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
《辽宁省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
辽宁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加横线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天地如此之大,难道竟连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的立锥之地都没有?
。
B.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的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D.每当看到《我是歌手》节目的感人之处,她总是泪眼婆娑,不能自已。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能表达屈原对天神蔑视和憎恨的一项是()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
你们这些土偶木梗,_____________。
A.你们高坐在神位上并没有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B.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
你们不能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C.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没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D.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
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pīng) 红晕(yūn) 宽宥(yòu) 汲取(jí)
B.沆砀(hàng) 鲜妍(yán) 游弋(yì) 骈进(bìng)
C.妖娆(ráo) 栖息(qī) 亵渎(xiè) 睿智(ruì)
D.佝偻(ɡōu) 风骚(sāo) 皓月(gào) 惊骇(hài)
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个她一个布娃娃,说:
“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她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
B.张红对赵鹏说:
“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
C.毕业了,小明在丽丽的留言本上写下一则赠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D.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
“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
这么天才把东西送到!
”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安新区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并调整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优化”与“调整”调换位置
B.李克强总理颁发了任命林郑月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结尾加“的国务院令
C.未来几天哈市将大幅降温,提醒广大市民要注意添加衣物,防止预防感冒的发生。
删去“预防”
D.改造后的哈尔滨火车站,将重复中东铁路建成时西式怀旧风格建筑。
将“恢复”改成“重温”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故乡》都是鲁迅的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骚人”原指屈原或《楚辞》作者,后来泛指文人。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窗外有只啄木鸟
邓迎雪
失明后,他的记忆反倒越来越清晰鲜明。
他常想起生病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坐在桌前看书,忽然窗前飞来一只灰褐色的小鸟,站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又尖又长,像一支坚硬的铁钩,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
好可爱的鸟,他赞叹不已,眼睛一眨不眨,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鸟儿飞到不远处的果园里。
母亲笑说:
“啄木鸟来咱家果园当医生呢,看来今年要大丰收啊。
”
如今,往事还历历在心,现实却早已物是人非。
他的世界坍塌了,他喜爱的啄木鸟也不知飞向了哪里?
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
母亲在他身边坐下,也不说话,只是帮他擦去泪水,用粗糙的手温柔地捋顺他的头发。
一天,他正躺在床上发呆,母亲忽然喜滋滋地告诉他:
“啄木鸟飞来了,正在咱家的窗台上。
”
他“腾”地一下坐起来,这真是一个意外惊喜,好像是故友重逢。
他悄悄地问母亲:
“和从前的那只一样吗?
”母亲压低声音说:
“一样,说不定就是以前的那只。
”
他脸扭向窗子,努力地倾听,可什么声音也没有。
母亲解释:
“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
”
自从他生病,母亲变得越来越坚强、幽默,他被母亲的话逗乐了。
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
那清脆的“昂―昂―”的叫声,在他耳边萦绕。
其实,啄木鸟的叫声一点也不悦耳,但在他听来宛若天籁。
啄木鸟好像知道他的心事,隔三岔五就停落在他窗前唱歌,好像是和他进行着简短的对话。
每次鸟儿来,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
他想象着鸟儿站在窗前四处张望的模样;阳光洒在它身上,给它披上一件金色的纱衣,它犀利的嘴巴随着它的小脑袋,来回变动着方向,像是随时准备出诊的医生……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轻轻的微笑。
母亲也喜欢这只啄木鸟。
每次小鸟飞来,母亲就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一句话也不说,他想,母亲肯定是看呆了。
当人生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除了亲情,还有一只像老朋友一样的啄木鸟,这让他非常欣慰。
后来,母亲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他终于复明了!
眼前的母亲苍老了许多,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似乎想掩住她饱含热泪的眼睛。
但那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沾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
他牵起母亲枯瘦的手,哽咽难言。
回到家,他走到窗前,想看看窗外有没有那只啄木鸟。
然而,外面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以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简易的铁板房。
“你生病那年我就把果园卖了。
”母亲充满歉意地说。
那一定是给他看病用了,母亲一直对他说,看病都是家里以前攒的钱,原来是瞒着他。
想到这里,他又纳闷,啄木鸟又是从哪来的?
