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9159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备案号:

DBJ

##市工程建立标准

DBJ/T50--

 

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

Codeforacceptanceofconstructionqualityofbuildingfoundation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2010-**-**发布2010-**-**实施

##市城乡建立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规X是新编标准,系根据##市城乡建立委员会渝建[2005]158号文由##市土木建筑学会会同后勤工程学院等单位编制而成。

本规X制定的原那么是:

遵循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精神;吸收##市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施工质量验收经历;着力解决##市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带共性的问题;表达##市的地方特色;注重规X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在编制过程中,调查总结了##市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实践经历,并以各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施工、监理、质监、检测、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现稿。

本规X共有七章六个附录,制定的主要内容如下:

1.把验槽定义为对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中开挖到位的坑、槽、孔、坡所在岩土体地质性状是否与勘察设计文件相符进展确认的活动。

用包括一般规定、浅根底施工验槽、桩根底施工验槽、人工地基施工验槽和基坑处理施工验槽五节的专章对验槽作出系统规定。

2.要求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和岩体完整程度双因素查验浅根底岩石地基承载力并作出具体规定。

3.要求对各种根底的岩溶地基和由红粘土与下伏碳酸盐岩层组成的土岩组合地基,应采用勘探手段检查坑槽孔底下是否存在土洞或溶洞。

4.提出了##地区常用的放坡、锚杆挡墙、悬臂桩、锚拉桩、重力式挡墙等岩石基坑和土质基坑处理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5.在多个方面明确区分人工挖孔灌注桩和机械成孔灌注桩对灌注桩施工质量验收进展规定。

不将地基根底设计等级为甲级列入要求用静荷载试验方法进展承载力检验的情形。

不将地基根底设计等级是否为甲级列为桩身质量抽检数量的决定因素。

6.给出了属于验收试验性质的土基、岩基、单桩静载荷试验规那么。

7.给出了岩土体强度与承载力测试指标代表值确定规那么。

本规X由##市城乡建立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市土木建筑学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本规X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历,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响给后勤工程学院〔:

400014;地址:

渝中区长江一路58号;联系:

;联系人:

方##〕。

 

本规X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

##市土木建筑学会

后勤工程学院

参编单位:

##市建立工程勘察质量监视站

##南江建立工程公司

##华兴工程监理公司

##市##

##607勘察实业总公司

##市根底工程公司

##蜀通岩土工程##

主要起草人:

方##黄家愉何平陈绍清胡明健陈希昌X国见X天友梁大福林道刚

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总那么

1.0.1为保证建筑工程中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要求,依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结合##地区地基根底工程特点,制定本规X。

1.0.2本规X适用于##市建筑工程中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本规X应与##市工程建立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X》〔DBJ50-043-2005〕和《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X》〔DBJ50-047-2006〕配套使用。

1.0.4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X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地基〔补充英语〕

承当上方结构荷载的未经或已经人为改造的地质体或类似地质体的人为实体。

2.1.2天然地基

承当上方结构荷载的未经人为改造的地质体。

2.1.3人工地基

承当上方结构荷载的已经人为改造的地质体或类似地质体的人为实体。

2.1.4根底

用以向地基传递结构荷载的下部结构。

2.1.5浅根底

埋深小于底面宽度或直径且设计中不计侧面摩阻力的根底。

2.1.6桩根底

由桩向地基传递结构荷载的根底。

2.1.7嵌岩桩根底

桩嵌入基岩中的桩根底。

2.1.8岩溶地基

有岩溶现象的地基。

2.1.9强夯地基

经质量为10t以上、落距为10m以上的夯锤以1000kNm以上的能量重复夯击而变密实的地基。

2.1.10注浆地基

土〔岩〕体与注入的浆液结合所形成的地基。

2.1.11基坑处理

因基坑的边坡或底部岩土体不能稳定而进展放坡、加固或支护的活动。

2.1.12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参与建立活动的单位对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是否合格共同进展确认的活动。

2.1.13验槽

对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中开挖到位的坑、槽、孔、坡所在岩土体地质性状是否与勘察设计文件相符进展确认的活动。

2.1.14检验批

在生产条件一样的分项工程中按一样的方法采样获得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2.1.15主控项目

工程中对平安、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1.16一般项目

工程中对平安、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有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1.17检验

