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70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docx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docx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绪论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作物:

狭义的农作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

广义的农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2.农作物生产技术:

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简答题

1.通常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几种?

如何分类?

答:

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2.简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答:

农作物生产的特点是:

(1)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2)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3)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是露天性的农田,其涉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4)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3、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第1章耕作制度

第一节农作物布局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耕作制度:

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

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

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

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简答题

1.农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答:

一是需求原则;二是生态适应性原则;三是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2.农作物布局的内容有哪些?

答:

一是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二是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三是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四是确定农作物配置;五是进行可性鉴定;六是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3.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怎样?

答:

一是粮食生产立足于“总量平衡,区域优先发展”;二是努力推进经济作物区域化种植;三是逐步实现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实现饲料作物生产的独立化。

第二节复种

一、复习思考题答案:

名词解释

1.复种:

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有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复种和再生复种4种形式。

2.复种指数:

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3.熟制:

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它以年为单位表示收获农作物的季数。

二、简答题

1.实现复种的条件是什么?

答:

一是热量条件;二是水分条件;三是地力与肥料条件;四是劳畜力、机械化条件。

五是经济效益大小。

2.复种都有哪些重要技术?

答:

一是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及品种;二是套作与育苗移栽;三是适时播种、早发早熟。

第三节间作与套作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单作:

是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2、间作:

是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3、套作:

是在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套种。

4、幅宽:

是指间套作中每种农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

5、间距:

是相邻两种农作物间的距离,是间套作物边行争夺养分、水分最激烈的地方。

6、带宽:

是间套作各种农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包括了间距和幅宽。

7、边际效应:

是指间套作复合群体中,由于作物边行与内行环境条件的差异,表现出来的植株个体的差异。

二、简答题

1.间作与套作有哪些作用?

答:

(1)增产实践证明,合理的间套作比单作具有增产作用;

(2)增效合理的间套作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经济收入;

(3)稳产保收合理的间套作能够利用农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达到稳产保收;

(4)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

2.间作与套作时如何选择农作物品种?

答:

选配合理的农作物品种,应坚持的原则是生态适应性大同小异;特征特性对应互补;要求经济效益高于单作。

3.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措施有哪些?

答:

(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进早发;

(2)加强水肥管理,适当增加施肥量,合理施肥;(3)化学调控技术;(4)及时防治病虫害;(5)早熟早收。

4.说出2~3种间套作形式。

答:

可结合当地实际说出2~3种间套作形式。

如:

玉米大豆间作;

玉米甘薯间作;小麦玉米套作。

第四节轮作与连作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轮作:

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2、连作:

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也称为连作。

二、简答题

1.轮作有什么作用?

答:

(1)减轻农作物病虫为害;

(2)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3)减轻田间杂草的为害;

(4)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连作的危害是什么?

答:

(1)土壤养分结构失调,有害物质增加;

(2)土壤物理结构破坏;

(3)生物结构的破坏。

3.忌连作和耐连作的作物主要有哪些?

答:

忌连作的农作物有大豆、豌豆、蚕豆、花生、烟草、西瓜、甜菜、亚麻、黄麻、红麻、向日葵。

耐短期连作的农作物有豆科绿肥、薯类作物。

耐长期连作的农作物有水稻、麦类、玉米、棉花。

4.轮作有哪些类型?

答:

北方地区的主要轮作类型有以下几种:

(1)一年一熟轮作;

(2)粮经作物复种轮作;

(3)水旱轮作;

(4)绿肥轮作。

第五节土壤耕作技术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耕作:

是利用农机具的机械力量来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和地表状况的技术措施。

2、少耕:

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3、免耕:

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是指农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及农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要进行土壤耕作?

答:

因为土壤耕作

(1)为农作物播种和发育创造适宜的环境。

(2)调节土壤水分,保证旱时能蓄水、保墒,湿时可散墒。

(3)消灭作物残茬,翻埋肥料,加速土壤中养分的转化与循环。

(4)消灭病虫害及防除杂草。

(5)避免养分在土壤的还原过程中损失,促进养分的合理流动。

2、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有哪些?

