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点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7478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docx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优秀作文点评.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docx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

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

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

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

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

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

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

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

“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

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

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

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

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

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

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

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如果说前两段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那么,这一段的对比,很明显是“发展”地看问题,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难能可贵的是把辩证法的思想贯穿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祖训)融合得非常的好。

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得非常好。

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

议论文需要过渡吗?

当然,看看这一篇(“更重要的是、况且”)你就明白了,非常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

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

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

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

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

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

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

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

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

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所在。

财势兼备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收束全文的:

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既总结了全文又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所以说”这一句不能小觑,它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表示,是总结全文的表示,又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表示。

可以说这一句必须有,重如千斤。

是结尾的范式。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胸怀大志的农民,听说有一种新的优质种子,于是买了一些来种,结果收成甚丰。

他的邻人既惊诧又羡慕,都请求他卖些新种子给他们。

可是那农民因为怕失去竟争优势,断然拒绝了。

第二年,新种子的收成并不太好。

第三年的收成更进一步减少时,那个农民终于找出了原因。

原来,他的优势玉米种子接受了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体会?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阐述你的经验。

爱若分享,才能芬芳

一个农民购得了优质的玉米种子,他丰收了。

在邻人的慕羡和请求购买中,他拒绝了与他人的分享,他的自私导致了他的玉米年产量骤减。

原来是自家的优质种子,接受了邻居劣质的玉米种子的花粉。

在那种劣质种子横行的包围中,优质玉米想要独善其身,岂非“难比登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一个人的成长要学会分享,只有当周围的大环境都优雅亮丽起来,个体才有机会发扬光大,需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开头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引述材料、分析原因;提出论点,总说道理。

只有当一个人学会分享的时候,他的生命才有了意义和价值。

(单独一段,起强调作用。

把分享与生命联系起来,确立了论述的角度与重心。

这一段与前一段最后一句话,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

不如删掉前一段最后一句话,以这段的这句话作为中心论点。

有多久了,我们没能静下心灵去聆听世界的声音?

去听花开的叶落的旋律?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用功利化的目光去审视周围的人和事,变得自私自利而不愿与他人分享;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和别人做比较,以得到多少来衡量自己是否幸福,这样又会不会太累了呢?

(联系现实,发出质问,语言亲切,情绪饱满。

分享成果,带给人以快乐。

玛丽.居里在发现了元素镭后,毅然决然地把提纯方法毫无保留地献给世界,高兴地把自己的成果与世界分享给。

她坚信一个人的独享是片面的,自私自利的,人生毫无价值可言,只有将成果与人分享,社会才能共同进步;分享才是最无私最快乐的。

像玛丽.居里这样的科学家,永远深受后人的尊敬与崇拜,因为,她推动了人类社会共同的进步与发展。

(用首句的分论点,引出事实论据;边叙边议,原因意义,一语道破。

在分论点与例子之间,最好有几句解说的话,过渡一下。

分享快乐,带给人以幸福。

对于成功的渴望,是人心所向的,但真正的成功者却是寥若晨星,究其原因,我想大概就是人心的自私与冷漠了吧。

人们总是把自己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去关心别人的生活,也不许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听了太多冷漠的故事,开始觉得生活就是这样自私的。

其实不然。

2008年一场灾难打碎了多少汶川人心中的梦,七万人丧失了性命,无数家庭破碎。

可在这危机时刻又涌现出了无数志愿者,他们叫做同胞,他们与全国人民一代,众志成城共同分担这份伤痛,这一份人心的温暖是用多少金钱都无法换来的。

与人分享的爱都是幸福的,即便没有回报,即便素不相识。

因为,这种爱是人间大爱,大爱是不需要回报与颂扬的。

(这一段应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分享快乐”,第二段是“分享爱心”,分享快乐,加上一个实例;分享爱心,加上说理。

作为主体部分的段落,一段应该只有一个核心词语,且紧紧围绕它展开举例说理。

如果把这段分为两段,那么,主体部分就三段了,符合“内容充实”的要求。

前边两段是说为什么要分享,摆事实讲道理,比较到位。

分享需十足的勇气和智慧。

分享二字,说起来轻如蝉翼,但做起来却需要十足的勇气和智慧。

人类对于身处“社会旋涡”的孤独感,也源于不愿分享或者没有知己与之分享。

海子便属后者。

因为智者是孤独的,“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这样一位具有天才式的孤独的独行者,在没有分享的人生中遗憾地走远,他的心窗开在一片晴空下,天空真的一无所有。

没有伴奏的乐曲,再动听,又怎能感受出它的美妙旋律?