通过量测、检查和试验确定某项性能是否合格的活动。

2.1.18抽样检验

按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从检验项目或进场的材料、购配件、设备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展检验的活动。

2.1.19见证取样

在监理或建立单位全程监视下现场采取试样并送检的活动。

2.2符号

μk——指标标准值;

μo——指标平均值;

μi——指标测试值;

n——参与统计的样本数量;

ψ——统计修正系数;

δ——指标变异系数;

σ——指标标准差;

——检验荷载下桩身弹性压缩量计算值;

——桩的试验荷载;

——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桩身截面面积;

——桩穿越土层的长度。

3根本规定

3.1施工质量保障根本要求

3.1.1地基根底工程施工应有施工技术方案。

地基根底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未经监理和建立单位审核不应用于施工。

地质环境复杂、相邻建筑物距离很近或基坑深度很大时,建立单位应组织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专门论证。

3.1.2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施工,保护现场,由监理或建立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协商提出处理方案。

有平安隐患时,在隐患消除前不应恢复施工。

3.1.3地基根底工程施工应有验槽环节。

3.1.4对地基根底工程施工中使用的钢材、钢绞线、砂、石、水泥、石灰和土工合成材料等原材料应按相应质量检验标准进展见证取样检验,对地基根底工程施工中使用的粉煤灰和外加剂等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应取得抽样复检证明。

3.1.5地基根底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的质量验收应分别执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4-2002〕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3-2002〕的有关规定。

对混凝土质量有疑心时,可对结构进展现场钻芯检测。

3.1.6地基根底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中的检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当。

3.2施工质量验收根本要求

3.2.1地基根底工程在建筑工程验收中应列为分部工程,其子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可按附录A划分。

地基根底工程中的分项工程一般可划为一个检验批,有地下层的根底应按不同地下层划分检验批,分段施工的基坑处理和人工地基应按不同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3.2.2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和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顺序进展验收。

3.2.3地基根底工程的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并提出工程验收申请的根底上进展。

3.2.4地基根底工程中主控项目质量符合检验标准时,主控项目质量应判定为合格。

当根底、人工地基和基坑支护结构中主控项目质量不符合检验标准时,假设经设计单位核算书面确认能够满足结构平安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主控项目质量可判定为合格;假设未经设计单位核算或经设计单位核算确认不能满足结构平安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主控项目质量应判定为不合格。

3.2.5主控项目质量不合格时,应提出处置方案,处理方案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按处置方案完成的主控项目质量应按本规X重新检验。

3.2.6地基根底工程中质量合格的检验批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中每一检查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率不小于80%;

2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

3.2.7地基根底工程中质量合格的分项工程应符合以下要求:

1所含检验批质量合格;

2所含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完整。

3.2.8质量合格的地基根底工程与其子分部工程应符合以下要求:

1所含分项工程质量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3平安和功能检测资料完整;

4主要功能项目抽查结果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和检测规X的规定。

3.2.9地基根底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进展验收。

地基根底工程与其子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立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由勘察、设计与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参加;假设进展了现场见证检验或第三方检测,检测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也应参加。

3.2.10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以下技术文件和记录: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类型、分布、结构质量情况与变形观测记录;

3地基根底工程施工图、设计变更与洽商记录;

4地基根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记录;

5工程施工定位测量放线和异常情况处理记录;

6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7原材料质量抽检资料、复验报告和配合试验报告;

8岩土体强度参数与承载力检测报告;

9基槽地下有无空洞的检查记录;

10验槽记录;

11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12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3地基根底工程竣工图。

4验槽

4.1一般规定

4.1.1单位〔子单位〕工程或其施工段中的坑、槽、孔、坡开挖完成后,应与时验槽。

4.1.2验槽应由建立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进展。

4.1.3验槽应采用全面观察和抽样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观察应核对地质条件;抽样测试应检查岩土体强度参数或承载力是否到达设计要求。

以下情形的验槽可仅采用全面观察方法,不必进展抽样测试:

1勘察中岩土体强度参数和承载力系采用观察方法确定;

2经观察判断岩土体强度参数和承载力明显到达设计要求。

4.1.4验槽中抽样测试手段的可靠性不宜低于勘察所采用的测试手段,采用室内试验手段时应进展见证取样。

地基静荷载试验应符合附录B和附录C的规定。

4.1.5验槽中原位测试位置和室内试验的取样位置应有代表性,宜均匀分布,并应优先安排在强度较低和荷载较大的部位;对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的岩土层均应有测试点或取样点,并应分类统计。

