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物质的密度》公开课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6916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物质的密度》公开课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物质的密度》公开课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物质的密度》公开课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物质的密度》公开课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物质的密度》公开课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物质的密度》公开课3.docx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物质的密度》公开课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物质的密度》公开课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物质的密度》公开课3.docx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三物质的密度》公开课3

苏科2019课标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三节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密度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物质的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得到能够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出物质的密度的概念;

2、学习用图像的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物质的物质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物质的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理解有新的拓展,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兴趣。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体积的比值不同,理解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教学难点:

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实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

教师:

天平、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两组,烧杯相等的水和酒精

学生(分组):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每一组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烧杯,一杯装清水,一杯装高浓度食盐水,用两个鹌鹑蛋分别放进两个烧杯中,分别观察两杯中蛋的浮沉情况。

提出问题:

1、为什么几乎全部相同的两只鹌鹑蛋,在两个看起来相同的杯中,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

2、抗洪抢险的战士穿的救生衣的材料是什么?

由一个生活中的小实验,引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几乎全部相同的两只鹌鹑蛋,在两个看起来相同的杯中,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连续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物质的密度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注重,实行初步猜测。

 

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了解到可能和不同物质的种类相关。

进而猜测不同物质会有不同的性质。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出探究问题

1、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引入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观察及思考一:

(1)老师展示实验器材:

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木块。

提出问题:

如何区分哪块是铁块、铝块、木块和铜块?

(2)实验一:

演示验证:

将金属块分别放在调节好天平的左右两盘,比较各块的质量。

m铜>m铁>m铝>m木

(3)能得什么结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看颜色

学生将长方体金属块分别放在两只手上。

学生预设回答:

对手压力最大的是铜块、其次是铁块、对手压力最小的是铝块。

 

预设学生回答: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促使学生思考其它区分铁块、铝块、铜块的方法: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那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就越大。

若物块的体积与质量分别为V与m、那么当它的体积为2V、3V的时候,它的质量又是怎样的呢?

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探究问题: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有怎样的关系?

2、实验方案:

几个不同体积的铁块、铜块、木块和几个不同体积的铝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与体积相关的长度,计算它们的体积;

测量铁块、铜块、木块、铝块分组实行。

数据记录在教材第113页的表格中。

3、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想同体积但每组5块铁块、铜块、木块和铝块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分别称量不同体积(相同体积的不同块数)的铁块(铝块等)的质量,并记入表格;

(3)用刻度尺测量铁块(铝块)的边长,计算铁块的体积,并记入表格。

实验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

a.天平、刻度尺使用规范;

b.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

猜想与假设:

 

分组实验:

选择实验器材。

 

实验测量、记录数据。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规范操作、表格设计及准确读取数据。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数据分析与归纳结论】

(1)分析各组实验数据表,请学生观察并说明数据反映的规律。

质量/g

体积/c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铁块4

铁块5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铝块4

铝块5

(2)用图象描述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引导:

i.你知道坐标系中一个点所表示的意义吗?

ii.把你所测量的各铁块、木块、铜块或铝块的体积、质量数据填在Excel表格中,图像就自动在图表上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iii.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能够在坐标系中再加上一个m=0,V=0的点。

 

(3)能得出什么结论?

图象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

你所作出的图象反映了质量随体积有怎样的变化关系?

在数学中学习过,这表示什么函数关系?

