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5177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x

《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ocx

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绿色贸易壁垒是上个世纪环保浪潮的产物,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进口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一种阻碍别国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

茶叶是陕西南部地区主要出口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环保浪潮的日益高涨,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纷纷设定了严格的茶叶检测标准。

这些国家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合法”外衣的保护下,以更加有利的方式阻碍着陕南茶叶出口,并对我国的茶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理论入手,以陕南茶叶发展及出口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陕南茶叶在出口中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其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陕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陕西茶叶质量以及有效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以促进陕西茶叶提高出口其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茶叶;出口;对策

Theeffectsandcountermeasuresofgreentradebarrierstotheteaofthesouthofshaanxionexports

Abstract:

Greentradebarriersisthewaveofthelastcentury,aproduct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tinthesubsequentprocessofdevelopmenthasbecometheimportingcountry,especiallythedevelopedcountries,ahindranceproductsofothercountries,Particularlyeffectivemeansofagriculturalexports.TeaisthemajorexportinShaanxiProvinceisoneofthecharacteristicsofagriculturalproductsHowever,withtheriseofprotectionismininternationaltradeandtherisingtide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theEuropeanUnion,Japan,Koreaandotherdevelopedcountrieshavesetstricttestingstandardsoftea.Thesecountriesinthegreentradebarriers"legitimate"whileundertheprotectionofamorefavorablemannertoimpedeTeawithexportsofteaandourcompetitivenessininternationalmarketsadverselyaffected.ThispaperanalyzesthestatusofShaanxiandgreentradebarriersontheimpactoftheexportofteainShaanxi,ShanxiproposedtoimprovethequalityofteaaswellaseffectivecountermeasurestoavoidthegreentradebarrierstopromoteteaexportsinShaanxitoimprovetheir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greentradebarriersteaexportsstrategy

前言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

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环境技术标准、绿色关税、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等。

对于茶叶产业,欧盟、日本等国在不断更新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外衣下,竭力享受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好处。

接踵而至的绿色壁垒使以陕南茶叶在内的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大幅降低,与此同时,中国茶叶出口中的相关标准却相对落后和严重缺失,使陕南茶叶生产企业在国内外两个错轨市场中无所适从。

一、陕南茶叶发展现状及遭遇的绿色壁垒

(一)陕南茶业发展及出口现状

陕西省南部地区,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温暖湿润,是我国亚热带茶区北缘的优质茶产区,种茶历史悠久,约3300余年。

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恢复性发展和新世纪的大发展,陕南茶产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水平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和进步。

1、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逐渐提高

截止2008年底,陕南地区茶园面积发展到35200hm2,总产量达到6717t,总产值约2.8亿元。

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西北地区的61%和56%,稳具全省和西北地区之首。

具体数值见表1.1。

表12000-2008年陕南茶园面积、总产量

年份

茶园面积hm2

总产量t

2000

35277

6126

2001

38229

6273

2002

43279

7003

2003

43333

7140

2004

47403

7536

2005

52333

10200

2006

54896

11000

2007

57300

11280

2008

60014

13009

2、茶叶资源丰富

绿茶是陕南茶叶的主要种类,占茶叶总产量的94%,紫阳毛尖、紫阳翠峰、秦巴雾毫、安康银峰、巴山芙蓉、八仙云雾、城固银毫、定军茗眉、汉水银梭、金牛早、商南泉茗、午子仙毫、西乡翠芽、宁强雀舌、瀛湖仙茗、秦绿、陕青等都是省内外知名品种。

除绿茶外,陕南还出产花茶和乌龙茶,主要包括秦岭葛花茶、少量的茉莉花茶、玫瑰花茶;乌龙茶由陕西省西乡县于2006年研制成功,目前已形成批量生产,远销日本和欧盟。

其他的茶叶品种,如陕西龙井、黄茶、白茶、绞股蓝目前仅有零星生产。

3、茶产业绿色和有机认证发展较快

截止2008年,陕南地区有5个茶叶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基地面积356hm2;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的茶叶生产企业4个,其茶叶基地面积2667hm2;通过有机茶认证的企业10个,其茶叶基地面积2866hm2。

