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诊断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6667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医诊断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医诊断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医诊断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医诊断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医诊断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医诊断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

《西医诊断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医诊断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医诊断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

西医诊断学大纲浙江中医药

《西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西医诊断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是医学基础课向临床课程过渡的桥梁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6版)重点内容主要有:

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

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教学目标:

要求加强问诊技巧的培训,掌握症状学内容,提升问诊能力;重点掌握头、颈、胸、腹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实验诊断的常见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掌握心电图检查的方法、心脏房室肥大、常见心率失常、心肌梗塞的心电图特征;结合临床见习掌握病历书写,掌握初步的临床诊断思路。

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诊断教学的基本要求1、学会问诊、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2、掌握体检诊断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3、掌握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并掌握血液、尿液、粪便三项常用临床检验操作方法。

4、熟悉心电图各波形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其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特征。

5、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

【教学内容】

一、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

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祖国医学对诊断学的贡献。

四、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五、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问诊

【目的要求】

(一)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用用;。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教学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问诊的内容:

一般项目、主诉、现在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症  状  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病因分析和诊断意义。

二、掌握一些比较重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与咯血、紫绀、心悸、恶心与呕吐、水肿、腹泻、呕血与便血、黄疸、意识障碍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检查要点。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法

【目的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基本检查方法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

2、触诊方法:

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3、叩诊方法与叩诊音。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

二、一般检查

【目的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二、熟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发育与体征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

5、面容与表情:

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体位:

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8、皮肤粘膜。

9、淋巴结:

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三、头部

【目的要求】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

(二)头部器官

四、颈部

【目的要求】

(一)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外形与分区。

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

4、颈部血管:

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

5、甲状腺:

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

6、气管:

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

五、胸部

(Ⅰ)胸廓及肺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

(二)掌握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三)掌握胸廓及肺部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教学内容】

(一)胸廓的体表标志、划线与分区。

(二)胸壁与胸廓

(三)肺部检查

1、视诊:

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及节律。

2、触诊:

呼吸动度、触觉语颤、胸膜磨擦感。

3、叩诊

4、听诊

(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1、大叶性肺炎。

2、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3、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或气胸。

(二)心脏、血管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心脏、血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二)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并熟悉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熟悉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四)掌握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及第一、二心音的鉴别要点,并了解第一及第二心音增强、减弱及其他心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五)熟悉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

(六)掌握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音及心音分裂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并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的特点。

(七)掌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听诊要点,掌握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准确地判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

(八)掌握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了解其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熟悉血管检查的方法,血管体征及临床意义。

(九)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教学内容】

(一)心脏

1、视诊

2、触诊心脏触诊方法,内容如下。

3、叩诊

4、听诊

(1)心脏听诊的目的与方法。

(2)心脏瓣膜听诊区:

部位、听诊顺序及临床价值。

(3)心脏听诊内容:

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磨擦音。

(4)心率:

正常心率、窦性心动过速与过缓。

(5)心律:

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

(6)正常心音:

各心音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第一与第二心音的鉴别。

(7)心音异常改变:

强弱与性质的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及四音律。

(8)心脏杂音:

①杂音的发生机理;②分析杂音特点;③各瓣膜听诊区不同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及边续性)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

(9)心包磨擦音:

发生机理及听诊部位、特点、临床意义。

(二)血管

1、视诊:

手背浅层静脉充盈度、肝颈静脉回流征、毛细血管搏动。

2、触诊:

3、吸诊

4、动脉血压测定

(三)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1、二尖瓣狭窄。

2、二尖瓣关闭不全。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心包积液。

5、心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全心功能不全。

六、腹部

【目的要求】

(一)掌握腥部检查的内容简介、方法及顺序、了解腹部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熟悉腹部检查的常见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教学内容】

(一)腹部体表标志分区

(二)视诊

1、腹部视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腹部的外形:

正常腹部外形,膨隆与凹陷。

3、腹部的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胸式呼吸。

4、腹部皮肤:

皮疹、色素、条纹与瘢痕、腹部体毛、疝、脐及腹部皮肤。

5、腹壁静脉:

静脉扩张时血流方向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6、蠕动波:

胃蠕动波与肠蠕动波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7、上腹部搏动:

腹主动脉搏动与肝脏搏动的区别。

(三)触诊

1、腹部触诊的主法、内容及注意事项。

2、腹壁紧张度:

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3、压痛及反跳痛。

4、腹部包块:

位置、大小、形态、硬度、搏动、移动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5、液波震颤。

6、肝脏触诊。

(1)触诊方法:

双手触诊法、单手触诊法。

(2)肝脏肿大而不能触及的常见原因。

(3)触及肝脏时应描述的内容:

大小、质地、表面状态与边缘、压痛、博动、肝震颤。

7、胆囊触诊

(1)胆囊的触诊方法及肿大的临床意义。

(2)Murphy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8、脾脏触诊

(1)脾脏的触诊方法(仰卧位与右侧卧位)。

(2)脾脏肿大的分度及测量方法。

(3)易误认为脾脏肿大的脏器。

(4)触及脾脏时应描述的内容及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

9、肾脏触诊

(1)肾脏的触诊方法及触及肾脏的临床价值。

(2)肾脏或尿路有炎症时出现的压痛点

10、正常腹部可触到的组织与脏器

(四)叩诊

1、腹部叩诊方法:

直接与间接叩诊法。

2、腹部叩诊音

3、肝脏与胆囊叩诊

4、胃泡鼓音区:

鼓音区的边界,扩大或缩小的临床意义。

5、脾脏叩诊:

确定脾脏边界。

6、肾脏叩诊:

叩诊方法及注意点。

7、膀胱叩诊。

8、腹水的叩诊。

(五)听诊

(六)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及症状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急性腹膜炎。

3、肝脏硬化合并腹水。

4、腹部包块。

七、生殖器、肛门、直肠(自学)

八、脊柱与四肢

【目的要求】

(一)掌握脊柱、四肢检查的方法及其正常状态、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脊柱弯曲度:

后凸、前凸、侧凸。

2、脊柱活动度:

检查方法及活动度异常的常见病因。

3、脊柱的压痛与叩击痛:

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

(二)四肢

1、形态异常

2、运动功能障碍

神 经 系 统 检 查

【目的要求】

一、学习颅神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重点掌握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中枢形损害与周围型损害的特点。

二、掌握感觉、运动和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植物神经功能的检查。

四、复习一般检查中的意识障碍、失误和步态观察。

【教学内容】

一、颅神经重点讲解面神经和舌下神经

二、讲解感觉、运动检查的临床意义。

检查方法由学生自学。

三、简要讲授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1. 浅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角膜反射、咽反射。

2. 深反射:

二头肌反射、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3. 病理反射。

1)锥体束征2)脑膜刺激征

四、意识状态

1.定向力(时间、地点、自我、他我)检查。

2.意职障碍分级及临床意义。

五、失语及构音障碍。

脊柱与四肢

【目的要求】

一、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二、复习有关体表骨性标志、肌力、肌张力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骨关节系统检查的原则

二、脊柱

三、四肢

病历

【目的要求】

(一)了解病历对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医疗纠纷等的重要意义。

(二)熟悉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三)能独立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全面、真实可靠,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文词通顺,字全规范。

言简意明,而又符合实际的住院病历。

【教学内容】

(一)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二)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三)病历举例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诊断疾病的步骤。

(二)了解常用临床诊断思维方法。

(三)掌握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四)熟悉常见误诊、漏诊的原因。

(五)掌握临床诊断的种类、内容和格式。

【教学内容】

(一)诊断疾病的步骤

(二)临床思维方法

(三)临床诊断的种类、内容和格式。

器械检查

心电图检查

【目的要求】

(一)了解心电发生原理及心电向量的关系。

(二)掌握心电图检查方法、常用心电图导联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三)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几种常见疾病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教学内容】

