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151.docx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1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15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151
第一部分 词语训练词语训练一 怎样积累词汇
同学们都知道,文章是由段组成的,段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语组成的。
这说明词语是作文的基础,要写好作文,就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
像建筑工人盖房一样,先要准备充足的砖、瓦、沙、石、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好高楼大厦。
怎样积累词汇呢?
1.多认识事物,注意积累表示名称的词语。
世界上事物的名称实在太多。
就拿我们天天读的“书”来说,就有十多种名称:
有专供学生上课用的“教科书”,有供老师备课用的“参考书”,有供不识字的小朋友看的“小人书”,有供同学们课外读的“课外书”,有供查找资料用的“工具书”,有按系列成套编写的“系列丛书”,还有古代专讲用兵作战的“兵书”,用药治病的“医书”,按我国传统装订法装订的、线露在外面的“线装书”等等。
对这些书,只有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将它们分辨清楚,也才能准确地说、写出它们的名称。
如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多认识事物,随时随地掌握常见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就能增长知识,扩大眼界,就能丰富我们的词汇,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我国两千多年以前的教育家孔子,就主张学生要积累词汇,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多掌握一些自然景物的名称,他认为这对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是很有好处的。
在同学们学过的古诗词里,就有不少带鸟名、花名、山名、地名的词语,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歌颂祖国的大好山河,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如下列例句中加粗的词语。
带有鸟名的:
①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带有花名的: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带有山名的: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带有江河名的:
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带有地名的: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与各种不同身分的人打交道。
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称呼,怎样称呼才符合别人的身分,才有礼貌,才合乎常情呢?
因此,平时我们也要注意留心这方面的词语。
例如:
在父母身边,你是爸妈的(儿子);
在列车上,你是(乘客);在商店里,你是(顾客);
对日常接触的各种物体,使用的各类用品,也要能准确地说、写出其名称。
如我们时时刻刻在使用的桌子就名目繁多。
从形状上讲,有圆桌、方桌、条桌、三屉桌、五屉桌、椭圆桌、八仙桌。
从用途上讲,名称就更多了。
如:
老师讲课用的叫讲桌。
学生上课用的叫课桌。
2.多观察事物,注意积累描绘事物的词语。
人物千人千面,景物千姿百态,事物千变万化,怎样真实地、栩栩如生地把他(它)们的外貌、姿态、变化描绘出来呢?
一是要多观察,看清楚是什么样。
是高、是矮?
是胖,是瘦?
是长、是短?
是方、是圆?
是粗、是细?
是红、是绿?
是黄、是紫?
是白、是黑?
一是要观察得仔仔细细,看得清清楚楚。
二是要注意积累描绘事物的词语。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描写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语,就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
汉语中这类词语浩如烟海。
现将同学们在小学语文教材里学过的部分词语归类列举。
这既可供同学们作文时参考选用,又可给同学们积累词汇打个基础。
描写自然景色的:
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万物争春青山绿水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描写天象气象的:
晴空万里一轮圆月倾盆大雨红日高照明月当空暴风骤雨描写欢乐场面的:
人潮如海彩旗招展轰轰烈烈人群济济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描写愉快心情的:
笑容满面喜上眉梢神采飞扬喜笑颜开喜出望外放声歌唱
描写人物外貌的:
英俊潇洒红光满面睡眼蒙眬身材魁梧满脸笑容泪眼通红
以上是从小学语文教材里分类整理出来的部分词汇。
同学们应广开积词渠道,从课外读物中,从电影、电视、新闻报刊中,从社交活动中随时随地进行收集,把收集的词汇按《分类积词表》(详见后页)进行整理,建立自己的“小词库”或自编《词汇手册》。
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而有趣的学习活动,同学们不妨试试看。
分类积词表
类别
分项
摘抄
写
人
的
描写人物外貌的
描写人物心理的
描写人物动作的
描写人物神态的
描写人物品德的
3.多分析事物,注意积累表示事物动态的词语。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时时刻刻都在运动和变化。
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的动态写出来呢?
一是在观察周围事物的时候,要特别留心事物处于动态时的特征;二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能准确描绘事物动态的动词。
同学们学过的《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有一句写雨来游水的话: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这句话,抓住雨来游水时动作的特点,用“抖”、“抹”、“吹”、“望”、“笑”等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雨来出水时的五个连续动作,把雨来天真、活泼、顽皮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
可见,我们要把事物的动态写得形象逼真,除了观察、分析事物的动态特征外,还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描写动态的词语。
这方面的词语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同学们做有心人,随时可以收集。
下面略举几例:
写眼睛“看”的动作的词就有几十个:
如:
看瞧望见观盯瞪瞄顾瞥看见观看察看
细看观察探望仰望眺望张望观望斜视凝视巡视
怒视窥视俯视鸟瞰瞻仰打量测览
4.多听听音响,注意积累摹拟声音的词语。
怎样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呢?
