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5146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2017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语文是田园诗,赋予师生诗意人生;语文是高山流水,在文化领域中寻觅知音;语文是河是海,让莘莘学子扬起理想之帆;语文是一坛陈年老酒,打开它沁人心脾;语文一咏三叹,余音娆梁;语文是一个具有申美的读写听说系统,很完整,是传承母语的载体,()形成系统,学生经过学习,()能运用语文。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赋予(yù)寻觅B.载体(zài)一咏三叹

C.莘莘学子(shēn)申美D.沁人心脾(qìn)余音娆梁

2.文中画横线的短语结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高山流水读写听说B.文化领域理想之帆

C.余音娆梁传承母语D.形成系统运用语文

3.在括号中填入一对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就……B.因为……所以……

C.只有……才……D.既然……就……

【答案】1.B2.C3.C

【解析】

1.试题分析:

A项“赋予”的“予”应读“yǔ”;B项全对;C项“申美”应写成“审美”;D项“余音娆梁”应改为“余音绕梁”。

2.试题分析:

A、B、D三项分别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C项中“余音绕梁”是主谓短语,“传承母语”是动宾短语。

3.试题分析:

从这段话的语境来看,“形成系统,学生经过学习”是“能运用语文”的充分必要条件,B项和D项都是表因果关系,自然排出,A项“只要……就……”表示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必要条件,显然只有C项是正确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B.张华同学做事非常认真,每次上网总是仔仔细细地浏览一下。

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临近毕业,同学们好像突然长大了,大家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余”和“左右”重复;B项“仔仔细细”和“浏览”矛盾;C项“管理、认识、把握”次序颠倒。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5.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A.“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节令特点。

诗句通过对严寒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

B.“笛中闻折柳”一句是说远处传来幽忧的羌笛声,正吹奏着古曲《折杨柳》。

这笛声顿时勾起了戍边战士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C.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D.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忧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D项“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

无反战和同情之意。

诗歌表现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主题。

积累与运用

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

(1)“五经”指《诗》《书》《礼》《易》《____________》,是我国儒家的主要经典。

(2)阅读选文填空。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

“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

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

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即将出版的小说是《__________》。

你最欣赏“他”的_______品质。

【答案】

(1).

(1)春秋

(2).

(2)保尔(3).《暴风雨所诞生的》(4).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不向命运低头。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此题考查的是与“五经”、《暴风雨所诞生的》有关的文学常识。

7.综合实践。

网上有人说,教育部把选自有关丛书中毛泽东、鲁迅、雷锋、黄继光等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课文,从中小学教材中全部删除了。

教育部对此进行了澄清,称上述言论严重失实。

(1)有人认为,语文教材中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的课文与时代脱节,还是删掉为好。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简要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情景,拟出记者采访的问题。

记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部官员:

据统计,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的篇目共115篇,其中有关毛主席的篇目37篇,鲁迅作品18篇,有反映狼牙山五壮士、江姐、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选文多篇。

这些篇目收录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

【答案】

(1).

(1)不能删掉,这些课文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载体,青少年需要适量阅读这些课文,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汲取正能量。

(2).

(2)请问,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有多少篇文章与老一辈革命家有关?

【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对今天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人物的必要性的理解。

答此题,一定要答出新时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意义。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深刻了解党的历史、共和国的历史、军队的历史,宣传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英勇奋斗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光辉业绩,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

(2)拟出记者采访的问题。

首先要读懂给出的材料内容。

然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如可以提出为什么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的篇目要115篇之多,这些篇目都反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哪些精神等。

8.填空。

(1)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4)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道出了女主人公情思难寄、万分憔悴的愁状。

《武陵春》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6)四年初中时光已悄然逝去,分别在即,请你用励志的古诗名句与同学共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连续的两句)

【答案】

(1).

(1)将登太行雪满山

(2).

