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6713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1)班语文

授课时间

 年9月5

反思时间

 年9月5日

课题

《观潮》

累计次数

1

教学成败与得失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考虑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播放课件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教法比较恰当。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让学生听范读、自由读,边读边体会,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因此,我重视“读”。

学生自由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

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优势,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播放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动的速度。

通过朗读课文,再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更进一步使学生验证了自己的感受,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1)班语文

授课时间

 年9月7

反思时间

 年9月7日

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累计次数

2

教学成败与得失

这是一篇充满科学性、知识性的文章,文章中介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而美丽,虽然离学生生活环境较远,但其生动的描写却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探索、了解的兴趣。

因此,我就从激趣入手,利用学生们求知的好奇心,采用探索、寻奇的方式,逐步揭开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的面纱。

第一课时上,我知道学生从理解词语入手,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如:

文中的“堪称”“号称”“美誉”,是在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课文里有一些词语带有引号,如“世界屋脊”“自然博物馆”“西藏江南”,都表示特定的称谓,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

第二课时上,我主要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上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景观。

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了解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拓展实践为学生补充介绍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扩大了课堂容量,也使大峡谷给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1)班语文

授课时间

 年9月11

反思时间

 年9月12日

课题

《鸟的天堂》

累计次数

3

教学成败与得失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声色兼美。

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

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那么,依据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把远的事物拉近,把抽象的事物变实。

在教学第三大段鸟多、鸟欢时,我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开始我播放了群鸟在榕树上活动的录音,让学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

这群鸟雀跃,嬉戏玩闹的场面就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想亲眼看到画面的情感。

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它能再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纷繁世界,使语言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生动,使文字教学信息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

遗憾的是,班级的多媒体不能使用,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大榕树的枝繁叶茂,鸟的嬉戏玩闹及众鸟翻飞的热闹场面。

只能让学生在家看视频,让其感受,在课堂上让其叙述。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1)班语文

授课时间

 年9月13

反思时间

 年9月13日

课题

《火烧云》

累计次数

4

教学成败与得失

一、这是我到新的学校第一节公开课。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

经过专家和领导的点评,找出了本节课不成功的原因。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没做到因材施教。

且至今天为止,我虽已和该班孩子共同学习了13天,但对孩子的知识层面和接受水平了解不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不敢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互相讨论、大胆尝试,没能因材施教;对教材把握不准确。

 2、教学方式转变不到位。

我忽视了初中和小学两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理解水平的差异、学习要求及侧重点的差异(同样是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似乎更注重情感领悟更关注人文信息,而中学语文课,更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没能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没调整好教学思路;没把握教学特点。

从而导致本节课课堂容量过大,讲述内容过多,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许多知识只能一笔带过,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3、没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

没体现出学生是探究者,没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整节课总是我牵着学生来走。

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

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自主感和责任感

4、最后的图片展示纯属画蛇添足,目的性不是很明确。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1)班语文

授课时间

 年9月16

反思时间

 年9月16日

课题

《题西林壁》

累计次数

5

教学成败与得失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

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

“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

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

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我还用采访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一个学生扮演苏轼,其他的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可以互相采访,内容是大家学习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通过这样的学习,从而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体会诗中的情和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而且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1)班语文

授课时间

 年9月17

反思时间

 年9月17日

课题

《游山西村》

累计次数

6

教学成败与得失

《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围绕一个游字贯穿全文。

上课时,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在来说说古诗从哪些方面来写山西村的。

之后以“山西村美吗”这个大问题为主导,引领全诗的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山西村不但景美,而且人美的过程中,渗透听说读写训练。

学生最初讲的是第三四句,体现景美。

还从哪个词看出山西村的美?

“柳暗花明”让学生感受山西村的美,体会诗人的心情,再指名学生板演,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诗。

两句优美的诗,既写出了乡村的美,又写出了诗人从“疑无路”到“又一村”的心理变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以为无望,但经过努力,又重现生机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就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山西村不仅写了景物的美,但写了人的活动,通过一些丰盛的食物,学生去感受村民们对到访客人是怎样的态度呢?