除了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具体的描绘外,还要注意倾听它们发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把声音用文字描写出来,让人有“如闻其声”的感觉。
因此,我们平时除要“眼观四面”外,还要注意“耳听八方”,倾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
听它们的音色、音量有什么区别,听它们抑扬顿挫的变化规律,听这些声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然后,把听到的声音记下来,用象声的词语(也就是象声词)描绘出来。
这样,文章就会真的有声有色了。
如下面的例段: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这里描写的是海底世界中动物的声音。
我们虽然没到过海底,但读这段话时,就像真的听到了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
这就是“嗡嗡”、“啾啾”、“汪汪”等象声词的作用。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不少的象声词,如《小英雄雨来》一课就用了如下形形色色的象声词:
嗡嗡嗡嗡的说话声;
哗啦哗啦的翻课本声;
吱扭、哐啷的开门、关门声;
这些声音把文章里人物的身分、人数的多少、音量的大小,语调的轻重缓急部描绘得非常具体逼真。
5.多读多记忆,注意积累寓意深刻的成语。
成语是汉语词汇海洋里的珍珠。
它寓意深刻、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起来言简意明。
如果我们能掌握大量的成语,对我们说话、作文都是很有好处的。
成语之多,浩如烟海,仅一本《汉语成语大词典》就收有17000个。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里也用了不少的成语。
如十二册老舍写的《风》这篇课文中就用了如下八个成语:
七零八散、四面八方、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惊涛骇浪、鬼哭神号、横行无忌、鸡毛蒜皮。
成语这么多,怎样记忆和积累呢?
成语一般是由四个字组成,而且在语法结构和选词组合上多数有一定的规律,且排列有趣。
现在我们根据成语结构选词组合的特点进行分类收集。
这样便于查找,也便于记忆。
下面整理一部分常用成语,为同学们积累成语引路。
(1)带数字的成语。
例:
①“一”字开头的
一五一十一分为二一目了然一丝不苟一团和气
(2)带常用字的成语
例:
①带“人”字的
人才济济助人为乐好为人师人山人海任人为贤不近人情人之常情
(6)还有一类结构特殊的成语不是四个字组成的,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或上三字,下三字;或上四字,下四字;或上五字,下五字;也有上七字,下七字的。
这类成语其实大多数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民谚,有的广为流传,成了人们的熟语。
例:
①吃一堑,长一智。
②听其言,观其行。
③求大同,存小异。
6.多看多整理,注意积累各种各样的叠词。
叠词在我们平时的说话和作文中经常要用它,它能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更形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出现的叠词,大约有下列八种结构形式,同学们可根据这八种形式分类进行积累。
第一种:
ABB式
例:
红艳艳
水汪汪
笑咪咪
冷清清
绿油油
轻飘飘
乐呵呵
闹哄哄
黄灿灿
沉甸甸
气昂昂
静悄悄
7.多组词(扩词)多比较,注意积累同义词和反义词。
练习组词,不但能帮助我们巩固生字、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能使我们积累丰富的词汇。
如用“光”字组词,就能组如下20多个词。
光明
光亮
光滑
光芒
光泽
光润
光荣
光辉
光阴
光源
光速
光疗
日光
月光
灯光
火光
电光
莹光
星光
刀光
闪光
银光
金光
一个字能扩这么多的词,经常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就能积累大量的词汇。
扩词也要注意方法,可以把要扩词的字放在前面做词的词头,如上例的前两排:
光明、光亮……等;也可以把扩词的字放在后面做词尾,如上例的后两排:
日光、月光……。
这样前后考虑,可以展开扩词的思路。
当然更多的是从内容、从范围、从种类、从用途、从事物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展开联想进行扩词。
如给“花”字扩词:
从花的种类思考:
桃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梨花
月季花
芙蓉花
太阳花
牡丹花等
从花的颜色思考:
红花
黄花
白花
紫花
金花等
从用花组成语思考:
奇花异草
花好月圆
五花八门
春暖花开
移花接木
遍地开花
花言巧语
花花绿绿
花开花落
第二部分 句子训练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是文章的基础。
要写好作文,就要练习写好句子。
学习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连贯、写具体……。
把句子的基本功练好了,就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句子训练一怎样把句子写完整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符合两个要求:
一是表达的意思要完整;二是结构要完整。
结构完整的句子一般有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讲“谁”或“什么”,后一部分主要讲“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定要把句子的两个部分都写出来,意思才能表达清楚。
如下面例句:
1
姐姐
学打字。
2
妈妈
是优秀教师。
3
菊花
真好看。
这三个句子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第一句告诉我们“谁干什么——姐姐学打字”;第二句告诉我们“谁是什么——妈妈是优秀教师”;第三句讲“什么怎么样——菊花真好看”。
如果少了一个部分,句子就不完整,意思就不清楚了。
又如:
1
你
星期天去图书馆吗?
