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空山道路可研总体概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6272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空山道路可研总体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灵空山道路可研总体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灵空山道路可研总体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灵空山道路可研总体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灵空山道路可研总体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灵空山道路可研总体概况.docx

《灵空山道路可研总体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空山道路可研总体概况.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灵空山道路可研总体概况.docx

灵空山道路可研总体概况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沁源县地处太岳山东麓,沁河之畔,长治市西北部。

东邻沁县;南接屯留、安泽、古县;西连灵石、霍州市;北靠平遥、介休。

沁源县由沁河源头而得名,地理座标在东经111°58′30″~112°32′30″,北纬36°20′20″~37°00′42″之间,全境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74公里,土地总面积2554平方公里,辖5镇9乡260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6.13万,县人民政府驻沁河镇。

近年来沁源县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将山西省建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山西省将长治市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新兴能源产业基地和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的号召,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依托自然条件,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灵空山景区的投资力度,沁源县坚持省委提出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坚持科学发展中要注意六大和谐,即产业和谐、生态和谐、城乡和谐、民生和谐、人文和谐及政治和谐。

充分利用境内的优质旅游资源,响应长治市和沁源县的旅游发展规划,以灵空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打造一个集生态山水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太岳生态休闲精品景区,即灵空山旅游区,是实现六大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

现阶段县道郭(道)下(庄)线是进入灵空山旅游区的主要道路,在运送游客的同时,还承担着沿线附近多家煤矿煤炭的运输和沿线居民的出行,该路等级偏低、宽度窄、弯道多、坡度大、运力不足,而且穿村路段较多,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

为此,沁源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道郭下线进行拓宽改造,为灵空山旅游区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项目的实施也是最近省市两级政府突出抓好重点景区旅游服务业,打造旅游品牌思维新战略的具体措施,拉动内需,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2编制依据

(1)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交通部2010年4月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3)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4)交通部1996年颁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5)山西省交通厅文件晋交科字(1997)56号颁发的“关于试行山西省关于贯彻执行(96)部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6)山西省交通厅晋交公字[2008]345号文“关于印发《山西省交通厅执行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补充规定》);

(7)国家交通部2010年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与参数》;

(8)山西省交通厅文件晋交便字[2008]278号文件“关于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用地篇章的通知”;

(9)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2009)38号《关于公布实施全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通知》。

1.3研究过程

2011年2月由沁源县交通运输局委托长治市通明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进行灵空山旅游公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我公司接到委托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并根据接收任务的目的和范围,进行了多次实地踏勘和调查,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在原路走廊带内沿旧路改造的思路及改造范围,并于2011年3月份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1.4建设的必要性

1、是完善长治市旅游规划,加快灵空山旅游区开发建设的需要

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特点,长治市旅游规划拟定了“贯通两条走廊,开发十个重点旅游区,构筑四大旅游精品”的发展战略,两条走廊分别为从左权经武乡、黎城、平顺、潞城、壶关到河南林州的东部走廊和从介休经沁源、沁县、襄垣、屯留、长子、长治到晋城的西部走廊;十个重点旅游区分别为东山(老顶山)西水(漳泽水库)、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黄崖洞、灵空山、仙堂山、太行龙洞、发鸠山旅游区、辛安泉域、沁屯旅游区;四大旅游精品分别为太行峡谷观光旅游精品、红色太行旅游精品、太行水乡乡村旅游精品、绿色太岳生态休闲精品。

灵空山旅游区位于沁源县境内的太岳山区,既是重点开发的十大景区之一,也是四大旅游精品之一,并且位于西部旅游走廊带上,在长治的旅游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生态旅游价值,是太岳生态旅游的代表。

相比具有“雄浑、大气、奇峻、阳刚”的太行山脉,太岳山脉则具有“秀美、亲切、婉转、阴柔”的特点。

太行山脉以太行山大峡谷为核心,景区的规划开发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与知名度,而太岳山脉的生态旅游则刚刚破题,下一阶段将重点建设灵空山旅游区。

