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7450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docx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docx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

教案序号:

课题:

10、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3.赏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表达方式。

4.品味课文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课文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关键词和重点句,初通文意。

2.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学情诊断

1.导入设计。

课件展示江南三大名楼的图片以及《登岳阳楼》(杜甫)、《登鹳雀楼》(王之涣)、《黄鹤楼》(崔颢)等诗作。

师: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些名楼也别有情趣。

它们作为名胜古迹,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先祖留给后人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它们之所以能千古闻名,还得益于那些广为流传的歌咏它们的诗文。

大家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具体指哪三座楼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黄鹤楼以崔颢的诗《黄鹤楼》闻名,滕王阁以王勃的《滕王阁序》驰名,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云: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些名楼正是因为被赋予了名篇佳作的文化内涵,才更加熠熠夺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

(板书:

岳阳楼记范仲淹)

课件展示岳阳楼图片,教师讲解介绍。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因此声名远播。

2.作家作品。

(多媒体出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

“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

3.背景链接。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副宰相)一职,流放邓州(今河南邓县)。

第二年六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他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第二阶段:

自主探究

(一)检查预习。

(课件展示)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谪守(zhé)属予作文(zhǔ)朝晖(huī)际涯(yá)

楫(jí)岸芷汀兰(zhǐ)(tīng)薄暮冥冥(bó)(míng)

嗟夫(jiē)樯(qiáng)潇湘(xiāo)(xiāng)

浩浩汤汤(hào)(shāng)淫雨霏霏(yín)(fēi)

噫(yī)宠辱偕忘(xié)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

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增其旧制____________

薄暮冥冥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春和景明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四字词语,并读一读。

教师强调:

“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政通人和”等四字词语已经成为流传至今的成语。

(二)指导朗读。

1.听录音,记录读音、句读。

点拨: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掌握本文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

读骈句时,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句子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教师与学生分段读。

点拨: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应读得平缓,“然则”一句应读出新意,“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春光明媚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个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3.自由读。

4.指名读,师生评价。

(三)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句子,并画出疑难语句。

整体把握文意。

2.小组合作一读一译,先同桌一对一口头翻译,如有不懂之处,再在组内讨论。

3.共同质疑、释疑。

提示:

可先由学生为提问的同学释疑,包括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等,再由教师补充、订正、明确。

4.归纳重点内容,通译全文。

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参考译文: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参考译文:

(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多变,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参考译文: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参考译文: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感到满眼萧条,感慨万分而十分悲伤了。

(5)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参考译文:

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参考译文:

有时湖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参考译文: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参考译文: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译文:

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10)微斯人,吾谁与归?

参考译文: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5.文言现象梳理。

(多媒体出示)

◊通假字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一词多义

(1)和:

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

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

(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

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

(5)一:

一碧万顷(—片)长烟一空(全)

(6)极:

南极潇湘(至、到达)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

(穷尽)

(7)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8)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古今异义

(1)微斯人,吾谁与归(古义:

如果没有;今义:

细小)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古义:

景象;今义:

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词类活用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均为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

◊特殊句式——倒装句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2)多会于此(状语后置,应为“多于此会”)

(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应为“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4)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第三阶段:

合作探究

1.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课件展示:

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

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该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

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第3、4段):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第5段):

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并点明作记时间。

2.理解、背诵《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

◊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描写洞庭湖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表明作者要与“古仁人”保持一样的思想情操的句子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

◊表明“迁客骚人”的“悲”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表明“迁客骚人”的“喜”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根据结构图示,试背全文。

课件展示:

叙事:

重修岳阳楼,作文以记之

写景:

暗明

抒情:

悲喜

议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教师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借题发挥,谈了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

并以此规箴友人。

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愉悦的审美感受。

第四阶段:

检测小结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谪守()淫雨霏霏()()岸芷汀兰()()

樯倾楫摧()()浩浩汤汤()阴风怒号()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增其旧制

(2)前人之述备矣

(3)沙鸥翔集(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2)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4)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范仲淹,字_____,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_____(朝代)_____家_______家。

检测小结答案:

1.zhéyínfēizhǐtīngqiángjíshāngháo

2.