每一取样点的取样数量应为1组。

4.1.6验槽中采用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手段时,现场采取的初级样品尺寸应满足室内取样数量和加工要求,并注明上下面;室内加工制成的单轴抗压试件应为圆柱体,其直径应为50mm,高度应为100mm。

当设计无要求时,在建筑物使用期地基可能长时间被水浸泡或处于水位变动带的情况下岩石试样的含水状态应采用饱和状态,其它情况下应采用天然状态。

4.1.7各批次验槽的测试结果统计时,对独立根底、无承台或独立承台桩根底、支护桩嵌固段和锚杆锚固段应以各根底、各桩和各锚杆为统计单元;对条形根底、片筏根底和条形承台桩根底,应以同批次同一岩土层为统计单元。

每个统计单元的测试结果代表值应按附录D确定。

4.1.8每批次验槽时,对独立根底、无承台或独立承台桩根底、支护桩嵌固段和锚杆锚固段,可以该批次内经查验岩土体强度参数和承载力到达设计要求的坑、槽、孔为标准,对该批次内同一岩土层的其它坑、槽、孔逐个采用类比法判断岩土体强度参数和承载力是否到达设计要求;对条形根底、片筏根底、条形承台桩根底和重力式挡墙根底,可直接用统计单元的测试结果代表值判断岩土体强度参数和承载力是否到达设计要求。

4.1.9经初次验槽岩土体强度参数和承载力未到达设计要求时,在提出处置方案前,可选用如下措施进展第二次验槽:

1初次查验未进展抽样测试时,进展抽样测试;

2初次查验进展了抽样测试时,改用更可靠的方法测试;

3对条形根底、片筏根底、条形承台桩根底和重力式挡墙根底,初次查验进展了抽样测试时,增加检验点的数量。

4.1.10经初次验槽岩土体强度参数和承载力未到达设计要求且未选用第4.1.9条所列措施或经第二次验槽岩土体强度参数和承载力仍未到达设计要求时,应提出处置方案。

4.1.11按处置方案进展的坑、槽、孔、坡开挖完成后应重新验槽。

4.1.12经历槽岩土体强度参数和承载力到达设计要求时,应与时进展下一工序的施工。

当未与时进展下一工序施工并可能导致岩土体强度参数和承载力明显降低以至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重新验槽。

4.1.13验槽应形成验槽记录表,当进展了抽样测试时应附相应测试报告。

4.2浅根底施工验槽

4.2.1浅根底验槽时,全面观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土质地基,应核对土性,对砂土地基还应核对密实度和湿度,对碎石土和填土地基还应核对密实度,对粘性土地基还应核对其稠度状态。

2对岩石地基,应核对岩性、岩石风化程度、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

4.2.2浅根底验槽的抽样测试手段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土质地基,可根据地基土的类型和状态选用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室内土工试验和载荷试验等手段。

除##市工程建立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X》〔DBJ50-043-2005〕已有规定外,当采用载荷试验以外的手段时,应有##地区类似工程经历。

2对岩石地基,可根据地基岩体的完整性选用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和载荷试验等手段。

当地基岩体完整、较完整或较破碎时,可采用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手段;当地基岩体破碎或极破碎时,应采用载荷试验手段。

4.2.3浅根底验槽时,测试和采样的位置应位于基坑底部。

4.2.4对独立根底分批次进展验槽时,每批次同一岩土层的检验点,对载荷试验不应少于1个,对其他试验不应少于3个;每一测试或采样基坑的测试点或采样点应为1个。

4.2.5对条形根底和片筏根底分批次采用载荷试验查验地基承载力时,每批次同一岩土层的测试点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根底底面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00m2时,测试点不应少于3个,且每增加3000m2应增加1个测试点;

2当根底底面总面积大于或等于1000m2而小于3000m2时,测试点不应少于2个;

3当根底底面总面积小于1000m2时,测试点不应少于1个。

4.2.6对条形根底和片筏根底分批次通过载荷试验以外的手段查验浅根底地基承载力时,每批次同一岩土层的取样和测试点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土质地基,当根底底面总面积大于3000m2时,取样和测试点不少于9个,且每增加1000m2增加1个取样点;当根底底面总面积大于1000m2时,取样和测试点不少于6个;当根底底面总面积小于1000m2时,取样和测试点不少于4个。