(一)心电发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二)了解临床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三)重点讲解心电图的正常值检测

(四)心房肥大

(五)心室肥大

(六)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七)心肌梗塞

(八)心律失常

(九)心电图的分析步骤与临床应用

超 声 波 检 查

【目的要求】

一、熟悉超声波诊断的原理及临床应用范围。

二、熟悉常见的肝、胆疾病的典型声像图。

三、了解心脏超声检查的种类及常见心脏疾病的典型图像。

【教学内容】

一、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及人体组织反射波的命名;

二、超声波的临床应用。

实验诊断

实验诊断是讲授怎样用化验的方法,对各种标本进行检查,以协助临床诊断。

要求学生掌握血、尿、粪便检查,并了解其他常用的化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引言

【目的要求】

1.了解本课程在临床医学中的位置和特点。

2.了解本课程的发展概况和当代特点。

3.建立运用医学检验的正确观点。

4.了解教学重点和要求。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部分

1.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地位和特点。

2.简述实验诊断学发展史及当代特征。

3.如何正确地运用医学检验。

4.指出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

血液一般检查

(一)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

2.掌握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血液一般检查的生理基础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部分

1.血液一般检查的生理基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病理性红细胞的形态、本质和临床意义。

3.简要介绍电子血红细胞计数仪的类型、原理和性能。

血液一般检查

(二)

【目的要求】

1.掌握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熟悉中性粒细胞核象移动的类型和临床意义。

3.熟悉病理性白细胞的形态、产生原因和临床意义。

4.了解中性粒细胞动力学改变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部分

1.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中性粒细胞动力学简介。

3.中性粒细胞核象移动的类型和临床意义。

4.病理性白细胞的形态、产生原因和临床意义。

贫血的其他检查

【目的要求】

1.握网织红细胞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熟悉几种溶血性贫血特殊检查的临床意义。

3.了解红细胞比积测定和红细胞三种平均常数的检查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4.了解红细胞直径曲线测定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网织红细胞的本质、检查法、形态、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红细胞比积测定和计算红细胞三种常数的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红细胞直径曲线测绘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溶血性贫血简介,几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5.血沉测定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注意讲明防凝剂用量不同其参考值相应不同。

骨髓细胞学检查

(一)

【目的要求】

1.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和结果分析。

2.熟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标本采集和送检要求。

3.熟悉幼稚血细胞至成熟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4.熟悉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结果和临床意义。

5.了解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6.了解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

【教学内容】

1.骨髓细胞学检查概述及其临床应用。

2.标本采集注意点和送检要求。

4.血细胞的起源、形态演变的规律及形态特点。

5.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和结果分析。

5.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结果和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学检查

(二)

【目的要求】

掌握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类白血病反应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检查特点。

【教学内容】

1.贫血的分类简介

2.白血病简介

3.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及MDS简介。

4.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液学检查特点。

5.类白细胞反应的定义,分型及检查特点。

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特点。

止血和凝血障碍的检查

【目的要求】

1.握关于血管与血小板检查的项目、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掌握关于凝血障碍的检查项目、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止血和凝血的机理,为理解有关检查的原理奠定基础。

4.熟悉DIC检查的项目,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了解抗凝物质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止血与凝血的病理生理。

2.血管与血小板有关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凝血障碍有关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抗凝物质有关检查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DIC简介及有关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尿液检查

【目的要求】

1.握蛋白尿的类型和发生机理。

2.掌握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的形态和临床意义。

3.熟悉尿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方法。

4.熟悉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和正常结果。

5.熟悉尿糖、尿酮、尿内淀粉酶检查的临床意义。

6.了解尿液一般检查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尿液一般检查的临床应用。

2.尿液标本的收集及保存方法。

3.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4.尿中酮体、淀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八肾功能检查与妊娠试验

【目的要求】

1.掌握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和临床应用。

2.掌握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测定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掌握稀释浓缩试验、尿渗量测定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熟悉妊娠试验的临床意义。

