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509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新.docx

《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新.docx

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新

浅论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

引言

新时期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语言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缩略语。

关注缩略语的新变化,研究缩略语的使用及其规范化,也就成为了缩略语研究的一个焦点。

本文试图对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缩略语及其作用

缩略语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简洁的语言形式,它是指从已相对固定的比较复杂的词或短语中直接或间接地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成分,形成简短的词或短语,用以表达与原复杂词或短语相同的意义。

由此可见,词语缩略是为了使语言更经济,把较长的语言单位缩略成较短的语言单位(词或短语),用较短的语言单位的内容表达较长的语言单位的内容。

这种语言形式在近几十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缩略语。

例如:

名优——名牌优质博导——博士生导师

明令——明确命令内庭——内部审判庭

磨耗——磨损消耗内参——内部参考消息

名导——著名导演农行——中国农业银行

社群——社会群体空基——空中基地

申领——申请领取空乘——空中乘务

摄制——拍摄制作客运——旅客运输

涉政——涉及政治垦荒——开垦荒地

缩略语是在原有的词或短语的基础上缩略而成的,每个缩略语都有自己的来源或者说是意义明确的原型。

原型根基于人们熟悉的语词,凭借已有的知识和语感,交际的双方便可处在透明的状态中并产生一种陌生的美感,这一特点决定了缩略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地位,缩略语在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对现代汉语词汇的重组和浓缩。

它以更为简练的形式,凝聚起丰富的信息含量,有效地增强了现代汉语词汇的表现力,跟上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步伐。

二.目前缩略语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

同任何其他迅猛发展的事物一样,大量涌现的缩略语队伍也良莠不齐,在使用中出现了多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某些新出现的缩略语不合语言规范,需要对之进行处理或者说是规范。

那么目前缩略语中的不规范现象是怎样表现的呢?

我们认为主要是表现如下三点上:

(一)生造缩略语

生造缩略语,以至产生的缩略语语义不明确,或是出现歧义,甚至使人不知所云。

生造缩略语就是在构造缩略语的过程中违反缩略语的构造原则和构造方法,通过任意省略拼凑而造成的表义不明确,不为人们所理解的缩略语。

也就是说,表义是否明确,是否能为人们理解是新缩略语和生造缩略语的分水岭。

我们可以参照下面的两组例子:

女花——女子花剑邮展——邮票展览

语训——语言训练预警——预先警告

展销——展览销售邮电——邮政和电信

女篮——女子篮球队政教——政治和宗教

招办——招生办公室田径——田赛和径赛

这是一组规范的新缩略语,表义明确,易被理解,现已收入袁晖和阮显忠主编的《现代汉语缩略语词典》

下面再看这样—些例子:

“京迷”(京剧迷),“遇难”(遇到困难),“遗物”(遗失物品)等等,这样的缩略语就容易产生歧义。

类似的还有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缩略为“太保”,使人容易误解为古代位于太师太傅之后的太保或旧时对庙祝、巫者的称呼;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缩略为“人保”,使人误解为“人权保护”或“人力保障”等等。

而下面的例子,如:

把“技术组织实施、新品种试剂、劳动安全保护措施、零星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零星土建工程”缩略为“技新劳零’’;把“糖尿病性心脏病”缩略为“糖心病”;把“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缩略为“晚协”则根本让人不知所云,一片茫然,这样的缩略语就是典型的生造缩略语。

那么,对于新缩略语和生造缩略语,该如何判定呢?

本文认为应遵循两条标准:

在社会交际中是否确实需要,是衡量一个新出现的缩略语是新缩略语还是生造缩略语的第一条标准,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标准。

这里包括表义的需要、经济的需要和修辞的需要。

此外,缩略语本身是否具备表义明晰、准确、构造合平原则、语音上没有混淆的可能这些条件,是衡量一个缩略语是新缩略语还是生造缩略语的第二条标准。

在这两条标准中,在社会交际中是否需要这—标准是第—层次的,看一个新出现的缩略语是不是新缩略语,首先要用这条标准去衡量,如果它不属于三种需要中的任何一种,那就没有用第二条标准去衡量的价值了,马上可以确定它为生造缩略语而加以淘汰。

