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点高效测评检测试题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797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知识点高效测评检测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高效测评检测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高效测评检测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高效测评检测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高效测评检测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知识点高效测评检测试题4.docx

《高三历史知识点高效测评检测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知识点高效测评检测试题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知识点高效测评检测试题4.docx

高三历史知识点高效测评检测试题4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新疆乌鲁木齐二模)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

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影响的理解能力。

从五四学生游行过程看,支持者有人民,西洋人,还有巡警等各方面的力量。

答案:

 B

2.(2014·济南模拟)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理解能力。

五四运动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刺激而爆发。

答案:

 D

3.(2013·湖南岳阳二模)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

“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

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

”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

A.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

C.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和所学史实无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主义,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答案:

 A

4.(2014·江西宜春五校联考)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反帝反封建的主要任务是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

答案:

 C

5.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

“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解析:

 《北伐宣言》指出“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是中国革命的敌人,反映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表达了全国人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意愿,北伐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因此A、B、C三项正确。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泸州起义纪念碑位于四川省泸州市,为纪念杨闇公、朱德、刘伯承领导的泸州保卫战。

该碑总高19.26米,基座边长12.1米,寓含泸州起义时间。

这次起义被称为南昌起义的预演。

这次起义(  )

A.是领导武装起义的尝试B.表明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

C.宣告国共合作正式破裂D.贯彻执行八七会议总方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表明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宣告国共合作正式破裂的是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贯彻执行八七会议总方针的是秋收起义;B、C、D三项发生在1927年,故不正确。

1926年12月1日发生的泸州起义发生在南昌起义之前,被称为南昌起义的预演。

答案:

 A

7.(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

“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D.实行人民民主

解析: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井冈山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后夺取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故选B项。

答案:

 B

8.(2013·浙江卷)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

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与图片信息“冀鲁豫第六军分区”“抗战八年纪念”。

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时间上不符合,由此可排除含④的C、D两项;“冀鲁豫”边区是八路军创建的根据地,新四军主要在黄河以南的苏皖地区活动,由此可排除含②的A项。

答案:

 B

9.(2014·四川成都一模)简单地说,计量史学就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

导致下图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日益加强B.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

C.中央苏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

解析:

 图中曲线反映了中央苏区食盐价格不断上涨,说明食盐货少价扬,反映了国民党等的封锁。

答案:

 A

10.(2014·湖北武汉四调)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曾指出:

“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

”文中的“这种拿手好戏”主要指的是(  )

A.机动灵活的运动战B.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

C.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D.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解析:

 从材料中的“红军”可知当时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尚未完全实现。

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虽然不能在“决战”上起决定作用,但可以凭借在十年对峙时期积累的作战经验,用自己的“拿手好戏”对付日本侵略者并起到决定作用。

十年对峙时期积累的作战经验即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故选D。

A项与中共在抗战时期的作战方针不符,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

 D

11.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执行这一任务的是(  )

A.东北解放军打响辽沈战役

B.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进攻

解析:

 本题以解放战争的过程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历史重现能力。

关键信息:

解放战争第二年、全国性的反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的开始标志,C项正确。

A项是决战阶段;B项是解放战争胜利阶段;D项是解放战争防御阶段。

答案:

 C

12.(2013·河南郑州二模)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

“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

”该战役应该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解读能力。

抓住材料关键内容“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予以判断。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失去长江以北的统治,故B项正确。

A项失去东北,C项失去华北,D项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通过阅读触摸历史、通过思考亲近历史,这是我们理解历史的必经之途。

阅读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时间

事件

5月4日

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

5月7日

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

5月8日

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

5月9日

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召开国耻纪念大会。

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生游行。

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

5月23日

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

5月25日

北京政府严令禁止散发传单、集会游行、演讲

6月3日

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

6月4日

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

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10日

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

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

6月28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材料二 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

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

——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

(注:

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材料三 “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回顾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

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

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

——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事实,并归纳其性质。

(10分)

(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五四运动?

结合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相关史实,简述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

(4分)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要求学生掌握从原因、过程到结果全面阐述问题的能力;性质联系所学回答即可。

(2)问考查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后半句很容易看出是从思想解放角度评价的;第二小问也要注意从思想解放角度考虑,结合20世纪一二十年代思想界的情况回答。

第(3)问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答案:

 

(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发北京学生的大规模罢课、游行行动;北京及全国各界进行广泛声援,使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北京政府的继续高压政策,激起更大范围和程度的群众运动(或工人罢工);在民意的压力下,北京政府最终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或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性质:

五四运动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地、毫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

(10分)

(2)思想解放。

理由: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方各种社会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8分)

(3)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4分)

14.(2013·河北保定高三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三O年一月五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

”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一九三O年四月二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

“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

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

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

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10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8分)。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阅读、概括、分析问题能力。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

第二小问历史地位结合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史实来分析。

(2)问根据材料所述的“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来回答。

答案:

 

(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

(10分)

(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

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民族抗战转折。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