答:

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

(1)松碎土壤;

(2)翻转耕层,混拌土壤;

(3)平整地面;

(4)压紧土壤;

(5)开沟培垄,挖坑堆土,打埂作畦。

3、基本耕作与表土耕作各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

基本耕作措施有:

(1)翻耕;

(2)深松耕;(3)旋耕。

表土耕作措施技术有:

(1)耙地;

(2)耱地;(3)镇压;(4)作畦;(5)起垄;(6)中耕。

第二章小麦生产技术

第一节小麦的生长发育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小麦的一生:

是指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的过程。

2、小麦的生育期:

是指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3、生育时期:

一般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不同的生育时期。

4、春化阶段:

小麦种子萌发以后,其生长点除要求一定的综合条件外,还必须通过一个以低温为主导因素的影响时期,才能使结实器官抽穗结实,这段低温影响时期叫小麦的春化阶段。

5、光照阶段:

小麦是长日照农作物,要通过光照阶段,必须经过一定天数的长日照,才能完成内部的质变过程而抽穗结实。

小麦这段长日照的影响时间,叫做光照阶段

二、简答题

1.小麦一生经过哪几个生育时期?

答:

小麦一生经过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也叫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2.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

答:

小麦的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构成。

每667m2理论产量=667m2穗数x每穗粒数x粒重(g)/1000

3.小麦的阶段发育在生产中有何应用?

答:

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种;二是确定适宜播期和播量;三是肥水管理。

第二节小麦的播前准备与播种技术

复习思考题答案:

1.小麦播种前针对不同的情况如何进行灌水?

答:

小麦播种前应浇好底墒水,以便足墒下种。

浇灌底墒水通常有4种方式:

(1)送老水可在秋庄稼收获前先浇送老水。

(2)茬水在缺墒不严重,水源又不太足时,可在前茬收获后、翻地前浇好茬水。

(3)塌墒水在严重缺墒,水源充足和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在犁地后浇好塌墒水。

(4)蒙头水在小麦适宜播期将过,而土壤又严重缺墒的情况下,只好先播种,后浇

水,这就叫蒙头水。

2.怎样确定小麦的适宜播种期?

答:

小麦的适宜播期的确定,目前确定适宜播期的方法有两种:

(l)气温法。

一般认为,冬性品种16~18℃,半冬性品种13~15℃,春性品种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4℃时播种为宜。

(2)积温法。

即以积温为指标。

根据当地常年气温资料,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3℃之日开始(即连续5天平均气温降至3℃以下的第1天),往前累加日均温,当活动积温达到500~600℃时为最佳播期,其前后5天内为播种期。

3.如何做小麦的发芽试验?

答:

小麦发芽试验:

一般方法是随机数出100粒小麦种子,均匀摆放在垫有吸水滤纸的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水湿润滤纸,盖好种子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发芽温度25℃左右。

第5天计算发芽势,7天时计算发芽率。

良种的发芽率应达85%以上,若低于85%,则不能作种用。

4.要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应注意:

(1)播深适宜种子播种深度以3~4cm左右为宜。

(2)下子均匀可采用播种机或机播耧进行播种,也可采用重耧播种的方法。

(3)播后镇压。

第三节小麦的前期管理技术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小麦前期生长阶段:

是指从种子萌发出苗到越冬的各时期,包括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和越冬期4个生育时期。

2、分蘖节:

是指麦苗基部地下茎节与节间组成的密集节群。

3、分蘖增长期:

小麦幼苗从开始分蘖,并不断长出新生分蘖,称分蘖的增长期。

4、分蘖高峰期:

当一株小麦及每667m2总蘖数达到最多时,称分蘖高峰期。

5、分蘖消亡期:

小麦分蘖达到高峰期后,分蘖开始向两极分化,大蘖成穗,小蘖消亡,这段时间称分蘖消亡期。

二、简答题

1.简述小麦分蘖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答:

小麦分蘖发生的时间一般在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

正常分蘖发生的规律是:

当主茎伸出第4叶时,主茎第1叶的叶腋处长出主茎第1分蘖,当主茎伸出第5叶时,主茎第2叶长出主茎第2分蘖;当主茎伸出第6叶时,主茎长出第3分蘖;第1分蘖伸出第4叶时,长出第1个分蘖的第1分蘖(称二级分蘖),如此类推,新的叶片不断伸出,新生分蘖不断出现,形成了出叶与出蘖的同伸关系。

2.小麦前期主攻目标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