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草原站工作总结.docx
《XX县草原站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草原站工作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草原站工作总结
XX县草原工作站
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
2012年,我站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国家有关草原生态保护的方针政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一年来,我站围绕草原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草原保护和监督管理,切实加强草原执法和草原资源监测,认真实施退牧还草和植被恢复项目建设,为保护我县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2012年,全县完成草原围栏40万亩,其中休牧围栏30万亩,划区轮牧围栏10万亩;完成天然草原补播改良20.1万亩;完成西气东输二期管道建设工程占用草原植被恢复0.06万亩;防治草原鼠害15万亩,其中在西部草原大渣子滩建设鹰架100个;防治草原虫害10万亩,其中开展牧鸡生物灭蝗4万亩,统防统治示范区6万亩;制作并安装草原保护宣传牌1个,基本草原界牌20个、基本草原宣传牌1块;建成紫花苜蓿种植示范点1个,种植面积1万亩,辐射带动全县紫花苜蓿连片种植面积4.2万亩,指导完成青贮玉米种植面积0.2万亩;完成21个样地,63个样方的地面监测工作;认真落实草原奖补政策,划定基本草原442.46万亩,承包到户草原面积442.46万亩,划定禁牧草原120万亩,划定草畜平衡区域174.44万亩,各项补助资金已基本落实;加大《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认真开展草原行政执法,依法保护草原资源;加强草原防火工作,全县无任何火灾事故发生;认真开展创先争优、联村联户、效能风暴等活动。
二、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
我站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全县草业工作实际以及省市业务部门2012年工作重点,认真安排部署了我县2012年草业工作重点。
同时,认真探讨退牧还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草原鼠虫害防治以及草原补奖政策等重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应对的措施,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各项草业工作有序快速开展。
(二)强化技术推广,提高服务质量
2012年,我站把重点草业技术推广作为推动草业工作科学发展,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大草业技术服务工作力度,一是立足岗位,加强自身培训。
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经常对科技人员进行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业务技能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
二是针对项目,予以重点培训。
根据不同项目的服务内容,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有针对性的对青贮玉米种植、天然草原补播改良、鼠虫害生物防治等进行重点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全年组织各类培训班4期,培训农牧民20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万余份。
三是深入实地,加大指导力度。
在农区种草、虫害防治、围栏施工、补播改良等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升了草业生产建设的科技含量。
(三)密切监控灾情,抓好鼠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认真总结往年的监测经验,进一步完善监测措施和手段,强化技术储备,牢牢掌握防蝗灭蝗工作主动权。
根据冬春两次虫卵调查结果,编制了防治计划和应急预案。
进入六月份,气温回升快,降雨相对增多,天然草场温湿度条件非常适宜蝗卵孵化出土,技术人员及时深入到各个虫害重点监测点,全面监测蝗虫孵化出土情况,密切监视虫害的发生、发展及动态变化,每周一上报虫灾发生情况,为科学指导灭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据监测统计,今年我县南北部草原共发生草原鼠害40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20万亩;发生草原虫害30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20万亩。
根据鼠虫害发生情况和资金筹措情况,今年共防治草原鼠害15万亩,虫害10万亩,其中:
开展牧鸡生物灭蝗4万亩,统防统治示范区6万亩。
(四)依托项目实施,推动生态建设
1、退牧还草项目建设情况
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我县已经连续五年实施了退牧还草项目。
通过推行禁牧休牧、舍饲养殖、补播改良等综合治理办法,大大加快了我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进程。
在生态项目实施过程中,我站积极发挥业务技术优势,深入草场实地对围栏施工、天然草原补播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2011年退牧还草项目建设总规模40万亩,其中:
休牧30万亩,划区轮牧10万亩,补播改良草场20万亩。
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涉及红山窑、城关、河西堡、朱王堡四乡镇。
根据方案批复,我站在县退牧还草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于4月中旬开始了围栏工程作业设计,共设计围栏单元19个,围栏总长度52万米。
其中:
红山窑乡涉及12个围栏单元,围栏长度13万米;城关镇涉及6个围栏单元,围栏长度6.5万米;河西堡镇涉及6个围栏单元,围栏长度6.5万米;朱王堡镇涉及25个围栏单元,围栏长度26万米。
截止现在,各乡镇围栏安装工程已基本完成。
2、草原植被恢复项目建设情况
西气东输二期管道建设工程占用我县西北部草原950亩,涉及红山窑、焦家庄、六坝三乡镇。
