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504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docx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docx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

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

614药学综合B

Ⅰ.考试性质

  药学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药学综合考试范围为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和药事管理与法规。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药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其中药物化学约25%

药剂学约25%

药物分析学约20%

药理学约20%

药事管理与法规约10%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B型题第61~8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X型题第81~9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填空题第96-112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简答题第113-118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问答题第119-123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Ⅳ.考查内容

一、药物化学

(一)总论

1.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2.药物化学结构与体内生物转化的关系。

3.药物化学结构修饰。

(二)化学治疗药物

1.抗生素药物:

(1)β-内酰胺类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作用与用途;哌拉西林、替莫西林、头孢噻吩钠、头孢美唑、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克拉维酸钾、舒巴坦钠等的结构特点和用途;

(2)大环内酯类的结构特点和用途;氨基糖苷类,如硫酸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硫酸庆大霉素等的结构特点、作用特点和用途;(3)四环素类的结构特点、作用特点和用途。

2.合成抗菌药物:

(1)喹诺酮类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2)磺胺类及抗菌增效剂如碘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作用特点及用途。

3.抗结核药物:

(1)抗生素抗结核药物的结构特点和用途;

(2)抗结核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4.抗真菌药物:

(1)唑类抗真菌药物:

硝酸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克霉唑和伊曲康唑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2)其他抗真菌药物:

特比萘芬等的结构特点和用途

5.抗病毒药物:

(1)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2)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奈韦拉平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3)蛋白酶抑制剂如茚地那韦的化学结构和用途;(4)其他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盐酸金刚烷胺和奥司他韦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6.其他抗感染药物:

(1)氯霉素、盐酸小檗碱和甲硝唑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2)磷霉素、盐酸克林霉素等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7.抗寄生虫药物:

(1)驱肠虫药物:

盐酸左旋咪唑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抗血吸虫病和抗丝虫病药物:

吡喹酮和枸橼酸乙胺嗪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3)抗疟药物:

本芴醇、磷酸氯喹、磷酸伯氨喹和乙胺嘧啶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青蒿素和蒿甲醚等的结构特点和用途。

8.抗肿瘤药物:

(1)烷化剂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抗代谢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3)抗肿瘤天然药物及其半合成衍生物:

盐酸多柔比星、米托蒽醌、依托泊苷、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等的结构特点和用途;(4)其他抗肿瘤药物:

来曲唑、枸橼酸他莫苷芬、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吉非替尼等的结构特点和用途。

(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镇静催眠药物及抗焦虑药物:

(1)苯二氮卓类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其他类:

如唑吡坦、佐匹克隆等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2.抗癫痫及抗惊厥药物:

(1)巴比妥类及其类似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其他类药物:

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加巴喷西、拉莫三嗪和奥卡西平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作途。

3.抗精神失常药物:

(1)抗精神病药物:

盐酸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和舒必利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抗抑郁药物:

盐酸阿米替林、盐酸氟西汀、盐酸帕罗西汀、文拉法辛、舍曲林和吗氯贝胺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4.改善脑功能的药物:

吡拉西坦、盐酸多奈哌齐、茴拉西坦、利斯的明、石杉碱甲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5.镇痛药物:

(1)作用阿片受体类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作途;

(2)其他类药物:

盐酸布桂嗪、盐酸曲马多等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四)传出神经药物

1.影响胆碱能神经系统的药物:

(1)胆碱受体激动药物:

硝酸毛果芸香碱和氯贝胆碱等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2)胆碱酯酶抑制药物:

溴新斯的明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3)M胆碱受体拮抗药物:

硫酸阿托品、溴丙胺太林、氢溴酸东莨菪碱、氢溴酸山莨菪碱等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4)N胆碱受体拮抗药物:

氯化琥珀胆碱、苯磺酸阿曲库铵和泮库溴铵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2.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药物:

(1)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五)心血管系统药物

1.抗心律失常药:

(1)钠通道阻滞剂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钾通道阻滞剂:

如盐酸胺碘酮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抗心力衰竭药物:

(1)强心苷类的化学结构特点和用途;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米力农和氨力农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3.抗高血压药物:

(1)作用于中枢的抗高血压药物:

盐酸可乐定和甲基多巴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2)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