4、具有一定的加工能力

截止2008年,陕南地区共有茶叶加工企业400多家,拥有加工机械设备4000余台,但多数属于粗制加工,精制加工企业或精制成套设备相当少,与集约化、规模化、工业化发展存在很大距离,所以市场竞争力较差。

在这400多家企业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产、加、销一条龙的企业仅30多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有2个,省级龙头企业1个。

5、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陕南地区茶叶以绿茶出口为主,主要销往欧盟、日本和韩国。

在2006年陕南茶叶出口量中,欧盟占46.51%、日本占23.37%、韩国占22.8%。

但近两年来,由于这三个国家和地区对进口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项目不断增加,限值大幅度降低,严重阻碍了陕南茶叶的正常出口。

另外,根据《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自2004年5月19日起,取消了对绿茶、乌龙茶出口经营资格的审批管理,我国对茶叶出口经营权进一步放开,取消了茶叶出口配额管理,使得今年1-8月我国经营茶叶出口的企业已由去年同期的12010家上升至13480家,在此背景下,陕南茶叶出口竞争更趋激烈。

(二)陕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状况

1、欧盟

欧盟作为陕南茶叶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自2000年7月1日起,欧盟国家就对进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MRL);限制使用的农药从20世纪80年代的6种增加到62种,检测项目增加到了134个。

而且,指标也比以前苛刻得多。

如三氯杀螨醇的限量指标为0.1mg/kg,比原来提高了200倍,氰戊菊酯限量指标为0.1mg/kg,也提高了100倍其中韩国为0.05mg/kg。

提高了200倍。

这种技术壁垒的制订,表面上看是科学的,是各国政府为保护其本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而设置的技术标准,但实际上,这种标准还掺杂有更为隐蔽的政治和贸易因素,而且它比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对茶叶所制定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要苛刻得多。

欧盟还通过立法规定,对进口茶叶在欧洲入境港口随意抽检,凡超过限量标准的茶叶将不准进入欧盟地区,并实行封存销毁或退回原产地国。

这些无疑给陕南的茶叶出口欧洲设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绿色壁垒。

2、日本

最近几年,日本也增加了茶叶农残检测项目,检测项目不尽量多,有的还严于欧盟标准。

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被称为“世界上最苛刻的农残限量标准”的《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83项增加到276项,并将部分项目的“茶汤检测法”改为“干茶检测法”。

“干茶检测法”明显违背了CAC法典的精神。

因为茶叶是用开水泡后饮用,其最高残留限量应根据茶叶所含农残向茶汤的释放量来确定,即使茶叶中有农残,也只有约10%能溶于茶汤。

“干茶检测法”和“茶汤检测法”的检测方式不同,得出的结果相差甚远。

另外,“肯定列表制度”对未列出的项目,采用限量为0.01mg/kg的“一律标准”。

“一律标准”严格程度甚至超过了“干茶检测法”。

表2 陕南地区与国内外相关茶叶农残标准的比较(部分)(mg/kg)

地区六六六敌敌畏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艾氏剂

日本0.20.100不检

欧盟0.20.020.10.050.02

韩国0.020.0220.050.02

中国0.20.10.1不检不检

陕南0.40.10.10.1不检

注:

①表中检测项目多为随机抽样所得

②表中数据来自中国茶网()

由表2可以看出陕南地区茶叶标准仍然落后于日本、欧盟等国标准,这就是导致中国茶叶产业遭受国际绿色壁垒的客观原因。

而且陕南地区茶叶标准还滞后于国内标准,六六六残留限量陕南地区是0.4mg/kg,是我国国家标准的2倍。

这种连锁效应导致陕南茶叶农药残留地方标准与国际标准严重脱节。

但不可否认,陕南茶叶标准正在积极与国内外标准靠拢,陕南地区三氯杀螨醇为0.1mg/kg远低于韩国2mg/kg;敌敌畏限量0.1mg/kg标准达到日本标准。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陕南茶叶出口的影响

1、出口数量锐减

自欧盟在1999年下半年宣布自2000年7月1日起实施新的农残限量标准后,我国对欧盟市场出口茶叶数量明滑坡。

由于欧盟地区以红茶为主要进口品种,因此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的绿色壁垒,红茶首当其冲。