2对岩石地基,当根底底面总面积大于3000m2时,取样和测试点不少于6个,且每增加1500m2增加1个取样点;当根底底面总面积大于1000m2时,取样和测试点不少于3个;当根底底面总面积小于1000m2时,取样和测试点不少于2个。

4.2.7采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查验浅根底地基承载力时,每批次和每个取样点的地基条件系数应根据验槽时观察所获得的岩体完整程度按##市工程建立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X》〔DBJ50-043-2005〕的规定确定。

4.2.8对条形根底和片筏根底,当因某批次地基承载力未到达设计要求而拟增加该批次检验点的数量重新确定该批次地基承载力时,该批次检验点的数量应增加1倍,用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测试参数应按检验点总数进展统计。

4.2.9岩溶地基和由红粘土与下伏碳酸盐岩层组成的土岩组合地基浅根底施工验槽尚应采用勘探手段检查坑槽底下是否存在土洞或溶洞。

4.2.10采用勘探手段检查浅根底坑槽底下是否存在土洞或溶洞时,宜先采用物探手段,后采用钻探手段,也可只采用钻探手段;对土质地基,也可采用钎探或小螺钻等手段。

4.2.11采用勘探手段检查浅根底坑槽底下是否存在土洞或溶洞时,检查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片筏根底,不应小于3米;

2对条形根底,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2倍且不应小于3米;

3对独立根底,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3倍且不应少于5米;

4物探深度应大于其他类型勘探的深度。

4.2.12采用物探手段检查浅根底坑槽底下是否存在土洞或溶洞时,勘探线应沿建筑物轴线布置。

4.2.13采用钻探手段检查浅根底坑槽底下是否存在土洞或溶洞时,对物探发现的异常点应逐点检查;对物探未发现异常的地段应进展随机抽检,检查点数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条形根底和片筏根底,每个根底不应少于1个检查点且每50m2的根底底面总面积不应少于1个检查点;

2对独立根底,检查点数量不应小于物探未发现异常的根底总数的20%;

3当发现有土洞或溶洞时,应在抽检X围加密抽检。

4.2.14当未经物探直接采用钻探手段检查浅根底坑槽底下是否存在土洞或溶洞时,检查点数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条形根底和片筏根底,每个根底不应少于1个检查点且每30m2的根底底面总面积不应少于1个检查点;当发现有土洞或溶洞时,应逐个检查。

2对独立根底,应逐个检查。

4.3桩根底施工验槽

4.3.1桩根底验槽时,全面观察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挖孔桩的桩端桩侧土,应核对土性,对砂土还应核对密实度和湿度,对碎石土和填土还应核对密实度,对粘性土还应核对其稠度状态。

2对挖孔桩的桩端桩侧岩石,应核对岩性、岩石风化程度、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

3对取心钻孔桩的桩端桩侧土,应通过土心的观察核对土性。

4对取心钻孔桩的桩端桩侧岩石,应通过岩心的观察核对岩性、岩石风化程度、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

4.3.2桩根底验槽的抽样测试手段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土质地基,可根据地基土的类型和状态选用超重型动力触探、室内土工试验和载荷试验等手段。

当采用载荷试验以外的手段时,应有##地区类似工程经历。

2对岩石地基,可根据地基岩体的完整性选用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和载荷试验手段。

当地基岩体完整、较完整或较破碎时,可采用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手段;当地基岩体破碎或极破碎时,应采用载荷试验手段。

4.3.3桩根底验槽中的测试和采样点,对嵌岩深度不小于1倍桩径的嵌岩桩应位于桩孔中桩嵌岩段的中部;对其它类型的桩应位于桩孔底部。

4.3.4对无承台桩根底和独立承台桩根底分批次进展验槽时,每批次同一岩土层的检验点,对载荷试验不应少于1个,对其他试验不应少于3个;一个测试或取样桩孔的测试点或取样点应为1个。

4.3.5对条形承台桩根底采用载荷试验查验桩根底地基承载力时,测试点数量应根据条形承台底面总面积按第4.2.5条确定。

4.3.6对条形承台桩根底采用超重型动力触探、室内土工试验和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手段查验桩根底地基承载力时,测试和取样点数量应根据条形承台底面总面积按第4.2.6条确定。

