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大城市辐射力.docx
《北京特大城市辐射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特大城市辐射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特大城市辐射力
特大城市辐射力现状及问题探究
——以北京为例
一、特大城市及特大城市辐射力的含义
1、特大城市的含义
特大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体系中城市分类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11年5月),北京市辖区人口为2232万人。
统计中的人口数量指该市市辖区范围内(含全部市辖区以及非民政部在册的县级行政/经济管理区、开发区,并非仅指中心城区;不含所辖县或县级市)的常住人口(含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单位为“万人”。
很明显,北京市辖区人口是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属于特大城市的标准。
2、特大城市辐射力的含义
特大城市辐射力是指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综合影响力,以及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带动力。
核心城市首先通过自己优先发展或者发展突出的优势,对周边地区产生集聚的效应,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原材料等等向核心城市靠拢。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对腹地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产生辐射效应并形成紧密地联系,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传统产业向腹地转移。
再者,是由于中心城市的生活成本提高,部分资源和人口向腹地流动。
基于这点,我们有理由以北京为例,进行特大城市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作为整个北方地区的中心,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北京对于整个京津冀地区的辐射,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二、北京作为特大城市辐射力的现状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更是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北方经济的龙头和最活跃的城市。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业发达,工业、建筑业发达,是高新产业聚集区,以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比例很大,科技实力突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对外开放程度高,发展潜力和政策等各方面优势巨大。
今年,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十二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
其中指出,“未来五年首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优化和新发展区域崛起,推动新的增长极加快形成,为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区域城市群的蓬勃兴起和共同发展,有利于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拓展发展腹地,为增强首都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了新的支撑。
”
1、北京辐射力影响范围
作为中心城市的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它的辐射影响力甚至是全国范围的,比如,在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对于全国文化、生态方面的辐射力是不能忽略的。
除了这样特殊的情况,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城市,北京的辐射力对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张家口乃至山东德州等几座城市都有深远影响。
2、北京辐射力影响途径
北京离天津相距137公里,并且被河北省紧紧环绕。
由于北京对河北省辐射力的影响,河北省经济最发达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全部都是环北京地区,并且依托于北京的发展,这些城市主要包括唐山、廊坊、承德、沧州、张家口、秦皇岛等7个城市。
例如,唐山市已然成为了北京的“工业后院”,由于北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原来的首钢已经搬到唐山曹妃甸地区,带动了唐山钢铁工业的发展。
承德的旅游业也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受到了极大地影响,由于便利的交通和临近北京的优势,承德成为了众多北京人周末休闲的首选之地,目前承德已成为了全国闻名的避暑圣地。
北戴河、秦皇岛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些城市在不断的向北京集聚的同时,接受着来自北京各各方面的辐射,形成了“大北京”。
在中国,大北京地区拥有政策、资源、人才、技术等各方面优势,这是其他区域经济体不能比拟的。
通过不断地集聚、磨合、辐射,以北京为辐射中心的这一地区逐步形成了产业梯度分工。
首先,北京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消费市场,又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商务中心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或者其他大型企业把北京作为总部的地点。
再来看天津,天津涉及到35个工业行业大类,几乎拥有全部的工业门类,是名副其实的“北方工厂”,产业配套能力极强,所以很多企业以北京为总部,以天津为生产基地。
其次,北京对于腹地的辐射还体现在金融业上。
北京是全国的金融研发中心、金融政策制定中心,也是资金清算中心,总部优势明显。
北京金融服务业对周边省市产生了一定的辐射。
金融服务业形成了以金融街为主中心,以中央商务区(CBD)为副中心,海淀中关村西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和丽泽金融商务区三大新兴金融功能区,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通州新城以及西城德胜四大金融后台服务区的“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发展格局。
第三,北京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据估计高新技术产业的年增长速度将持续保持在30-40%的水平上。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影响着腹地的产业结构的优化,腹地不仅仅加速与北京进行技术上的合作,还为北京分担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的压力,例如天津、唐山承载了北京工业的发展和工业产品的供应。
河北张家口、山东德州等地区成为了北京地区农副食品主要的供应基地。
第四,北京是全国人才、科技、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拥有一大批技术人才和高精尖科技人才,拥有的高等学院数量也是全国最多的省市。
北京地区集中了大量中国科学院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国务院各部委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北京已经是全国科技辐射力最强的地区了,北京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一直保持全国领先行列,这势必会对周边城市产生深远且良好的影响,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各种合作交流带动腹地科技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并且输送人才和教育资源。
