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作文高考作文.docx
《江苏高考作文高考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作文高考作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高考作文高考作文
2014江苏高考作文-高考作文
【篇一:
201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桂香中弥漫的青春】
漫步于姑苏城的石桥流水间,看着或闻着那青瓦白墙的庭院里传来的阵阵香气,眼前总会浮现那抹忙碌的身影……
正值暮春,万物复苏,给人们以生机之感,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巷陌之间,被一缕熟悉已久的桂花香吸引。
抬头时,已站在阿婆的院前。
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
枝缝肆意生长,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淡黄色小花,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
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她的美,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犹记年幼时,阿婆曾搂着我叙说她和桂花的情谊是早已深埋下的。
迫于生活,阿婆自小便学会做桂花糕,以此补贴家用。
她的青春是在浓得化不开的桂花香中弥漫开来的。
直到现在,正在经历花样青春的我才开始有点明白阿婆的青春。
我一直以为,青春是需要绽放的,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要经历欢喜、悲痛、叛逆的,那才叫青春。
然而,阿婆的青春显然不同于我们的青春。
有一条新的花裙子便可以兴奋上好几天,细致地打理好家中所有家务,以及不辞辛劳地制作桂花糕,为自己能担起家中一份担子而满足。
这是不同的两代人之间不同的青春,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
踏入门槛,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
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沾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说着她的沧桑。
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
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伏身于石寨前,把蒸熟的米粉、糯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合,然后轻轻压入模具。
蒸、擀、匣、刀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
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如今的阿婆早已青丝变为白发,但她依然坚持着做桂花糕,坚守着一份青春时期便已坚守的责任。
微风拂来,吹起淡淡的桂香,桂香中弥漫着阿婆的青春。
【篇二:
201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开放在夕阳中的向日葵】
看见我妈在收拾衣服,走过去打趣:
“妈,你看你,都一把年纪了,还学什么拉丁舞啊。
”
妈一脸怒火:
“什么一把年纪!
你妈我是看着显老了,还是上楼梯要你们这群小崽子扶?
”
我和我弟相顾无言,各自默默散去,背后响起高亢的歌声:
“我像一只小小小小鸟……”
自从去年退休之后,我妈便总嚷着闲不住,要学点什么东西,可人家都是选太极啊什么的,我妈却一心一意要学拉丁舞。
这玩意,扭来又扭去,万一伤了腰可不得了。
可她老人家犟,愣是抱定了拉丁“这一棵树”。
我只好陪她去报名。
报名地点是一间练舞室,那天,她愣是被墙上那幅画给吸引住了。
全幅是暖人的橙色,中间一朵向日葵,正肆意开放,热情,奔放,似乎是在向别人宣告着什么;虽然根部有些发黄,却并未阻止她蓬勃向上。
她仿佛在燃烧。
我妈的眼里竟有了少许泪光。
我有些无措,“妈,这是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这是……”话未说完,妈便喃喃应道:
“真是好画啊……”
第二天便正式培训。
同一间练习室内,人家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我妈往中间一站,怎么看也觉得有些别扭。
可是音乐一响起,我妈别提多带劲。
我倚着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母亲。
蓦然,一线扎眼的银色刺入我的眼帘,是母亲的白发!
我不由然想起过去:
我还小,母亲总是把我背在背上干活,后来,有了弟弟,背上的孩子又换成了弟弟。
念了高中,是母亲每天用自行车送我上学……印象中的母亲,是无微不至、充满能量的“超人”。
这么多年,母亲为了照顾我们,几乎没有自己的娱乐。
我默默地擦了擦快盈出来的泪水。
转瞬间,一个月过去了,县里举办拉丁舞比赛,我妈当仁不让地被当做“第一人选”。
比赛前,她掩饰不住小孩般的喜悦,神秘地对我和弟弟手:
“今天,你俩会看到一个惊喜。
”
什么惊喜呢?
帷幕缓缓拉开,我和弟弟张大了嘴。
舞台中央,一朵金色的“向日葵”优雅地舞动——是的!
是梵高那幅《向日葵》里的向日葵!
我看见,我看见化装成向日葵的我的母亲,在用她全部的热情和魅力,释放她那青春的、激情澎拜的、灼灼的光芒!