工程施工过程中草原植被完全被破坏,丧失了自然恢复能力,地表裸露,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重大的威胁。
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经省草原总站批复,我站实施了以植被恢复、异地人工种草、补播改良、鼠虫害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XX县西气东输二期管道建设工程使用草原植被恢复项目》。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加强组织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主要工程均公开招标,签订施工合同,确保了工程质量;项目资金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在全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项目区广大农牧民的大力配合下,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其中:
完成植被恢复面积600亩;对管道周围受到破坏严重退化的草原进行补播改良1000亩;在西部草原大渣子滩建设鹰架100个,同时采用c型肉毒素进行地面投药,通过采取化学防治和生态防治(架设鹰架)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法,防治草原鼠害面积达20000亩;制作并安装铝钢双面机构草原保护宣传牌2块,基本草原界牌20个,基本草原宣传牌1块,植被恢复费标示牌3块;购置了电脑、GPS等草原监测设备一套。
(五)加强示范点建设,推动全县草产业发展
2012年,我站通过网络信息为新城子镇提供苜蓿新品种种植信息,引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镇政府根据《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扶持办法》,引进甘肃厚生草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选择在刘克庄村从事苜蓿产业化生产。
今年,共完成紫花苜蓿种植10000亩,其中:
传统条撒播1000亩(作为对照田),宽覆膜播种8000亩,保护播种1000亩。
种植的品种主要为“野牛4010”,参照品种为“北方4020”。
我站通过提供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增进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联系。
技术人员认真统计分析数据,甄别筛选最适应本地区的苜蓿品种,为今后推广提供了依据。
试验表明,“野牛4010”产草量、适应性略高于“北方4020”,且宽覆膜播种产量最高,亩产鲜草6吨,其次是传统条撒播,亩产鲜草5.5吨,保护播种的“北方4020”产量最低,亩产鲜草5吨。
由于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全县连片种植紫花苜蓿面积达4.2万亩。
(六)加强草原执法,保障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草原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通过开展送法下乡、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把《草原法》、《甘肃省草原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印成简易易懂的宣传资料,组织人员进入乡村,发到千家万户,从而达到家家户户有法律宣传资料,人人学法讲法的目的。
今年,共出动宣传车辆8次(台),发放科普宣传资料6000多份,安装固定宣传牌两块,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依法管理草原资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草原上施工作业的单位明显增多,人为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不断增加。
为有效保护草原植被,我们积极与建设单位联系,大力宣传保护草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制止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
对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被的现象采取说服教育、及时制止的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年群众对天然草场的破坏现象比往年明显减少。
三是加强草原防火,确保草原畜牧业生产安全。
根据省草原防火指挥部的安排部署,我站积极开展草原防火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草原防火方针,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防火、扑火知识,加大草原防火督查力度,加强火源管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了辖区内全年无任何火灾事故发生。
(七)认真落实补奖政策,维护草原生态安全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国家着眼当前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我县的草原奖补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稳步推进,各项补贴政策逐步落实。
我县共划定基本草原面积442.46万亩,并绘制完成《XX县基本草原分布图》,县政府发布了《XX县基本草原划定公告》;落实草原承包面积442.46万亩,承包到户面积442.46万亩,签订《草原承包经营合同》48717份,核发《草原使用权证》和《草原经营权证》各114份;划定禁牧草原面积120万亩,并绘制了《XX县禁牧草原分布图》,县政府发布了禁牧令,并在禁牧区域明显位置设立了禁牧标志;划定草畜平衡区面积174.4万亩,并以村为单位对实施草畜平衡的草原进行了四至界限确认;省、市核定我县人工种草面积17万亩,其中:
多年生牧草面积11万亩,一年生牧草面积6万亩,对已达到良种化的11万亩草场,由县农牧局牵头,县草原站协同乡镇政府组织人员,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造册、核实位置、品种、面积和产量,以村组为单位张榜公示。
(八)周密安排部署,圆满完成草地动态监测工作
草原监测是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为全面掌握我县草原生产力状况,技术人员从5月下旬牧草返青期开始开展了草地动态监测工作。