三、北京作为特大城市辐射力影响欠缺及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第三极”的京津冀都市圈,虽然被广泛看好,但是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始终是政策多,但是效果并不好。
北京虽然在地域上被河北包围,紧紧挨着天津,但面对广阔的腹地,北京并没有更多的辐射体现在华北大地上,相反的是,北京给予周边地区的不仅仅是共同发展的契机,更多的是对腹地的吸附。
北京的经济辐射能力与世界其他特大城市相比相差很远,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特大城市对其腹地及周边地区都有很强的辐射力,像是巨大的齿轮带动腹地发展。
但是北京却是一个特例,不仅仅是带动力或辐射力小,在有些方面甚至对腹地有负面的影响,北京掠夺了周边城市的资源,却没有相应的政策或经济行为作为回报。
比如,同样作为特大城市的天津,由于过于靠近北京,发展策略、产业结构等规划都不得不依附于北京,自身的发展受到了压制。
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均为北京的蔬菜供应基地,为了保证北京人民能够吃上绿色食品,种植成本大大提高,为了保证北京市场物价的相对稳定,使得农副产品的利润过低,而油价的上涨也造成运费的增长,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付出回报不成比例,影响了河北自身农商业的发展。
就这样产生的“虹吸效应”不但不会使得腹地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反而形成了环北京贫困带,北京就像一块沙漠中孤独的绿洲。
北京辐射力不足是由很多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经济规模、文化差异、地理位置、腹地自身经济基础等因素。
1、经济规模方面。
第一,北京的经济规模并没有那么大。
城市经济规模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辐射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这两者是成正比的,因为经济规模大意味着更大的需求和供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辐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一种"溢出"效应,即对周边地区的产业、技术转移力度和对周边地区的产品的吸纳消化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无论从总量还是从人均来看,北京的GDP水平都在上海之后,2010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高于北京市2010年预期GDP增长9%目标的1.2个百分点。
而2010年上海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
我们可以看出,北京的GDP虽然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远远落后于上海。
在这里之所以对比上海,是因为上海对于周边江苏、浙江等省市的辐射影响十分深远,是特大城市辐射力的优秀范例。
我们可以看出,北京的经济实力、经济规模都没有上海大,并且有一定差距。
根据对上述经济辐射力溢出效应的理解,一个区域经济体的辐射中心只有达到了一定规模,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才有能力达到这种辐射力的溢出效应。
众所周知,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我国经济、金融中心。
北京的经济基础和实力相对于上海,或者其他以首都为经济中心的国家而言,例如:
东京,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对周边地区扩散的资本会相对较少,辐射力自然就会弱一点。
以北京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北京现在是东城和北城发展的比较迅速,但是南城和西城还是有待发展,而且北京的郊县、郊区比较广大,还有例如:
丰台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和平谷等地区发展的相对落后。
在现在这种“自顾不暇”的经济状况下,北京定会首先发展自己辖区的经济,对于河北、天津等腹地,关注的肯定相对会少,辐射力的传导也会受到限制。
2、产业结构方面
在产业结构方面,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优势产业是金融业等一些生产性服务业等等,北京经济更偏重服务业,即便是现在北京产业的重中之重——高新技术产业,也还是在研发和技术的基础之上,更好的应用于服务业,发展服务业。
但是北京的制造业目前规模较小,比如:
钢铁、石油化工、汽车、电子科技等等行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工业基础不是很好,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关联度比较小,产业配套需求较弱,产业链条短,没有形成区域经济的产业链,缺少优势产业集群,与河北、天津等周边腹地地区的联系不紧密。
这样,北京经济辐射力自然就不会有很好的发挥,辐射效果自然不好。
具体而言,北京以前的制造业并不像现在这样不景气,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北京有很多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涉及的产业范围也很广泛,比如:
重工业领域的首钢、燕山化工,轻工业领域的雪花冰箱,白兰洗衣机等等,这些曾经都是北京制造业的佼佼者。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首先,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并且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名城,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
其次,因为产业结构的改变,或者说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慢慢的一些制造业渐渐退出了北京的舞台,曾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北京,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第二产业的弱化使这座城市逐渐孤立。
曾经的首钢、燕化早已不复存在。
只有制造业才能带来产业链,这种产业链不是单纯的把工厂搬到腹地那么简单,而是一个一个环节的延续,如果北京只是搬迁工厂的话,在这一区域里的腹地是不可能获得产业梯度转移所带来的优势的。
产业发展的不平均,尤其是第二产业的极度弱化,使得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链断裂,即使北京能够有吸引人才的能力,但吸引的是有能力生活在高压力生活环境下北京的高素质的高端人才,并不是周边地区人口,反而使得腹地人均福利水平下降。
3、文化方面
北京是全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从俩个方面说,第一,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年以来传承了很多文化,比如胡同文化、小吃文化、北京精神等,但是河北省低于比较广阔,很难形成一个特定的文化圈,就是方言也会有不同。
早在清朝时期,北京城就分为北城和南城,划分依据是达官贵人住在北城,贫民百姓住在南城。
直到如今,北京仍然存在着地域歧视,很多人以在北京拥有长期居住权为目标,很多学生也会选择北京的高等院校就读,作为留在北京的跳板。
而北京、天津、河北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北京的资源和人才进入腹地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这种难以交流的隔阂,使得这种差异会越来越大,造成断崖,是一种恶性循环,就是这个过程影响了北京的辐射力。
第二,北京近年来,尤其是朝阳区,依托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国际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转变。
