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9247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8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

《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

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昆明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目录

引言:

研究路径…………………………………………………….9

(一)从现象入手:

“一上两下”10

(二)解决矛盾的常规逻辑11

(三)问题的核心——结构12

(四)研究的总思路16

一、国际化背景………………………………………………19

(一)宏观分析19

(二)国际大通道21

1、铁路21

2、公路21

3、航空22

4、水路22

(三)区域性国际中心23

1、区域一体化23

2、国际化下的五个中心24

(四)中国—南亚/东南亚商务区25

1、目前昆明的地位25

2、未来昆明的定位26

3、“中国—南亚/东南亚商务区”27

4、“中国—南亚/东南亚商务休闲区”27

(五)MICE(会议展览奖励旅游)28

1、可行性28

2、战略措施29

(六)商业商务旅游国际化30

1、螺蛳湾——昆明的秀水街31

2、南亚/东南亚商业圈31

(七)花卉商务旅游国际化32

(八)茶业商务旅游国际化32

1、强化茶叶交易集散地功能33

2、探索茶业商务旅游国际化33

(九)旅游目的地国际化33

1、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34

2、积极引进国际品牌34

3、引进与培养国际旅游人才35

4、推进服务标准国际化36

5、建立国际化激励机制36

6、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36

二、城市化发展………………………………………………38

(一)昆明的城市功能38

(二)相关城市比较39

(三)昆明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42

1、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获得产业支撑42

2、在昆明新城区建设中形成特色43

3、昆明老城区的改造与提升43

4、郊县的城镇化问题44

(四)昆明城市化发展中的旅游业44

1、主体吸引力44

2、核心竞争力45

3、内生增长力46

4、旅游对城市发展的作用46

(五)发挥旅游业在昆明城市化中的积极作用47

1、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推进昆明的城市化47

2、创造昆明城区的城市特色和宜居环境47

3、通过旅游促进昆明郊县城市化48

三、产业结构优化……………………………………………49

(一)筛选传统产业49

1、第一产业的转化49

2、第二产业的优化49

3、第三产业的强化50

(二)培育特殊优势产业51

1、生态产业52

2、气候产业52

3、健康产业52

4、文化产业52

5、民族产业53

6、体育产业53

7、景观产业53

8、创意产业53

(三)依托优势产业,培育“三个基地”54

1、总部研发基地54

2、创意产业基地55

3、文化艺术基地56

4、三个基地的意义57

(四)房地产业创新58

(五)旅游业综合拉动59

四、总体战略和目标…………………………………………60

(一)产业定位宏观化60

1、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昆明支柱产业来发展60

2、依托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群61

3、通过旅游业来促进昆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62

4、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吸引人才和资金63

(二)总体战略综合化63

(三)发展目标体系化65

1、经济目标65

2、社会目标66

3、文化目标66

4、环境目标66

(四)城市形象层次化67

五、旅游产业转型……………………………………………69

(一)转型的必然69

1、资源优势与特点69

2、发展基础70

3、城市前景71

(二)产品转型72

(三)产业转型73

1、围绕需求促进旅游74

2、围绕旅游形成市场74

3、围绕市场开发产品75

4、围绕产品组织产业75

5、围绕产业合理分工75

6、围绕分工全面发展76

(四)开发转型77

(五)发展转型78

六、关于重点项目……………………………………………80

(一)总体思路:

培育精品80

1、情景规划80

2、体验设计81

(二)石林82

(三)世博园83

(四)阳宗海84

(五)环滇池休闲度假带85

(六)大滇池度假区:

滇池—阳宗海—石林度假带86

1、“滇池—石林旅游度假区”度假区的优势87

2、“滇池—石林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要点87

(七)轿子雪山88

(八)东川89

(九)安宁温泉90

(十)“非常六加一”91

七、都市旅游…………………………………………………93

(一)发展都市旅游的必要性93

1、都市旅游基本情况93

2、昆明发展都市旅游的必要性94

(二)特色城市的建设95

1、特色城市的要求95

2、城市特色提升95

3、历史街区保护与恢复96

(三)城市社区的提升97

1、社区居民置换97

2、社区环境美化98

(四)昆明都市文化99

1、传统文化遗产的弘扬99

2、充分挖掘滇文化101

3、共和先锋102

4、抗战名城103

5、城市文化创新103

6、城市环境人本化105

八、城市休闲体系…………………………………………107

(一)城市休闲体系107

1、城市公园107

2、市民广场108

3、中央商业游憩区108

(二)休闲文化109

1、歌舞文化109

2、休闲餐饮110

3、休闲购物112

4、休闲体疗112

5、银发族休闲度假113

6、特色节事活动114

(三)休闲体育114

1、休闲体育类型的选择115

2、培育旅游体育精品116

3、体育度假区119

九、机制转换………………………………………………121

(一)总体模式121

(二)工作推动122

引言:

研究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昆明旅游经历了市场的跌宕。

高峰期在1999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博会后时起时伏,尤其是到了2003年下滑更大一点。

2003年有很多客观因素,例如SARS的影响,禽流感的影响等等。

2004年、2005年都在上升,2004年是一个恢复性的增长,2005年可以说是一个实质性的增长。

昆明市旅游接待和收入主要指标

年度

国际旅游

国内旅游

旅游总收入

(万元)

人次

收入(万美元)

万人次

收入(万元)

1992

231749

2943

389

35028

59455

1993

271065

3314

420

47027

74533

1994

378672

7409

520

101966

163461

1995

397562

9253

710

145125

221925

1996

450568

11751

820

295796

393331

1997

510116

15666

952

424674

555171

1998

384023

10059

933

695754

779542

1999

549207

14550

1150

1057294

1178494

2000

520247

13707

1106

904744

1018925

2001

590827

15824

1897

1280360

1412178

2002

699683

18080

1936

1263632

1414237

2003

426667

11325

1549

1090471

1184804

2004

493251

13073

1708

1266131

1375025

2005

696500

17300

1971

1240800

1384500

(一)从现象入手:

“一上两下”

进入新世纪,昆明旅游发展中产生了一个矛盾现象,研究也是从这个现象入手。

总体来看,昆明的旅游接待逐年上升。

在“十五”期间大体上保持了10%的年均增长率。

到2005年末,昆明的旅游接待总人数超过了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8亿,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3%。

这个比重在全国各个省会城市来看也是比较高的。

可以说,旅游作为昆明市的一个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

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两个“下”:

——在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中“位次下滑”。

从重点城市的旅游统计数据看,昆明的位次“十五”期间在全国下滑了七位左右。

——在全省旅游产业中“比重下降”。

1995年,昆明的旅游收入在全省大体占70%,现在下降到40%左右。

这“一上两下”现象形成了一个矛盾。

如何看待这个矛盾,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对这个矛盾的基本看法,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形势不断变化,增长速度有差异。

昆明在增长,别的地方也在增长,人家的增长速度比我们快,所以相对来说昆明的位次在下滑。

二是作为省会城市的一种必然性。

近年来云南旅游发展迅猛,尤其是丽江、大理等新兴目的地。

相对而言,省会城市的比重就会下降。

这里有其必然性。

例如北京,上世纪90年代北京占全国入境旅游的比重基本在30%左右,但是随后其他地方发展起来了,北京的比重现在下降到20%左右了。

如果我们把这个结果只归结于工作原因,即由于工作不努力,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那就太简单化、现象化和表面化了。

透过该现象,有很多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

要分析这些规律,破解这个矛盾。

(二)解决矛盾的常规逻辑

由于上述矛盾现象的存在,就形成一个逻辑的演进。

具体来说就是开发的强化。

这也是昆明旅游业界讨论一个核心问题:

昆明最早是一个目的地城市,尤其是在世博会期间进行了一次整体营销,在中国开了先例,形成了非常好的业绩,也给全国树立了一个样板、一个楷模。

但现在昆明在逐步转化成集散地,大家继而担心昆明会不会转化成中转地。

实际上,目的地是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集散地是现在的一个状况,中转地是需要避免的一种前景。

其实,集散地本身并不是坏事,不能说集散地比目的地就差了一层,集散地的核心是形成了市场。

严格说,目前昆明作为集散地的功能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例如商品集散地。

任何商品的集散地都是一个大市场。

斗南的花卉市场就是一个集散地。

各个地方的花卉汇集在此,打着斗南的品牌在全国销售。

昆明卖出去的花卉不都是昆明本地生产的。

这就是集散地的概念。

所以,集散地的功能要好好研究,然后强化目的地,避免中转地。

按照惯常的逻辑过程,很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目前之所以出现两个“下”——“位次下滑”和“比重下降”,主要原因是昆明缺乏新产品,所以要开发新产品,增加吸引力。

客观上说,通过产品增量达到产业转型,延长停留时间,这个逻辑也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项目带动,形成大发展的战略。

