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a卷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4348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4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解析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a卷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解析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a卷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解析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a卷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解析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a卷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a卷试题.docx

《解析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a卷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a卷试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a卷试题.docx

解析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a卷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5分)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正确的是()

 

A.

前者与后者不同,前者各时期细胞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B.

后者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和四分体,而前者没有

 

C.

前者仅有等位基因的分离,后者还有基因的自由组合

 

D.

分裂时前者DNA平均分配,而后者DNA随机分配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细胞增殖的方式,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通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减数分裂一般是原生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产生生殖细胞过程中的分裂方式;在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并且在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的现象,因此产生的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解答:

解:

A、有丝分裂全过程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都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和四分体,而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B正确;

C、等位基因分离与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后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都平均分配,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共同点和区别,考生平时要注意区分两者的区别,并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2.(1.5分)(2008•南汇区一模)1DNA→2DNA,这两个携带完全相同信息的DNA彼此分离发生在()

A.

细胞分裂间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

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平均分向细胞两极。

解答:

解:

A、1个DNA复制成2个DNA发生在间期,随着染色体复制完成,故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故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故C错误;

D、携带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后期,随着着丝点分裂而分离,包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5分)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

②区别女娄菜(雌雄异株植物)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小麦显性抗病纯合体的比例.

A.

自交、杂交、自交

B.

自交、测交、测交

C.

杂交、测交、自交

D.

测交、杂交、自交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

解: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可采用测交法或自交法,其中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法;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对于雌雄异株植物只能采用杂交法;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常用自交法.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在不同的要求下应用不同的方法(测交法、自交法、杂交法)来进行鉴别,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4.(1.5分)如果某生物体的细胞甲比细胞乙RNA的含量多,最可能是(  )

 

A.

甲合成的蛋白质比乙多

B.

乙合成的蛋白质比甲多

C.

甲含的染色体比乙多

D.

甲含的DNA比乙多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的分化.

分析:

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RNA是转录的产物,目的是合成蛋白质.

解答:

解:

A、细胞的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的产物就是RNA,因此RNA的含量多,表示转录旺盛,则说明翻译合成蛋白质将增多,A正确;

B、由A项可知,甲合成的蛋白质比乙多,B错误;

C、甲细胞和乙细胞是同一生物体内的,因此甲含的染色体和乙一样多,C错误;

D、细胞中的DNA含量一般是比较稳定的,转录不会改变DNA的含量,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中DNA和RNA含量以及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5.(1.5分)(2021•商丘三模)下列关于建构模型或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发现遗传定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C.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建构了物理模型

 

D.

生态学家高斯在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时,建构了数学模型

考点:

基因与DNA的关系;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说.

解答:

解:

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定律,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建构了物理模型,得出DNA的双螺旋结构,C正确;

D、生态学家高斯在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时,建构了数学模型,得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建构模型,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6.(1.5分)最近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进化速率非常快,它的一个基因的进化速率(突变速率)大约是一个核基因进化速率的6~17倍.下列哪项解释不能成立( )

 

A.

线粒体DNA增殖时间短,快速增殖为突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B.

线粒体DNA无蛋白质保护,容易诱发突变

C.

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没有影响,没有任何选择压力,突变比较容易保留下来

 

D.

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存在纠错能力低,并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

考点:

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线粒体基因决定着线粒体的性状,若是发生了对线粒体功能关键性的突变,会导致能量供应的能力散失,从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线粒体基因的突变同样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不适应环境的会被淘汰。

解答:

解:

A、线粒体DNA分子小,增殖时间短,快速增殖为基因突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A正确;

B、线粒体DNA无蛋白质保护,因而容易诱发突变,提高突变频率,B正确;

C、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也有影响,突变的基因由于细胞质遗传保留下来,C错误;

D、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存在纠错能力低,并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对综合,是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7.(1.5分)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从题图看出,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的比值为3:

3:

1:

1.采用逐对分析法:

白色:

黄色=3:

1,则亲本是Aa×Aa;盘状:

球状=1:

1,则亲本是Bb×bb;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

解答:

解: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利用逐对分析法分析:

(1)白色和黄色这一对相对性状:

子代中白色比黄色为3:

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基因型均为Aa;

(2)盘状和球状这一对相对性状:

子代中盘状比球状为1:

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设计巧妙,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8.(1.5分)如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有(  )

花粉

植株A

植株B.

A.

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B.

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

C.