全年共完成样地调查21个,样方63个,监测内容包括样地基本特征、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植物种数、毒害草种数、产草量以及草原生态环境状况等。
监测结果表明,禁牧、休牧后草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项目实施前,全县草场平均产草量为673.5kg/hm2,而实施后平均产草量为933kg/hm2,产草量提高了38.5%;禁牧休牧后植被平均总盖度为82%,草群自然平均高度为14cm,分别提高了11%和29%。
这表明,通过实施禁牧、休牧及补播改良等措施,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止,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植物群落结构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优良牧草种群比例增加,有毒有害物种逐渐降低,草原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正逐步增强,我县草原生态环境正向着良性循的方向发展。
(九)认真开展党建工作,提高职工思想素质
一是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局党委的安排部署,以“一承诺二考核三点评四公示”工作法为抓手,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
二是认真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
及时召开“双联”活动专题会议,组织干部认真学习有关领导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双联”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
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结合实际对联系村――水源镇赵沟村和干部职工联系的10户农户进行摸底和入户调查,了解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签订制责任书,制定帮扶计划。
春耕之际每人为联系户帮扶化肥3袋,折合资金约4000元,有效解决了春播困难;为该村文化大院建设捐助资金5000元,制作各类流程图和公示栏4个;干部职工捐助1-3岁儿童营养包6个,同时,驻村干部在入户对接中做到了各尽所能谋富路,真心实意帮困难,使农户切身感受到了开展“双联”行动给自己带来的实惠。
三是加强农情况信息报送工作。
指定专人负责,确保每周报送信息2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入不足。
一是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二是草原鼠虫害防治资金严重不足,草原鼠虫害不能得到及时有效防治,使得草原生态项目建设成果难以巩固。
(二)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执法人员少,结构不合理,防火设施简陋、交通工具少、监测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等。
四、2012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要把宣传作为草原工作的重要环节,继续采取广泛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普及宣传与典型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与警示宣传相结合,通过宣传牌、宣传栏、培训班、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在宣传草原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大力宣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使广大干部和农牧民充分了解政策的各项内容,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政策的落实创造良好氛围。
(二)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草原防火工作。
要加大草原执法力度,重点查处乱开滥垦、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的违法案件,特别是要加强对临时占用草原、征占用草原的管护工作,坚决制止未经审批临时占用草原的行为发生。
认真贯彻落实《草原防火条例》,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确保全县草原无火灾发生。
(二)密切监控灾情,抓好虫害防治。
按照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规程,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监测鼠虫害发展动态,做到鼠虫害灾情上报准确,汇报快速,并积极争取防治经费,及时防治草原蝗虫和其它虫害,减轻草原鼠虫对植被的破坏,维护草原生态平衡。
(三)认真实施项目,恢复草原生态环境。
配合农牧局完成2011年退牧还草项目验收工作,认真实施2012年退牧还草项目建设任务和国家无鼠害示范县建设任务。
(四)推动和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强禁牧区域的管理,按照制定的减畜计划完成减畜任务,逐步实现草畜平衡。
(五)继续做好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
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监测水平,继续开展草原生产力地面调查和退牧还草工程效益监测,为有效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要不断提草原工作者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及时了解国家和省上关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方面的大政方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心全意做好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工作。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草原技术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履行草原执法监督与草原保护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