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8580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docx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docx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桑秋燕(淄博科技职业学院08护1)

【摘要】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正确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轻颅脑损伤。

通过对我院儿科急症病例观察,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除原有癫痫病史外),均治愈出院高热可加重痉挛,造成恶性循环,增加氧消耗,引起脑水肿,故应用镇静药时对高热患儿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

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营养,作好基础护理。

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加强安全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病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护理

  惊厥又称抽风,是儿科常见急重症,因神经元异常放电和过度兴奋出现发作性或一过性脑功能紊乱,常拌意识障碍,也可出现感觉、行为的植物神经异常等症状。

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介于6个月-5岁,大多数发病急骤,高热(39-40℃及以上),临床常伴为突发性全身或局部肌群不随意收缩,并伴暂时的意识障碍,在几秒内停止,严重者可持续数分钟。

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伴有发绀,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斜视、牙关紧闭、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多伴有大小便失禁,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缓解,一般不超过15分钟,若处置及护理不当可引起脑损伤,导致智力障碍甚至癫痫,应及时迅速抢救并加强护理,严密观察。

1临床资料

通过我院收治33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其中男23例,女10例,最大的6岁,最小的6个月,因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26例,有癫痫病史的4例,颅内出血2例,中毒性脑病2例。

经抢救护理后症状缓解,经抗生素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均治愈出院,除有癫痫病史患儿留有后遗症外,其他患儿均未留有后遗症,无1例死亡。

2护理措施

 宜卧床休息,以减轻机体负担,小儿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散热,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否则易导致高热不退。

2.1.1减少刺激保持病室清洁

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病直接吹风,也要避免阳光直射。

如室内温度过高,可用冰块或电风扇吹冰以降低室温。

2.1.2生命体征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T、R、HR、Bp,末梢循环、瞳孔大小,神志改变及尿量改变,并做好记录;惊厥发作时,应注意惊厥类型体温变化患儿面色是否潮红,呼吸加快等及时掌握患儿体温变化情况,患儿可因体温骤升呼吸不规则出现烦燥不安,突然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牙关紧闭、面部及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搐,颈项强直,进而呼吸浅表,大小便失禁等现象,惊厥持续时间有数秒或数分钟上,高热惊厥引起脑乏氧导致颅内压升高,故应及时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及前囱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的早期症状,由于惊厥发作时生命体征的异常改变,这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惊厥的多样性,对突

 发的抽搐是能够区分是由高热所致,并将生命体征异常情况及时回报医生,以便争取有效措施控制高热惊厥。

2.2饮食护理

高热可使消化功能减弱,致使患儿食欲不振。

应给予患儿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鸡蛋、麦片、藕粉等,指导家属合理搭配膳食,以供给患儿足够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并应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降温过快引起虚脱,也可给予喂饮新鲜果汁。

2.3物理降温

高热达39°C以上时,用冷水浸湿的小毛巾在前额和枕部作冷湿敷夏天可用冷水温敷,每3~5分钟更换一次。

高热达40°C以上时,用冰水或50%酒精擦洗肢体。

从头颈、臂外侧至手背,再从腋下、臂内侧至手心,下肢也是同样。

在两侧颈部、两侧腹股沟处可反复轻轻搓擦,以增加降温作用。

注意不要擦胸腹部。

2.4药物降温

发热患儿在物理降温未缓解下,体温超过38.5℃应给予口服退热药,如安瑞克、瑞之清、必要时双氯灭痛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

2.5控制惊厥

建立静脉通路,针刺人中,不能止惊者,首选安定每次0.2-0.3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直接静脉注射,速度为1ml/min,用后1-2min生效,还可用10%的水合氯醛溶液,保留灌肠,每次50-60ml/kg,本组病例中小于12个月的12例患儿中,给予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能迅速控制惊厥,在1-5岁患儿中首选安定静推,控制惊厥效果好。

2.6降低颅内压

患儿长时间高热惊厥,要考虑到有脑水肿的可能,如患儿前囱突出饱满,及时静脉滴注高渗性脱水剂20%甘露醇1-2g/kg,必要时6h小时可重复应用,并在抢救的同时进行病因治疗给予抗生素纠正酸中毒。

2.7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患儿应地抢救,取侧卧位解开衣领,以利于呕吐物流出,及时清除口腔咽部分泌物,防止吸入窒息,在上、下齿间放垫,防止舌咬伤,避免强行插入,以防牙齿脱落,针刺人中、合谷、十宣、内关等穴位,遵医嘱注射止痉药。