2
房子
建好了吗?
3
爸爸
下班了吗?
这三个句子是向别人发问的。
都表达出了完整的意思,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句问:
“你星期天干什么”;第二句问:
“房子怎么样了”;第三句问:
“爸爸是不是下班了”。
为了表达出发问的语气,句子的末尾用了表示疑问语气的“吗”字和“?
”,句意更清楚,听的人就更明白了。
还有一种表达感情的句子,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例三:
1 这棵白杨多高啊!
2 我 玩儿得多么开心啊!
第一句讲“白杨高”,第二句讲“我开心”,都是讲“谁”或“什么”“怎么样”,都有两部分,意思完整。
为了表达对白杨的赞美和“我”的高兴心情,句子的末尾加上了“啊”字和“!
”。
把句子写完整,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我们在语文课中学过的单句的三种基本句式。
如下表
句子训练二 怎样把句子写通顺
作文,除了要把句子写完整外,还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
写通顺,就是写的句子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事理,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
如果句子写出来词序颠倒、不合事理,不合语言习惯,别人就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闹出错误和笑话来。
要把句子写通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词语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
哪个词在前,哪个词在后,哪个词和哪个词搭配,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排列,不能颠三倒四。
例如:
1.我告诉妈妈,鸡生蛋了。
2.妈妈告诉我,鸡生蛋了。
3.弟弟告诉我,妈妈生蛋了。
4.告诉弟弟我,生蛋妈妈了。
上面四个句子所用的词都一样,但因词的顺序变了,所以句子的意思跟着起了变化。
第一句是讲“我”告诉妈妈一件事;第二句则是妈妈告诉“我”一件事;第三句闹成了笑话——“妈妈生蛋了”;第四句由于词序排列混乱,意思表达不清楚,别人无法理解。
上述例句说明,要把句子写通顺,一定要注意词序的排列与词的组合。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事理。
例如:
1.春天到了,种子在发芽、生根、长叶。
2.春天到了,种子在长叶、生根、发芽。
第一句,通顺,合乎植物生长的规律,第二句虽然也通顺,但不合事理。
植物的生长规律是发芽→生根→长叶。
违背事理的句子,在意思上是讲不通的。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
如我们常说“刮风了”“下雨了”。
如果说成“刮雨了”、“下风了”。
人家就要说你是胡说八道。
把句子写通顺,可以经常做如下练习:
1.扩词成句。
例:
树→松树→两棵松树→栽了两棵松树→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我在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
2.整理词序。
例:
好孩子/是个/小勇/懂礼貌的
小勇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3.词语搭配成句。
句子训练三把句子写具体
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
1.翠鸟掠过湖面。
2.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第2句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以后,就具体多了。
它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翠鸟,掠过的湖面“是什么样的”。
如果把第2句再修饰一下:
“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表达的意思就更具体了。
但要注意一点,把句子写具体并不是堆砌很多词语,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该修饰的就修饰,不该修饰的就不要画蛇添足,以免造成重复、累赘。
例如:
1.我们高兴。
2.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第2句加上了“跳起来”,就把“高兴”的结果、程度具体地描绘出来,强化了表达的感染力。
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很多,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的,有下列三种基本方法:
1.加定语。
2.加状语。
例:
弟弟跑来了。
弟弟是怎样跑来的?
弟弟(摇摇晃晃地)跑来了。
3.加补语。
例:
飞机飞。
飞机飞得怎样呢?
飞机飞得(又高又快)。
括号里的词语就是补语。
加上补语,就把飞机飞得怎样写具体了。
句子训练四 怎样把句子写灵活
作文,除了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具体外,还要注意把句子写得灵活,用多种多样的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
这样,语句就显得生动活泼,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多采,鲜明感人。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种句子形式,但最基本的,也就是在说话、作文中用得最多的是下面表格中的四种:
上述四种句式是根据它们在说话、作文中的用途来分的。
我们必须好好掌握。
除了掌握好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这四种基本句式外,还可以用多种方法变换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
1.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个内容。
例如:
写文具盒的样子,就可以用下列三种不同的句式来描述:
①什么样的文具盒?