作为长治规划的十大景区之一,灵空山旅游区包括圣寿寺、花坡、沁河源头、芊林背、风洞沟等众多景区,是集亚原始森林、山水凤光、文物古刹、高山草甸等人文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有景之美、松之奇、崖之险、师之神、谷之趣之说。

根据山西省旅游发展的长期规划,灵空山旅游区将建成国家4A级景区,

与其余三大旅游精品相比,灵空山旅游区开发相对滞后,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县道郭下线虽是通向灵空山景区的主要道路,是开发灵空山旅游区的主要交通基础设施,但目前的道路状况已经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为加快灵空山旅游区的开发速度,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沁源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郭下线作为灵空山旅游公路进行拓宽改造。

2、是提高主骨架公路等级,强化道路整体服务功能的需要

沁源县境内的公路网络主要由S222线、S323线、S322线形成主骨架,其中S222线(汾阳—屯留线)贯通沁源县南北,S323线(沁源—洪洞线)和S322线(沁源—涉县线)纵横沁源县东西,3条省道既是沁源县的主干道,又是出境线,是沁源县的经济命脉。

并且S222线、S323线与县道郭下线在沁源县中部形成一个环形公路网络,该环形公路网络从县城出发,沿S222线经交口在郭道上郭下线,过程壁、韩洪,在下庄与S323线相交,利用S323线穿过李元镇重新折回县城,全线途经3镇2乡,全长40公里。

沁源县境内所有的公路主干道和出境线均与该公路网络直接或间接相连。

可以说,沁源县的公路网是以该环形公路网络为核心,向外辐射的一个公路网。

在整个环形公路网中,S222线与S323线已经按二级公路标准改建完成,而县道郭下线勉强够得上四级公路标准,成为路网中的“瓶颈”路段。

因此将县道郭下线拓宽改建后,可加强沁源主骨架路网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利于提高沁源县整体路网服务水平。

3、是解决煤炭外运,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沁源县煤炭资源丰富,在沁源县西北部及县道郭下线沿线分布着多家煤矿,经调查主要有山西新达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梅园集团沁源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沁源嘉元煤矿有限公司、山西沁新煤焦股份有限公司新源煤矿、山西安铭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安神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沁源李城煤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煤矿的煤炭经县道郭下线外运出境,从而给郭下线带来很大的交通运输压力。

本次对县道郭下线的拓宽改造后,可使道路的运输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沁源县煤炭的外运,为沿线及附近煤矿的改造升级,提高产能与资源重组创造了上升的空间和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4、是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本项目路线全长20.295公里,途径3个乡镇10个村庄,涉及人口约1.6万人。

并且和县道上舍至鱼儿泉、程壁至卫华公路相接,这两条公路所经村庄人口最终也经过本项目出行,间接涉及村庄27个,人口约2.6万人。

本项目拓宽改建后,将会改善大约4.2万人出行条件,方便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沿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5主要研究结论

1.5.1交通量预测

本项目按2010年4月交通部颁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规定,预测年限为项目建成后的20年。

本项目全长20.295公里,根据各段在路网中的功能、交通组成,本次预测采用断面交通量预测法,分三段进行远景交通量预测。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

本项目远景交通量预测结果

单位:

pcu/d表1-1

交通量

年份

AK0+000~AK12+600

AK12+600~AK15+600

AK15+600~AK20+295

2013

3401

2574

3156

2015

4211

3187

3907

2020

6168

4669

5723

2025

8186

6196

7595

2030

9895

7489

9181

2032

10384

7859

9634

1.5.2技术标准分析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2032年AK0+000~AK12+600段、AK12+600~AK15+600段、AK15+600~AK20+295段年平均日交通量分别达到了10384pcu/d、7859pcu/d、9634pcu/d。

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二级公路的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pcu/d,因此本项目宜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本项目拓宽改造后,作为通向灵空山旅游区的主要道路,还承担着沿线附近多家煤矿煤炭的运输和居民的出行,是沁源县中部地区的一条主骨架公路,在沁源县的公路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交通量的预测结果,结合地方政府对本项目的意见,确定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