据海关统计,1999年通过广东口岸向欧盟出口红茶数量为2400t,到2001年该口岸只出口941t。

陕南地区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约占陕南茶叶出口总量的95%,出口欧盟比重相对较小,与红茶出口相比情况要好一些,但绿色壁垒的负面影响仍不容忽视。

2002年1月~10月陕南地区对欧盟出口仅有0.22万t共计400多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0.9%和33.5%。

此外,由于日本和韩国对进口绿茶实施新的农药残留检查措施等手段限制进口,陕南对日本的绿茶出口受到冲击较大,2002年,陕南对日本出口绿茶(主要是蒸青茶)仅886.2t,比上年减少24.83%。

2、出口地区结构发生变化

表31999年-2008年来陕南绿茶出口地区结构的变化

国别

年份

韩国%

欧盟%

日本%

美洲%

其他非洲国家%

1999

2008

15.14

13.89

37.24

21.33

30.66

21.18

3.29

2.58

4.80

1.31

近五来,陕南绿茶出口地区结构发生了变化。

从表3可知,出口欧盟出现明显萎缩,1999年对欧盟的出口比重为37.24%,在欧盟实施绿色壁垒措施以后,这一比重降为21.33%,而对韩国的出口比重大致没有变化;对日本出口比重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这主要是出口日本的蒸青茶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1999年的出口基数较小所致,若按2001年的21.96%对日本出口比重进行比较,则当前陕南绿茶在日本市场的下滑势头非常明显。

由于出口日本和欧盟受阻,陕南茶叶的出口渠道呈现分散化趋向,1997年出口市场集中在进口陕南茶叶最多的前20位国别和地区中,其它进口国只占2.81%比重,而2002年出口数量向列20位之后的国家增加,比重上升到8.23%。

另一方面,由于向欧盟、日本出口以高档绿茶为主,向非洲等国出口大多为中低档绿茶,因此,绿色壁垒不但影响陕南茶叶出口数量,且致使近年来陕南茶叶出口质量效益下滑,2002年陕南出口茶叶平均价约1.6美元/kg,而2007年仅为1.2美元/kg左右。

因此,陕南茶叶出口的数量虽所增长,但价格一再下跌,形势不容乐观。

二、陕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的初衷就是淘汰低质量的出口产品,因此练不好“内功”和“外功”就必然会因质量原因受制于国际标准。

陕南茶叶产业的发展呈现传统的小农气息,目前还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国际贸易。

各国利用各自的绿色贸易壁垒即农药残留新标准,将陕南茶叶拒之门外,对陕南茶叶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致使陕南茶叶在日益开放的国际市场上出口却趋于萎靡,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是什么呢?

笔者经过仔细调研认为致使陕南茶叶出口受阻的原因在于内因和外因的合力。

(一)陕南茶叶出口受阻的外因

1、贸易保护

为阻止外国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市场,欧盟和日本分别制定了繁多而严格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它们不仅频繁制定颁布技术法规,而且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经济优势,通过技术法规实行的技术标准,技术认证制度更为苛刻,对有关卫生、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双重规范是欧盟技术法规所独有的特性,欧盟不仅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而且各国又有各自的技术法规,欧盟以外的国家的商品要出口到欧盟国家,往往既要遵守欧盟设置的技术法规,又要遵守进口国更加严苛的技术法规。

此外,由于在统一的技术法规基础上,欧盟允许其他成员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在某一时期制定一些符合本国利益的技术法规。

这使得欧盟成员国可以经过精心设计和研究,灵活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

中国出口欧盟的茶叶,既要遵守欧盟设置的技术法规,又要遵守进口国更加严苛的技术法规。

随着中欧进出口贸易额的不断加大,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欧盟政府处于贸易保护的目的,对中国出口的茶叶设定了严苛繁多的技术标准。

2、安全意识

由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较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主张消费者权益,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后,以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它们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开始逐渐走向完善。

