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564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docx

《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docx

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概述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计算机网络管理论文:

Web2.0个人网络知识管理

【摘 要】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Web2.0已逐步普及,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互联网体验方式,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来管理个人知识。

文章介绍了目前正在大量使用的各种Web2.0技术,并给出了运用Web2.0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Web2.0 个人知识管理

在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信息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发展,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向我们传输。

我们生活在信息大量出现的网络世界中,但是却很难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此很多人承受着信息过载的苦恼。

人们如何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海量的信息与知识进行相应的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Web2.0犹如方向标,它的出现让我们在信息森林中找到了道路。

本文探讨了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它可以整合个人信息资源,提升个人工作效率,提高个人应变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的Web2.0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知识管理空间。

1 Web2.0概述

1.1 Web2.0的内涵

简单来说,Web2.0的意思就是新一代互联网提供的在线服务。

与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相比,内容更丰富、关联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1]。

它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其内在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参与到体系中来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

目前关于Web2.0较为经典的定义是Blogger Don在《Web2.0概念诠释》一文中提出的:

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Web office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可见,Web2.0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促成此发展阶段各种技术和相关产品与服务的一个总称。

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用户参与性、互动性、个性化、共享性,使普通用户真正融入到互联网中,成为互联网的主人[2]。

1.2 Web2.0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1.2.1 个性化

在此环境下用户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在某一特定的网上功能和服务方式中,自己设定网上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特定的网上功能及其他的网上信息服务方式等。

网络能通过对用户个性、兴趣、心理和使用习惯的分析,主动地向自己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定制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网络隔一定的时段给用户进行一次推送服务,让用户能随时获取信息,而不是在网站上不停地输入相同的关键词进行搜索[3]。

1.2.2 参与互动性Web2.0采用一种鼓励用户的参与和贡献的架构,改变了以往那种“只读”的属性,将网站变成可读写的服务[4]。

这种用户的参与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在网站内容层面,通过鼓励用户的参与构建正向的网络效应,使网站的服务更具吸引力,比如Flickr、豆瓣;另一个层面,是通过开放API,利用用户的参与和贡献,形成一个围绕网站服务的良性生态网络,增强服务的功能与竞争力。

1.2.3 社会性

信息用户“期望被周围亲近的朋友们关注、期望被更有power的人关注、把自己的秘密在网上挖个洞埋进去、炫耀自己拥有的或者自己知道的,或者说共享、学术性的交流”等社会性需求能在网络中得到满足[5]。

所以用户希望网络内容能够被用户自由地组合,能够自由地借助内容媒介,创建起一个个的社群,发生各种社会性的(网络)行为,希望能通过网络以自身辐射出一个私有的可信赖的交际网络。

2 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的概念是由美国的Paul Dorsey教授首先提出来的。

对于这个概念,目前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6]。

UCLA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JasonFrand和Carol Hixon认为: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概念框架,它用来组织和整合个人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一部分。

它也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可以将零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一种可系统化应用,并可扩展个人知识的东西。

本文中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是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将个人获取的各种零散、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并使个人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构建起个人知识库,以利于现在和将来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即它是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利用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利用信息进行更好的决策,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发展个人潜力。

网络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按其内在过程分为收集过程、发布过程、交流过程。

收集过程是外部知识信息向个体内部转移的过程,发布过程则是个体内部知识信息向外部转移的过程,而交流过程则是外部知识和个体内部知识相互交流的过程[7]。

个人知识管理实质是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一套科学方法,它具有非常强的实际可操作性,在进行创造、获取、评估、评定、组织、存储、分类、索引、从个人记忆(大脑?