其中AK0+000~AK12+600、AK15+600~AK20+295段路基宽度采用12米,设计速度采用60公里/小时;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AK12+600~AK15+600段路基宽度采用8.5米,设计速度采用40公里/小时。

1.5.3技术标准

1.5.3.1设计速度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其中AK0+000~AK12+600、AK15+600~AK20+295主要沿旧路拓宽改造,地形平缓,设计速度采用60公里/小时;AK12+600~AK15+600段原路跨越梯子坡山,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设计速度采用40公里/小时。

1.5.3.2路基宽度

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设计速度采用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宜采用10m,但考虑到本项目建成后客货混行,安全隐患较大,且过村路段较多,在部分路段需要设置慢车道,故AK0+000~AK12+600、AK15+600~AK20+295段路基宽度采用12米;本项目AK12+600~AK15+600段设计速度采用40公里/小时,按照规范规定路基宽度采用8.5米。

全线桥涵与路基同宽。

1.5.3.3汽车荷载等级

本项目将来属于混合交通,桥涵汽车荷载等级均按公路—Ⅱ级考虑。

本项目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2。

主要技术标准表

表1-2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A线方案

AK0+000~AK12+600

AK12+600~AK15+600

AK15+600~AK20+295

1

公路等级

2

设计速度

km/h

60

40

60

3

路基宽度

m

10

8.5

10

4

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200

100

200

5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125

60

125

6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m

1500

600

1500

7

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形)

m

2000

700

2000

8

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凸形)

m

1400

450

1400

9

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凹形)

m

1500

700

1500

10

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凹形)

m

1000

450

1000

11

最大纵坡

%

6

7

6

12

路面面层类型

沥青砼路面

13

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

1/100

14

小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1/50

15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Ⅱ级

16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0.1g

1.5.4路线走向与方案比选

1.5.4.1路线方案拟定的原则

路线走向方案的选择,根据路线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结合拟建公路等级、在公路网中的位置、作用功能和特点,以及景区分布、景点位置、沿线企业分布、村镇位置、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比选后确定路线方案。

在定线的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则如下:

(1)作为通向灵空山旅游区的主要道路,要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规划要求。

(2)作为沁源县中部地区的主要骨架公路,注意布线的合理性和协调性。

(3)作为S323线和S222线的连接公路,沁源县的主要县道之一,在满足旅游业的发展的同时,要兼顾沿线企业的物资运输,特别是沿线附近煤矿煤炭的外运。

(4)与改善当地居民出行条件,带动沿线群众致富结合起来。

(5)旧路线形指标容许的路段,一定要充分利用原路进行拓宽改造,减少新增占地的数量,少占林地和耕地,避免大量拆迁,减少对群众利益的侵扰。

(6)路线跨越梯子坡山时,由于原路技术指标偏低,利用价值不大,该段基本属于新建,在进行平纵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地形,尽量避免大填大挖;以防破坏原生态植被和诱发较大的地质灾害与水土流失。

在必须设计为较大填挖的路段,在设计中应做好排水设施,尽量减少水流对路基的破坏,并做好防护设计,充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7)原路与沁河相交时为过水路面,本次设计应对路线纵断进行调整并增设构造物跨越沁河,保障道路全天候畅通。

(8)绕避不良地质地段,如遇到无法避让地段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拟建公路的安全。

(9)考虑施工环境和条件,以及施工过程中对现有公路运输的干扰和影响。

(10)路线沿线被交道路较多,在路线进行平纵设计时,要考虑被交道路的衔接顺适。

(11)以人为本、和谐设计,尽量缩短路线长度,减少工程数量,采取适当的平纵指标,降低工程造价,降低营运消耗,保证运营安全和舒适。

1.5.4.2旅游公路路径分析与改造范围的确定

灵空山景区位于沁源县西侧,与古县、霍州交界,从路网结构分析,从外界进入景区主要有三个方向:

一是由北即平遥、介休方向沿S222线南下至郭道后,沿郭下线西行至下庄,再经S323线到达灵空山旅游区;二是由南即沁源县城方向北上沿S323线途径李元直接到达灵空山旅游区;三是由东即沁县方向先由S322到交口,要么北转S222线到郭道,再走郭下线到下庄,利用S323线到达灵空山景区,要么南下S222线至县城东,再走S323线直接到达景区,这两条路线距离基本相当。

总之,无论从北、南、东这三个方向中的那个方向都要集中于下庄这个节点,也离不开由S222线郭道至县城段,S323线县城至下庄段,县道郭下线形成的环形网络。

而这个环形的路网中S222线与S323线在近几年刚刚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过,唯独县道郭下线路况较差,作为通向灵空山旅游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不能保证车辆安全正常到达景区,现需对其进行改造。

1.5.4.3路线起终点

路线起点

本项目路线起点设在原S222线K122+000处,即郭道桥南桥头转弯处,将路线起点设于此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虽然S222线郭道村过境段已改移出村东,但原路也做了改造,仍然可以保证郭道线与改线后的S222线连接畅通,不影响道路的整体使用功能。

此处为县道郭下线的起点,将旅游路起点设于此处,可以保证道路改造的完整性。

该处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安全性比较高,无拆迁,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

路线终点

本项目路线终点位于下庄村南,与S323线K16+100相接,将终点设于此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可以利用S323线通向灵空山景区,保证了旅游公路的完整性。

此处为县道郭下线的终点,确保道路改造的完整性。

该处地势平坦,视线良好,便于衔接,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

总之本项目路线起终点的选择比较明确,不存在比较方案,即原县道郭下线的起终点。

1.5.4.4路线方案

项目组接到任务后,多次对实地进行了踏勘,并在1∶10000地形图上反复布线比较,在路线布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控制因素,按照路线布设原则,项目组对各方案进行了细致的纸上定线、野外踏勘、调查,并进行了工程量、造价对比,施工难度考虑、路线线位优化等工作,又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后,最终确定了一条推荐路线方案和两条局部比较方案,路线方案及长度见表1-3。

路线方案及长度一览表

表1-3

名称

起点

终点

长度(km)

备注

A线方案

AK0+000

AK20+295

20.295

一般路段路基宽度12米,局部路段路基宽度8.5米的宽度不同方案

B线方案

BNK0+400

=AK0+400

BNK13+320

=AK13+060

12.92

局部设置运煤专线和

旅游专线的组合方案

(运煤专线)

BBK0+400

=AK0+400

BBK13+060

=AK13+060

12.66

局部设置运煤专线和

旅游专线的组合方案

(旅游专线)

C线方案

CK12+600

=AK12+600

CK15+600

=AK15+600

3.0

平面相同,纵断不同,全线路路基宽度均为12米方案

(1)A线方案(沿原路拓宽改造方案)

A线方案起点设在原S222线K122+000处,即郭道桥南桥头转弯处,总体走向由东向西,沿郭下线拓宽改造,在AK1+480处对原过水路面进行调坡改造,新修桥梁跨过沁河,继续向西沿郭下线拓宽改造,途径太岳林业局、杨家岭、程壁、王壁、定安沟、韩洪,在上舍改出村外后,南转翻越梯子坡山,下山后继续沿郭下线向南拓宽改造,经李城、上庄,在下庄村外与S323线K16+100处相连。

A线方案全长20.295公里,其中AK0+000~AK12+600、AK15+600~AK20+295段除对原过水路面及上舍村改线外,绝大部分路段利用旧路拓宽改造,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2米,以上两段总长17.295公里,占路线总长85.22%;AK12+600~AK15+600段原路跨越梯子坡山,由于旧路平纵指标偏低,利用价值不大,即使部分路段平面线形能够勉强利用,纵断也无法满足技术标准,下挖过大,故该段按新建路考虑,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8.5米,该段长3.0公里,占路线总长14.78%。