利舍平的化学结构和用途;(3)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4)钙通道阻滞剂的化学名、化学结要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4.血脂调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1)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作途;

(2)苯氧乙酸类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5.抗心绞痛药物:

(1)硝酸酯类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其他类药物:

双嘧达莫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6.利尿药物:

(1)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2)Na+-K+-2CL-同向转运抑制剂:

呋塞米和依他尼酸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3)Na+-CL-同向转运抑制剂:

氢氯噻嗪和氯噻酮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4)肾内皮细胞钠通道阻滞剂:

氨苯蝶啶等的化学结构和用途;(5)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

螺纳酯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六)呼吸系统药物

1.平喘药物:

(1)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M胆碱受体拮抗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3)影响白三烯的药物如孟鲁司特等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4)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镇咳祛痰药物:

(1)镇咳药物:

磷酸可待因、磷酸苯丙哌林和右美沙芬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祛痰药物:

盐酸溴已新、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和羧甲司坦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七)消化系统药物

1.抗溃疡药物:

(1)组胺H2受体拮抗药物:

盐酸雷尼替丁、西咪替丁和法莫替丁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矣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3)其他类药物:

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2.胃动力药物和止吐药物:

(1)胃动力药物:

西沙比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甲氧氯普胺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止吐药物:

盐酸昂丹司琼、盐酸格拉司琼和托烷司琼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八)影响免疫系统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物:

(1)解热镇痛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3)抗痛风药物:

别嘌醇等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2.抗变态反应药物:

(1)组胺H1受体拮抗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过敏反应介质险释剂:

色甘酸钠等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九)内分泌系统药物

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醋酸氢化可的松和醋酸地塞米松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性激素和避孕药物:

(1)雄性激素类药物:

甲睾酮、丙酸睾酮、苯丙酸诺龙、达那唑和非那雄胺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雌激素类药物:

雌二醇、炔雌醇、已烯雌酚、氯米芬和雷洛昔芬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3)孕激素类药物:

黄体酮、醋酸甲羟孕酮、炔诺酮、左炔诺孕酮、醋酸甲地孕酮和米非司酮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3.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物:

(1)胰岛素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用途;

(2)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瑞格列奈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3)胰岛素增敏剂:

盐酸二甲双胍和马来酸罗格列酮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等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十)维生素类药物

1.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3、维生素E、阿法骨化醇、维生素D2和维生素K3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二、药剂学

制剂的基本要求:

①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②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③典型处方分析。

(一)药物固体制剂

1.固体制剂的分类和基本要求。

2.散剂与颗粒剂:

制剂的基本要求。

3.片剂: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片剂常用辅料与作用;(3)片剂常见问题及原因;(4)片剂包衣目的、种类;(5)常用包衣材料分类与作用。

4.胶囊剂:

制剂的基本要求:

(二)药物液体制剂

1.液体制剂分类和基本要求: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包装与贮存的注意事项;(3)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要求;(4)助溶剂、增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及作用。

2.表面活性剂

3.低分子溶液剂:

(1)溶液剂、芳香水剂、醑剂、甘油剂、糖浆剂的制剂特点与质量要求;

(2)搽剂、涂剂、涂膜剂、洗剂、灌肠剂的制剂特点;(3)制剂的基本要求。

4.高分子溶液剂与溶胶剂:

制剂的基本要求。

5.乳剂: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乳化剂与乳剂稳定性

6.混悬剂: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常用稳定剂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三)灭菌制剂

1.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基本要求

2.注射剂: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注射剂常用溶剂的质量要求和特点;(3)注射剂常用附加剂的类型和作用;(4)热原的组成与性质、污染途径与除去方法;(5)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影响因素;(6)增加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的方法。

3.注射用无菌粉末: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冻干制剂常见问题与产生原因。

4.眼用制剂: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眼用液体制剂附加剂的种类和作用。

5.植入剂:

制剂的基本要求。

6.冲洗剂:

制剂的基本要求。

7.烧伤及严重创伤用外用制剂:

制剂的基本要求。

(四)其他制剂

1.乳膏剂: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乳膏剂常用基质和附加剂种类与作用。

2.凝胶剂:

制剂的基本要求。

3.气雾剂: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常用抛射剂与附加剂种类与作用。

4.喷雾剂:

制剂的基本要求。

5.粉雾剂:

制剂的基本要求。

6.栓剂: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常用基质和附加剂的种类与作用。

(五)快速释放制剂

1.口服速释片剂:

(1)分散片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2)分散片典型处方分析;(3)口崩片的特点与质量要求;(4)口崩片典型处方分析;(5)速释技术与释药原理;(6)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2.滴丸剂:

制剂的基本要求。

3.吸入制剂: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吸入制剂的附加剂种类和作用。

(六)缓释、控释制剂

1.缓释、控释制剂的基本要求

2.常用辅料和剂型特点:

(1)缓释、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和作用;

(2)骨架型片、膜控型片、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剂型特点。

3.经皮给药制剂:

(1)特点和质量要求;

(2)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结构与类型;(3)经皮给药制剂的处方材料。

(七)靶向制剂

1.靶向制剂的基本要求

2.脂质体:

(1)脂质体的分类和新型靶向脂质体;

(2)性质、特点与质量要求;(3)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4)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和作为药物载体的用途;(5)脂质体存在的问题;(6)脂质体的给药途径;(7)典型处方分析。

3.微球:

(1)制剂的基本要求;

(2)微球的载体材料和微球的用途;(3)微球存在的问题。

4.微囊:

(1)特点与质量要求;

(2)药物微囊化的材料;(3)微囊中药物的释放;(4)典型处方分析。

(八)生物药剂学

1.药物体内过程:

(1)药物从吸收到消除的过程;

(2)药物的跨膜转运。

2.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1)影响吸收的生理因素;

(2)影响吸收的药物因素;(3)影响吸收的剂型因素。

3.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1)注射部位;

(2)肺部;(3)黏膜;(4)皮肤。

4.药物的分布、代谢与排泄。

三、药物分析学

(一)总论

1.药品标准

2.药典

3.药物分析的任务

(二)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

1.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2.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三)药典知识

1.中国药典概况

2.常用国外药典名称、现行版本

(四)药物分析常用分析方法

1.物理常数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旋光度测定法;溶解度测定法。

2.化学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非水滴定法

3.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计。

4.色谱分析法:

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5.其他方法:

pH值测定法;氧瓶燃烧法;热分析法。

(五)药物的鉴别

1.药物鉴别的含义与特点

2.药物鉴别常用方法

(六)药物的杂质检查

1.杂质和杂质限量检查

2.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3.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七)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典型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

(八)胺类药物的分析

1.芳胺类药物的分析,典型药物盐酸普鲁卡因和对乙酰氨基酚等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

2.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典型药物有肾上腺素和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等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

(九)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典型药物苯巴比妥及钠盐、司可巴比妥和硫喷妥钠等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银量法、溴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十)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1.二氢吡啶类药物的分析,典型药物硝苯地平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

2.吩噻嗪类药物的分析,典型药物盐酸异丙嗪和盐酸氯丙嗪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

3.苯骈二氮杂卓类药物的分析,典型药物有氯氮卓和地西泮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

4.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

(十一)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

典型药物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

包括

1.苯烃胺类:

盐酸麻黄碱(左旋体)、 盐酸伪麻黄碱(右旋体);

2.托烷类:

硫酸阿托品、氢溴酸山莨菪碱;

3.喹啉类:

硫酸奎宁、硫酸奎尼丁;

4.异喹啉类:

盐酸吗啡、磷酸可待因。

(十二)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典型药物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

1.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和醋酸氟轻松等;

2.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

睾酮的衍生物和苯丙酸诺龙等;

3.孕激素:

黄体激素和孕酮:

黄体酮;

4.雌激素:

炔雌醇。

(十三)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1.维生素A的分析

2.维生素E的分析,典型药物有天然品(右旋体)和合成品(消旋体),药用为合成品。

3.维生素B1的分析

4.维生素C的分析

(十四)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典型药物有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7-氨基头孢菌烷酸(7-ACA)等。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析,典型药物有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

3.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典型药物有四环素等。

(十五)药物制剂分析

1.固体制剂:

片剂、胶囊剂分析

2.注射剂分析

3.软膏剂分析

4.复方制剂分析

(十六)体内药物分析

1.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生物样本

2.体内药物分析样本制备常用方法

3.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

四、药理学

  

(一)绪论

  1.药物、毒物。

  2.药理学、药理学组成部分;药动学及药效学的内容

  