这个战略大家很赞成。

但深一步考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问题。

例如,“石林、滇池、世博园、安宁、阳宗海、轿子山”这六大项目开发出来了,原有的旅游项目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且不论开发需要多长时间,开发过程也可能很艰难,可能很多事情的结果与我们的初衷会有所不同。

但按照这个逻辑往下推,应该是这样的战略选择,最终达到产业转型,延长客人在昆明的停留时间,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三)问题的核心——结构

进一步看,深层次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

经过分析讨论,昆明旅游现在应该说是一系列问题都存在。

比如产品不足,尤其是真正有震撼力的产品不足。

再比如旅游市场的秩序不太理想,等等。

现在昆明旅游叫做“发光而不发热”,旅游经济现象很繁荣,但实质成效感受不明显。

在这些问题中,最核心的是结构问题。

经济的发展说到底是三个问题:

一是总量扩大,二是结构优化,三是水平提高。

重中之重是结构问题。

总量方面,昆明目前已意识到了。

现在2000万人,进一步到3000万人,再翻一番增长到4000万人,这是一个自然的增长过程,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但结构优化是不是达到了?

这个问题显然不好回答。

所以说,结构性的问题是最深层的问题,也是最本质的问题,涉及到一系列方面:

首先是城市结构,昆明的城市结构是不是优化。

就目前来看,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昆明的中心功能正在逐步发挥,但是在很多方面发挥得还不足。

现在的昆明城市还不够大,但在这个不够大的情况下,“大城市病”却都有了。

正如一个20岁的年轻人,糖尿病、脂肪肝这些中老年的病都有了。

这就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其次是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

昆明现在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约为15:

42:

43。

这个比重还是比较符合昆明目前的发展方向。

但这样一个产业结构是不是符合昆明长远的发展方向?

经济结构优化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

就现在来看,与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昆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都偏高。

城市结构和经济结构这两个基础性问题,影响到旅游的产业结构。

昆明旅游产业结构现状,总体来说叫做“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但并不完善”。

所谓“比较完整”,是指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体系都形成了。

但结构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优化?

尤其是与市场是否对应。

这个市场不仅是眼前的市场,而且还包括下一步要培育、要吸引的市场。

旅游产业结构与这样一个市场是不是对应?

严格说,还很不对应。

大家对昆明旅游有很多向往。

第一个向往是就是“春”,是气候。

实际上大家到昆明来,更多不是追求“看”,而是追求“闲”,也就是休闲度假的概念。

对此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但现在还没有真正的休闲度假产品。

我们很习惯于用发展观光旅游的思路来研究现在的问题。

用观光旅游的思路来研究现状,可以找出很多问题。

但是其中有些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发展来说不是真正的问题。

如果把眼前问题过重,就会忽略了长远发展所需要的一些东西。

从观光旅游的角度看,首先要大力开发景区景点,然后争取使客人来昆明能够看更多的东西。

一天看不下来两天,两天看不下来三天,甚至在这里看五天。

这是观光旅游的一个必然思维。

围绕着客人在昆明看五天,我们就要动脑筋:

针对这五天要开发出多少东西,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逻辑。

但如果从产业转型的角度来看,这种思路显然需要进一步研讨。

很自然,这就涉及到旅游产品的结构问题。

昆明目前还是单一观光型的产品结构。

正是这种产品结构,使得我们与大理、丽江、版纳、中甸等来比较,感觉存在不足。

因为确有客观上的不足,除了石林之外,昆明没有真正一流的有震撼力的景观。

这就是说,在观光旅游这条路上,基本上走到头了。

无非是换另外一个思路,例如搞主题公园,也就是深圳的模式。

深圳也同样缺少一流的旅游资源,怎么办?

搞主题公园。

深圳的四个主题公园做得很成功。

但这是昆明走不得的一条路。

很简单,昆明没有深圳那样庞大的市场基础和独特的区位条件。

传统的观光旅游资源需要开发,但要把握好“度”。

像世博园、民族村都属于主题公园。

有这么一两个还可以,如果要像深圳一样搞四五个,那就是死路一条,连现有的都会死。

所以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旅游产品也一定要优化,最终是要对应市场结构。

近五年以来,旅游市场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

2000年以前,中国旅游大体上是单一观光型的,而且基本上是以文化为主题的单一观光型旅游。

所以20多年的时间,培育了我们一个非常强的习惯性思维:

碰到什么事情自然而然就往观光旅游这一条路上想。

想出来的措施,又进一步强化了观光旅游的模式,结果就陷入越走越偏的处境。

很多地方到现在还坚持走这条路,但是也有很多地方,甚至可以说多数地方都在调整。

原因是市场正在变化:

1999年国务院提出了新的节假日管理办法,增加了三个公共假期,马上就形成了三个黄金周,2000年“五一”开始一直到现在。

关于黄金周,大家有很多争论。

有些人认为黄金周只是解决了一个消费结构,但是没有增加总量。

这个看法不符合事实。

黄金周的问题在哪儿呢?

