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高中政治三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5436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高中政治三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文化生活高中政治三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文化生活高中政治三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文化生活高中政治三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文化生活高中政治三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高中政治三轮.docx

《文化生活高中政治三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高中政治三轮.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高中政治三轮.docx

文化生活高中政治三轮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

自主完善

[考点梳理]

1.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对文化的理解

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典题回放]

考点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例1】(2011•天津)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思路与方法: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根据材料,台湾果农的做法不仅是将不同原料的东西放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给该商品取了有着中国浓郁文化特色的名称。

A项入选,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B与题意不符,不是侧重讲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作用;C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能说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说法与题目无关。

答案:

A

考点二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例2】(2011•山东)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思路与方法:

本题属于小切口考查的题目。

题目本身并不难,关键是看清限定范围,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

①对汉阳铁厂原址党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三文化的作用

【例3】(2011·安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思路与方法:

用文化的作用来分析,我们要阐明理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有深刻影响,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对中国综合国力、中国的国家形象有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考点四文化对人的影响

【例4】(2007•广东单科)辨析: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思路与方法: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了人的发展,是正确的,但不能就此说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文化有先进文化与腐朽文化、落后文化之分。

后者会消磨人的意志,影响人的正常发展,甚至使人走上邪路。

所以作为辨析题明确以上辨点分条表述即可。

参考答案:

(1)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

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危害人的进步。

(3)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考点预测]

从近几年山东高考试卷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考查文化的作用。

结合今年的社会热点,今年备考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山东省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做法为载体,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结合“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对接,说明文化的作用,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主要编撰人:

昌邑文山中学胡小玲)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自主完善

[考点梳理]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正确的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③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传播

途径

重要途径

商人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其他途径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手段

 

传媒

①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②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大众传媒

形式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特点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1)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②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中外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推动文化交流的措施: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

态度原则

②既要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运用科技,大众传媒等手段推动文化交流。

④在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6.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基本形式: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2)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影响

①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着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2)立足社会实践,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

8.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3)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9.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

原因

要求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意义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对策

根本途径

立足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主体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反对错误倾向

①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②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必由之路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10.创新与借鉴、融合

(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典题回放]

考点一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例1】(2011年,福建卷)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清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名仁人名士。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保护文化遗产( )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思路与方法: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但本身并不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途径,也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故A、C应排除。

B项观点片面,虽然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有其自身价值,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而不仅仅具有经济价值。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而民族文化又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与血脉,故D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D

考点二创新与借鉴、融合

【例2】(2011年,山东卷)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

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与方法:

将我国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向世界,增进世界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增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①④正确;中外文化的交流能够丰富中华文化但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排除②;③与材料重复,排除。

答案:

B

考点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例3】(2011年,山东卷)“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

关于下面“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与方法:

②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②;④说法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不是主要形式。

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意味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传播了文化,选③;好客山东贺年会以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点为支撑点,体现出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选①。

答案:

B

考点四文化创新

【例4】(2011年,浙江)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

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思路与方法:

本题属于阐释类试题,这类试题通常要求结合某一具体材料,阐释指定的理论观点。

解题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根据设问要求,调用知识。

就本题而言,考生应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理有哪些。

文化的传承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体现横向积累的文化传播,一个是体现纵向积累的文化继承。

相应的理论要点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创新的理论要点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第二步,研读材料,找到与上述三个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

材料有4句,第1句是总体介绍;第2、3、4句分别从文化继承、文化创新、文化传播三个角度进行具体说明,正好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三个理论要点相对应。

第三步,把理论要点与对应的具体信息结合起来,对理论要点进行阐释。

构建答案时,应先呈现理论要点,再结合对应信息,分析这一要点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考点预测]

从近几年山东高考试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看,都是对基础理论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多与其他相关知识结合,具有较大程度的综合性。

本专题在2012年的高考中依然是考查的重点。

所以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与当前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实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等重大文化活动相结合设计题目。

(主要编撰人:

昌邑文山中学胡小玲)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自主完善

[考点梳理]

1.古老中华文化的历程

殷周时期:

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朝时期: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汉代: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

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

宋元明时期:

古代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产生了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最有说服力的见证:

汉字和史书典籍

(1)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5.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6.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一致的。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必要性

①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因为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④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⑤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典题回放]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例1】(2011年,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思路与方法:

这句话与题目有关的是后半句“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这句明显错误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也是错误的。

故只剩下A.①②

答案:

A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2】(2011年,江苏卷)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

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

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路与方法: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我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南剧北唱、北戏南演,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渐趋融合,所以①④选。

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得益于文化市场的调节,不是“时尚流行”。

因此,③入选,②不选。

答案:

C

考点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例3】(2011年,福建卷)“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