北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努力把北京文化打造成为国际文化,并且受益于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
而对于北京的腹地而言,还远远没有这种国际影响力。
文化发展的定位差异,不会使得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力影响到周边地区,跟不会使得腹地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增加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地理位置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地域广阔,面积是16800平方公里,但是西面、北面环山,与腹地河北接壤的地方多山脉,交通不甚便利。
还是以辐射力的典范上海做为比较,上海只有5800平方公里,仅仅相当于北京的三分之一弱,辐射半径相对于北京小很多,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上海对苏州造成辐射力,以空间距离上说,北京只能辐射到密云,还没有出辖区的概念,客观来讲这肯定会使北京辐射力的影响效果受限。
而且上海与江苏、浙江省接壤的地方也没有山脉,地势平坦,而且河湖江众多,交通便利,辐射力肯定会比北京的影响力大,北京中心城区的辐射力被自身周边区县所吸收,再加上交通因素,严重阻碍了北京对河北北部、西部辐射力作用的发挥。
再者,北京没有港口,也没有便利的水运,只有公路和铁路,运输方式是由陆路运输十分单一,再加之周边有天津、青岛的大港口负责华北地区的海运和出口,又有大连负责东北地区的货运和对外贸易,在海运这一方面,北京因为地理条件完全是空白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北京辐射力发挥的很有限。
5、腹地自身经济基础
再从腹地自身的经济状况来看,北京面积大,当然经济腹地在理论上肯定不会小。
但是纵观北京的经济腹地,不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在的角度来看,经济基础都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几乎都是第一产业占地区经济重要生产总值的地区,没有能力吸收北京带来的经济辐射。
其次,从地区配合程度和协调能力方面来看,目前北京已经拥有了现代化的工业,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扶植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定位高。
而河北虽然有唐山、石家庄等老工业基地,但是普遍工业基础与北京有很大差距,农业还是在产业结构中占了大量的比重,产业定位低。
因此,从北京到周边城市,很多是河北地区的中小城市的产业传递犹如一道断崖,梯度很大,产业结构断层,无法有效衔接。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怎么可能形成有效的辐射力,将其能量进行有效的输出。
而且,河北的存量资本也不同于其他地方,有自己的特殊性。
投资于河北省的资本,不论是国有资本还是国外资本,或是民间资本,都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展现不同资本特有投资方向和资本特征。
但是河北的资本是以国有为主,单一、行政化是不能避免的,并且带有地方保护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这样即使北京产生的辐射力足够影响到河北,这一地区也不一定能够很容易的接受。
四、关于提高北京辐射力影响的建议(1000)
北京对周边的辐射力相对较弱,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的原因,既有经济的原因,又有文化的原因,即使自身实力的原因,有相关腹地自身的发展基础。
无论北京对于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力是不是像预期的那么好,但是始终不能掩盖这一地区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圈之一。
我们总是强调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但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职能并不冲突,而且我们决不能认定北京不是经济中心,相反北京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是国际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发达的第三产业,拥有雄厚的制造业的基础,还是全国的交通枢纽,世界空中枢纽和贸易中心地位等,这些足以证明北京的经济中心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其政治影响力和决策的实施都是最好的效果,并且北京是高等学府聚集,科研机构众多的地方,因该利用这些优势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发挥核心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拥有中国城市中最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利用北京的人才、科研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金融业。
北京将建设重点产业功能区,首先就是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园区,使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向周边地区辐射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为腹地工业、农业等发展提供科学支持和技术保证。
第二,是建立中心商务区,主要是北京的东部城区,例如:
CBD,这是开展高端服务业,利用总部优势,为国际的商业贸易、广告传媒、商务会展提供发展的平台。
第三,在西城地区打造北京的金融中心、金融街,资本的流动是迅速的,辐射是涉及到各个行业的,所以要格外注重加强北京金融辐射力的影响。
第四,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国际盛事的召开,北城地区形成了奥利匹克中心区,这是一个以文化、体育为重点对象的区域,借助于奥运会的契机,发展休闲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传承北京精神、奥运精神,实现文化辐射力的加强。
最后在与天津、唐山交界的地方,建立经济开发区,目的就是结合天津、河北的优势特长,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化工业,建立京津冀地区的综合型产业新城。
不仅仅是北京,同一经济区域的城市都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发挥天津的港口和制造业优势,使天津成为航运、制造业和对外贸易的中心。
利用河北劳动力和重工业的优势,把重型制造业、矿业等产业辐射给河北的城市。
腹地城市绝不仅仅是中心城市的附属城市,更不能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而过多的牺牲腹地自身的发展。
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和腹地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而不能是索取回报的关系,分工合作,利用自身是特大城市,发达程度高的优势,带动腹地的发展,达到共赢。
最终使北京的辐射力体现在人才智力、生产型服务业对京津冀经济圈的影响,最终也能反向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才是一个特大城市辐射力最合理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心城市对周边经济圈经济辐射力比较分析——基于北京和上海经济圈的案例》牛华勇《广西大学学报》
2.《京沪扩散效应比较研究》王辉龙《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武汉城市圈与大北京经济发展的比较》周军华中师范大学
4.《北京金融服务业辐射力实证研究》张辉、朱光楠、冯中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5.《区域经济研究需放大北京辐射力》姜琳琳《北京商报》2008年/12月/5日/第A01版
6.《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力研究》张耘、冯中越、郭崇义《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