本组30例患儿中,通过精心护理无牙齿脱落及舌咬伤。

如患儿抽搐时,憋气或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吸氧,给氧吸入0.5-1/分。

迅速给予吸氧,对于小于12个月的12例患儿应以面罩吸氧为佳,因面罩吸氧比鼻导管吸氧流量大,可及时改善缺氧症状,减轻脑乏氧所致的脑细胞损伤。

如患儿发生脑疝应给予高压氧治疗,对于较大患儿给予鼻导管吸氧。

2.8加强安全防护

为防止舌咬伤可用压舌板包裹纱布置于上下磨牙之间,安装床栏防止患儿坠床,在栏杆处放置棉被,以防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上,同时注意将床上的一切硬物移开,以免造成损伤。

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及时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一切物品,切勿用力强行牵拉,或按压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

对可能再次发生惊厥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以防患儿发作时受伤。

使用冰袋及冰枕时应用毛巾包裹起来,防止使用不当造成局部冻伤。

对可能发生损伤的患儿应将纱布或棉球放在患儿的手心或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

3体会

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应迅速控制惊厥,惊厥缓解后须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及不必要的检查,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囟门,神智的变化,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惊厥患儿常有反复发作史,家属应注意小儿饮食起居,经常做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发热时及时处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进展

小儿腹泻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全世界每年因腹泻致死的婴儿在400万以上。

长期以来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

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有3亿多,病死率0.275%,居儿童主要死因第4位[1,2]。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一般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3]。

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4]。

故WHO将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5]。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综述如下[6]。

1、病因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病因分为感染和非感染性[7]。

感染性腹泻中,80%都是由病毒引起,还有20%是由细菌感染和肠道外感染所引起;非感染性腹泻是由于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个人体质因素等引起。

1.1非感染因素

婴幼儿易患腹泻与下列因素有关。

(1)儿童的消化道功能尚不完善、机体免疫功能未完全成熟,易发生消化道的炎症。

(2)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

(3)气候因素导致的腹泻。

(4)家长腹泻知识的缺乏[8]。

还有一些体质的因素,如对一些特定的食物成分如牛奶、大豆过敏而引起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肠道对一些双糖,特别是乳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进食乳类食品后,乳糖积滞在肠腔,被细菌分解为乳酸等有机物质,是肠腔渗透压增高引起腹泻。

应该指出的是,乳糖酶缺乏在亚洲人中比较常见。

1.2感染因素

1.2.1病毒感染80%的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引起,常见的有轮状病毒肠炎,其次还有肠道病毒、Norwark病毒等。

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所以又称为秋季腹泻。

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Norwark病毒发生在较大儿童,可以经口感染,也可以经呼吸道感染。

发病之初小儿常有发热(但不高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消化道症状一般是先出现呕吐,然后出现腹泻。

大便稀水样、量多、水多,或呈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实验室检查正常,患儿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8天。

患儿大便中可查到病毒抗原。

近年有报道,轮状病毒感染亦可侵犯多个脏器,可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等,50%左右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心肌受累。

1.2.2细菌感染主要有两类细菌:

一类是产毒性细菌引起,该类细菌产生肠毒素,所致的腹泻多为水样便,频繁、量多,但无腥臭味,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病程3-7天。

另一类为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腹泻,与杆菌性痢疾的发病季节和特点类似。

一般起病急骤,高热,甚至惊厥,患儿精神状差,腹泻大量粘液甚至脓血便,有腥臭味。

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除腹泻外还有呕吐、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可以伴有水、电解质紊乱。

如果做大便细菌培养,可以找到相应的致病菌。

小婴儿并发于严重感染之后,或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时还可发生真菌(通常是白色念珠菌)性肠炎。

患儿免疫力低下,常伴有鹅口疮。

大便为黄色稀便,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和菌丝。

另外一些肠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泌尿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患儿也可出现腹泻症状。

原因:

(1)发热或细菌毒素等引起肠道蠕动增强或消化功能紊乱;

(2)感染肠道外的病原可同时感染胃肠道;(3)使用抗生素之后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继发引起腹泻[9]。

2、临床表现

根据轻重不同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胃肠道症状;