计算机存储)中抽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使用。

具体而言,个人知识管理的作用体现在:

一是有计划地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二是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三是高效地使用知识资源提高学习绩效;四是持续地学习、更新和提高个人专业知识和学习;五是为实现自身价值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8]。

2.1 个人知识管理在Web2.0环境的重要意义

在Web2.0环境中,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1.1 增强学研交流和共享,促进反思能力

在Web2.0时代,人们可以利用Blog记录和表达个人学习生活的点滴感想,使平时闪现的思想和智慧火花得以保存。

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管理,人们通过浏览自己的Blog和网摘,更好地看到自己的心智模式而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实现自我超越。

2.1.2 针对性吸收所需的知识,提高个人绩效在Web2.0环境各项微内容不断涌现,人们稍不留意就很可能迷失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

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整合零散知识资源,将单个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并按照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对知识进行分类、组织和有序化处理,进而促使人们获得良好的工作、学习绩效,并提升自身个人价值与竞争力。

2.1.3 构建自组织学习研究共同体,增强交流沟通能力Web2.0使用户的个性得到最大化体现,加之兼具社会化的特点,使用户很方便地找到志同道合者。

Web2.0还为人们提供多样的互动与反馈方式,人们可以通过Blog和网摘等平台,构建不同的自组织学习研究共同体,使人们的交流,特别是基于网络的各项交流更利于实现[9]。

2.1.4 展示个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形成创新性思维Web2.0向个人提供了一个更利于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自主学习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跨越时空界限,进行交流、探讨、协作、探究,以解决学习问题,从而实现经验、智慧的共享。

在此学习过程不断优化的同时,还充分挖掘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之产生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创新思维。

2.1.5 促进非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人们在学习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时,很容易漏掉知识的某些方面。

Web2.0的技术和理念则具有信息知识组织的网状结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随机通达性等特点,非常适用于非良构领域知识学习的环境,并为学习内容的设计提供了多元化的背景,更利于知识的建构[10]。

2.2 Web2.0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丰富的技术与平台

Web2.0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个人知识管理,它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与平台;通过RSS信息推送服务、网络书签的信息推荐服务、网络标签的定制、博客专业搜索引擎等手段来实现个人知识的获取;通过互动标签Tag来进行知识组织;通过博客、维客等实现知识的创新与交流;通过简易信息聚合、社会性网络软件以及网摘等技术与平台实现知识的共享。

当前,Web2.0的典型技术及实践应用有:

2.2.1 Blog(博客)

即网络日志,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

其交流主要是通过反向引用(TrackBack)和留言?

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

2.2.2 Wiki(维客)

1995年由沃德·坎宁安创建,它是一个由网友自发支持与维护的开放式网络百科全书。

2.2.3 RSS(简易信息聚合)

以XML为基础,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通常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

用户可以通过支持RSS的客户端工具或网络订阅服务订阅自己兴趣、研究相关的资源网站。

2.2.4 Tag(互动标签)

一种网络用户运用自由定义关键词的方式进行协作分类的活动。

用户根据需要对文章或Blog进行个性化标签定义。

它更利于用户搜索、查找网上文章或进行Blog关联和聚合。

2.2.5 SNS(社会性网络软件或社交网络服务)

在Web2.0环境,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的Blog、Wiki或社会化书签。

用户通过Tag、RSS或者IM、邮件等方式连接到一起,按照六度分隔理论,即“在人际网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间最多只要通过6个朋友就可以达到目的”,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

2.2.6 SocialBookmark(网摘或社会化书签)

一种在网上保存网页链接的服务,它可以让用户把喜爱的网站随时加入自己的网络书签中;并可以用多个关键词(Tag)来标示和整理书签,与他人共享,实现“共享中收藏,收藏中分享”。

通过网摘、RSS等实现收集过程,通过博客、播客、图博、wiki等实现发布过程,通过威客、Tag、IM、SNS等实现交流过程,从而建立了一整套的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如果用户能够充分地利用Web2.0的这些技术,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那么就能够很有效地管理大量涌现的各种网络知识。