2002年欧盟各国对进口茶叶严格实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以来,包括陕南茶叶在内的中国茶叶出口到欧盟地区的数量急剧减少,2002年上海口岸出口到欧盟地区的茶叶下降到历史最低点1118吨,比执行新标准前正常年份的出口量减少了70%。

不仅出口到欧盟地区的茶叶数量逐年减少,而且每年因农药残留超过其限量指标而被退回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陕南茶叶出口受阻的内因

1、生产技术落后及茶叶品质低

陕南茶园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生产成本高,生产成本高,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管理不规范。

由此造成茶叶卫生质量不能保证,品质很难稳定和提高。

陕南茶园目前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只有19%,而肯尼亚为90%,斯里兰卡为55%,印度为30%。

陕南茶叶生产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生产的茶叶基本上是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只占3%左右,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均很低,无法满足国际市场要求。

2、一家一户式生产经营使茶叶产业农药源头控制失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但由于我国传统劳动力优势的要素禀赋的制约,陕南的茶叶产业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陕南地区拥有茶园0.788万hm2,而千亩以上茶园面积仅为40%左右,其余60%左右为个体茶农经营,现有茶农40000余户,未实现产业化经营。

茶农各自拥有数亩土地“各自为阵”。

由于经济的极度分散,管理也极度分散,这给政策的落实及控残技术的指导带来诸多不便。

与此同时,个体茶农在茶园经营上“自力更生”。

由于山区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多数茶农文化水平较低,加之世代育茶,多凭经验种茶,对农药的认知也比较少:

一方面易受个别农药厂家的恶意诱导,使用不合格农药或低效、高毒、高残留农药,致使原料茶的质量下降,农残指数很高;另一方面,一些茶农习惯性长期使用某一农药,易产生偏好,即使随农药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茶农仍然使用不提倡使用的农药。

3、信息不对称

陕南的茶叶生产目前处在茶叶产业的升级期,基本主张都是扩种面积、提高产量,没有充分体现生产的质量效益,更无从强调农残等的隐形指标,在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时,主管部门才开始重视,但对于茶农来说还是缺乏认识。

同时陕南茶叶生产和出口企业对茶叶国际贸易合作方的信息掌握不全,从一开始便会处于被动,出现问题又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无从应对,最终只能失去市场份额。

4、对毛茶的采购把关不严 

陕南茶叶厂商多为小型企业,往往是以同茶农建立起来的信誉为纽带,进行毛茶的收购。

根据笔者对西安“人和茶叶批发市场”和“闽南茶城”中的124家厂商的调查,其毛茶来源主要来自大型生产基地、有协议农户和无协议农户分别为25家、38家、61家,分别占被调查厂家的20.16%、30.64%、49.2%。

对于将近一半无供应协议的厂家而言,其原料供应不稳,而且无协议约束,毛茶的质量亦不能得到保证。

表4厂商对毛茶质量的判别标准

经调查,如表4所示,调查厂商对毛茶质量的判别标准中的四因素的比重情况,笔者发现毛茶的产地占判别标准比重的47.6%,而对技术判断的要求仅为4.84%。

经了解发现,茶厂商很偏爱产自西乡县和勉县的毛茶,这样主观而缺乏技术检测的判断有失偏颇,毛茶的质量不能得到科学的判断。

国际市场上更偏向技术检测,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5、茶叶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1)标准低

陕南茶叶产品开始时主要着眼于国内市场,标准制定比较低,仅定有A级,之后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了AA级,但比率很小。

(2)标准陈旧

国外的相关标准每2-5年修订1次,修改内容完全根据茶叶生产和市场需求。

而我国的标准沿用至今却从未修改过。

国外标准在茶叶产品研发阶段就已经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从而缺乏应对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适应能力和对抗实力。

(3)认证体系落后

陕南出口的茶叶产品中尚存在大量的分散经营,在全地区106.7万hm2的茶叶园中,有85%是分散农户经营的,没有实施统一的茶叶生产标准,也未形成统一的认证体系。

茶叶生产和出口企业认证反应迟钝,认证能力低下。

陕南茶叶出口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一定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费,这使一些小企业和资金实力薄弱的企业望而生畏,还有很多茶叶生产企业对认证存在侥幸心理,更加大了国内茶叶企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几率。