(2)乱花渐欲迷人眼(3).(3)零落成泥碾作尘(4).(4)只恐双溪舴艋舟,(5).载不动许多愁(6).(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

亦不详其姓字/亲旧知其如此

B.之:

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

C.以:

以乐其志/因以为号焉

D.而:

既醉而退/温故而知新

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渔人甚异之

A.亲旧知其如此

B.亦不详其姓字

C.性嗜酒

D.以乐其志

11.“不求甚解”一词,在今天带有带有贬义,而文中写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9.D10.D

11.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他读书只为求知满足,精神的享受,不为追逐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正是他“不慕荣利”和“率真放达”性格的体现。

【解析】

9.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虚词。

A项两个“其”分别是“他的”和“他”的意思,意义不同;B项两个“之”分别是代词,“他”和助词“的”;C项,第一个“以”是连词“来”,第二个“以”是介词,把;D项的两个“而”都是表示承接关系。

点睛:

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10.试题分析:

D项“以乐其志”与题干句中的“渔人甚异之”中的“乐”与“异”都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分别是“以……为乐”和“以……为异”之意。

其它几项都没有这种用法。

11.试题分析:

文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这种以领会精要而反对两汉以来的烦琐经学是十分可取的。

联想开去,陶渊明读书只为求知满足,精神的享受,不为追逐名利。

一定要由读书方法联想到作者的心灵与性格。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

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

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

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汉二帝治盗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

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

“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

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

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

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

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

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

此二事均为治盗,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宽,其效可睹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纠擿(jiūtī):

检举揭发。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盗,弗敢发(______________)

(2)群盗处处并起(______________)

(3)上使使者衣绣衣(_______________)

(4)故盗贼浸多(________________)

13.用斜线为下列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答案】12.

(1).

(1)即使

(2).

(2)一起(3).(3)穿着(4).(4)渐渐

13.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14.成群的盗匪出现没有发觉,发觉了而没有捕获到规定的标准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到下级官吏主持这件事的人都判死刑。

【解析】

12.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虽”:

即使。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3.试题分析: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此题要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

译为:

五个人共同斩杀一人的,免除他们的罪行。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起”“品”“死”等字词的翻译。

“群盗起不发觉”被动句的翻译。

译文:

汉武帝末年,盗贼越来越多,大的盗匪群多达数千人,小群的也有几百人。

皇上派使者穿上绣衣,拿着符节凭证,派军队进行攻击,斩首大的部队有的达一万多首级,于是建立“沈命法”,法律规定:

“成群的盗匪出现没有发觉,发觉了而没有捕获到规定的标准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到下级官吏主持这件事的人都判死刑。

”这以后下级官吏害怕被杀,即使有盗贼也不敢上报,唯恐不能捕获,违反规定连累郡府,郡府也让他们不要上报。

因此盔贼渐渐增多,上上下下却相互隐瞒,好躲避法令条文的制裁。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今天是星期二

今天一接班我就发现住院部的气氛不对头,老护士们的脸上都笼罩替一种严肃、神秘,甚至还有点恶作剧般的神色。

医院越大,秘密越多,咱新来乍到,不敢多嘴多舌,只能老老实实地听老护士们支使。

“小董,今天是星期二,快给‘特护’换衣服、换褥子!

“小董,今天是星期二,快把101号病房打扫干净,尤其是那块玻璃,千万要擦干净!

”……

这真怪了!

星期二是个什么日子?

是耶稣受难,还是灶王爷上天?

再说哪个101号瘸房?

全楼就十个病房六十张床位,我怎么就没听说还有个特护病人?

“小董,你就别怔神了!