首先,基于Web2.0分布式工具集的知识管理强调信息需求的个性化。

信息的获取不再是数量上的被动堆积,而是通过Tag和RSS对内容主动进行筛选和分类,最终使学习者得到最个性化的信息与知识,真正地体现学习者的中心性。

学习者的体验和感觉成为了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处在社会性网络中,也是网络知识应用的消费者,同时也成为网络知识的贡献者[11]。

其次,基于Web2.0分布式工具集的知识管理注重知识交流的双向性。

由于网络是可读写的,学习者的信息反馈可以随时进行,RSS信息源也可以随时更新信息,这是一种真正的知识双向获取与交流模式。

再次,基于Web2.0分布式工具集的知识管理的信息聚类将会更加细分。

如Bookmark用于共享书签、Mind Map用于思想交流和观点共享、Tag用于知识源聚类共享等,符合Web2.0标准的信息细分的类型。

正是着眼于学习者个体,基于Web2.0分布式工具集的知识管理展现给学习者的,是一个用于微知识单元的聚合、创建、发布、管理、辐射、合作、维护的平台,强调参与、个人价值和合作[12]。

当越来越多的网络学习采取学习者互动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内容是由学习者产生、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网络资源创造的过程中的时候,知识内容和形式就由量变开始发生质变。

个人信息层面的开放才有交流,才有社会行为和形态产生,最终,构建起资源与知识良性循环的开放学习环境。

3 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平台

根据Web2.0的分类,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3.1 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通过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将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分类纳入到个人知识管理体系中,以便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使用。

这就要求人们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应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内容应该包括知识命名及编码准则,需提醒的是,在给知识类别或知识命名时应遵循简单明了、见名知义的原则。

然后,将按照知识命名及编码的准则命名及编码各类知识,分类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3.2 维护和更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个人知识每天都在更新,在建立个人知识体系之后,还要长期有序地按照既定的准则和实际的工作及学习需要不断维护及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

具体包括:

添加新的知识资源(包括知识类别);更新、修改或删除部分知识资源;调整共享的设置;与他人进行互动的知识资源交流;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管理的各项准则,以此来逐步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的知识管理水平。

3.3 应用和创新个人知识建立个人知识

管理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实际工作及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绩效,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及促进知识的创新,这就要求在个人知识管理上,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积累,更要注重知识能量的释放。

“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产生价值”,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出发点就是对知识的使用,并在利用、交流中创造新的知识。

积极地将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充分地运用到学习、工作、生活当中,使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并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人的发展[13]。

4 结语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和社会性软件的不断出现,发展社会性软件以推动人们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整合社会性软件来给学习者构建一个科学的知识管理工具集合,实现学习者知识的聚合与辐射既是促进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呼唤。

进一步地,学习者可以基于Web2.0的社会性软件构建个人知识管理平台,这对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地收集利用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文小明.Web2.0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12-214

[2]邹琳琳,熊珍珍.基于Web2.0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5):

89-90

[3]王伟.浅析web2.0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中国科技信息,2008(6):

118-119

[4]胡艺文,陈美芳.一种基于WEB2.0分布式工具集的知识管理方法.现代教育技术,2008(6):

98-101

[5]刘永军.浅析Web2.0网站的发展策略.商场现代化,2008(7):

53

[6]陈儒,侯英,李红波.Web2.0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1):

32-35

[7]卫玉,薛文飞.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探究.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8(19)

[8]吴彤.Web2.0时代的学校网络阅读研究.教育探索,2008(2):

50-52

[9]闫俊平,陈英杰.国外Web2.0市场回顾与展望.现代电信科技,2008(5):

11-16

[10]侯丽.Web2.0的特性及对信息服务的创新性思考.图书馆建设,2008(1):

66-69

[11]李亚.后Web2.0时代的网络特征.传媒,2008(1):

72-73

[12]杨帆,肖希明.从资源网络到知识网络———Web2.0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信息服务基础建构.图书情报工作,2007(8):

72-75

[13]吴超.Web2.0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现代情报,2006(8):

63-64,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