(这一段显然是解决问题段,这样的安排很好,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思路是非常好的。

可惜的是海子的例子,在分析议论时没有很好地扣住本段的中心词“勇气和智慧”,显得例子与观点有点脱节。

其实最好举个有勇气有智慧与人分享的正面的例子,告诉人们怎么样与人分享。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把那些所谓的利益看淡些吧!

敞开胸怀,分享成功,你就能获得成功;分享感动,接受感动,你就能感动别人;脚踏实地,实际行动,分享生命中的美妙与精彩。

因为,爱若分享,才能芬芳。

(结束段,总的说不错。

有两点注意:

一、再点一下开头提到的材料,好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二、结尾是总结,总结什么?

“分享成功、分享感动”前文根本没有,这里应该提“分享成果、分享快乐、分享爱心”。

(根据文章内容,作文题目也应该改一下,“爱若分享,才能芬芳”,中心意思应该是“分享爱”,可是内容里却没有紧紧围绕这个写,改为“学会分享,生命芬芳”,好一些。

文章第二段提到“生命”,最后一段又提到“生命”,中间部分里几乎没有提到,这是一个大瑕疵,文章这就失去了高度、深度。

分享与生命,是此文的重要概念,要时时抓住,尤其是议论时,必须扣死。

关键概念,一以贯之。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球星大黎以队长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竞争对手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

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继续效力,球迷因对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

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

为此,大黎受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私下仍然把象征冠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

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到了非议。

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大黎高飞,无可厚非

合同到期的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而离开培养自己多年的俱乐部,加盟竞争对手,饱受非议。

在我看来,大黎的离开不过是一次正常的人才流动罢了,大黎高飞,无可厚非。

(开头引述作文材料,语言简洁而信息丰富,评析对象鲜明。

随后表明了问题的根本(正常的人才流动),同时,有表明了自己对此事的态度,观点鲜明。

重复标题是十分必要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主旨,以示强调。

开头第一句是解说“大黎高飞”,大黎转会到别的俱乐部;第二句是解说“无可厚非”,因为是正常的人才流动。

开头十分巧妙。

语言又整齐和谐,功力十分了得。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大黎倘能死心塌地为北兴俱乐部效力,也不失为一段知恩图报的佳话。

然而,身为队长的大黎离开北兴加盟南旺,不仅使母队实力大减,而且让强敌如虎添翼,此消彼长,他日两军对垒,胜负的天平已经倾斜。

因而,北兴的幽愤难平,球迷的由爱转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这段有三句话,先假设退一步讲,后用“然而”一转,分析北兴及球迷“非议”的原因,最后一句,用“因而”,得出结论。

逻辑思路非常明晰,就是使用了两个关联词语,值得学生学习,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值得商榷的是“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大概是用“情有可原”还将就。

“情理”是“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北兴及球迷非议大黎转会,如果说在情上勉强可以理解的话,在理上是不可以理解的。

如果承认是“情理之中”,那么,下面自己的说理,是和这一句矛盾的。

下面的两段正是从“情”和“理”的角度来论说的。

古人云: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大黎高飞,绝非薄情寡义之举,而是审时度势之行。

选择良主,自古已然,今于大黎,有何不可?

大黎的离开,是在合同到期之后,照章办事而已,何来“背叛”?

况且,大黎作为队长,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球队勇夺赛季冠军,也算不负球队的多年培养。

缘尽分手,也是情理之中,与其责骂,不如祝福,一显大度,二显风度。

大黎的离开,必有其割舍的理由,或是待遇优渥,或是以报他恩,不管怎样,大黎有了一个更好的归宿。

作为曾经的故友挚交,难道不该为他感到高兴吗?

(前一段主要是分析北兴及球迷非议大黎的原因一一敌强我弱。

按理,这一段应该顺着前边分析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剖析,说明北兴及球迷的非议是没有道理的。

可是这一段写的是“大黎高飞绝非薄情寡义,而是审时度势”,从“情”和“势”的角度,说明大黎的转会是无可非议的。

并没有紧扣“原因”,逻辑链衔接的不紧密。

“故友挚交”一词,我以为不准确,现在我们是在说北兴及球迷,用“故友挚交”显然缩小了外延的范围。

大黎的“故友挚交”都是大黎的知心人,一定会为大黎高兴的。

大黎高飞,更非忘恩负义之举,而是循规蹈矩之为。

“生意就是生意”,这是世界最高篮球殿堂美职篮(NBA)的生存法则之一。

NBA各球队之间,球员流动频繁,却少有怨恨。

规则之下,球队、球员各谋所想,各取所需,结果虽难尽如人意,大家却是心安理得。

大黎的转会,不过是正常规则允许下的一次正常不过的球员转会罢了,这与其他职场上的人才流动何异?