6、陕南茶叶企业缺少自己的品牌

陕南茶叶虽然经营企业数量多,但龙头企业少,家庭式、小农性质的企业多;产品品牌多,但国际知名品牌少。

茶叶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外销茶基本上以散装为主,仅仅是充当了国外品牌的原料,受制于人,难以开拓市场。

例如,乌龙茶是陕南专门研制出来,用于对日本出口的品种,但出口的绝大多数仅是散装原料,基本没有品牌。

而在日本的茶叶产业中,深加工产品占到约1/3。

日本乌龙茶饮料全部都是日本品牌,如三得利、朝日饮料、伊藤园,大部分的利润被日本的企业拿走。

 

表5茶叶生产协会对陕南当地企业的帮助程度

7、茶叶行业协会和政府缺乏引导

茶叶协会在茶叶的产-供-销环节中作用不可小视,以服务茶叶产业为宗旨,担负着提升茶叶市场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任,其有必要对政府精神进行进一步细化落实。

笔者做了对“茶叶生产协会对陕南当地企业的帮助程度”的调查,如表5所示:

12.3%的厂家对茶协比较满意,而59.03%的企业则认为该协会对他们的组织服务、信息提供、技术监督指导方面的帮助一般或比较少。

当然,当地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缺乏对茶农和茶叶加工厂商相应的指导措施,造成茶叶市场疲软。

各方面的原因导致陕南茶叶产业的传统小农生产意识没有减弱,茶叶虽然产量增多,但质量却下降,而国际标准却愈发苛刻,造成出口不断萎缩。

政府不得不根据陕南具体情况制订出低于国际标准,低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性标,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陕南茶叶市场的整体瘫痪。

三、陕南茶叶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基地建设,保证绿色生产

陕南地区产茶的县市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直接或间接污染的山区、半山区建立无公害茶、绿色茶叶和有机茶开发示范基地。

在此基础上,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本地无公害茶、绿色茶叶和有机茶的开发生产。

通过建立基地加强茶园管理,搞好茶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大力推广茶园生态间作,全面实施以有机肥代替无机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开发生产无公害茶和有机茶。

从源头解决茶叶农残问题,真正做到无农残、纯天然、无公害。

各茶叶厂商通过合资形式,直接建立自己毛茶生产基地,生产和出口低农残茶。

对于其他茶区的毛茶,采取严格的农残预检措施,拒收农残不合格的原料茶。

实施初制茶厂进行技术改造,力争解决自身的茶叶清洁化加工问题,努力实现茶叶产品的深加工,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

(二)充分利用WTO原则,实现回避式跨越 

要深入研究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运用世贸规则维护陕南茶叶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WTO有关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款;利用WTO规则中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及争端解决机制等,加强对茶叶出口企业的引导,争取为陕南茶叶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陕南茶农的正当利益。

实现回避式跨越。

即出口产品达不到进口方TBT/SPS措施的要求,但可以通过跨国经营或与进口方合资来达到跨越绿色壁垒的目的。

很多国家设置绿色壁垒的真正目的是限制国外产品参与本国的竞争,因此往往对国外的企业及其产品的环境与安全要求特别严格,而对本国企业则比较宽松。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企业能够进行跨国经营,实现生产本土化,就可以绕开一些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现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这种“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跨国经营。

另一种情形是,出口国为了把产品打入到另一个国家,就与进口国合资,利用进口国的技术、生产标准、品牌和销售渠道,在出口国国内生产,然后再输出到进口国,这样就可以利用进口国企业的技术回避绿色壁垒。

陕南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也可以考虑采取这种方式。

(三)提高生产水平和茶叶品质

树立“以质取胜”的观念,狠抓产品质量。

当前,我国尤其是世界茶叶生产正在由产量型向品质型转变。

从国内市场销售趋势看,名优茶供不应求,高中档茶紧俏,卖价高;相反,低档茶销售下降。

世界茶叶市场也有同样的趋势。

因此,我们应真正在质量上下功夫,树立“以质取胜”的观念。

为此,建议企业要积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①制定茶叶产品标准,使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从产地、生态条件、原料质量、加工工艺、产品质量、卫生状况、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