如果第一条标准满足了,再用第二条标准去衡量,如果合乎条件,就是一个合格的新缩略语。

同时还要注意,是新缩略语还是生造缩略语,不能凭主观臆断,而要看社会实践,要由社会实践来做鉴定,大家认可的便是“合法”的,大家摇头的,便是“非法”的。

(二)洋化倾向过于严重

目前缩略语中的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洋化倾向过于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变革、中外交流、外来经济文化的进入,我国的语言生活也进入了—个非常活跃的时期,汉语对外来词语的吸收无论是速度方面还是数量方面,都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所罕见,使得现代汉语词汇库更为丰富多彩,与此相关的外来词沿缩略浯(含字母词)亦呈现出猛烈的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新缩略语中夹杂洋词(含字母词)呈现蔓延之势便是表现之一。

外来词语缩略语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借用外文字母构成的缩略语,如:

GDP——国民生产总值GRE——美国招考外国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ISBN——国际标准书写

FLT——舰队LANT——大西洋

另一种是外文和汉字混合构成的缩略语,如:

三C技术——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控制control;SOS儿童村,等等。

外来词语缩略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滥用外文、盲目洋化、译文不统一等问题。

陈德三在《刍议汉语词汇规范化的几个问题》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总结。

我们先看一下下面一组例子:

①家用PC如何免役Y2K。

②XX洗衣粉不仅可以洗掉污物,还可以洗掉DNA。

③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CBD必须体现新经济的功能,体现网络的功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功能。

④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会见了美国IBM公司董事长。

⑤最能代表国产软件水平的DOS系统,已从创新走向辉煌。

⑥业界认为,除了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外,来自AMD的强劲压力也令INTER受苦不少……

⑦但不正是有了对梦想的追求,我们才有了MUD吗?

⑧对于在家办公的SOHU人来说,拥有一个实用美观的工作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⑨目前,我国已有30家电冰箱企业推出了CFC替代技术的新产品。

⑩他是熟谙Piano的演奏和编曲及MIDI程式设计的音乐人。

当前,报刊电视等各种传媒里夹用外来词语缩略语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既不交待语言背景,又不加以解释,让我国绝大多数的报刊读者、电视观众、广播听众,甚至包括不少知识分子对这种中英文混杂“混血儿”词语所表述的意思不渗了了,甚至根本就闹不懂。

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如果说“MIDI”等一部分外来语汇尚无简练的汉语对译,只能用字母词语这样的外来词语缩略语来表示,未必不可(但应在行文中加以说明)。

但是对于那些已有相应汉语缩略语表达的外来语汇就没有必要用这种不伦不类的所谓缩略语来表示。

例如②中的“DNA”不就是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吗?

完全可以用中文的“基因”来表示的。

同样“CBD”完全可以译成商务中心区。

我们当然应该吸收外来词语来丰富母语词汇,并在使用过程中构造外来词语缩略语来满足表达的需要,这点是毫无疑义的。

问题是当前的外来词语缩略语的使用存在着严重的滥用和误用现象,我们应当遵循汉语缩略语的习惯用法,把握好“必要、适当、规范”的原则,坚决反对洋化蔓延的现象。

在外来词语缩略语的使用上,我们必须坚持三条原则:

(一)必要性。

汉语难以意译或音译,不用字母词语就无法表达表达。

如J粒子、卡拉0K、HB铅笔、O型血、三K党、X光、C大调等等。

(二)适当性。

对于那些虽然可以汉译,但不如原文简洁明确的外来词语缩略语,我们也可以使用。

例如WTO、MBA(工商管理)、CT(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B超等等,但要把握“适当”的原则,在书报杂志上使用时,有些要加上中文注释,以方便大多数的读者;而在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的文章和庄重严肃的场合尽量不用或少用外来词语缩略语,尤其是字母词语。

(三)规范性。

这点至少有两种意思:

其一是,抵制使用“洋泾浜语”。

目前,在沿海城市街头或大学校园里不时可以听到各种因崇洋或赶时髦而使用的外来词语及其缩略语,颇有“洋泾浜”语的影子。

其二是,外来词语缩略语本身的误用,例如拼写错误、大小写不当、理解错误、格式错误等等。

就拿现在媒体上常使用的“PC”来说,很多人认为它是外来词语缩略语中的字母词,其实外国人提到个人电子计算机时,就说computer,很少用“PC”,因为“PC”还可以是“个人支票”、“物理中心”等十五六个不同词语的缩略语。

(三)违反“一对一”的原则

缩略语的目的是简洁语言,达到以少驭繁的实用效果,所以单义性是缩略语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

就目前状况而言,缩略语中存在着一对二即一个缩略语对应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型的问题。

例如:

“增资”对应着

(1)增加资金;