(2)全身感染中毒症状;(3)水电解质紊乱。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相对不成熟,各种感染容易在全身蔓延;胃肠道内毒性产物的吸收很容易超出机体的解毒能力,而产生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另一方面,由于婴幼儿水代谢旺盛,1岁以内每日摄入及排出的水分占体内总液量的1/2(成人为1/7),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

轻型腹泻者多由非感染因素引起,只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腹泻,便次达到每天10次左右,但每次便量不多,一般没有发热、精神不好等感染中毒症状,也没有脱水、酸中毒等水电解质紊乱。

重型腹泻则多由感染因素引起,胃肠道症状加重,腹泻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便量亦增多,伴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症状,同时与轻型腹泻不同的是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严重时出现感染性休克。

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即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肠功能紊乱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10]。

4、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4.1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长的宣教

要做好入院后的宣教,不仅对患儿而且还要注意对患儿家长的宣教。

由于患儿大多为独生子女,易任性发脾气,因此,对于学龄前患儿,护士要用温柔的言语和患儿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让患儿消除恐惧心理,勇敢接受治疗,并且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病房环境,及时说明患儿病情和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以取得患儿的合作。

还可让患儿听音乐或用语言、手势等暗示、诱导方法,使患儿情绪安静、心理稳定、思想放松,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11]。

并且向患儿家长讲解一些有关小儿腹泻的基本知识,包括日常护理和预防方面的知识,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教育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换洗衣物,做好玩具的清洁工作。

对于胃肠功能不好的小儿,家长更要注意饮食,少吃易诱发腹泻的食物。

生活规律,不吃不净饮食,不暴饮暴食。

调摄寒暖,注意气候变化,添减衣服,避免过热或受凉[12]。

夏季要注意居室通风,少穿衣服[13]。

这些对患儿的恢复都很重要[14]。

同时嘱家长在孩子发生腹泻后要及时带孩子就诊,以便及时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4.2饮食护理

目前主张对腹泻病儿原则上应继续喂养[15]。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腹泻小儿如母乳喂养者可继续母乳,不可突然断奶[16]。

母乳喂养的小儿应按需喂养,母乳中的溶菌酶能溶解细菌并加强抗体的杀菌作用;母乳中的巨噬细胞对乳房和小儿肠道抗感染也有作用[17]。

因此,母乳喂养能减轻腹泻儿症状和缩短病程,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有利于机体康复[18]。

指导母亲的饮食,母亲应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多饮水,以稀释奶液、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6个月以下的患儿暂停添加辅食,6个月以上的患儿继续维持已习惯的辅食,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

除母乳喂养者外,需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消化负担的目的。

一般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可暂禁食4-6h,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等食物,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注意饮食卫生[19]。

牛乳喂养的患儿应减少奶量或降低牛奶的浓度,改用发酵奶、豆浆、米汤等[20]。

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多数缺双糖酶(特别是乳糖酶缺乏),应暂停乳类食品,可用豆浆或发酵奶替代[21]。

调整饮食原则上虽不禁食,但应禁食不易消化食物[22]以及高脂肪食物,尤其在炎热的夏季[23]。

饮食宜温服,忌生冷瓜果及冰凉饮料,忌油腻、辣、煎、炒之品。

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要调剂饮食,不单不偏预防消化不良[24]。

护士还可建议适当运用一些食疗方,如苹果膳、薏米粥、乌梅煎汤代茶、莲子粥、淮山药粥等起到“食养胜药治”的效果。

病儿在禁食期间应耐心喂水,有恶心、呕吐者应少量多次,病悄好转后逐渐加量,喂水时速度宜慢。

4.3避免交叉感染

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25]。

患病期间少与或不与其他健康儿接触,被排泻物污染的衣物要及时换洗、消毒,以免引起交叉和重复感染。

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严格无菌观念;②每天用2%来苏儿喷洒、擦洗病室、洗涤间等;③对于感染性腹泻患儿,食具、衣物、玩具、尿布等应专用,污染的尿布先清洗干净后再用沸水泡烫,并在固定的地方让阳光直接曝晒,利用紫外线再次消毒。