A线方案共设大桥1座,长132延米;设中小桥7座,累计长142延米。

A线方案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4,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5。

A线方案技术指标表

表1-4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A线方案

备注

AK0+000~AK12+600

AK12+600~AK15+600

AK15+600~AK20+295

全线

一、路线

1

公路等级

2

设计速度

km/h

60

40

60

3

路基宽度

m

12

8.5

12

4

路线长度

km

12.6

3.0

4.695

20.295

二、平面

5

交点数

12

7

7

26

6

平均每公里交点

0.95

2.33

1.49

1.28

7

圆曲线最小半径

m/处

250/2

120/1

200/1

120/1

三、纵面

8

变坡点数

12

10

6

28

9

平均每公里变坡点数

0.95

3.33

1.28

1.38

10

最大纵坡

%/处

3.67/1

6.95/4

2.4/1

6.95/4

11

最小坡长

m/处

310/1

120/1

195/1

120/1

12

最小竖曲线

半径

凸形

m/处

7200/1

1500/1

7600/1

1500/1

凹形

m/处

4000/1

1600/3

9000/1

1600/3

A线方案工程数量表

表1-5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A线方案

备注

一、路线

1

路线长度

km

20.295

二、路基路面

2

土石方

土方

1000m3

198.816

石方

1000m3

193.219

3

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

100m3

497.84

4

路面

1000m2

214.626

三、桥涵

5

大桥

延m/座

132/1

6

中桥

延m/座

75/2

7

小桥

延m/座

67/5

8

涵洞

48

四、征地拆迁

9

征用土地

371.4

不含旧路

10

拆迁房屋

m2

4024

五、交叉路线

11

平面交叉

14

六、全路段工程造价

万元

13028.3159

七、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641.9471

(2)B线方案(局部设置运煤专线和旅游专线的组合方案)

本项目交通量主要由运煤车辆和旅游车辆两部分组成,客货混行,干扰较大,如果全线能另外选择一条路线将运煤车辆和旅游车辆全部分开更适合作为旅游公路使用,但全线上舍至终点段作为跨越山岭线,先上后下,且在山脊或山脚布线,修成分离式路基造价会增加许多,而且地形条件也不容许,但原路起点至上舍段沿沁河河道北侧布线,地势平坦,可以考虑在原路对岸,即河道南侧重新开辟一条线位将运煤车辆和旅游车辆分开。

因此项目组提出了在局部路段设置运煤专线和旅游专线的组合方案,即B线方案进行比较。

B线方案由运煤专线和旅游专线两部分组成,其中新辟线位为运煤专线,简称南线;将郭下线路面改造后作为旅游专线,简称北线。

南线起于A线方案AK0+400处,即原郭下线准备跨河转弯处,起点桩号为BNK0+400,与郭下线分离后,在原路对面沁河南岸沿山脚下布线,途径朱合沟、胡家坪、在上舍南即与北线合并,终点桩号为BNK13+320。

B线方案南线全长12.92公里,为新修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路面结构为沥青砼,按重交通设计。

B线方案北线起点与南线一致,起于AK0+400处,起点桩号为BBK0+400,沿原路进行路面改造,平纵线形参考相对应的A线方案,除BBK1+480处原过水路面段及上舍过村段进行调坡改线外,其余路段基本维持原线形不变。

北线全线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7.5米,路面结构为沥青砼,按轻交通设计,桥涵与路基同宽。

B线方案南线新建小桥2座,累计长度为34延米,B线方案北线新建大桥1座,长132延米,小桥1座,长16延米。

B线方案技术指标见表1-6,主要工程量见表1-7。

 

B线方案技术指标表

表1-6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B线方案

备注

南线

(运煤专线)

北线(旅游专线、

线位参考对应A线方案)

一、路线

1

公路等级

2

设计速度

km/h

40

30

3

路基宽度

m

8.5

7.5

4

路线长度

km

12.92

12.66

二、平面

5

交点数

12

13

6

平均每公里交点

0.93

1.03

7

圆曲线最小半径

m/处

190.54/1

25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