(2)增加工资。

“竞销”对应着

(1)竞争销售;

(2)竞争销售市场。

“普教”对应着

(1)普通教育;

(2)普及义务教育。

“三包”对应着

(1)包退、包换、包修;

(2)门前三包;(3)包工、包卖、包成本;(4)包质量、包维修、包托运。

这种现象应尽量避免,如有需要,应在行文中加以注释,使交际对象准确理解。

与一个缩略语有几个原型相对的是一个原型具有几个不同的缩略形式,例如:

“抽样检查”对应着

(1)抽检;

(2)抽查。

“检查并缴获”对应着

(1)查获;

(2)查缴。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对应着

(1)双文明;

(2)两个文明。

“统一调配”对应着

(1)统调;

(2)统配。

像这样等义的缩略语应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规范的来使用。

这种选择要通过社会实践来确定,必要时可以配以某种规定以使之规范化。

那么,上述所提到的缩略语中的问题,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些问题的成因。

三.缩略语中不规范现象的成因

对于缩略语中不规范现象的成因,本文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并根据人的语言认知能力、省力心理和经济心理来探究缩略语中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语言认知能力和缩略语的不规范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的智能活动之一,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认知制约着语言的使用。

每个人都有一种语言认知能力,它对语言有信息加工、筛选和调控的功能,即大脑对语言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缩略语的出现就是具体表现之—。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不可能记住所有经历过的信息,因此,为了有效的应付复杂的交际,人们需要具备一些组织信息的策略,表现出主观能动性,如对语言的概括和简化等,所以,在交际中,我们采取各种语言策略,如缩略语的使用,以提高交际效率,但是,正是有时人们对这种言语策略运用不当或盲目运用,便产生了生造缩略语和过于洋化的缩略语。

(二)省力心理和缩略语的不规范

省力心理,就是力图在语言的使用中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

叶斯柏森等语言学家都先后提到人们使用语言时往往会采用省力原则。

譬如,汉语中两个字的词语比三个字的词语就更有生命力,比如“手机”代替了“大哥大”,“的士”代替了“出租车”。

正如Jespersen所认识到的那样:

所有人都有一种心理力量在起作用,那就是倾向于懒惰、逃避、散漫、随便等等,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中,人们更喜欢使用发音简短、书写简单的词语,这样,也便使人们常常生造缩略语和使用过于洋化的缩略语。

总之,力图简便和省力的心理特点导致语言中简短化乃至产生生造缩略语和过于洋化的缩略语的倾向。

(三)经济心理和缩略语的不规范

经济心理就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尽量使用较少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达到节省时间和空间的目的。

马丁内在《语言演变的经济原则》中,把经济原则看作是语言演变的基本规律。

他指出,语言发展变化的力量有两种。

一种是人类交际和表达的需要;另一种是人类在生理上和精神上的自然惰性,这样,语言在演变的过程中,为了既能达到交际和表达的目的,又能满足人类的自然惰性,缩略语也就应运而生了。

马丁内还认为,在考察语言的经济原则时,下列因素也在考虑之内:

1.就生理方面来说,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可辨别的音、人们的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和人们的记忆力是有限的;2.从实用的角度看,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和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工具,重要的是使用起来方便。

所以,一般说,人们不愿意也没有把它搞得过分复杂,使用起来过分麻烦。

语言学家利奇在他的《语用学原理》一书中也提出了经济原则,它要求在不引起歧义的前提下尽量用较少的语句或词或音节表达意义。

例如,为了满足交际的方便、快捷与经济等,现在人们一般都不使用“地下铁道”和“超级市场”两词,而使用“地铁”和“超市”。

而对于这种经济原则的使用不当,也是造成生造缩略语和过于洋化的缩略语的原因之一。

(四)社会心理学与过于洋化的缩略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事物如潮水般涌入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给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使得不少国人产生了盲目崇洋的心理,认为,凡是洋化了的必是好的、先进的、高级的,口中蹦出的洋词儿越多似乎自己就越高明、越有档次、越有品位。

这—崇洋的社会心理便是造成目前缩略语中大批过于洋化的缩略语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那么,针对目前缩略语中的不规范现象,尤其是上述提到三种问题,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这就要涉及到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