黄金周只是节日旅游,而不是假日旅游。

需要从节日旅游提升到假日旅游。

从休闲这个角度来看,“闲”有三类:

一是“小闲”,每天八小时以后,有点时间了去玩一玩,例如去趟酒吧或看看电影。

“小闲”是旅游工作几乎没有关注的领域,一定意义上意味着我们丧失了一个领域。

二是“中闲”,即大周末,一年104天。

三是“大闲”,即三个黄金周,由三个法定假日调用了若干双休日形成。

总的时间说下来,中闲是92天,大闲是21天,再加上小闲。

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国内市场。

这个市场现在已经兴起,各种各样新的消费方式也产生了。

例如,自驾车旅游现在成了非常普遍的方式。

现在黄金周期间,全国有3000万辆自驾车出动,外国人觉得不可思议。

但3000万辆自驾车就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并不算多。

旅游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不对应这个变化,还走单一观光,是走不下来的。

当然也不能否认观光,不能用一个形式替换另一个形式。

但昆明尤其需要研究这个问题。

昆明的观光旅游不具备根本性的优势,但昆明在休闲度假方面的优势,则几乎是云南省其他城市所不能比的。

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真正需要研究的是结构问题,既包括城市本身的结构,也包括经济的结构,还包括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产品结构。

结构问题研究透了,对昆明的旅游发展基本上就能把握到位了。

(四)研究的总思路

在总体思路上,要采取战略的推进。

总结下来就是八个“三”:

一是三个过程:

研究历史、现实和未来。

发展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我们不可能还是复制过去的发展,更不可能追求一种想象中的未来,核心问题放在现实,但过程要认识清楚。

二是三个目标:

近期、中期、远期三方面。

目标重点在近期,因为要涉及到近期工作,但中期和远期的前景也要谋划。

尤其是作为战略研究,如果没有一种对远期的考虑,对近期的判断也不可能清楚。

三是研究重点的三个“力”:

首先昆明旅游的主体吸引力,基本是一个资源的概念,研究如何扬长避短;其次是核心竞争力,是产品的竞争力;最后是内生增长力,核心是结构是不是优化。

四是三类产品:

小产品、中产品、大产品。

大产品就是大昆明。

要把大昆明本身当作一个总体产品推出,这就是目的地的概念;中产品涉及到一些区域性的产品;小产品是一些景点,但也不完全是景点,应该是构成昆明主体吸引力的各类元素。

五是三个空间。

一个是老城区,是我们当前的重点;一个是新城区,是现在发展的重点;一个是郊区,涉及到八个县。

空间需要一个合理的配置,同样也有空间结构的优化问题。

六是三个市场:

国际市场、全国市场、周边市场。

昆明有一批国际化的产品,对应国际性的市场;有一批全国性的产品,对应全国性的市场;也有相当一批产品,对应的就是周边的市场。

用不着要求每个产品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例如温泉,并不是稀缺资源,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温泉。

温泉做得好,就可以形成相应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但也用不着盼望欧洲人跑到昆明来洗温泉。

如果认准了昆明的品牌来度假,在度假过程中洗温泉,这是可以的。

所以,有些资源是同质化的,所形成的产品也就同质化,由此限定了就是周边性产品。

不能用市场范围来确定产品高低。

核心是怎么完成区域结构的优化和市场结构的优化。

七是三个区域:

本地、本省和联动。

从各地发展经验看,本地市场所构成的内生的增长力是基础。

对昆明而言,本省市场一定意义上也构造了发展基础。

云南人要想出云南,基本上都要过昆明。

很多云南人终生的愿望就是到昆明这个大城市来看一看。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这个市场不能忽略,而且这个区域性的市场支撑着昆明,在产品上形成了联动。