有的说“热情”、有的说“大方”、有的说“好客”等等,这些热情大方好客的村民们,给诗人们展示的,不是景的美,而是纯朴的人性美。

最后学生与诗人一道,融进这纯朴的乡情中,感受村民们的热情。

通过反复朗读,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真挚的感情读出来。

第二首诗对于孩子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孩子们理解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即将遭遇的各色困难时,都能够想起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能够在迷局之中为自己指明方向。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1)班语文

授课时间

 年9月22

反思时间

 年9月23日

课题

《爬山虎的脚》

累计次数

7

教学成败与得失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我在本课将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把个人活动、小组学习、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合理组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如本课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作者用了一连串动词,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我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作演示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愉快的参与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二、力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本课让学生画出爬山虎的脚,并进行生生互评,在小组交流中探究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

此外,我还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1)班语文

授课时间

 年9月25

反思时间

 年9月25日

课题

《蟋蟀的住宅》

累计次数

8

教学成败与得失

我在教学这课时,首先目标引路,让学生自学课文,自学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接着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的特点的自然段进行学习,学生再找的过程中。

老师检查,然后让学生在读中总结特点,再设计是担心课文的第二段学生找不出来,但是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学生也能用重点词总结出蟋蟀住宅的特点来。

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的第七、八、九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学生也就总结出了蟋蟀怎样修建住宅的。

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那一段,为什么。

学生各抒自见。

解决问题后再回头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清楚这一段时课文的总起。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2)班语文

授课时间

2012年11月14

反思时间

2012年11月14日

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累计次数

10

教学成败与得失

一、成功之处

1、课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第五单元的课文,而且学生对鲁迅先生也不了解。

如果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就无法理解课文当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从几个方面搜集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的生平、鲁迅的故事、鲁迅的作品、鲁迅的照片、他人眼中的鲁迅等。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并随机进行补充,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理解课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由回顾内容而迅速呈现课的主旨,开门见山。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回顾文章所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四个故事,随即提问“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明白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扣住文章的主旨。

二、不足之处:

因为没有进行试教,我对教案把握不是很熟悉,时间安排心中也没底,所以显得有些急躁,课文的朗读还少了点儿。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2)班语文

授课时间

2012年11月15

反思时间

2012年11月17日

课题

《有的人》

累计次数

11

教学成败与得失

课前觉得学生理解这首诗有一定困难,一方面是考虑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另一方面是考虑诗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刻,需要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这对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挑战。

但上完这节课才发现学生课前的预习还是很认真的,资料查找也很全面,所以基本理解了这首诗歌的大意。

但对于像“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样含义深刻的个别诗句学生的理解还是肤浅的,教学难点没有得到更好地突破。

以不同形式朗诵这首诗歌大部分学生读出了内心的感受,但部分学生不能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读出爱憎分明的内心情感。

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自悟、合作探究的不够;二是教师的朗读指导还是不到位的。

这首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明显,所以学生还是基本体会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进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这节课有不少遗憾的地方,比如:

教师对学生朗诵的指导不十分到位;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不够及时丰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等。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好这天底下最需凭良心做的事。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2)班语文

授课时间

2012年12月3

反思时间

2012年12月3日

课题

《老人与海鸥》

累计次数

12

教学成败与得失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出两个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感受人鸥情。

通过与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感人情怀。

当学生交流“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

小结:

爱是十多年的坚持!

当学生交流“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三个“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俭。

此外,还有“爱是亲昵的取名,爱是亲热的说话,……”并让学生想象老人与海鸥会亲昵的说些什么……,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然而生感叹:

老人确实是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啊!

