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Ⅱ卷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0542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Ⅱ卷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Ⅱ卷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Ⅱ卷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Ⅱ卷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Ⅱ卷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Ⅱ卷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x

《全国Ⅱ卷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Ⅱ卷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Ⅱ卷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x

全国Ⅱ卷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

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无信不威

信,是“诚信”最直观的行为表现和检验标准,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信守,做事一定办到,讲究信用,受人信任,这是诚信的外化体现。

“信”之一字,虽然千金一诺最为沉重,但空口无凭又最为虚泛,观其行径还要等待漫漫时间的印证,所以,“信”在外化体现方面,就产生了一种加固信任的仪式。

仪式也并不复杂,中国的印章,就是一种仪式化的凭信。

对于一国来讲,国之玉玺,郑重一落,就印盖出了国家信誉;对于个人来讲,名章为凭,红印一盖,就代表着本人信誉。

所以理想化的“信”包括了三个维度:

主体信诺,客体信任,而连接这主体与客体的就是信誉。

首先自己有诺必信,而后才能建立信誉,最后赢得旁人信任。

“信”对国家、对个人都极为重要,《左传》中就说,“信,国之宝也”,信用是国家的重宝。

信誉建立,比城池建造、经济建设都更难,建立之后的维持亦难,信诺百事可能才筑造起一道信任的高墙,但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

国之信,建之无形,毁之无影,易毁难建,去即无存。

这个道理,两千六百年前的晋文公重耳就深深懂得。

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退避三舍”成就了他一代春秋霸主的地位,成就他的,不仅是实力的响亮,更是人格的响亮;成就晋国的,不仅是国力的强大,更是国格的强大。

这就是《孔子家语》里说的: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国家一言之信,胜过万马千军。

一国对外要维护信用,对内也要建立信誉,面对国家民众才能形成政府公信力。

《论语》中就记载有关于公信力的讨论,学生子贡曾向孔子询问治国之政,孔子说: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充足粮食、充足兵力,人民能信任政府,这就是治理政事之要。

但子贡总有进一步的思考,他继续问,在这三者里如果必须要去掉一项,能去掉哪一方面呢?

孔子说:

“去兵。

”子贡还想探寻答案的唯一性,于是又问,如果再去掉一项,在粮食充足与人民信任里,能放弃哪一方面?

然而这道艰难的选择题没有令孔子为难,孔子斩钉截铁地告诉他: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的治国理念是,在迫不得已之下,粮备可以去掉,没有粮食,不过是死而已,但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死亡。

可是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国家就立不起来了。

因此,政府必须要能取信于民,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问政、论政;为此,宋代宰相王安石也从治国实际出发,言古论今地总结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政府传递给人民的信义力量重过百金,这就是中国思维中的政论、政见。

所以,国之信,重九鼎。

对内,民无信不立,对外,国无信不威。

(摘自2017年2月22日光明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虽虚泛,但具体可感,如“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信守,做事一定办到等。

B.千金一诺最为沉重,这就需要一种加固信任的仪式,中国的印章就是其中的一种。

C.“信”有“主体信诺”“客体信任”“信誉”三个维度,其中“信誉”连接主体和客体,最为重要。

D.“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是中国思维中的政论,强调政府必须要能取信于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论语》中的相关记载,论述了一个国家对内建立信誉形成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

B.文中引用“退避三舍”的典故,是为了证明“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的观点。

C.文章先诠释了“信”的内涵,然后分析“信”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观点明确,层次清晰。

D.在论述信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时引用《左传》《孔子家语》的相关论述,使文章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印一盖,就代表着本人信誉,因此在社会交往中,需加盖印章时不要率意而为。

B.信诺百事方筑信任高墙,毁诺一事却颠覆根基,可见信誉毁之无影,易毁难建。

C.“人格的响亮”成就了晋文公,“国格的强大”成就了晋国。

可见信用是国家的重宝。

D.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中选择“信”,可见其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字典上的记忆

汪定初

再过十天便是父亲的忌辰。

父亲离我们而去快五周年了。

不知怎的,这几天,我常常梦见他。

他老人家不是怕我遗忘了他吧?

