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含答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A、名不虚传杳无音信形神兼备B、名副其实无影无踪惟妙惟肖
C、名不虚传无影无踪惟妙惟肖D、名副其实无影无踪形神兼备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孤鸿 寂莫 漏断 卜算子
B.遗踪任凭浮萍水龙吟
C.幽梦梳装纵使墓志铭
D.何妨雨具狼狈定风泼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世的消息,总令我无比伤感,尤其是这回相濡以沫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B.在网络上流行像微博这样的片段式读物,让某些不爱阅读的人可以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个读书人了。
C.2008年末,约旦河西岸刀兵再起。
以色列开展“铸铅行动”对加沙地带实施军事打击,十几天后,已有超过4000人死伤,其中包括妇女、儿童和大量平民。
D.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对污染企业及其排污行为监管不力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过于看重这些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环境保护有关。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窠臼迷惑岛屿清天白日
B.骚动穹顶木屑讫今为止
C.毗邻筹画阈值富丽堂黄
D.格调蚁冢书籍苦口婆心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综合运用
6.仿照划线句,接写两句。
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
7.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
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
高一
(2)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
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
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
要求:
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8.根据文意,依照画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扩展语句。
翻开古往今来的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
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照下面的句式,以“青春”开头,再续写两个句子,组成文意连贯的排比句。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换一种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等)进行仿写。
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激动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雷雨》选段,完成1~4题。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
——(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凤看蘩漪不说话。
蘩 漪 (觉得空气不对了)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
(停,向四凤)药呢?
蘩 漪 (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
——(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倒了来。
蘩 漪 (反抗地)我不愿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
(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
(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蘩 漪 (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
四凤放下药碗。
周朴园 (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你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爸,不要这样。
周朴园 你说什么?
周 萍 (低头,到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蘩 漪 (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 漪 (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冲,拿起药又放下)不!
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
我——
周朴园 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 萍 (走到蘩漪前,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要下跪。
蘩 漪 (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
(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的严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1.这场戏所写的中心事件是,这矛盾冲突的实质是。
它主要表现了周家内部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
2.这场戏有三个层次,请分别写出周朴园与蘩漪两人的表现过程。
周朴园:
蘩漪:
3.周朴园的台词,特别是画线部分,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4.
最后一段中的蘩漪的舞台说明文字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2.下面是《雷雨》中的一个片段,请写出画线句的潜台词。
周蘩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鲁四凤我。
周蘩漪太不好喝了,倒了它吧!
鲁四凤倒了它?
周蘩漪嗯?
好,(想起朴园严厉的脸)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
不,(厌恶)你还是倒了它。
鲁四凤(犹豫)嗯。
周蘩漪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
答:
13.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周朴园 哦,侍萍!
(低声)是你?
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
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②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③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④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1.对这个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
B.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C.鲁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
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2.
(1)①句表现了周朴园怎样的感情?
(2)②、③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④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应如何分析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3.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
“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对侍萍的命运观,应如何理解?
4.上面的对话表现出鲁侍萍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朴园 (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繁 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 漪(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反抗地)爸!
周朴园(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说,请母亲喝。
周 冲(拿着药碗,手发颤)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你说什么?
周 萍(低头,至周冲前。
低声)听爸爸的话吧。
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含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爸的气是不会消的。
繁 漪(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
周朴园(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
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该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 漪(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又放下)不!
我喝不下!
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爸!
我——
周朴园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 萍(走至繁漪,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
周朴园(高声)跪下!
周萍望着繁漪,繁漪泪痕满面,周冲气得 发抖。
周朴园叫你跪下。
(周萍正要下跪)
繁 漪(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
(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峻厉的眼光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
哭着,向右边饭厅跑下。
1.人物的台词是话剧的灵魂,试分析画线部分的台词反映了周朴园怎样的性格?
2.请分析这场戏是如何巧借舞台说明展示繁漪心理变化的?
3.根据文意,结合《雷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繁漪这一艺术形象的认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朴园 (忽然)好!
痛痛快快的!
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
周朴园留着你养老。
鲁侍萍(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周朴园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
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
不过——
鲁侍萍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么?
你放心,我不会的。
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
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什么?
周朴园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你?
(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朴园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什么?
说吧。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你想见他?
鲁侍萍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
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
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
我不会那样傻的。
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
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
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也是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1.从文中画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怎样理解的?
请简要分析。
2.当鲁侍萍提出要见周萍时,周朴园为什么要断断续续地说“他很大了”“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话?
你是怎样理解的?
3.周朴园为什么一再提到钱?