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归纳结论:

结论1、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比值是一定的。

(4)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比较铁、铜、木和铝的图象;

比较铁、铜、木和铝质量跟体积比值;

 

结论2、

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不同。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预设学生回答:

质量增大,体积也增大,体积跟质量可能成正比。

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预设学生回答:

表示某个铁块的体积和质量。

横坐标表示体积数值,纵坐标表示他的质量数值。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描点、作图,用图象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质量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过原点的直线是正比例函数。

表述结论:

铁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铝块的质量跟体积也成正比。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用表格和图像的方法研究分析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的水平。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物质的密度。

2、符号:

ρ。

3.公式:

ρ=m/V。

4、物质的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5.单位:

(1)国际单位:

千克每立方米(kg/m3,kg·m-3);

(2)常用:

克每立方厘米(g/cm3,g·cm-3);

(3)单位换算:

1g/cm3=103kg/m3;

 

 

根据定义得出公式。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单位、单位的物理意义、及单位换算。

 

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结论得出物质的密度的定义。

 

理解物质的密度公式的内容。

 

三、物质的密度表(找规律)

1、一般:

ρ固>ρ液>ρ气

2、一些物质物质的密度相同:

冰和蜡;酒精和煤油;

3、同种物质物态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不同:

如冰和水;

4、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密度用国际单位都表示为×103的形式

例如ρ水=1.0×103kg/m3

气体物质的密度用国际单位不用×103

例如ρ空气=1.29kg/m3

学生在读表过程中:

1、会读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会说明其物理意义;

2、在物质的密度表中找规律。

 

培养学生会查表,并由物质的密度表找到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例题分析:

例1、一块金属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它的物质的密度多大?

这是什么金属?

解:

ρ=

=

=7.9×103kg/m3

查表可知:

此金属为铁块。

分析已知条件,使用物质的密度公式计算,查物质的密度表,确定物质种类。

注意单位换算。

培养学生解物理题的规范化。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

四、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1、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不变

2、不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根据公式ρ=

实行讨论:

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说明物质的密度图像(m-V)的物理意义。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水平。

增强对物理公式含义的讨论

内容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相关物质的密度的知识,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有哪些?

1、物质的密度的引出

2、物质的密度的定义

3、物质的密度的公式

4、物质的密度的单位

5、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回应引课】

我们在上课时提了2个问题:

1、为什么几乎全部相同的两只鹌鹑蛋,在两个看起来相同的杯中,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

2、抗洪抢险的战士穿的救生衣的材料是什么?

我们能否尝试回答一下吗?

那么物质的密度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的应用还有哪些?

我们在后面的物理课上继续研究。

学生讨论小结。

 

学生讨论,互相补充。

预设回答:

1、测定物质的密度;

2、物质的密度小的材料;

 

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

 

通关水平:

1、对于物质的密度公式ρ=m/V的准确理解为

A.某种物质的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反比

C.某种物质的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

2、有一个质量为237g,体积为40cm3铁球,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若是空心,则空心的体积是多大?

(ρ铁=7.9×103kg/m3)

 

学生练习、反馈。

答案:

1、D。

2、40cm3。

对当堂的知识实行反馈,落实基础,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研究: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二、物质的密度

1、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物质的密度。

2、符号:

ρ

3.公式:

ρ=m/V

4、单位:

(1)国际单位:

千克/米3(kg/m3,kg·m-3)

四、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量

1、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不变;

2、不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五、例题精解:

一块金属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它的物质的密度多大?

这是什么金属?

解:

ρ=

=

=7.9×103kg/m3

查表可知:

此金属为铁块。

作业:

课后作业1、2、3题

课后反思

1、在测量数据后,向excel表格中填入数据,自动出现图象,学生很感兴趣。

2、学生分组探究时间偏长,导至上课时间有一点长;

本文的教学设计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优点是:

是以教师为中心,面向教师的教,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打基础是有利的,虽然在教的过程中穿插了学生的自主实验,但对学生的指导,限制意味非常地明显。

其不足之处是:

重“教”轻“学”,忽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

  改正以学生的“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水平。

只分任务,不做限制。

   教学策略是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支持。

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探究活动实行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教学方法,诸如教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发现法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叉使用,使整个课堂不至于十分沉闷,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十分地高,发现性学习比较差,学生的实验活动也仅仅在老师的范围之内所实行的。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使用的是小组教学,但也仅限于分组得出实验的结论,在组与组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缺少小组之间的评比,学生的课堂评价比较少,应再增加这个部分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