【篇三:
201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青春不朽】
偶然闲暇,我总会习惯性地抬头。
窗外有棵树,让我能摸着它的生长轨迹感念岁月。
灿烂的六月是树的青春。
当我习惯了它的分明脉络,习惯了叶缝间的参差阳光,我开始惧怕秋天。
转念一想,自己的人生不是也如树木,生命常在,青春不朽啊!
当即舒心。
诚然,秋风的到来会将树叶纷纷吹落,将思念与感怀挂上枝头。
岁月的流逝也会冲刷出深深浅浅的皱纹,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觉到衰老。
然而,谁言青春是容颜?
青春是光亮,无论是日出之光,还是日中之阳,或是秉烛之明。
只要有心向着青春,苍老便会为你让路。
学术泰斗“北季南饶”中的饶先生,晚年依然精神矍铄,笑口常开,也会像个热血小伙一样守在自家阳台看不远处一周两次的跑马比赛,也会在心里与自己赌一把,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激动一把,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气势!
青春,是一种热情,尤其在历经沧桑后此种热情便更加深厚,有初遇的惊艳,有临别的不舍,这非但不是青春的消亡,反是青春的深化。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著名爱国诗人如此写道。
保有青春的另一个法宝,就是守住梦想。
有梦想的人就有前进的方向,并且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去助你拼杀沙场,勇往直前。
在兴复汉世的大业中,诸葛亮曾因为黄忠年老而没有重用。
黄忠一声大喝:
“手中宝刀未老!
”他有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君报国的渴望,谁又能说他不如张苞、关兴等青年小将?
九把刀曾说过:
“青春就像一场大雨,即使淋湿感冒了,还想再淋一次。
”是啊,即使人间坎坷,你的人生早已在无数次绝望中失去梦想,你的热情也早已在狂风暴雨中被浇灭殆尽。
可是,你的青春,至少曾经有过的青春呢?
你在那场大雨中流过的泪,摔过的跤,迷过的路,都将成为你弥足珍贵的经历。
它们是青春幻化成的另一种形式,被收容进“曾经”的瓶子,贴上“回忆”的标签,你会永远拥有。
我凝视着那棵繁茂的树,不禁微笑:
是啊,青春不朽!
即使有一天你叶落归根,那也是在内心积蓄力量,只为来年更好地开放!
【篇四:
201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空山新雨后】
当年早已不是翩翩少年的王尔德说,青春是值得并唯一可歌颂的。
诚然,青年人往往沉醉于青春而忘记终有一日老去,青春也并不如他们所料,永久不朽。
然而我们要说,春的美好之后,却是秋的收获,犹如青春过后的沉稳和历炼。
且看王尔德,他肆意地涂抹青春的色彩,却在入境报税时慨然自傲地宣称:
自己仅有名声足以报税!
这是他播种青春所得,与时不朽。
所以,享受春光而似乎始终充满活力的“日出之阳”,正是我们青年人的天性,本无可厚非,并不是一味地自欺欺人。
然而,拿青春赌明天、浪费而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人,是可悲的。
听闻多少青葱少女,只为心中偶像的一笑而“打飞的”去看韩星,不禁扼腕叹息:
她们的青春,早早地花谢花飞。
青春,本该是男儿意气风发、少女巾帼不让须眉的岁月,为何如此践踏?