”护士长把一团抹布塞到我手里,领我登上了中二楼,推开一扇写有“病人止步”四个红漆大字的玻璃门,眼前是座结构奇特的“楼外楼”:

宽敞干净的圆形楼道,中间是个天井,光线充足,四周幽静。

天井四周的石栏杆上摆着鲜花和盆景,围着天井有十间高级病房,编号是___15___,l___16___,……直到11O,每个病房只有一张床,电视机、沙发倒很齐全。

我简直看傻了,医院里还有这样优美的胜地,真象进了一座魔宫。

护士长叫我只管擦101号病房上的玻璃,还要擦得让人看不出有玻璃一样。

我一边擦玻璃,一边打量那位特护病人。

猛一看着实吓了一跳,这与其说是病人,还不如说是死人:

全身已经萎缩,既小又干,活象个蜡人。

腿上输着葡萄糖液,鼻子插着氧气管,床边还放着心脏起搏器。

我耐着性子看了半天,才发现这个人确实还有口气。

这是谁呀?

当我分配到这个医院以后,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说这里是大医院,省里的头头都在这儿看病。

医院里很多人都跟省里头头有关系,你分不清谁是谁的人,不该问的别打听。

可是这一会儿我的好奇心实在憋不住了,用最小的声音悄悄问护士长:

“他是谁?

“副省长!

”急性子的护士长声音象敲锣一样响,吓了我一跳,急忙冲她摆手。

“小点声。

别让他听见。

“怎么,他要坏?

“坏不了,再耗一年半载不碍事。

”护士长一边麻利地替病人换被褥,一边唠叨着:

“科学这么发达,有的是进口好药,进口设备,要给一个人维持一口气还不容易。

“进口好药、进口设备那么容易搞到?

“你搞不到,我搞不到,卫生局长什么药搞不到!

这倒也对,给副省长治病卫生局长还能不下本钱!

我又问:

“他到底得的什么病?

“以前浑身上下都是病,现在什么病也没了。

因为他已经感觉不出痛苦了,也可以说他已经死了。

不,比死人多口气!

“这已经不是人道,而是残酷了。

他住院多长时间了?

“一年多了。

“啊?

”我赶紧用胳膊堵住了自己的嘴。

“哟,她来了!

死小董,光顾跟你说话了……”护士长侧着耳朵听了听,三下五除二把病房整理好,使眼色叫我快躲进隔壁那间病房里。

可能因为我是新来的,怕我嘴不严说露了馅儿,给医院惹出什么麻烦。

随着玻璃大门的一声响,楼道里传来脚步声。

我隔着门上的玻璃看见医院的院长陪着一个又高又胖的老太太走过来。

胖太太神情庄重,穿戴考究,一看就知道是个很有来头的人。

护士长从101号病房迎出来,笑着说:

“冯局长,您来了。

噢,她就是卫生局长!

怪不得哩……

老太太慈祥地对护士长点头微笑:

“你辛苦了!

”她不进病房,却站在101病房的门外边,透过门上的玻璃看着那位比死人多口气的人,转身问院长:

“这一周来怎么样?

院长道:

“挺好,病势稳当,从目前的情况看不会有什么危硷。

“让你们费心了,不要怕花钱,你们当然会体谅我这个病人家属的心情……”

原来她就是副省长的夫人,既然来探望丈夫,为什么又不进病房呢?

难怪护士长一定要把那块门上的玻璃擦得看不出有玻璃一样。

冯院长庄重的脸上带着感激的神情,又对院长嘱咐了几句,院长点着头一一答应下。

站了还不到十分钟,冯局长就由院长陪着离开了。

我发懵了,急忙问护士长:

“哪有看病人不进病房的呢!

护士长撇撇嘴:

“她现在需要的不是老头子这个人,而是老头子嘴里的那口气!

有这口气就能住在省长的小白楼里,就能每月多拿三百多块钱……”

“这?

“我又摸不着门道了,真是医院大,奥秘也多。

(选自《微型小说》2015年第17期)

15.结合语言环境,回答问题。

(1)文中划线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加点词语妙处在何处?

16.冯局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7.巧设悬念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请结合文章进行赏析。

18.结合文章,分析标题“今天是星期二”的妙处。

【答案】15.

