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0827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

《1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

认识图形

(二)例1

教学内容:

第2-3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4.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并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

认识图形例2

教学内容:

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平面图形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学生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增强想象力,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所学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和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

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能熟练准确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2.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第1课时:

十几减九

教学内容:

P10-11

教学目标:

1.并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具体的情境,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自己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探究多种计算方法。

第2课时: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13页

教学目标:

1.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掌握十几减8的方法。

2.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第3课时:

P十几减7、6

教学内容:

14-15页

1.理解几减7、6”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6”。

2.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规律,并运用此规律去解决十几减7、6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

第4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17-18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计算方法,独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悉并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3.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一)

教学内容:

20页

教学目标:

1.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借助画图或操作理解并且分析数量关系,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分清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已知条件是多余的。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二)

教学内容:

21-22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单元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整理和分类的过程,初步了解分类与整理这一数学方法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求知,能试着从统计图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单元重点:

 

1.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与整理; 

2.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单元难点:

掌握简单的统计图,运用简单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例1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整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7页、2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知道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体验分类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进行简单的分析统计。

3.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分类、统计意识。

4.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体验分类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例2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

教学内容:

28-30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属于信息有关键的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2.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3.体会到分类整理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内容按照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点:

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明确数位的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明确数位的意义。

第1课时:

《数数》

教学内容:

33-3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进行简单的估算。

3.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认识百位及计数单位“百”,

深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拐点数的教学、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5-36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学具,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加深对计数单位的理解,体会计数单位“十”的作用。

3.培养学生数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个十是一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第3课时:

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

P36-3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直观感受数位、数位上的含义。

2.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颗珠表示。

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在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的基础上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第4课时:

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规律和运用规律;初步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第5课时: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P42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和计数器直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具体到抽象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利用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第6课时: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内容:

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