想学的好奇心,于是就自然而然就教给学生几个简单的表现孔雀的动作。
因为歌曲的旋律较长,歌词较多,一句一句地教效果并不好,而且低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于是我采用师生同舞蹈,几遍表演之后,学生对歌曲的旋律也熟悉了,随后,在学生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学,他们就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曲。
三、语言形象,丰富情境。
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不注意地使用语言,谁也不会意识到语言的特殊性,但当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
小学低段的孩子还沉迷于卡通片,童话故事等童趣性强的直观事物,所以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也应富有童趣,有情境性。
我在整堂课的过程中,都围绕孔雀展开,把孔雀拟人化形象化。
比如在教给学生几个简单的表现孔雀的动作时,我设计了一个场景,“孔雀在小溪边散步,不时……”把表现喝水、走路、开屏等动作都包括在内,使学生因为感兴趣而学。
另外在从舞蹈环节过度到歌词教学时,也通过孔雀说的话来转入,过渡自然形象生动。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课的情景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让我们坚持小学音乐课的情景教学,让我们的课堂“舞”起来。
《音乐小屋》教学反思
歌曲《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
歌曲风趣、轻松、愉快。
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柔和的感受。
描绘了“叮咚”作响的音乐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整堂课我以“去游玩音乐小屋”为主线,首先我让学生模唱“音乐小屋”的门铃声,来解决了难点节奏,这个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难点,并且自然的了解了音乐知识点“四分休止符”。
也引起了学生想去看音乐小屋的好奇心,使我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环节,走进音乐小屋来学习歌曲。
然后学生走进音乐小屋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接唱的小游戏来让学生学唱歌曲,并加入身体的律动体验。
最后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就引导学生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
整堂课学生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无线乐趣。
当然在该堂课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歌曲学唱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完整感受体现地还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分句学唱歌曲,破坏了歌曲本身的整体性。
2、创编打击乐节奏的时候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教师没有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
3、教学语言还欠生动活泼,导致教学的每个环节衔接地不够自然、流畅。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学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一段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进行曲风格;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少先队员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2.在音乐活动《出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欣赏、学唱歌曲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进行曲式的风格特点。
2.在《出旗》活动中,大镲、小军鼓、大军鼓的三声部节奏配合有一定难度。
教材分析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原为儿童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创作于1962年。
当时的队歌名为《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是一首十分优秀的少儿歌曲。
由于马思聪在“文革”中受到迫害,此歌被打入冷宫。
1978年少年儿童队改名少年先锋队时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定为队歌。
《队歌》的结构为两段体。
第一乐段节奏宽广,旋律起伏,表现了少先队员们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
第二乐段果断坚定、铿锵有力,表现了少先队员们坚定的信心。
末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全曲的核心和高潮。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欣赏
1.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初听歌曲。
(1)师生共同回忆成为少先队员的感受。
教师:
同学们,还记得当我们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在你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的那个时刻,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
(2)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动画。
教师:
老师也回想起当年戴上红领巾的那一时刻心情是多么的激动。
这首《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我们最爱唱的歌曲之一。
说说欣赏后的心情。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曲学习
1.欣赏并进行简单表演。
(1)再听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听辨歌曲情绪。
教师:
这首歌曲表现了两种情绪,你能听出来吗?
请你再次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当你感觉到歌曲情绪有变化的时候,你就用动作表现出来。
(学生欣赏歌曲并用动作表示情绪的变化。
)
(2)按歌曲不同情绪简单表演。
教师:
我们要用动作来表现歌曲情绪,你们认为什么动作能够比较好地把歌曲情绪表现出来呢?
(学生讨论)
学生听歌曲做简单表演。
第一乐段可设计为踏步,第二乐段设计为敬队礼。
2.介绍歌曲历史。
教师: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由周郁辉作词,寄明编曲,是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创作于1962年。
1978少年儿童队改名少年先锋队时将其定为队歌。
3.学唱歌曲第一段。
(1)听歌曲画旋律线。
教师:
作为新一代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会唱我们的队歌。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这一次由老师来演唱歌曲。
我把速度稍稍放慢一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