5.了解肾脏的主要功能和肾功测定的类型。

【教学内容】

1.肾脏的主要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的类型。

2.肾小球功能检查的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肾小管功能检查的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4.肾血流量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5.酸碱平衡试验的临床意义。

6.肾功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肝功能试验

【目的要求】

1.握肝功能检查临床应用选择原则。

2.熟悉蛋白代谢,胆红素代谢及酶代谢功能检查的项目、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了解肝脏的主要功能和肝功能检查的目的。

4.了解BSP和ICG检查的优点和临床意义。

5.了解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简介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肝功能检查的目的。

2.讲解蛋白代谢、胆红素代谢及酶代谢检查的项目、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简介BSP和ICG检查的优点和临床意义。

4.简介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和相应标志物检查的临床意义。

5.联系肝脏病的病理生理,讲述肝功能检查的临床选用原则。

粪便、十二指肠引流液、脑脊液、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目的要求】

1.握粪便一般检查及隐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2.掌握脑脊液检查的指征、检查内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和临床意义。

4.了解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讲授粪便一般检查和粪便隐血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简介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3.讲授脑脊液检查的指征、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4.讲授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的内容、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和临床意义。

临床化学检查

(一)

【目的要求】

1.握葡萄糖测定、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掌握脂质和脂蛋白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脂质组成及生理功能。

4.熟悉血浆脂蛋白分类及特点。

【教学内容】

1.讲授葡萄糖测定、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简介血浆脂质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3.简介血浆脂蛋白分类、组成及特点;载脂蛋白的主要功能。

4.讲授脂质和脂蛋白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介绍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关系。

临床化学检查

(二)

【目的要求】

1.握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掌握淀粉酶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掌握甲状腺激素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熟悉钾、钠、氯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了解酶学检查项目的选择及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讲授心肌损伤相关酶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讲授胰腺疾病常用酶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简介酶学检查项目选择及临床应用。

4.简介常用电解质检测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讲授甲状腺激素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6.简介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临床免疫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握体液免疫检测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掌握T、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熟悉甲胎蛋白测定、癌胚抗原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讲授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查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简介细菌感染免疫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简介甲胎蛋白测定、癌胚抗原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讲授抗核抗体检测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简介自身抗体检查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临床病原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握病原学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原则。

2.掌握细菌、病毒、真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3.熟悉病原学检查的常用方法。

4.了解细菌、病毒、真菌检测的程序、项目选择和应用。

5.了解药物敏感性试验的选择和应用及常用耐药性监测的试验方法和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简介病原学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原则及常用检测方法。

2.讲授细菌感染检查的特点、程序、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3.讲授病毒感染检查的特点、程序、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4.讲授真菌感染检查的特点、程序、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5.简介病原学检查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6.简介细菌耐药性常用敏感性试验的方法、项目选择和应用。

 

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课时

绪论

第一章常见症状

第二章问诊

第三章基本检查法

第四章一般检查

第五章头部检查

第六章颈部检查

第七章胸部检查

第一节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第二节胸廓胸壁及乳房检查

第三节肺和胸膜检查

第四节心脏血管检查

第八章腹部检查

第九章肛门外生殖器检查

第一十章脊柱与四肢检查

第一十一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十二章血液检查

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

第二节酶学检查

第三节肾功能检查

第一十三章尿液检查

第一十四章粪便检查

第一十五章心电图诊断

第一十六章超声检查

第十七章病历和诊断方法

合计

0.5

9

0.5

1

1

1

1

2

0.5

1

4

4

4

1

3

12.5

3

6

3.5

4

2

18

6

0.5

77

 

使用说明

1.本大纲提供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本科生使用。

2.本大纲所列内容,尤其是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任课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掌握和理解。

3.任课教师对教学顺序可作适当变动,但不要破坏课程的基本体系。

4.本课程全为理论课,但每章节均需安排案例教学或讨论。

考试说明

1、考试方式:

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