为什么在“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之后,他还要签好五千块钱的支票给鲁侍萍?
评卷人
得分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思想的当代省察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儒家思想由于失去了滋养其生存、发展的自然经济基础。
因此也就基本失去了造血再生的功能。
作为价值体系,它的那些具有浓厚自然经济色彩和等级观念的内涵必然同当代社会渐行渐远。
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匮乏,使那些在传统社会具有先进性的理念,比如民本思想,也被民主等现代意识所超越。
尽管儒家思想与传统社会专制政治并不等同,但历史上儒家思想依靠专制制度而广泛影响社会生活也是客观事实。
整体而言,已无法对时代重大问题进行积极回应的儒家思想,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边缘化是不可避免的。
对儒家思想边缘化的判断,并不意味对其影响力的全盘否定。
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
契合了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演进特点,在历史的演进中,它的诸多理念已融入民族的血脉当中,从而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儒家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既包含积极合理的因素,也具有应否定舍弃的内容,两者交融共生。
例如,在儒家思想中,反对“率兽食人”之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
这种共生意味着:
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并不是边界清晰、易于切割的对立面,它们不是互相否定、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
所谓积极性与消极性的分野,是一种基于时代性的判断,在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之际,就其思想体系的构建者而言,这些“积极”与“消极”的区别并不存在。
在此意义上,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是附带着消极内容的积极,而消极方面则是伴随着积极内涵的消极,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具有某种同质化的属性,如同一个苹果的酸甜两种味道,它们同源于自然经济基础这个苹果的内核,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特定价值内涵。
正是这个内核,导致儒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共生、交融。
现代化进程中,在缺乏对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科学认识的氛围下,衍生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膜拜情绪:
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发掘来满足转轨时期社会主体的精神需求,希望以传统的文化资源来搭建当代的心灵家园,赋予儒家思想以“化现代”的使命。
鉴于儒家思想影响力的持久,不可否认,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个使命。
但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不论它的影响力多么持久深远,构成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的核心理念都是产生于过去,而不是当代。
因此,它的某些内涵必定会和当代社会不相兼容,诸如“民本”、“和合”等,由于和当代社会的一些主流价值观念,如“民主”、“和谐”具有某些风格相近的“形似”,如果对这种“形似”不加以辩证的分析,这种经过包装的、“现代化”的儒家思想既不可能实现“化现代”的任务,也无法实现自身真正的现代化。
省察的目的在于寻找扬弃的路径。
由于儒家思想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共享一个苹果的内核、同源于自然经济基础,两者间的同质性导致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无法承担对消极方面的否定、无法独立担负起对自身进行扬弃的任务,因此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强大、先进、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血液的注入与引领。
(选自2012-09-23《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儒家思想边缘化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经济,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儒家思想本身已基本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B.儒家思想价值体系中,那些具有浓厚自然经济色彩和等级观念的内涵,只能会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C.儒家思想缺乏科学与民主精神,它的一些在传统社会具有先进性的理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现代意识所超越。
D.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广泛地影响了社会生活,靠的就是专制制度,这样的历史客观事实足以证明它与当今社会的不相兼容。
2.对儒家思想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共生共存,是同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对立的两种特质。
B.儒家思想产生之际,就其思想体系的构建者而言,并不存在积极性和消极性的区别,基于时代性的判断才有了二者的划分。
C.儒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源于自然经济基础这个内核,两者因此而具有某种同质化的属性。
D.儒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表现为共生、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积极是消极的积极,消极是积极的消极。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项是()
A.儒家思想就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来看,既表现出边缘化的趋势,又体现出持久性的特点。
B.传统文化资源不能用来搭建当代的心灵家园,因为它们的某些内涵必定和当代社会不相兼容。
C.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认识,应该加以辩证分析,不应该带有情绪化倾向。
D.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只有引入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血液,才能完成对儒家思想进行扬弃的任务。
1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香道·人道·天道
俞天白
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
但茶道与花道传承之时,香道却被冷落了。
香道源于人道。
环形香、线香、粉香等本就与生活十分密切。
奶奶念经要点佛香,父亲驱除家中秽气要点线香,我读唐宋诗文时也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