(1)环境描写渲染了幽静神秘的气氛,凸显了特护病房的豪奢华丽,从侧面表现了特护病人受到的优待,隐含对医院的不平等对待病人做法的批判。

(2)“侧着耳朵”这一动作,表现了护士长谨慎、紧张的心理,暗示探视病人之人的非同寻常;“三下五除二”写出了动作的麻利迅捷、办事老练,表现护士长对冯局长的阿谀奉承。

16.别人搞不到的药,冯局长总能搞到,表现冯局长是一个滥用职权的人;冯局长嘱咐院长不要怕花钱,让他们体谅病人家属的心情,表现冯局长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冯局长只需副省长那口气,自己就能在小白楼里,表现了冯局长是一个冷酷、贪婪的人。

17.小说开篇就设置悬念,写出“气氛不对”,以此吸引读者;接下来,护士长一再强调“今天是星期二”,继续营造一种诡秘的气氛;护士长又一再强调让“我”把那块玻璃擦干净,这一切让人层层生疑,层层悬念,引人入胜,使得故事曲折有趣。

18.①标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星期二”,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联想②星期二有什么特殊性,从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文章写道“今天是星期二”这一天冯局长才会象征性的看丈夫有没有一口气,突出了冯局长的虚伪自私、贪婪薄情,引人深思,具有讽刺意味。

【解析】

15.试题分析:

结合语言环境欣赏重要内容。

(1)考查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

“宽敞干净的圆形楼道,中间是个天井,光线充足,四周幽静。

天井四周的石栏杆上摆着鲜花和盆景,围着天井有十间高级病房,编号是112。

”渲染了幽静神秘的气氛,病房的豪奢华丽,隐含对医院的不平等对待病人做法的批判。

要能通过对环境的分析,答出作者的写作动机或文章中心。

(2)考查描写的艺术魅力。

“侧着耳朵”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护士长谨慎、紧张的心理,暗示探视病人之人的非同寻常;“三下五除二”也是动作描写,动作麻利迅捷、办事老练,表现护士长对冯局长的阿谀奉承。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和形象特征。

16.试题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一定要通过对情节的分析来归纳概括人物性格。

①小说用最“经济”的文字,精妙地勾画出了一个担任卫生局长职务的副省长夫人以权谋私、虚伪冷酷的腐败者形象。

②她利用职权不惜耗费国家大量资财,来维持那个全身萎缩、腿上输液、鼻孔输氧、心跳靠起博器的副省长的残喘。

她虽然每逢星期二去“看望”,但从不进病房,只隔着玻璃窗望一眼。

③重要的是向医院作一通“不要怕花钱”的指示,因为她要的仅是老头子口里的那口气,凭此她就能住省长别墅区的小白楼,每月多拿几百元钱,不时接受丰厚的“贡品”,继续以“省长夫人”自居并处世。

她最终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保护自己既得的利益。

点睛: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17.试题分析:

考查这篇小说巧设悬念的特点。

这篇文章层层设置悬念,以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小说以“我”一个新来的护士作为叙事人,随着一天工作的而逐步展开情节。

①“我”发现“今天”的气氛不对头,医务人员都不断强“今天是星期二”,自然产生一种悬念:

“星期二是个什么日子。

”②等看到病人“不如说是死人”“活象个蜡人”时,又一次设置悬念“这是谁呀?

”③冯局长来了以后第三次设置悬念“哪有看病人不进病房的呢”。

直至最后“我”了解真相(身为副省长夫人的冯局长不惜花重金用进药品为丈夫治病,只是想要老头子的一气。

这样她就可以照样住小自楼,每月多拿三百多块钱)后,才轻松释怀。

叙述者“我”始终处在一种幼稚、迷惑、不知情的位置上,这更增强作品的讽刺和批判力度。

18.试题分析:

分析标题“今天是星期二”的妙处。

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后再考虑作答。

首先从结构上讲:

标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联想。

从内容上说:

中心事件发生在这一天,“星期二”这一天冯局长才会象征性的看丈夫有没有一口气。

从而突出了冯局长的虚伪自私、贪婪薄情,引人深思,具有讽刺意味。

一定要由标题想到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