4.3.7采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查验桩根底地基承载力时,每批次和每个取样点的地基条件系数应根据验槽时观察所获得的岩体完整程度按##市工程建立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X》〔DBJ50-043-2005〕的规定确定。

4.3.8对条形承台桩根底,当因某批次地基承载力未到达设计要求而拟增加该批次检验点的数量重新确定该批次地基承载力时,该批次检验点的数量应增加1倍,地基承载力应按检验点总数量进展统计。

4.3.9岩溶地基桩根底施工验槽尚应采用勘探手段检查其他桩孔底下是否存在溶洞。

4.3.10采用勘探手段检查桩孔底下是否存在溶洞时,宜先采用物探手段,后采用钻探手段。

4.3.11采用勘探手段检查桩孔底下是否存在溶洞时,检查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端承桩,检查深度不应小于基底直径的3倍且不少于5米;

2对嵌岩深度不小于一倍桩径的嵌岩桩,检查深度不应小于5米;

3物探深度应大于钻探深度。

4.3.12采用物探手段检查桩孔底下是否存在溶洞时,勘探线应沿建筑物轴线布置。

4.3.13采用钻探手段检查桩孔底下是否存在溶洞时,对物探发现的异常桩孔应逐孔检查;对物探未发现异常的桩孔应进展随机抽检,检查点数量不应小于物探未发现异常的桩孔总数的20%。

当发现有溶洞时,应逐孔检查。

4.3.14当未经物探直接采用钻探手段检查桩孔底下是否存在溶洞时,检查点数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条形承台桩根底,每个承台不应少于1个检查点且检查点数量不应小于桩孔总数的50%;当发现有溶洞时,应逐孔检查。

2对无承台或独立承台桩根底,应逐孔检查。

4.4人工地基施工验槽

4.4.1对机械辗压地基和换填地基,填方前应进展验槽。

4.4.2机械辗压地基施工验槽应只采用全面观察的方法,换填地基施工验槽可只采用全面观察的方法。

4.4.3机械辗压地基验槽应观察填方底面是否存在垃圾、树根等杂物,是否存在耕植土或松土,是否存在积水和淤泥的坑穴。

4.4.4换填地基验槽应核对坑槽底土的土性与状态。

4.5基坑处理施工验槽

4.5.1对基坑边坡进展处理时,应查验边坡开挖面。

当设计支护结构中有锚杆时,尚应通过岩心查验锚孔锚固段;当设计支护结构中有桩时,尚应查验桩孔嵌固段;当设计支护结构为重力式挡墙或设计支护结构中有肋柱和挡板时,尚应查验相应根底的坑槽。

4.5.2基坑边坡开挖面查验可只采用全面观察的方法,全面观察时应核对岩土分布、组成、性状,地下水,结构面特征,岩体完整性,边坡高度,边坡环境,边坡类别与边坡变形情况。

4.5.3锚孔锚固段查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全面观察时,对土层锚杆应核对锚固段土性和状态;对岩石锚杆应核对锚固段岩性、完整性和风化程度。

2抽样测试时,对岩石锚杆应取锚固段岩样作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并根据抗压强度核对粘结强度。

取岩样点应位于锚固段的中部,同一批次同一种岩石的锚固段取样点数量,对取芯钻进不应少于锚孔总数的3%且不应少于3个。

每个取样锚孔的取样点应为1个。

4.5.4嵌入岩石中的悬臂桩或锚拉桩,桩孔嵌固段查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全面观察时,对挖孔桩应核对岩性、岩石风化程度、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结构面性状;对钻孔桩,应通过岩心的观察核对岩性、岩石风化程度、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

2抽样测试时,应采样进展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取样点应位于嵌固段的中上部。

4.5.5重力式挡墙根底施工验槽中的全面观察应符合第4.2.1条的要求,抽样测试应符合本章第二节有关条形根底施工验槽的规定。

4.5.6肋柱和挡板根底施工验槽可只采用全面观察的方法,全面观察应符合第4.2.1条的要求。

 

 

5根底验收

5.1浅根底

5.1.1浅根底质量检验应以表5.1.1为标准。

表5.1.1浅根底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主控

项目

1

根底强度

混凝土强度

允许值

不小于设计要求

执行相关规X

砂浆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