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会考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550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会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政治会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政治会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政治会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政治会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会考资料.docx

《政治会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会考资料.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会考资料.docx

政治会考资料

高一经济常识部分(共87个知识点)

识记:

12个;理解:

30个;分析说明:

34个;方案设计:

5个;评价:

6个

识记12个,分别是:

1、现代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

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2、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主要形式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

财政支出的主要形式:

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其他支出。

3、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3)相对固定性

4、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5、货币借贷的含义:

货币借贷就是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

6、我国银行常见的转账结算工具:

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9、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构成: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10、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11、市场交易的原则:

自愿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

12、识记:

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

1、理解:

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地位

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2、理解: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客观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分析说明: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1、理解: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及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有:

劳动者的劳动、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

劳动、土地、资本要素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属于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属于渗透性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4)经营管理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起到组织、联结、整合作用。

(5)科学技术在社会财富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2、理解: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分析说明: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分析说明: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分析说明: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是: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6、分析说明:

GDP统计指标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

GDP是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价值的总和。

意义:

一国(或地区)GDP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7、分析说明: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最终实现

(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1、理解:

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不仅指银行储蓄,包括购买股票、债券等等)

2、理解:

提倡艰苦朴素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理解: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恩格尔定律:

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

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已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4、理解: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

5、理解:

消费者的权利

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等。

6、分析说明: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同时,消费对生产又具有反作用。

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7、分析说明:

适度消费

含义: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作用: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1)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

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

而生产的增长,必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2)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8、分析说明:

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

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1)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2)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3)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4)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5)消费结构的进步还表现在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9、设计方案:

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1)一个家庭拥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好坏,反映的是消费水平的高低,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2)影响生活质量与消费结构有关(3)影响生活质量与精神消费状况有关

(4)影响生活质量与闲暇时间的多少有关(5)影响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有关

10、设计方案:

消费者维权的主要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无法律效力。

(2)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

调解不是必经程序。

(3)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申诉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经营者不履行,消费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是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最有权威的方式。

消费者往往将诉讼作为解决争议的最终途径。

11、评价:

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攀比心理、炫耀心理。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会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消费的总体效益。

12、评价: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在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中,一般来说,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这是因为:

(1)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2)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而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的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第三课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

1、识记:

现代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

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2、理解:

社会生产三大产业的含义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

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第三产业又被称作为广义的服务业。

3、理解: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力向

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4、分析说明:

社会生产三大产业的重要作用

(1)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用。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

(3)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国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发展第三产业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增加就业量的主要途径。

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分析说明: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

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6、分析说明: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劳动者的权利有: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2)取得劳动报酬;(3)休息休假;(4)获得劳动保护;(5)接受职业培训;(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我国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有:

(1)完成劳动任务;

(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5)遵守职业道德。

7、分析说明:

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一种法定用工制度

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一种法定用工制度。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8、设计方案:

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

(1)协商。

是劳动纠纷解决的选择程序。

(2)调解。

不具有法律强制力,是法定程序,但不是必经程序。

(3)仲裁。

是法定必经程序。

(4)诉讼。

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9、评价:

正确对待择业问题

劳动者要正确解决自己的择业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到社会需要。

(2)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3)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个人主观条件。

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1、识记:

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主要形式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

财政支出的主要形式:

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其他支出。

2、识记:

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3)相对固定性

3、理解:

我国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1)纳税人。

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征税对象。

国家征税的根据,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3)税率。

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它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向。

4、理解:

我国税收的本质:

我国的税收在本质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5、理解:

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6、分析说明:

财政收人和则政支出的辩证关系

财政收人和则政支出是辩证统一的。

(1)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

(2)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

7、分析说明:

经济发展和财政收人的辩证关系

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

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

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另一方面,财政收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8、分析说明:

国家安排年度财政收入的原则

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来安排。

9、分析说明:

国家安排年度财政支出的原则

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支出,应当根据有可能实现的财政收入,分轻重缓急来安排,量入为出,尽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10、分析说明:

财政的作用

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财政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2)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3)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

(4)财政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11、分析说明:

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2、评价:

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

第五课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

1、识记:

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2、识记:

货币借贷的含义:

货币借贷就是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

3、识记:

我国银行常见的转账结算工具:

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

4、理解: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交换媒介——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计价单位——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

5、理解:

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公式

单利计算公式:

单利=本金×利率×年数

复利计算公式:

本利和=本金×(1+利率)年数

6、理解: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我国的中央银行(简称“央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1)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调控的机构。

(2)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代表国家,统一发行人民币。

(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服务的对象仅仅是其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不与企业或个人发生业务往来。

7、理解: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主要任务

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机构,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而是受国务院领导的国家行政机关。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和主要任务:

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8、理解:

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主要业务

地位:

商业银行是组成银行业的主干,占据着主体的地位。

主要业务:

(1)吸收存款。

(2)发放贷款。

(3)中间业务。

在银行的中间业务中,最重要的是转账结算业务。

9、理解:

保险的职能

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分散风险是补偿损失的基础,补偿损失是分散风险的体现。

保险还具有资金融通、对防灾防损进行社会管理的派生职能。

10、理解:

债券与股票

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投资者购买债券,就是将这笔资金让渡给债券发行者使用,发行者承担支付利息及到期还本的义务。

债券的发行者,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国家。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

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成为公司的股东。

11、设计方案:

投资理财

(1)投资理财的主要种类:

储蓄、保险、债券、股票(还包括基金、外汇、期货、房产、收藏、创业等)

(2)理财的首要目标不是生财:

对企业来讲,理财首先是为了防范因天灾人祸而可能造成的损害,实现资金的安全。

对家庭来讲,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使自己一生衣食无忧,获得基本的保障。

因此,投资理财首先要借助保险业提供的保险服务。

(3)投资理财要综合权衡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建立合理的投资理财组合,树立投资理财的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

(4)投资理财应遵循的原则:

分散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个性投资。

第六课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1、识记: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识记: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识记: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构成: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4、识记:

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5、理解: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构成及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组成部分

地位和作用

国有经济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对保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集体经济

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公有制经济控制力的增强。

6、理解: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公有制经济控制力的增强。

7、理解: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理解: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公平和效率作为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则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不能以牺牲效率来换取公平,也不能以牺牲公平来换取效率,必须把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起来。

9、分析说明: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其重大意义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包括:

第一,对社会资本的支配和控制。

第二,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大意义:

公有制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10、分析说明: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分析说明:

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12、分析说明: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3、分析说明: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机能和支付保障机制。

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要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2)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4、分析说明: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调节收人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推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特殊的作用。

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企业深化改革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1、识记:

市场交易的原则:

自愿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

2、识记:

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3、理解: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

市场经济是指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各种经济资源,即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体制。

4、分析说明:

现代市场的特征:

(1)统一

(2)开放(3)竞争(4)有序

5、分析说明:

市场经济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而有效的配置资源。

(2)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市场的这一作用,是通过市场价格和市场竞争实现的。

(3)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

(4)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5)择优汰劣。

市场经济的这一作用是通过企业的竞争实现的。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者交互作用,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着资源的配置,推动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6、分析说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⑴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主要是规范企业行为。

⑵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

⑶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

⑷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

⑸建立和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7、分析说明:

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

(1)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平稳发展。

(2)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3)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4)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方面,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也都有其特殊的作用。

8、设计方案: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主要目标是: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常用的调控手段是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们一起组成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

(1)计划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