昆明与周边的联动相比其他城市有很大的优势。

昆明的周边不仅是云贵川,还包括东南亚和南亚。

昆明的周边天然就是国际化的,其他地方很难有这种优势。

有人说,从昆明开车到东南亚和南亚,比到四川贵州还要方便得多。

虽然现在国际交通还没有完全打通,但方便程度已经体现出来了。

如果把这个区域看作一个独立区域的话,其国际化程度、国际化氛围和国际化发展前景要远远胜过其他地方。

这个联动、这个周边,需要我们把思路放大一些。

八是三个发展:

国际化、城市化和品牌化。

在总体发展上,要研究昆明国际化、城市化和品牌化这三个问题。

以上为总体思路。

一、国际化背景

(一)宏观分析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成长态势令世人瞩目,形成了国际性的影响。

在二十年前,没人把中国当回事。

那时候中国充其量是区域性政治大国,区域性的经济大国都算不上。

现在不同了,任何时候、任何场合谁都不敢忽略中国。

这些年国际上形成了一系列说法,例如有“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发展论”这三个典型的说法,还有“谁养活中国”等等。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存在,是人们不能忽视的。

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个问题:

国际环境的阻碍。

因为个子大了,大家把你当回事了,所以对你的警惕性提高了。

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国际环境就是“围、追、堵、截”。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反倾销被反得最多的就是中国。

原来是发达国家对我们反倾销,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对我们反倾销。

这样一个环境也不能说恶劣,围追堵截的虽然多了,但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我们经济的成长。

另一方面,也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困难。

从纺织品,到家电,再到下一步的汽车,都会形成这种状况。

这就要求我们各个地方各个行业的发展,把此当作前提来研究。

有没有制约?

的确有。

但是制约创造了新的机遇。

现在看,我们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三个短缺:

一是资源短缺。

在42种主要的工业原料里,中国能够自给的只有7种,绝大部分资源要靠进口才能满足需要。

二是生态环境短缺。

一定意义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代价就是牺牲环境。

发达国家把一些淘汰的产业拿出来,中国承接了。

承接的代价就是环境。

现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提出来了,污染性企业、高耗能企业一概不接受,不管投资多少,都不接受。

中部正在承接,让人担心的是下一步西部来承接。

中部有承接的能力,经济发达,自然环境好,这个山毁了,过几年能恢复起来。

中部地区土地比较广阔,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承接条件。

相比之下,西部基本上都没有这些承接的条件。

所以,如果西部再拿自己的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工业,这条路肯定走不下来。

三是市场短缺。

中国有这么强的加工生产能力,但是没有容量这么大的市场。

理论上讲,假设全世界的服装厂和玩具厂都关掉,中国现在的生产能力满足需求也绰绰有余。

以上这三个短缺,是全国各地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国家整体面临的问题。

但对于昆明来说,这个短缺带来了机遇,构造了昆明的新的优势:

一是循环经济。

有生态优势,有山水园林,使昆明有可能培育一个循环经济体系。

昆明的传统工业体系不强,这倒是个有利条件。

如果过强,现在反而调整不过来。

二是生态经济。

昆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全国很多大城市不可比的。

北京都比不了。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一系列大城市,缺水甚至缺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所以只好南水北调。

这些困难对昆明来说还不存在。

三是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业态,正在被接受。

这个概念性的业态怎么转化成一个现实的业态,目前还没有完成。

昆明传统产业包袱不重,可以轻装上阵,后发先至。

客观地说,三个短缺培育了昆明的三个优势,或者说创造了抓住机遇的前提条件。

(二)国际大通道

1、铁路

泛亚铁路的建设已经明确,将形成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一个大通道。

随着这个大通道的形成,昆明作为一个国际区域中心城市自然形成。

2、公路

昆明有四条国际公路大通道:

一是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二是昆明到越南海防的公路;三是昆明至仰光的公路;四是昆明经保山、腾冲、猴桥、缅甸密支那的高等级公路,可经缅甸通往印度雷多和孟加拉吉大港,连接南亚交通。

这四条公路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至少云南段在“十一五”期间会完成。

这意味着昆明优势在成倍增长。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东部制造业很发达,但市场有限,欧美市场逐步在饱和,贸易壁垒越来越高。

还有出海口问题。

从战略上讲,中国的出海口是受局限的,美国已经构造了一个中国东部海区的环岛链,这个环岛链时时刻刻都可以封锁。

无论是从市场上说,还是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说,甚至军事安全的角度说,一定意义上我们只能往南走。

马六甲海峡是石油大通道,可南海多事,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