(二)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选择性,受体及第二信使的类型,受体的调节。

2.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量效关系与量效曲线,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3.占领学说、速率学说与二态学说。

4.不良反应、评价药物效应强弱和安全性大小的指标、作用于受体的药物特征及分类。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

1.药物转运的主要方式,药物吸收、分布和排泄途径及影响因素、生物转化的步骤、房室模型的概念。

2.pH对药物吸收和转运的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肝药酶诱导剂与抑制剂及肝药酶的特点、药物通过肾脏排泄的特点和规律、以1级/0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

3.生物利用度、清除率、稳态及半衰期的定义及意义。

(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1.传出神经系统递质及受体的分类、分布及效应。

2.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合成和灭活。

(五)胆碱受体激动药与拮抗药

1.毛果芸香碱、阿托品及新斯的明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毒扁豆碱、筒箭毒碱和琥珀胆碱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2.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解救药物及其解救效果;山莨菪碱、东莨菪碱、人工合成解痉药和扩瞳药的作用特点;去极化型和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的特点。

(六)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化学、构效关系和分类。

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和麻黄碱等的作用和用途、主要不良反应。

3.酚妥拉明的作用特点及用途;β-受体拮抗药的分类、药理作用、应用及禁忌症;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七)镇静催眠药

1.镇静催眠药的分类;水合氯醛作用及用途。

2.以地西泮为代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3.新型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及丁螺环酮的特点及应用。

(八)抗癫痫药

1.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及苯二氮卓类的的作用特点。

2.癫痫治疗用药的总的作用机制,癫痫的类型及药物选择。

(九)抗精神失常药

1.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通路及其功能。

2.吩噻嗪类、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3.其他抗精神病药及抗躁狂抑郁症药(碳酸锂、三环类抗抑郁药、NA摄取抑制药、5-HT再摄取抑制药等)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及应用。

(十)镇痛药

1.阿片受体亚型、分布、效应;内源性阿片受体的配体及镇痛机制。

2.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及人工合成的镇痛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其他镇痛药及阿片受体拮抗剂的作用特点、应用。

(十一)解热镇痛抗炎药

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机制,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保泰松、吲哚美辛和布洛芬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的作用特点。

(十二)抗心律失常药物

1.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

2.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主要不良反应。

(十三)利尿药和脱水药

1.高效、中效和低效利尿药的特点、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应用。

2.脱水药的作用和应用。

(十四)抗高血压药

1.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2.交感神经抑制药、扩血管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断药、β受体拮抗药、钙拮抗药的降压特点、降压机制、不良反应、适应症。

(十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1.强心苷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中毒的防治。

2.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血管扩张药和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及其他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理依据和意义。

(十六)抗心绞痛药

1.硝酸甘油、普萘洛尔和钙拮抗剂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硝酸甘油和普萘洛尔合用的优缺点。

(十七)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2.考来烯胺、考来替泊、吉非贝齐、非诺贝特、环丙贝特的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3.烟酸、普罗布考、多烯脂肪酸类的临床用途。

(十八)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1.肝素的体内过程特点、抗凝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2.低分子量肝素和水蛭素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3.香豆素类的抗凝作用机制、抗凝特点、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阿加曲班、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的机制、作用和用途。

5.低分子量肝素和水蛭素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6.奥扎格雷、西洛他唑、前列腺素类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ADP拮抗剂、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嘧达莫、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7.解葡激酶、阿尼普酶、瑞替普酶、蚓激酶的应用。

t-PA、尿激酶的机制、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链激酶的机制、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8.维生素K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的机制及应用。

9.铁剂吸收的影响因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处理。

叶酸的药理作用和应用。

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的因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0.促红细胞生成素、G-CSF、GM-CSF、促血小板生成药的药理作用和应用。

11.右旋糖酐的常见剂型、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十九)组胺和抗组胺药

1.H1和H2受体拮抗药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二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沙丁胺醇为代表的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平喘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2.茶碱、M胆碱受体阻断药、肥大细胞膜稳定药、其他平喘药的抗喘作用特点和应用,平喘药的临床应用。

(二十一)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1.缩宫素、麦角生物碱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2.垂体后叶素、前列腺素、中草药、子宫平滑肌抑制药的作用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