(长方形的、绿色的、塑料制的文具盒。
)
②文具盒是什么样的?
(文具盒是塑料制的、长方形的、绿色的。
)
③什么样的文具盒是什么样?
(塑料制的文具盒是长方形的、绿色的。
)
2.用同一种句式表达不同的内容。
3.变换词序表达同一内容。
例①列宁打碎了花瓶。
花瓶是列宁打碎的。
上述四例,每组句子表达的意思虽基本相同,但词序改变以后句式变了,句子意思的侧重点就有区别了。
如果我们能运用多种句式来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文章的语言就生动活泼多了,表达的内容也就更确切了。
4.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
5.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例如:
这是很值得赞扬的。
这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这两个句子,意思是一样的,但句式和语气不同。
第一句是陈述句,语调平稳;第二句是反问句,感情比第一句强烈,它迫使读者经过思考得出肯定的结论。
在作文、说话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可变换句式来达到效果。
句子训练五把句子写生动
有些事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声音、性质、结构及活动变化,用直接叙述的方法,很难表达清楚,需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才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呢?
这样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里同时并列地或交错地用几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内容,自然就更生动、形象了。
第三部分 写段训练
写段训练一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
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
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
二是要注意过渡。
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
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
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
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
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4.以物品结构为序写。
写段训练二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
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
一般的规律是:
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
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
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
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
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
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
二是先概述再举例。
三是先整体再部分。
写段训练三把一段话写生动
要把一段话写生动,光靠叙述是不够的,还要从下列几方面下功夫。
1.学会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2.运用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的意思。
通过打比方,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深奥的变为浅显的。
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鲜明。
3.学会拟人。
拟人,就是把要描写的“物”当作“人”来写。
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4.运用排比。
排比,就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在一起。
如同学们记得很牢的一段话: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段话中接连用了五个排比句说明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是共产党人的可贵精神。
运用排比,可以全面而充分地表达中心意思,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5.发挥想象。
想象可以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生动活泼,使读者受到感染。
6.巧用词语。
写话用词准确而富有变化,能使内容形象、生动,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真切。
写段训练四掌握常见的几种段的结构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段的结构形式:
1.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
上述三种都叫总分结构。
第一种形式先总后分,第二种是先分后总,第三种是先总后分再总。
不管运用哪一种构段方法,都要围绕段的中心意思来写,目的是把内容写具体。
2.并列结构。
有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这种结构,段中没有概括全段的句子,段的内容又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
3.承接结构。
这种结构的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按照所写内容的先后顺序,一层紧接一层连起来写的,前后不能颠倒。
有的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承接,有的按时间顺序承接,也有的按物体变化的过程承接。
4.因果结构。
这种结构,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因”和“果”的关系。
一般在因果结构的段落中,往往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而……”等关联词语。
5.转折结构。
这种段的结构特点是:
有同一的中心,但具体内容前后似乎不一致,常用“可是”、“但是”、“然而”等词语表示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转折关系。
第四部分 景物描写训练
写景训练一 要学会观察与描写
作文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观察与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观察,就是用五官认真地察看、感受、体验周围的事物。
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把那些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结构、气味、滋味、声音、软硬、冷热等等,统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有了这种认真的观察,有了这种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入微的体验,就有了丰富的、生动的描写材料。
任何成功的描写,都必须有详尽深入的观察作基础。
怎样学会观察,练好观察的基本功呢?
1.要选择好观察的位置
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
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
同学们还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句诗吗?
这说明虽然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参观游览中,一般都是采用固定观察或移位观察的方式。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观察还是移动位置观察,都不能机械套用,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交叉使用。
什么时候要运用固定位置的观察,什么时候要运用移动位置的观察,也要取决于你计划写的文章的体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
不过,一般地说,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描写事物的顺序和层次的变化。
2.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
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
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
如下面例段: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
如下段:
三是以观察移位变化为序。
我们外出参观或游览,地点和线路经常变化,因而观察的顺序必然随参观游览的顺序而变化。
如下面例段:
四是以事物的结构为序。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观察的时候按事物的结构为顺序,依次进行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如下段对芦沟桥的观察和描写:
3.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
就是同一事物它的特征也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处于静止不动的时候的状态和处于活动、变化时的状态就大不一样。
因此,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
(2)按要求观察写话。
①以空间方位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