过程①属于减数分裂,此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D.

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流程,其中①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则植株A是单倍体;②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的植株B均为纯合子.

解答:

解:

A、过程使用秋水仙素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机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到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后不会向细胞两极移动,故A错误;

B、该过程是单倍体育种过程,所以①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A,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为aaBB的可能性为0,故B错误;

C、①由一个细胞最终培养成完整个体的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调节,故C错误;

D、单倍体育种所得后代为纯合的二倍体,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结合单倍体育种流程图,考查单倍体育种、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单倍体的概念,明确二倍体植株的单倍体高度不育;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和条件;熟记单倍体育种的过程,理解单倍体育种相对于杂交育种的优点。

 

9.(1.5分)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

“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

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考点: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过度繁殖: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2)生存斗争:

过度繁殖是引起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

(3)遗传和变异:

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能够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

(4)适者生存: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5)联系:

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答:

解:

A、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保留下来的都是适应环境的个体,对人不一定有利,A错误;

B、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保留下来的都是适应环境的个体,对人不一定有利,B错误;

C、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选择作用的是自然环境,C错误;

D、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选择作用的是自然环境,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难度不大。

 

10.(1.5分)(2021•江苏)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依据中心法则(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

 

B.

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

 

C.

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

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考点: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

1、据图分析,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逆转录.

2、HIV的遗传物质RNA,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再通过病毒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生产出大量的HIV,然后由被感染的细胞裂解释放出来

解答:

解:

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逆转录、转录和翻译,故A选项正确;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主要攻击人体的淋巴细胞,在侵染过程中HIV整体进入T淋巴细胞内,故B选项错误;

C、HIV的遗传物质RNA,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故C选项正确;

D、根据题图中的中心法则可知病毒DNA是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可见科研中可以研发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故D选项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以HIV为素材,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1.(1.5分)(2021•海南)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转录产生RNA;

⑤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考点: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存储遗传信息。

2、DNA分子通过DNA的自我复制,进而传递遗传信息,通过基因的表达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tRNA能识别并搬运氨基酸。

解答:

解:

①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遗传物质,能携带遗传信息,故①正确;

②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故②错误;

③信使RNA能与核糖体结合,用于合成蛋白质,故③错误;

④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产生RNA,故④正确;

⑤转运RNA上一端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故⑤错误;

⑥DNA分子在复制时,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故⑥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DNA、信使RNA和转运RNA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2.(1.5分)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

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解答:

解:

从题文中可以看出,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中A(a)基因一定是纯合的,而B(b)则是杂合的,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13.(1.5分)(2021•四川)油菜物种甲(2n=20),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知识。

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形状的变异,但是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主要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染色体组成的增加或减少.

解答:

解:

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A选项错误;

B、油菜物种甲、乙(2n=20,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染色体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加倍到72条,故B选项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选项错误;

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故D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

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14.(1.5分)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脱氧核糖三者的数目都是相等的

 

C.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D.

一段双链DNA分子中,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含有40个胸腺嘧啶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

1、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C、G、T)组成。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解答:

解:

A、一般情况下,每个DNA分子中都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A正确;

B、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且每分子脱氧核苷酸都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都是相等,B正确;

C、在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着2个磷酸基团,C错误;

D、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配对的碱基彼此相等,因此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数目总是相同的,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化学组成,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

(1.5分)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来,但在经常遭到暴风雨袭击的岛屿,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而未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一事实说明( )

A.

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B.

突变多数是有利的

 

C.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

D.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绝对的

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由“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来,但在经常遭到暴风雨袭击的岛屿,这种突变类型不能飞行,而未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知道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

解答:

解:

A、有利和有害变异是相对的,取决于其的生活环境对它的选择.此现象不能说明突变多数是有害的,只能说明残翅和无翅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能力不同,A错误;

B、突变的特点是害多利少,但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能否使用环境,B错误;

C、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C正确;

D、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已在考查考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6.(1.5分)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隔离不会阻止种群问的基因交流

 

B.

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

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

不同的物种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生殖隔离

考点: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

A、隔离的作用是使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进行自由交流,A错误;

B、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

C、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间产生差异,C正确;

D、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同物种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隔离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和物种形成的标志,对于物种形成过程的理解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7.(1.5分)用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

 

A.

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导致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B.

在普遍使用抗生素以前,病菌不具有抗药性

 

C.

病菌对抗生素进行自然选择,突变为有抗药能力的病菌

D.

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