4.4臀部皮肤护理

因病儿大便次数多,婴幼儿皮肤较娇嫩,且患儿的大便呈酸性,对臀部有较强的刺激性,易引起红臀,轻者臀部皮肤发红,重者表皮破溃、糜烂。

应勤换尿布,大便后用温水洗净擦干,扑滑石粉。

尿布宜选柔软,吸水性强的棉布。

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26]。

家长每换尿布一次要洗一次手,以防病菌经口二次侵人。

红臀者,可选用3%硼酸水洗,干后用凡士林、石蜡油等油类涂之,以减少刺激。

并可运用复方营养剂等进行辅助营养支持。

如有溃疡可用3%氧化锌软膏涂之[27]。

对患有营养不良的患儿,发生红臀,用温水洗净,外涂锌氧油加氟哌酸可取得明显疗效。

4.5口腔护理

由于婴幼儿口腔黏膜比较娇嫩,特别是当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应用大量抗生素后,细菌容易在口腔内繁殖,再者重症患儿常给予喂食含糖液体,口腔内的细菌可使糖易于发酵,从而为细菌的繁殖提供培养基。

因此要经常保持口腔清洁,临床上可选用3%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擦洗口腔,每天2次[28]。

防止鹅口疮并发症。

如有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涂抹[29]。

唇部干裂时局部涂油膏。

4.6呕吐护理

呕吐时,头偏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30]。

4.7眼部护理

脱水Ⅱ度以上、特别是有意识障碍的患儿、双眼睑闭不严、常易发生角膜炎,应用生理盐水浸润角膜、并点滴氯霉素眼药或红霉素眼膏,防止角膜干燥和感染,昏迷病儿最好者盖双眼。

4.8认真观察病情

通过观察患儿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脱水程度,同时要动态观察经过补液后脱水症状有无改善[31]。

注意观察患儿呕吐物及大便次数、性质、量,以及补液后第一次排尿时间及尿量,以便调整输液量。

认真观察患儿脱水及酸中毒恢复情况及缺钾症状的出现[32]。

如大便呈黄色或水样便,多由病毒性感染或肠道外感染引起;如大便中带有粘液,臭味大,多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如大便呈草绿色则由肠蠕动亢进引起;如大便有许多泡休,则说明消化不良[33]。

必要时留标本作大便培养,并观察患儿全身症状,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治疗[34]。

如小儿呼吸深而快、唇红、呼吸有烂苹果味,则提示可能存在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并使用碱性药物纠正。

但碱性药物不可渗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在酸中毒纠正后,血浆稀释,钙离子浓度会降低,患儿可能会出现低钙惊厥、手足抽搐,此时可以缓慢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35]。

仔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腹泻患儿多有发热,一有发热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退热措施,对于高热和持续发热不退的可采取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

急性期每半小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后每两小时测量1例,稳定后3次/d,并详细做好测量记录。

4.9液体疗法的护理

脱水常是急性腹泻死亡的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①静脉通路的准备:

为了保证药物及液体及时用到患儿体内,选用的是BD留置针,有以下优点:

腹泻患儿输入的液体大多电解质溶液渗透压高,容易引起血管外渗。

伴有不同程度脱水的患儿要求补液速度快,使用留置针可以保证速度。

小儿补液时往往躁动不安,留置针可以避免穿破血管。

②严格按照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补液。

③输液速度根据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对于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容,纠正脱水,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对于静脉补液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过慢则脱水不易及时纠正,过快或输液量多,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或肺炎患儿,输液速度应减慢[36]。

总之。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必须经常巡回观察,及时报告,掌握好输液的量和速度,并随时调整。

④补钾时的护理:

有尿或入院前6h内有尿方可加钾。

要注意补钾浓度应<0.3%,每天补钾时静脉滴注时间应≥6-8h,严禁直接静脉注射[37]。

⑤口服补液: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口服液(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

护士嘱其选用小米汤加盐代替ORS液,优点取材方便,又经济,患儿及家属乐于接受,可减少或避免因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38]。

治疗中加用肠黏膜保护剂[39],如十六角蒙脱石(商品名思密达)和微生态制剂[40](双歧三联活菌、金双歧等)可加快痊愈。

4.10.2下肢穴位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摩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或由下巨虚穴向上推至足三里穴,每次60下-100下;或按揉解溪、涌泉穴,每次80下-200下[41]。

4.10.3推拿小儿推拿治疗室要适合儿童的心理,如多点色彩、图案,尽可能保持安静[42]。

医务人员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使患儿感到轻松、有依靠,获得安全感。

调整好操作手法的频率、轻重、补泻等。

推拿中引导小儿去观察周围事物、图案,不断分散其注意力,保证能推治较长时间。

操作时,为避免损伤皮肤,可将滑石粉或凡士林等润滑剂涂于推拿部位。

推拿后注意避风,特别欲使之发汗的更应注意[43]。

4.10.4敷贴敷贴前应向患儿家长讲明敷贴的目的、方法、效果,以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44]。