为第二幅“海鸥送别图”作下铺垫。

第二幅画面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海鸥为老人守灵的场面,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此。

和学生一起品读送别段,品悟海鸥情。

在初步朗读后,这应该是学生们思维和感情澎湃的时刻。

之后再让学生互动,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体验、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体会自己在失去亲人的那一刻的情感,使之与文本产生同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2)班语文

授课时间

2012年12月5

反思时间

2012年12月6日

课题

《跑进家来的松鼠》

累计次数

13

教学成败与得失

由于本文内容浅显,又是学生感兴趣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能联系生活实际模仿爸爸和奶奶的口气说话,言语中也透露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见到书房里挂满了蘑菇,爸爸哭笑不得地说:

“唉,你这个小家伙啊,你怎么把我的书房当成你的晾晒场呢?

见到自己心爱的头巾被松鼠垫了窝,奶奶心疼地说:

“啊哟哟,你这个调皮鬼怎么能拿我的头巾去垫窝呢?

你可真舍得啊。

……

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思维活跃,发言积极。

感到遗憾的地方有:

在最后比较本文与前一篇课文写法上的区别时,说得不够清楚,课后我又去课堂进行了弥补,通过交流,终于让学生明白:

前一篇课文通过写老人为海鸥做的事来反映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而本文是通过写松鼠在我们家做的一些事,从我们家人对待松鼠的态度中反映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松鼠就像我们家的一员,对它的一些荒唐的做法,我们更多的是宽容。

此外,在每个环节出示的阅读提示中,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2)班语文

授课时间

2012年12月10

反思时间

2012年12月11日

课题

《最后一头战象》

累计次数

14

教学成败与得失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但由于课问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

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

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

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

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

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

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

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

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

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2)班语文

授课时间

2012年12月14

反思时间

2012年12月15日

课题

《伯牙绝弦》

累计次数

15

教学成败与得失

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知音情谊,特别是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所以我对文本进行了挖掘与扩充,引导学生想象别人是如何称赞伯牙的,让学生体会伯牙作为一名著名的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的孤独寂寞,了解知音难求,感受“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补充介绍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时所写下的一首短歌,帮助学生感受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让学生真正体会伯牙绝弦的那种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

我觉得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应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

因此,我在学生体会伯牙失去知音后那种痛苦与绝望的心情,及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伯牙说什么,在学生安慰、鼓励伯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然后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了知音,应该好好珍惜,如果还没有找到,则应该真诚对待周围的朋友。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缺憾,有一部分学生朗读不是很到位。

这篇课文中有两处停顿难点:

“哉”“兮”是表示感叹的文言虚词,读这样的语气词,应拉长些,才更具音乐美,还有课文的最后一句的朗读都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多加指导。

还有,课堂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穗县长吉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记录

班级及学科

(2)班语文

授课时间

2012年12月18

反思时间

2012年12月19日

课题

《月光曲》

累计次数

16

教学成败与得失

一、利用音乐及相关的图画让学生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将人之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的根。

”由于《月光曲》所处的环境相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实在太过于遥远了。

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体验探究法”阅读课文,即课堂上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月光曲》清幽,汹涌澎湃的意境,而这正是课文教学的难点。

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由去读,去想象脑海中看到了什么画面,然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来谈:

哪些语言文字让你读出了画面?

接着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月光曲》的魅力,再让学生闭眼细心聆听《月光曲》,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与之前所见的画面相对比,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然后,通过指导阅读把人物的“感情线”和音乐的“乐曲线”有机地交织起来,巧妙地化难为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既理解了乐曲的发展层次,又弄清了贝多芬感情波澜的推进,还在发现美、感悟美的阅读中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完成了学习语文与欣赏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以自己的理解渗透入学生当中。

课前,我曾多次听《月光曲》这一首曲,觉得这曲中所展现出来的优美、和谐的旋律是非常动听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也同样地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让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让他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海上升明月”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第二次“三步分解”乐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变化线):

第一幅:

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

第二幅:

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第三幅: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这不仅是听,还要让学生想象,读出来。

在充分理解之后,还让学生根据我所出示的画面哼出相应的旋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而且,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并有了自己的观点及感受,再利用朗读来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发泄,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最后,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以“读”为本。

分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指导表情朗读至诵读。

学生在感受文本的文字之美、音韵之美、表达之美、意境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同时,亦提升了自我的精神境界和生命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从各种感官中都得到相应的理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及想象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