母亲笑:
“没有啄木鸟……那是为让你开心,俺自个搞的发明,放的录音哩。
”
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母亲已经60多岁,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放录音”也许是她这辈子最厉害的发明吧。
他没有再见过那只啄木鸟,但他心里一直有只美丽的小鸟――一只用母爱绘成的鸟儿,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
(选自《当代文萃》2016年第8期)
7.本文有一条叙事线索,也有一条感情线索。
阅读全文后,分别指出来。
8.阅读划线的两个句子,结合语境,分析他两次流泪的原因。
(1)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
(2)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
9.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0.小说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很简洁,但含义深刻。
联系上下文,试分析下列句子,谈谈母亲为什么要这样说。
母亲解释:
“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
”
11.《小说家谈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作者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
这种前后呼应的笔法,举其显著者而言,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
(茅盾《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这篇小说也多次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试从文中举例,说说是如何前后照应的。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闲读梧桐
余秋雨
⑴我也说不清楚,从啥时起,就注意那棵梧桐了。
⑵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⑶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
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
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⑷不久,秋风乍起。
楼壁上串串爬山虎最先感知到了,开始把自己的叶子次第染红,染给底端的根和茎看,染给千百双仰望的眼眸看,也染给对面那株无言的梧桐看,然后金箔一般风风光光飘洒下来。
而这棵大树,在秋风的万千呼唤下,才逐渐将绿叶变黄,再过渡到深褐,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
⑸渐入深秋,梧桐竟似未觉,依然笑对风霜。
它伸开高冠,仿佛大自然母亲摊开手掌安抚我们。
寒意点点的黄昏,走在树下,我感受到脉脉温情被纷乱的叶子滤筛后,斑斑驳驳洒落肩头。
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将梧桐与“落寞”这个灰色意象联系在一起。
⑹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
寒朝来了,注意保暖御寒。
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
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队如原始的打击乐。
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
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
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
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
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
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⑺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
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
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
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
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
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
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
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
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⑻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⑼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
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
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
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
而风又亲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⑽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漠。
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
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⑾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
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
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2.“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
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第(3)段,从修辞的角度,举一例句进行赏析。
15.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梧桐由外到内的解读,表达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
请你另选一种事物,也用此方法仿写一段,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
2016年3月15曰,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
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
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
“你贏了比寨开心吗?
”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
严格的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
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造来達造仿生智能机器。
当然,要制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复杂,最神奇的“自动化机器”。
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相互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⑤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0万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
无论是制造原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机_要制成不同的类型。
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的像神经细胞那么小,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
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制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16.阅读全文,说说智能机器人与人有哪些区别。
17.文章第四段加点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18.文章第五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三、句子默写
19.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窈窕淑女, ______________。
(《关雎》)
(2)______________,子宁不嗣音?
(《子衿》)
(3)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
(《蒹葭》)
(4)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再遥远如同近邻一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狼》)
(乙)童寄者,郴州荛①牧儿也。
行牧且荛。
二豪贼劫持,反接②,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③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④。
贼易⑤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⑥;一人卧,植⑦刃道上。
童微伺⑧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因取刃杀之。
(节选自《童区寄传》)
(注释)①荛(ráo):
打柴。
②反接:
反背着手捆起来。
③虚所:
集市。
虚,同“墟”。
④恒状:
常有的样子。
⑤易:
轻视,这里是“不以为意”的意思。
⑥为市:
谈生意,指寻找买主。
⑦植:
立。
⑧微伺:
偷偷地看。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缀行甚远
(2)其一犬坐于前
(3)布囊其口 (4)去逾四十里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三十而立
B.乃悟前狼假寐 去后乃至
C.之虚所卖之 知之为知之
D.以缚背刃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23.屠户和区寄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4.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25.第三句“唯有”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六、综合性学习
26.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
为此,某校开展以“我爱朗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
紧扣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美文)“朗读”是体会语言美的重要途径。
如要让你从老舍、朱自清、冰心的作品中选一篇朗读,你会选谁的哪篇作品?
请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作者:
_____________,作品:
______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3)(巧妙劝说)为了提高朗读能力,李超同学打算周六晚上收看一期《朗读者》,却被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由阻止。
假如你是李超,会如何劝说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27.表达与交流
题目:
课间十分钟 要求:
片段描写,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