(1)规模

(2)详尽(3)停息(4)做太守

3.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

(1)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2)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6.希文北宋政治文学

 

设计这一环节,可让学生领略名楼的建筑艺术,了解其中包含的人文气息。

图片、视频等为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朗读是走进文本,感知文意的第一步。

多读,加之予以方法和技巧的点拨,使学生增强语感。

再辅以突破文言重点字词句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为下面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在理解文意和行文思路的基础上,结合示意图尝试背诵,这样能促使学生高效、准确地完成背诵任务。

 

教案序号:

课题:

10、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3.赏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表达方式。

4.品味课文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课文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阶段:

学情诊断

1.指名分段背诵课文。

2.解释词语。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前人之述备矣

(3)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4)公园里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对联使我们不禁想起范仲淹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自主探究

(一)探究融情于景的写法。

浏览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气势非凡:

“衔远山,吞长江”;

宽阔无边: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湖光山色: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作者是否只将文笔停留在了写景上?

“然则”宕开一笔,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

作者并没有将文笔只停留在写景上。

“然则”宕开一笔,使文章从写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你能具体谈谈“迁客骚人”有怎样的“览物之情”吗?

讨论并归纳:

第3段描绘的画面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第4段描绘的画面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4.圈点勾画课文中写“迁客骚人”的“悲”和“喜”的语句。

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从而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教师小结:

《岳阳楼记》之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就在于它不是泛泛地记事写景,它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首句中“谪”字点明了什么?

作者开篇如此提及有何深意?

引导要点:

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

作者一开头就点明他的处境,其实暗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

你虽然身处逆境,但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遭贬谪,这样写也有自勉之意。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

2.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明确: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也可见作者对他阔大的、与一般“迁客”不同的胸襟的欣赏。

3.“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4.想一想:

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示: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动而发生变化,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思想感情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什么有关系呢?

讨论并归纳: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忧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乐而变化的。

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6.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要议论“古仁人”的忧乐观?

提示: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认为士人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

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空言。

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

“微斯人,吾谁与归?

”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勉励人,委婉含蓄。

7.“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8.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曾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教师总结:

第5段用议论的文字,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三)赏析美句。

《岳阳楼记》是一篇经典之作,以其规范、典雅、精致的语言被世人所喜爱。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1.引导复习:

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品味语言有哪些方法呢?

指名回答后,补充归纳:

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因为课文多为骈散结合,语句流利畅达,简洁凝练;也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哲理方面来品味;还可以从词语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品味。

2.学生勾画句子自主赏析。

示例:

如: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两句极富诗意。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

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3.教师归纳评价。

提示: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能学习这样的写法,运用文中经典的句子,给自己的文章添彩。

第三阶段:

合作探究

本文与杜甫的诗《登岳阳楼》都是以岳阳楼为题材的,它们在内容、结构上有何异同?

提示:

两篇都写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均运用了借景抒怀的手法。

两篇的开头都交代写作原因:

《登岳阳楼》是慕名登临而作,《岳阳楼记》是应约有感而发。

两篇中间都是写景:

《登岳阳楼》写“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魄宏大:

意境广阔;《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也有着同样的气势。

不过《岳阳楼记》在写阴雨、晴明景色时,情景相生;而《登岳阳楼》的第三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与第二联写景没有直接联系。

两篇最后都抒怀,但《岳阳楼记》是在与前文的“悲”“喜”之情对比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主张,显示了作者志趣的高远;《登岳阳楼》是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百姓遭战乱而流离失所,“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可以说范仲淹与杜甫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文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诗、文)、大致相同的结构(述因——写景——抒怀)写同一对象(岳阳楼),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与民同忧乐)。

第四阶段:

检测小结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D.而或长烟一空/—食或尽粟一石

2.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_____________的感情;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物而喜的感情。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

”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记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入议。

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检测小结答案:

1.D

2.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因己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C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对文言字、词、句和常见文言语法的理解,必须重视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

学生只有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在学习《岳阳楼记》这样富有内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洞庭湖美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借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