像“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李白),像“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白居易),还有“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陆游)等等,都是。
香是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香文化随着祭祀祖宗、奉天敬神就开始了,并逐渐成为文人的独特爱好。
如屈原的《离骚》,还有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等。
至唐代,香文化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强调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
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品香有燃、熏、置、煮、佩等多种方式,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
得气、得神、得道。
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
同时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闻香识人”,沉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
沉香被称为“香中之王”,是中国文人香的基本原料。
人们爱沉香不是因为《本草纲目》中所说“片值万钱”,而是从“形而下者是谓器,形而上者是谓道”的角度来重视的。
沉香树并不香,香的是它的树脂,但这树脂只在刀砍斧伤、雷电摧残后,入土、入水历尽艰辛中,才由天地孕育成奇香。
人们自然把它视作天地灵物。
香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这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英国作家吉卜林说:
“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
”作为嗅觉文化的香道,它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最能引发人们共鸣。
今天世界所有名贵香水,多少都加了从沉香中提取的精油。
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
《楞严经》纪录高僧围绕沉香与佛对答,香严童子的回答是,“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踪)”。
无独有偶,这种禅意也出现于诗人陈与义的《焚香》诗中:
“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在这种境界里,香味不是从木中来,不是从火中来,也不是从空中来,更不是从烟中来,而是从心中来。
这“心”,就是人的本真。
正因如此,《圣经》里有沉香树是上帝亲手所栽的叙述,佛教把沉香当成敬佛圣品。
中国哲学始终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发展境界,也是人类共有的一个“梦”。
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
(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香道源于人道”的一项是()
A.香与生活关系很密切,就连清洁空气都会用到香。
B.无论是祭祀祖先还是礼佛敬神,人们都离不开香。
C.香是中国文人的独特爱好,吟诗作文也离不开香。
D.在唐代文人的推动下,香文化逐渐发展成“香道”。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孔子的《漪兰》之曲,都证明着香文化已逐渐成为了中国文人的独特爱好。
B.香文化有“得气、得神、得道”三种境界,而且逐渐摆脱了闻香、品香的雏形,进而形成完整的香道体系。
C.沉香被称作是“香中之王”,但有意思的是,香味不来源于树本身,而是被人们视作“天地灵物”的树脂。
D.《楞严经》中香严童子的回答与陈与义的《焚香》诗,都说明香气不来自木头,也不来自烟火,只来自心。
3.作者认为“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理由有哪些?
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知识分子
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
要批判得好,必须有批判的武器——专业知识和缜密逻辑,而公共知识分子显然有掌握这种武器的本领,因为他们有专业和逻辑的长期训练。
而且,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能在批判别人的同时,兼顾批判自己。
这种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是公共知识分子成为社会良心最重要的理由。
要批判得好,得让公众明白,而公众要明白,必须具备理性素养。
这种理性素养绝不是在“保钓游行”中打、砸自己的同胞以及他们的轿车,绝不是抬出伟大领袖的名号回归极“左”的政策路线上去,绝不是动不动就骂人、约架、暴力相向,它应该是在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中有多种角度的看法,应该合乎事物的本来面貌,合乎历史事实,无论何种批判,何种意见,都应该持之有据、论之有理,遵循理性推理的基本逻辑。
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人遗传了一种人情、伦理、道德基因,而少了一些科学理性精神,由此形成了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所论证的观点:
中国人重内向超越,而缺少西方人重外向超越的精神。
由于普通民众缺乏理性精神,公共知识分子就必须依靠自身的理性训练和理性储备向民众源源不断地提供、传递、引路,于是,公共知识分子就有了一种传道士的责任和使命。
只要公共知识分子能在传道的过程中,坚持应有的理性,循着公平、正义的价值向前走,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权,从道不从利,那他们就有存在的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理性的批判,并不是一些人口中所谓的“骂政府”、“骂体制”行为。
政府的行为、体制的运行需要民众的监督,有了监督,就有了批判,而不是简单的谩骂、攻击和暴力威胁。
骂是解决不了中国社会的弊端的,必须有理性的批判和理性的建议,中国社会才有良性运转的将来。
而有的人直接将理性的批判一概贬斥为“公知”言论,只能说明他的理性素养低下和暴力情绪的泛滥。
在公共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的社会批判和理性呼吁下,民众已经认识到中国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同时,改革的共识正在中国各个阶层中凝聚。
有了这种共识,推动改革就有了民意基础,而改革的步骤和措施就属于技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了。
今天,公共知识分子要甩掉“公知”的帽子,必须坚持在意见纷争的市场中保持真我本色,做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
所谓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不是告诉民众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也不是满足民众情绪化的心理需求,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对生活常识提出质疑、批判,审视现有明规则和潜规则运行的不合理、不合法之处,提出一些符合人文历史潮流的观念、思想,供大众再熟悉、再批判、再建构,在相互之间理性批判的碰撞下,共同找到一条前行的路。
在判别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过程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