父亲少年而孤,青年被抓丁;抗战两载,心系共产党;大军渡江,父亲私下帮忙,巧施妙计,故事感人不已。

渡江战役胜利,父亲回乡种地。

默默无闻奉献,从来不争名利。

坚持自力更生,对子女特别关心。

我们兄妹六人,只要哪个身体不适,他和母亲都心急如焚。

轻者父亲推拿按摩,他拿不下的,便背往医院治疗。

由于儿女多,到了入学年龄,即使有的上不起全日制小学,他也要将其送往夜校识字。

一九七一年农村正在走集体,吃大锅饭。

我家八口人在一起生活,只有三个劳动力挣工分。

那时,一个强壮劳动力,干一天活,生产队只能付0.24元的报酬。

兄弟当中我是老大,还在高中读书。

为了摆脱这种贫困,我立志读书。

可是,我们那时正赶上“十年浩劫”,我国教育几乎瘫痪。

我只好坚持自学,但是,那时家里很穷,连一本《新华字典》也买不起。

父亲了解我的心事之后,默默地记在心里。

有一次,生产队开炕房,孵小鸡,需要到四十华里开外的“东风供销社”去运新鲜鸡蛋。

当时农村公路不畅通,车辆也少,只好派我父亲这十几个劳动力,靠肩挑、步行运回来。

傍晚,父亲挑着一百一十多斤重的鲜鸡蛋回到村里。

蛋箩面上,平放着一本浅蓝色塑料封面的《新华字典》。

当我从父亲手中接过这本《新华字典》时,欣喜若狂。

我轻轻地抚摸着这本盼望已久的字典,像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样兴奋。

再看看父亲,面带微笑地看着我。

只见他额头上的汗珠还未干,背上的衣衫还蒸着汗气。

母亲连忙招呼父亲趁热洗个澡……

晚上,父亲告诉我,他今天一天的出差费共0.8元钱。

只路上喝了七分钱的茶,剩下的钱恰好买这一本《新华字典》,我听了先是一怔,然后,急忙转到卧室(又是书房),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本来之不易的《新华字典》。

眼泪止不住簌簌地往下滴,有几滴滴到了字典的封面上,我赶紧擦干,生怕沾湿了字典纸页。

过了好一阵,我才下意识地擦干泪,小心翼翼地翻开字典扉页。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上面印着“中华商务局第三次印刷,一九七一年三月”“定价0.73元”等两行铅字。

瞥见这“0.73元”,我的泪又一次止不住流了下来。

这是一本多么珍贵的字典呀!

是父亲挨着饥饿,用省下来的生活费才买到的;它是父亲用瘦弱的身躯,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徒步八十多华里用汗水换来的;它是父亲为了儿子将来能出人头地而费尽心思买到的;它,是浓浓父爱的见证者。

后来,这本心爱的字典成了我家的传家宝。

它陪伴着我的三个弟弟走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历程,再后来,又陪伴着我的两个儿子上完了小学。

一九八九年,我从师范毕业,分配工作之后,这本字典除了卷角和部首查字部分少数字迹模糊之外,其他都完好无缺。

我像抢救重点文物一样,将它修复好,精心收藏,然后重新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从教四十年来,我一直把它带在身边,经常擦擦年轮给它带来的“苍老”。

有它在,一位农民儿子的本色就在!

如今,每当我看到这本浅蓝色的《新华字典》,就会想起父亲。

想起父亲那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父爱;想起那个年代给我和父亲带来的伤痕;想起晚辈们对祖辈精神的传承……

(选自2017年第3期《西部散文选刊》,有改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字典为线索安排情节,讲究详略,详写与字典相关的内容,略写父亲年轻时的经历,使文章重点突出、结构严谨、中心明确。

B.文章第四段中“他额头上的汗珠还未干,背上的衣衫还蒸着汗气”“面带微笑地看着我”两处细节,凸显了父亲途中的劳累,进而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

C.文中“中华商务局第三次印刷,一九七一年三月”“定价0.73元”写出“我”对父亲买的这本字典铭记于心,同时也是对文章开头“他老人家不是怕我遗忘了他吧”的一种回应。

D.文中写“我”“重新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是因为父亲买的字典已经破旧、残缺,不再实用,但可以留下来作为传家宝,所以被“我”精心收藏。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

(5分)

6.文章的标题为“字典上的记忆”,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概括字典上有哪些记忆。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目前在很多领域,移动支付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显著的是移动支付方便了居民的消费,无论是出门打车还是市场买菜都可以不带现金。

在促进消费的同时,它还可以保障财产安全。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教授表示,过去我国的金融服务发展得比较慢,很多人没有信用卡或者没能得到相关的金融或理财服务,移动支付弥补了这部分人的金融需求。

发达国家则是由于借记卡和信用卡支付系统比较完善,在移动支付方面的需求比较少。

目前来看,移动支付等无现金支付是一种健康的趋势。

“未来,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有两个趋势。

一是在无现金支付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移动互联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和商业环境使用这种支付方式,并从国内扩展到国外。

在海外华人比较多的地方和一些旅游场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

这也是推动我国移动互联技术在全球布局的过程。

”朱宁表示。

(摘编自2017年12月11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材料二:

今年,中国移动支付加快了走向海外的步伐,从欧洲最繁忙的希思罗机场免税店到英国最受欢迎的比斯特购物村,再到伦敦复古“潮地”卡姆登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范围不断扩大,显示当地购物环境对中国消费者的友好程度不断提高,也体现出海外市场非常重视中国消费者实力,中国消费红利正在惠及世界。

支付宝在欧洲的运营已大面积展开,作为支付宝业务运营主体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目前已在英国、卢森堡等地设立分公司。

蚂蚁金服希望用技术和数据,在10年内为全球20亿用户提供服务,其中60%用户来自境外,通过输出技术和经验,帮助合作伙伴发展,从而推动普惠金融在全球发展。

(摘编自2017年12月15日新华社)

材料三:

近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虽然非常便捷,但是条码支付准入门槛太低,安全隐患非常大,之前就曾发生过很多起用户扫码钱被盗刷的案例。

央行明确指出,条码支付有一定技术风险。

由于条码是图形显示,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截屏、偷拍等手段盗取支付凭证盗用资金;此外,条码容易携带非法链接或程序代码,不法分子可将木马病毒、钓鱼网站链接制成条码,诱导客户扫描,窃取支付敏感信息。

因此,新规明确,使用静态条码,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摘编自2017年12月29日A5创业网)

材料四:

(摘自2017年12月30日《华夏时报》)

7.下列对材料四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调查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在移动支付市场上腾讯金融和支付宝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