四.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

(一)缩略语的构造原则

目前缩略语中出现了诸如生造缩略语、过于洋化、表义不够单一明确等问题,这首先就要涉及到缩略语的构造原则问题,也就是如何构造规范化缩略语。

本文参照殷志平的观点,认为缩略语在构造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等义性原则

所谓等义性原则,就是缩略语表示的意义要与原词语相一致。

遵循这一原则,首先要避免缩略后在意义上无法理解,或意义不显豁。

如用截取法将“电影明星”缩略为“电明”,从意义上说是不成立的组合。

“民众使用”缩略成“民使”,由于“使”在“用”的意义上不十分常用,因此“民使”意义显豁,人们难以理解。

其次,要保持缩略语与原词语意义上的等同性,避免改变原词语的意义。

如“科学技术”缩略成“学技”,把名词性短语变成了动词性词语,意义改变了。

要保证缩略语与原词语意义上的一致性,保留原词语中的同义语素是最好的办法。

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为此创造了条件: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大多是由古代汉语对应的单音节词发展而成的,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单、双音节词语意义对应的现象,因此在构造缩略语时常常用意义上与原词语中双音节词对应的单音节词来构造缩略语。

如,“学校”对应“校”,“货币”对应“币”,在构造包含“学校”、“货币”的缩略语时,就直接选用与之对应的“校”、“币”,如“卫生学校”缩略为“卫校”,“本位货币”缩略为“本币”。

有时,原词语中一个组成部分的两个语素都可以构成意义上可以理解的缩略语,为要保持与原词语语义上的—致性,就要选用同义语素,如“声调符号”可以缩略成“声号”,也可以缩略成“调号”,但“调”与“声调”意义上对应,选用“调号”比较适合。

当然,等义性原则是指缩略语与原词语意义的—致,而不在乎缩略语中保留下来的语素是否与原词语中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等同一致。

相反,如前文所说,在缩略语中保留下来的语素有时与原词语中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并不相同,但构成的缩略语却是合适的。

即使在缩略语中保留下来的语素在词性方面起了变化,只要缩略语在整体功能上没有变化,仍然可以保持与原词语的等同一致。

如“汽配”与“邮编”中的“配”、“编”都是动词性语素,而原词语中对应的“配件”、“编码”是名词性的,但整个缩略语与原词语仍然是等义的。

2.区别性原则

要使缩略语有效地代替原词语,表达原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构造缩略语时必须保证其意义明确、单一和专一,要能起到区别作用。

如果选用的语素不恰当,构成的缩略语在意义上或者费解,或者歧义,或者跟其他词语意义相混淆,那么表义功能就减弱了。

所以缩略语时必须遵循区别性原则。

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1)表义专一,避免混淆。

缩略语要能替代原词语,就只能表达原词语的意思,不能表达其他词语的意义。

例如,按照截取构造方法,“教师学生”缩略成“教学”,“教学”是已有的一个词,不能作为“教师学生”的缩略语。

同样“增加生产”如果选用其构成成分的第一语素构成“增生”,也变成了另一个词,不能表达原词语的意义。

而“师生”和“增产”两个缩略语就能有效地表达原词语的意义。

(2)表义单一,避免歧义。

如果一个缩略语在意义上能对应几个原词语,那么这个缩略语就会引起歧义。

例如“矿院”既可以作为“矿业学院”的缩略语,有可以作为“矿冶学院”的缩略语;“国办”可同时作为“国家举办”和“国务院办公厅”的缩略语;“家教”既可以指“家庭教师”,又可以指“家庭教育”。

使用这几个缩略语会引起歧义。

化解歧义的办法是增加区别性语素,如“南无”可以指“南京无线电厂”,也可以指“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为增加区别性语素,前者变成“南无厂”,后者变为“南无校”。

容易引起歧义而又不好化解的,最好不作缩略语。

3.习俗性原则

缩略语构造过程中,习俗性起很大作用。

一些词语,在不同地区,出自不同的使用习惯,可能具有不同的缩略语。

例如,“彩色电视机”的缩略语在大陆用“彩电”,在台湾用“彩视”;“现实状况”的缩略语在大陆只用“现状”,而在台湾同时使用“现状”和“现况”。

一些词语虽然可以有两种以上方式构造缩略语,但由于习惯的作用,实际上只要一个缩略语在使用,另一个却没有使用,如“汽车票”、“飞机票”、“轮船票”可以有“车票”、“机票”、“船票”的缩略语,也可以有“汽票”、“飞票”、“轮票”的缩略语,但习惯上只用前者而不用后者,这是由于习惯力量在起作用。

