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7648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docx

《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docx

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

2010中考课内文言文备考讲义

七年级上册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项为之强。

项:

颈,脖颈。

强:

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

慢慢地。

以:

3、果如鹤唳云端。

果:

果真,果然。

唳:

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

树林

5、兴正浓。

兴:

兴趣

6、方出神。

方: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

用鞭子打,抽打。

驱:

8、必细察其纹理。

细:

仔细。

察,观察

9、昂首观之昂:

抬。

首:

头。

之:

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

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翻译: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翻译: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翻译: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答案:

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答案:

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之趣”这段文字

虫相比,癞蛤蟆与蚊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

答案:

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好理解了。

《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迷惑。

殆:

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

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

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句子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学而时习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论语》的\"论\"读It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

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找一找这篇文章中包含哪些成语?

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成语。

答案示例:

1、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2、不耻下问: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10)仿写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红楼梦》3、山

答案示例:

有勤才有曹雪芹“批阅三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解释加点词语义。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2、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

恒,经常。

3、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念,想起。

近中,附近。

前。

4、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记。

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

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

5、层层指数。

数,数数

6、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或凭或立,不一状。

或,有的人。

凭,依靠。

不一状,各不相同。

7、或凭或立,不一状。

或,有的人。

凭,依靠。

不一状,各不相同。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答案:

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答案: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答案:

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答案:

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答案:

孤塔一宫殿一城市一危楼6、请你用一两

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答案: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七年级上册:

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骤:

急速。

欣然:

高兴的样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

片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

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

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

离开。

乃: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

约定委:

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弓I:

拉顾:

回头看

7、尊君在不?

“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

集会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1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答案: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

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案: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3、为什么样“公大笑乐”?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4、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

他有哪些特点?

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上册:

5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天雨墙坏。

雨:

下雨坏:

毁坏。

2、智子疑邻。

智:

以……为聪明。

3、不筑。

筑:

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

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

晚上果:

果然亡:

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

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答案: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逃跑

2、人皆吊之。

吊:

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

为什么就,怎么就。

为:

是。

4、居数月。

居:

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

带领

6、死者十九。

十九:

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

大规模。

二、阅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

1中心思想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

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世隶耕。

隶:

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

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

从此。

就:

完成。

5、邑人奇之。

奇:

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

客:

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

禾认为……有利可图。

其然,代词,这样。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

每天。

扳(pm:

通“攀”,牵、弓I。

环,四处,到处。

谒:

拜访。

9、不使学。

使: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相当,比得上。

前时之闻:

以前听说得(名声)。

11、泯然众人矣。

泯然:

消失,这里是毫无特色得意思。

12、贤于材人远矣。

贤:

胜过。

材人,有才能得人。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

不至:

没有到达。

14、伤仲永。

伤:

哀伤、伤感。

15、或以钱币乞之。

或:

有人

16、从先人还家。

从:

跟从,跟随。

17、卒之为众人。

卒:

最终

18、固众人。

固:

本来。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翻译: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翻译: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翻译: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回答下列问题。

1、《伤仲永》中的哪些句子介绍了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第一阶段: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

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受于天”指什么?

“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又指什么?

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怎样看待?

答案: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答案: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活到老,学到老。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七年级下册:

3、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当:

掌管。

当涂:

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

只。

当:

应当。

见:

了解'

4、孰若孤。

孰:

谁。

5、蒙乃始就学。

乃:

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

更:

重新。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认清事物。

二、翻译下列各句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翻译: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

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劝学。

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

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是侧面描写。

作用是:

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4、写出自本课的成。

答案: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七年级下册:

2、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京口有善口技者。

善:

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

适逢。

宴:

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设置:

安放。

4、少顷。

少顷:

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

只闻:

听见。

6、其夫呓语。

呓语:

说梦话。

7、满坐寂然。

“坐”同“座”&妇抚儿乳。

抚:

抚摸。

乳:

喂奶。

9、众妙毕备。

毕:

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

心情。

少:

稍微。

舒:

松弛。

稍稍:

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夹杂。

12、虽人有百手。

虽:

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

大腿。

走:

跑。

15、群响毕绝。

毕:

全。

绝:

尽、消失。

二、翻译下列各句。

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

翻译: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问题。

1、归纳文章的主旨。

答案: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答案: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

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

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

“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

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

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

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

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4、《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

牛+

先走。

七年级下册:

4、夸父逐日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夸父逐日。

逐:

赛跑。

2、河、渭不足。

河:

黄河。

3、化为邓林。

为:

成为。

二、中心思想?

答案:

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三、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答案: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

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答案:

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夸父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神话人物。

七年级下册: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昔者:

从前

2、地纬绝:

绝,断

3、故水潦尘埃归焉:

潦,积水;归,聚集。

二、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共工是个怎样的人?

答:

是个脾气火爆,不惧权威并敢于挑战权威的英雄。

七年级下册:

5、狼,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止有剩骨。

止:

通“只”

2、顾野有麦场。

顾:

回头看。

3、苫蔽成丘。

苫蔽:

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

像犬一样坐着。

5、一狼洞其中。

洞:

打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

企图、打算。

隧:

钻洞。

7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

假装睡觉。

8、意暇甚。

意:

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

敌:

攻击

10、止增笑耳。

止:

通“只”。

耳:

罢了。

二、译句

1、投以骨。

翻译:

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

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只增笑耳。

翻译: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

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答案:

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蒲松龄的《狼》:

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表现了狼的"黠"的地方: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狼》中议论点题的句子是: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4、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

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是议论它告诉人们: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八年级上册:

14、《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

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落英:

落花。

3、甚异之。

异:

诧异。

4、豁然开朗。

豁然:

开阔的样子。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俨然:

整齐的样子。

属: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怡然:

喜悦的样子。

8、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

详尽。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妻子小孩。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处处志之。

志:

作标记。

11、闻之,欣然规往。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规:

计划。

12、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

不久。

津:

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翻译: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0、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了。

”翻译: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

是: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答案: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

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7、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

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

诣太守,说如此。

10、说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句子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简答):

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1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目的是什么?

答案:

寻向所志,遂迷,不

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

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13、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

什么?

答案: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

②时

间过得快。

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

④庆幸自己的社会和平安定。

14、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5、作者为什么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存在,隐含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6、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

写渔人的作用:

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

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7、你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