如果大黎活该挨骂,那么,那些从苹果跳槽到华为的人是不是也该遭千夫所指?

那些从中国改籍到美国的人是不是也遭万人唾骂?

(延续上一段,本段也是首句点明“分论点”。

这一段是从“理”即规则的角度,说明大黎的转会是有道理的。

列举了三个事例,很有说服力。

“理”从何来?

球员合同,大黎合同已到期,转不转会是由他个人的事情了,别人不好干涉。

合同即法。

前一段的“大黎的离开,是在合同到期之后,照章办事而已,何来“背叛”?

”一句,放在这一段里更为合适。

注意论述严密性问题,一段里应该只有一个关键词,且紧紧围绕关键词议论说理。

对于大黎的离开,我们还需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

运动员是吃青春饭的,大多时候,他们的选择也有难言之苦。

大黎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北兴俱乐部,此时离开,已属不易。

近年来,在我国具有优势的乒乓球、跳水、举重等项目的国际赛场上,海外兵团越发壮大,他们离开祖国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精彩同样配得上热烈的掌声。

聂卫平曾质问郎平:

“你一个中国人到外国去执教,有什么意思啊?

”郎平无言以对,但这是否就是我们的胜利?

现在,郎平回来了,带领中国女排重登巅峰,倘若我们当初对她责骂不断,侮辱不止,我们岂不成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愚人?

(第一句依然是分论点,这种做法特别适合考场作文,观点突出、鲜明,让人一目了然。

这一段是在前两段分析说理、回答“为什么”的基础上,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大黎的转会。

先说大黎后联想举例,点面结合,边叙边议;连续使用三个问句,很有力量。

显然,大黎的离开,伤透了北兴俱乐部的心,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北兴没有按照惯例邀请他参加冠军庆祝仪式。

然而,聚散已定,与其来一次“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的哀怨,不如来一份“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的情思。

(本文前后共有六次引用(或说用典),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的同时又增添了文采。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既曾相知相守,今将别离,不若道一声珍重,说一声走好,他日得见,亦是朋友。

(6、7段都是第5段的延续,或说深化。

严格说来,就这样结束全文是不可以的,不客气的说本文是没有结尾段的。

文章结尾段的任务是什么?

应该是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主旨。

本文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所以结构是不完整的。

应该增加结束段,另外,第2段分析原因应该从情、理的角度分析,以便与后边几段联系起来,做到“关键词语,统一贯穿”。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

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

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

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

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

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

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

墙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安全须体验

校园交通安全宣传用惨烈的车祸图还是用温馨提示的漫画,双方各执一词,毕竟每个人的心理感受、审美态度各异,自然喜好迥异,君子和而不同。

图片宣传只是外在形式,交通安全教育要入心入脑,更应注重实际内容,在交通安全实践中体验安全规则,遵守交规。

因为墙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安全须体验。

(本段有三句话分两层。

第一层说“双方各执一词”并分析原因,到底是“用……还是用……”,没有表明作者自己的立场。

这没什么,毕竟作者是从“建议”的角度作文。

但是,我想第一层应该改成与“建议”相关的内容,使语意前后衔接更加紧密、逻辑性更强。

第二层是作者的建议。

注意“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

”,“此”指什么?

题目是针对“校园安全宣传”,作者的建议是针对“交通安全教育”,显然,扩大了“材料内容的范围”作文了。

这恐怕不行吧!

另外,我以为,第一段最好说:

“对此我的建议是……”之类的话,为什么?

本题的作文任务是“你的立场是什么?

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

既然是表明立场或者提建议(注意“或者”),那么,作者必须明确自己作文的“角度”,或表明立场,或提建议。

有了这样一句话,也表明你完成了第一个写作任务。

我们见惯了标语化、图片化的宣传方式,甚至熟视无睹。

图文并茂、无声胜有声,看似可以引起心理愉悦或者达到视觉冲击,实则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惨烈的血淋淋车祸现场,有图有真相,令人目不忍视,心生恐惧,“无知者”无动于衷,“无畏者”无视。

而萌萌的漫画宣传元素无非警察叔叔表情包、温馨提示,傻呆萌的违规者一副灰太狼样,温馨有余,一笑而过。

何不弃其“表”,求其“里”?

(“熟视无睹”“大打折扣”“无动于衷”,这是说的哪儿啊?

同学们可是“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啊!

不能够为自己的“建议”而否定作文材料提出的基本事实。

既然是“熟视无睹”怎么又“引起心理愉悦或者达到视觉冲击”?

矛盾不?