究其原因,首先想到的是巴赫金嗟叹的“喧哗的时代”。
青春就像一剂兴奋剂,给许多年轻人带来光阴尚长的错觉。
有些人被浮华的时代遮蔽了双眼,青春也被人为地上了色,从质朴的纯白变为霓虹灯一般迷离的五光十色。
这,并不是不朽。
然而,总有人使青春的丰碑光彩四溢,那是他们用心血涂抹的丹青,浑然天成。
譬如季羡林在《清华园日记》中所展示的那样,他并不是海明威笔下的“迷惘的一代”,而是在浮躁的大学时代潜心积淀,踏踏实实地为日后学术打下了基础。
再如,人们只看到蒋方舟置身于赫赫的青春光环之下,却忽视了他不倦的青春之声。
王小波的年少轻狂,苏轼的少年成名,都不是青春本身的不朽,而是青春背后有花朵峥然迸发并结出了生命之果。
青春,最好的姿态也许并不如张爱玲所言:
“出名要趁早”。
丰子恺的《秋》,咏叹了精魂之不朽,这才是青春之光的理想聚焦。
也许,咏赋青春的诗,最微妙的当属“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只有空灵、纳新,历秋之丰收,才是最美的“天气”。
【篇五:
201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说:
“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旅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我要前行。
”
耀眼的黄,浓郁的绿,夺目的蓝,梵高的向日葵以咄咄逼人的颜色,宣示着青春的热烈、张扬,豪情满怀。
认真无悔地书写青春才能让青春不朽,坦然地接受年华的老去是对青春最好的纪念。
青春如正午的太阳,喷射着不可抑制、沸腾灼人的激情。
把握青春的律动,方能让青春大放光华。
王勃风华正茂时,一挥而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他的青春是才思火花的迸射;三毛趁年轻旅居撒哈拉,勇敢追求不寻常的快意人生,她的青春是个性的显扬;陈坤带领青年志愿者十天行走西藏,让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焕发青春的活力,他的青春是正能量的传递。
王勃的文思,三毛的个性,陈坤的爱心,是他们对青春独一无二的注解。
拥抱青春,迎接生活,青春正当时,不朽的青春由我们创造。
青春,永不告别,铭记青春在于拥有一颗绽放的心灵。
奥黛丽·赫本的青春被许多人定格在《罗马假日》中的灿烂微笑。
晚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身患重病却依旧远赴索马里看望饥饿儿童。
此刻,她娇颜不再,却真正演绎了“天使在人间”。
赫本的青春不老,因为她良善的心从未消逝,她内在的美丽让她的青春永驻。
正如影星凯特·布兰切特所说:
“我觉得皱纹是阅历的象征,我非常享受现在的自然老化。
”青春的不朽,不在于抓住青春不放手,而是心态的年轻,在时间的沉淀中蓄积澄明如水的温情。
“我老了,该回家了。
”此语一出,感动非洲。
曼德拉在总统任期刚满一届的时候,执意要将南非这个新生儿托付给年轻的一代。
然而,在南非人心目中,他们最敬爱的前总统永远不会老去。
大家在曼德拉的葬礼上吹起瓦瓦祖拉,歌唱青春。
《时代》周刊选用曼德拉仰头憨笑的特写,作为他留给世界的永恒纪念。
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在阳光中尽情炫耀,不要害怕萎谢。
这种美丽,永远年轻。
【篇六:
201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
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写道: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悲壮的诗人因青春的逝去而心殇。
只可叹,如今沙丁鱼涌动于潮水中似的我们,也染了诗人的忧郁,肆意叹老。
这其实是一种微妙的心理:
误以为年岁才是青春的标签。
我不由得想到一些人,满是黍离之悲:
中国传统五千年历史,到底老了啊!
他们振振有词:
诺奖的红毯总沐浴欧风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学。
中国文学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吗?
中国文化土壤贫血吗?
传统精髓缺钙了吗?
不!
青春气的渐消怕是我们忘了蜕化,一度沉于“退化”中。
蜕化是中国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赎,是一种繁衍崭新与深刻血髓的自救。
当莫言一奖惊人时,他说:
“我的获奖代表不了社会对文学的重视。
”只有社会更多地用一水婉转的眼神给文学更温柔的注视,才能以一点青春气息引领千里快哉风!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须接地气,扎根于现实。
当成名作家在久违的舶来文化中狂欢时,那群血气方刚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寻根文学”的一角衣衿。
不论是王安忆的《小鲍庄》,还是韩少功的《我心归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后的还魂青春。
“岁月”号沉没,青春在呻吟。
韩国正集体反思“服从”文化,船倾楫摧欲沉时,两百多名少年服从船方指挥,舱中等待,最终生命褪色;不服从者反而获救。
青春之气意味着有理性、有主见的些许“叛逆”。
只会温吞吞与外物讲和,至多不过成为“社会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梦境在剥蚀老化。
没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场,王小波的话深刻冰凉。
在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眼中,雾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笔下的空灵幻境。
当他驻足街头,看到“潇湘馆”时,怕是一味难尽。
他想到的是黛玉的吟箫于影下,酌梅瓣上雪酿的酒;可当时,一群人喝酒划拳,青春被暮气肢解了。
吴宓老人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时是青年人对外界的“献媚”。
在这个媒体时代,神童一度被“神化”。
神亵渎了童,还是童亵渎了神?
没有青春之气,童也只是人们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摄足文化血脉,为天才铺壤。
“不长久的,多将以悲剧结束。
”戈尔丁的《蝇王》用失去青春后的沉沦给人警示。
一点青春气,只在心里,它带来的是拂颊的千里快哉风!