(二)缩略语产生后的规范

上面谈到的是缩略语在构造过程中的规范化的问题。

下面要说一下缩略语产生后的规范化问题。

参照陈德三所谈论的汉语词汇规范化的观点,本文认为缩略语的规范化应注意如下原则:

1.“刚性规定与柔性处理相结合。

”词汇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学术性、政策性很强,而且词汇规范又是一种社会行为,不仅需要有一套相应的标准,而且要求这套标准尽可能具有严密性、权威性和规定性。

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交际需要原则(表义的需要、经济的需要、修辞的需要)和表义明确原则的生造的缩略语,就应该淘汰。

但是,任何语言规范的标准,哪怕再精当、周详的标准,跟丰富多变的语言现实相比,都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必须使标准就有一定的弹性,有时甚至需要引进某些“模糊概念”。

比如有些缩略语在它们刚产生的时候,多数人可能不太熟悉,我们不要动辄加以否定,可以冷静观察一个时期,比如80年代“空调”、“人流”、“空姐”、“超市”、“达标”、“超编”、“地铁”等缩略语刚产生时,多数人提出质疑,认为不规范,应该取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使用的频繁,现在已被大家接受。

因此,这就需要柔性处理,不要轻易否定。

2.“尊重学理与约定俗成相结合。

”制定缩略语的规范标准必须遵循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遵循汉语词汇的结构规律,有学理上的依据。

但是有些现象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也会出现变化,而且这些变化还可能形成大众化的世俗现实。

从理论上说,应当根据学理来制定规范和标准,但是,一旦有些现象有悖于原有学理,但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应当考虑“从众从俗”。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语言学家的意见,也不要忽视群众约定俗成的用法,应该尽量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三)缩略语规范的动态性、相对性和开放性。

在上述的两方面中,无论是缩略语在构造过程中的规范原则还是构造后的规范原则,我们都应用动态性、相对性和开放性的观点来看待,这是由语言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1.通过近几十年的实践检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汉语词汇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缩略语亦随之发展而发展,那么缩略语的规则必然也会随之发展,缩略语规范是与缩略语俱来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缩略语规范化的这些原则呢?

我们认为,应以动态的观点去看待它们。

缩略语规范其实是静态和动态的辨证统一。

从历时角度看,缩略语规范固然是发展变化的,同时即使从共时的角度看,缩略语规范也不是僵死的、凝固的、静止不动的,我们需要承认有用的变异和差异,并把它们纳入缩略语规范的系统。

2.缩略语规范不只是绝对的,例如语言机构和语言学家所倡导和制定的规则和原则,人们必须共同遵守,同时他们又是相对的,因为缩略语的规范在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缩略浯只要符合通常的说法,能完成交流思想的任务,一般就应予以承认。

也就是说,缩略浯规范又是绝对和相对的辨证统一。

一方面,我们要把自发的约定俗成变成自觉的约定俗成,对缩略语的应用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其发展规律,从而因势利导,指定和倡导相应的条令、规则,以供人们遵守;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尊重语言事实和习惯,强调缩略语规范的约定俗成的本质,不要轻易否定语言中新出现的说法。

因此,我们既反对有关方面过分偏于“绝对”,不顾语言的习惯及其约定俗成,也反对人们过分偏于“相对”,只顾注重语言自身发展的—面。

3.还必须指出的是,缩略语规范并不是一个自足的封闭系统,它往往牵涉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心理等各个方面,缩略语规范其实又是语言与社会文化诸要素的统一,它是一个异质的开放系统。

我们在判定某种缩略语现象尤其是缩略用语是否合乎规范的时候往往不能只是根据语言自身的因素和规律,而上还要考虑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因素、文化传统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

五.结语

语言中的缩略语适应的时势与人们求简的心态,是语言组织系统发展的现象,今后还会不断有新的缩略语出现,对此,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同时,也要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对缩略语的规范化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曹剑平:

《汉语缩略语及其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3年第2期。

[2]殷志平:

《构造缩略语的方法和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

[3]陈德三:

《刍议汉语词汇规范化中的几个问题》,《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

年第4期。

[4]陈文:

《试论缩略语及其与原词语的关系》,《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5]郑阳寿:

《缩略语简论》,《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6]徐丽华:

《试论新缩略语》,《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7]侯敏:

《缩略语使用的层级性特点及其规范问题》,《语文建设》,1996年

第6期。

[8]张治国、杨玲:

《缩略语成因之探究》,《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

[9]袁晖、阮显忠:

《现代汉语缩略语词典》,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10]《语文学习》编辑部:

《语言大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