同时用肥皂水冲洗敷贴部位皮肤,保持敷贴部位清洁,避免污染,敷贴范围为2cm-cm[45]。

敷贴期间,指导配餐,忌生冷及油腻食品,两餐间隔4h-6h[46]。

换药宜在晚上睡前,睡前时选平卧姿势,有利于药物吸收。

年龄小者禁用胶布,以免胶布过敏,影响治疗。

用绷带应把结打在侧面,否则会影响平卧姿势,不利治疗[47]。

4.10.5中药灌肠灌肠前护士必须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说明药物保留灌肠的目的、意义及配合方法,以取得患儿合作[48]。

灌肠时关好门窗,以防病儿受凉。

灌肠结束后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直接风吹,病室宜温忌寒,同时注意腹部保暖[49]。

4.11健康教育

4.11.1指导合理喂养: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按时逐步添加辅食,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避免夏季断奶。

4.11.2注意天气变化:

防止受凉或过热,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喝水。

4.11.3注意饮食卫生: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食物新鲜,食具清洁消毒,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的好习惯。

4.11.4增强体质: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发现营养不良、佝偻病及早治疗。

综上所述,治疗和护理小儿腹泻提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应根据其病因、症状、体征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5、结语

小儿腹泻对婴幼儿的健康危害很大,且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机体防御功能差、人工喂养等因素,易患腹泻病,因此应以预防为主。

首先以信息传播为主要教育方法。

护理人员应向家长及患儿传播腹泻病预防的知识,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等;教育家长每换一次尿布后要洗手,以防再次经口感染,指导家长ORS溶液的配制和使用,强调饮食在腹泻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腹泻病康复期,嘱其家长给患儿逐渐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鼓励患儿加强体质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使家长了解患儿腹泻的一般症状,一旦发现及时就诊,不要滥用抗生素[50]。

总之,对于腹泻患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密切观察病情,随时掌握其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判断与处理,掌握补充液体的量与速度。

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做好皮肤及肛周的护理,防止破损。

病程中给患儿选择合理的食品,保证能量供给的同时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同时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配合患儿治疗,减轻患儿的痛苦。

小儿急性胃肠炎护理

小儿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当就容易发病。

胃肠炎诱发原因多

  肠道内的感染由细菌和病毒造成,特别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

如果宝宝有病时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会造成霉菌对胃肠道的侵犯。

上呼吸道的炎症、肺炎、肾炎、中耳炎等胃肠道以外的疾病,可以由于发烧和细菌毒素的吸收而使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

不合理地喂养婴幼儿,使宝宝吃得过多,过少或过早、过多吃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突然断奶等,都能引起宝宝拉肚子。

气候变化,如过冷会使肠蠕动增加,过热可使胃酸及消化酶减少分泌,也可以诱发急性胃肠炎。

胃肠炎表现有轻重

  急性胃肠炎如果引起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粘液或呈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

较重的胃肠炎表现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大便为水样、糊状、细菌性带有粘液、脓或血液。

全身出现脱水现象,伴有发高热、昏睡。

最严重的胃肠炎表现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样大便喷射而出,有重度脱水现象,即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眼圈发黑、小便减少,口渴、不安,此外可出现血酸症、呼吸不适、虚脱、半昏迷等状态。

由于钾缺乏及水肿的关系,腰部膨胀,有肠麻痹现象。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

胃肠炎治疗随因而异

  小儿胃肠炎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就是说,急性胃肠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定要设法查出病因并及时消除这个病根子。

宝宝出现什么症状,就设法消除这个对身体有害的症状。

如果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调整饮食并服用乳酶生、酵母片等;如果是由身体的其他疾病引起的,就积极治疗疾病;如果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就需请教医生,停用抗生素。

宝宝呕吐、腹泻失水过多,要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发高烧时,应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缺钾补钾,缺钙补钙。

有代谢性酸中毒或休克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急救。

 胃肠炎的饮食原则

  母乳喂养的宝宝,腹泻时不要停止喂奶,可以适当减少奶量,缩短喂奶时间,并延长喂奶间隔。

乳母应吃少含有脂肪的饮食,同时在喂奶前多喝水,使奶稀释,有利于宝宝的消化。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在腹泻时,不要添加新的辅助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