【篇七:
201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青春永不朽】
世界繁华如花,人生冷漠如茶。
我们都是苍穹下生活的小人物,拥有喜怒哀乐,体验悲欢离合,但这些终会逝去。
多少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似乎只有那般青春在不断地回放着。
因为青春是不朽的,它记录了我们一去不返的年华,书写了我们荒唐的故事,更记载了无数年轻人的梦。
三毛的青春是不朽的。
她曾经逃学,离家出走,打架……各种行为都透露着青春叛逆的气息。
正是她青春时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就了后来在撒哈拉沙漠中勇敢追寻生活的洒脱与随性。
就是这个如此刚烈和顽强的女子,写出了许多精彩作品,感动和影响着一个个年轻人,激励着一颗颗追逐梦想的赤子之心。
所以,我说三毛的青春永驻。
林徽因的青春是不朽的。
她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年纪轻轻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十五岁时,她跟随父亲出国,学习期间遇到了徐志摩;她的出现让徐志摩心动,无数的情诗为她而作。
后来,她嫁给了梁思成,两人共同学习建筑,后来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林徽因,这个传奇般的女子,不仅成就了一代诗人徐志摩,更成就了世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她用自己的青春,浇灌了这两位才子的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成就了如此“人才工程”,所以林徽因的青春常在。
奈良美智的青春也是不朽的。
他自幼热爱绘画,父母的宽容教育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创作空间。
但初中时代,他还是经常逃学,去野外进行创作。
那时候,他创作出极具代表性的卡通作品。
现在,他仍不改初衷,继续少年时的风格,用独具特色的大眼娃娃影响着无数的青年人。
他把自己对青春的感悟倾注到作品中,那些大眼娃娃的眼神中无不透露着叛逆和搞怪。
他用青春成就了极具个性的辉煌与成功,当曰不朽。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青春。
在每个人的心中,青春都是一个美丽的梦。
这是一个勇敢、奋斗的时期。
这是一道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风景。
青春很美,美到不朽,美到让人神往。
【篇八:
201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琴断了!
】
爷爷有把三弦琴,漆身,蟒腹。
弹了几十年的琴,在爷爷厚实的指甲板下断了。
为此爷爷闷闷不乐了许久。
听奶奶说,爷爷去县里的音乐厅、琴行跑了个遍,硬是没有找到个会修三弦琴的师傅。
我看了眼手里夹着烟的爷爷,他似乎又苍老了许多。
父亲听说琴断了后,跑遍邻近各县,终于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一位做三弦琴的师傅。
爷爷得信,立马带我奔了去。
老师傅姓白,白鬓、长须,似乎比爷爷还要年长几岁。
爷爷一见着老师傅,顿觉心头痛快,容光焕发。
“师傅,这小三弦还能用吗?
”
“不急,不急,您这琴工艺精良,还需要几天。
”白师傅转身拿出了另一把三弦,“喏,我这儿刚巧有一把,几日不弹,怕技痒了吧?
”
一看到三弦,爷爷眼里就有光。
他轻轻接过琴,架了张板凳,正坐,摆好架势,给我们来了段单弦。
“大汉丞相归了天,这蜀汉怕要亡……”
原本欢快的《三国》弹词,唱到最后,竟然有了悲壮的味道,那拖长音的“亡”字尤其刺耳。
白师傅也和了一段。
“老兄,如今像您这样的人,可不多见啦!
”他指了指没有用竹片弹奏的爷爷。
“那年头艰苦,一把琴养一家人,还是用手拨着踏实。
”
爷爷在白师傅那儿呆了三天,取琴后,他就大病了一场。
待我见到爷爷时,他全身已经插满了管子。
奶奶说是胃病,年轻时四处弹唱落下的。
白师傅先前来看了爷爷一趟,嘀咕了一阵,又把爷爷的琴取走了。
等我再见到白师傅时,爷爷已经去世了。
师傅将两把三弦塞给了我:
“他哪在乎什么命啊?
可怜了这门手艺!
”
我蓦地明白了爷爷坚持住在乡下的原因,想必只有那儿还留着年轻时的梦,留着三弦的最后一批听众吧?
我把爷爷的琴抚了抚,在墙架上摆好,纪念这辈子都没有弹完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