议论是一种理性、科学思维,严密是其生命,不能大而化之。

作者可能说的是社会上的现象。

这里需要一个过渡,从个别(校园)转化为普遍(社会),因为论述文讲究逻辑的一惯性,从一个具体的事实发挥起来,提升到普遍规律,逻辑上要细致,要有过渡,让读者觉得顺理成章,心悦诚服。

没有过渡,直接从一个论断跳跃到另一个论断,有点粗暴。

说到底,无论是校方还是交管部门的交通安全宣传都是自上而下的教育。

教育就要讲究教育的方式。

教育不是传授多少交通知识,而是激励多少正能量,点燃多少参与安全的热情。

而体验、互动就是最佳的交通教育方式之一。

体验、互动符合受众心理,尤其是新生代的高中生们。

(这里作者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不是……而是……”的内容,我不能赞成,对于学生交通知识是重要的,而实际“参与”是次要的。

孔子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要在学生主体体验的基础上才有效果。

孔子的时代,自然没有现如今的声光电,更不提那萌萌的图画,“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河水里嬉戏,然后吹吹风,唱着歌回家了,问答弟子们的政治主张,一句“吾与点也”尽在不言中——康乐大同,和谐如初,似暮春和风。

不管何种图片,看到的大都是残忍的结果,而无法体验其中的过程。

湖南台《新闻大求真》用做实验的方式来求证日常安全知识,再现生活场景,重现安全事故“现场”,有科学的严谨、娱乐的轻松,教育部安全教育司与其合作,曾推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电视课。

这种节目形式不说教,形式活泼,让学生回到“现场”,体验安全点滴。

当然我们不可能坐在电视前每集不落地收看。

学校可以组织交通安全实践活动,比如义务交通值勤,走访事故中队等。

(这里是举例子论说“体验、互动就是最佳的交通教育方式之一”,我想,是不是可以退一步说,图片教育也是方式之一。

这样才能显示全面辩证地说理,又有了“权衡比较”,体现任务型作文的特性。

孔子的例子内容应该压缩。

交通安全宣传终极目的唤起生命意识,与火灾、地震等逃生演习一样,让学生懂得遵守规则,珍视生命,关爱自己。

如果生命教育只是令人恐惧,感自己生命渺小,命运不可控,那与事在人为相隔甚远。

生命教育重在体验。

(结尾段,总结升华。

最好加上“我的建议……”,呼应“写作任务”。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

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

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

珍贵名画被人损坏,习惯阴谋的心灵会因索要赔偿而产生对簿公堂的结局。

我们本可拥有另一种思维。

主办方的体谅与宽恕,驱散我们习以为常的暴躁与冷漠。

他们像一缕阳光,温暖了所有曾习惯阴冷的眼睛。

(简述作文材料三则中的一则,把“习惯阴谋”与主办方的体谅与宽恕进行对比,说明这则故事给我们的意义。

语言简约,即揭示了这则故事的核心精神(体谅与宽恕),又紧紧扣住作文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温暖),即有习惯思维与“另一种思维”的比较,又有“温暖”与“冷漠、阴冷”的对比,可见作者深刻地领悟了作文的意图、作文材料的深刻含意。

我愿将它刊登于《暖闻》专栏,因为我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

(在前边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

不要小看这句话,作者把它独立成段,一是表明作者对作文任务的准确把握,并在此做了很好的回应,二是这个简单的因果复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主张,虽然第一段业已表明,这是从材料核心词语的角度,从扣题的角度,再次申明是必要的。

最温暖的目光是宽恕的目光。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其恕乎!

”早在千年以前,孔子便阐明了宽恕的重要。

我们都会犯错,所以原谅他人就是原谅可能犯错的自己。

社会生活充满摩擦,收起下意识的指责,便会温暖一颗局促的心。

于是,主办方不予追究的宽恕让人格外温暖。

他们是受损方,他们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但面对畏缩、惶恐的少年,他们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谅解。

这不仅省去了针锋相对时双方共受的折磨,更重要的是,小小少年的心头将不会有阴翳。

不难想象,当他长大后,当他面临同样的抉择,他也会选择宽恕,选择温暖另一颗心灵。

(这里极有层次:

分论点+事理分析(解说分论点)+作文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时,照顾到了主办方与少年两个方法,分析得入情入理,特别是最后一句话照应了作文材料中的“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这一句,这样文章就显得非常深刻,因为刊登新闻的目的就在于此。

这种把现实意义与将来意义(影响)结合起来的分析,足以见作者视野的广阔。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灵,一颗用来流血,另一颗用来宽恕。

”纪伯伦如是说。

宽恕,它是如此温暖,既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