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000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4275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0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0001.docx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0001.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0001.docx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0001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导论

1.什么是“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2.为什要学习这么课?

3.怎么学习这么课?

4.课程安排

1.什么是“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1.1.当代

西方政治思想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若干阶段:

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

6BC-5AD

中世纪基督教政治思想:

5-15AD

现代政治思想:

15-20AD70s

当代政治思想:

20AD70s-

当代政治哲学复兴的标志:

约翰·罗尔斯与《正义论》1971年

1.2.西方

东西方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

西方通常指那些实行宪政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3.政治思潮

1.3.1.什么是政治?

在一个社会中,人们通过获取、维持、影响、运用国家权力的方式来参与公共决策的活动和形成的关系。

1.3.2.什么是政治思潮?

思潮即思想的潮流,政治思潮即政治思想的潮流、流派。

其核心是各种在政治生活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的政治主张及其理论形态。

政治思潮与政治思想(或政治理论):

区别:

前者重主张,后者重论证;前者重实践,后者重学术;前者的载体是政治参与者,后者的载体是研究者。

联系:

政治思潮的核心是政治思想。

没有理论支持的政治主张缺乏说服力。

1.4.两种政治理论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主要研究对象——规范性的政治理论思潮。

一个社会中的人们依据各种规范政治理论而提出关于理想政治生活的各种主张,从而形成各种政治思潮。

政治理论→政治主张→思潮

1.5.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

1.5.1.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发展

A,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

以自然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认为社会是自然有机体的组成部分。

(亚里士多德: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学》)

B,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

以超自然的神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认为人类社会是神创世界中的一部分。

政治隶属于神。

C,现代政治思想的总的特点是高扬人的主体性。

随着主体性哲学的发展和人的发现,政治思想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治既非自然,也非神创,乃是自由平等的个人所创造。

自由民主制度确立并发展成熟。

1.5.2.当代政治思潮的特点:

A,时代背景:

经济:

科技革命、信息化、经济全球化

政治:

福利国家的兴起(国家对经济的普遍干预)、人权运动、民主运动、民族主义、

文化:

主流自由主义文化的兴盛(历史的终结)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B,思想特征:

当代政治思想从总体上说仍然是现代政治思想的一部分,属于现代性的一部分。

但是,与以往相比,当代政治思潮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现代政治思想主要探讨与国家权力和制度有关的问题,而当代政治思想主要关注国家所制定的法律和政策。

尤其是与社会正义、自由、平等、共同体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金里卡,p.3)。

其中又以社会正义为重点。

当代政治哲学复兴的标志就是罗尔斯在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以及随之而兴起的有关正义的讨论。

社会正义问题是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主题。

C,价值特征

政治主张是基于某些价值而形成的。

价值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政治思潮的多元化。

当代西方的价值多元化与共识:

多元价值:

自由、平等、民主、共同体、契约协定、效用、权利、身份等

是否存在共识?

WillKymlicka:

平等。

差别常常只是对平等的不同阐释,对平等本身基本没有实质分歧。

1.6.基本流派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自由平等主义(liberalEgalitarianism)

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

马克思主义(Marxism)

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

公民资格理论(CitizenshipTheory)

文化多元主义(Multiculturalism)

女权主义(Feminism)

2.为什要学习这么课?

了解当代西方世界对公共生活的各种主张

通过中西方对比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锻炼一种实践理性推理的能力

3.怎么学习这么课?

广泛的阅读、独立的思考、提问与相互讨论

理论学习与现实思考的结合

重视逻辑推理

4.课程安排

4.1.教材:

威尔·金里卡:

《当代政治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侧重理论性,即对各种观点的论证、推理、批判。

4.2.参考资料:

乔纳森·沃尔夫:

《政治哲学导论》,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

(了解规范政治理论的基本问题)

姚大志: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国内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简要介绍)

乔治•萨拜因:

《政治学说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背景)

在学习各种政治思潮过程中涉及到的其他文献(将在上课时提到)

4.3.课程安排

第一讲,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第二讲,自由平等主义(liberalEgalitarianism)

第三讲,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Marxism)

第五讲,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

第六讲,公民资格理论(CitizenshipTheory)

第七讲,文化多元主义(Multiculturalism)

第八讲,女权主义(Feminism)

第一讲功利主义

1、什么是功利主义?

1.1.功利主义的历史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杰瑞米·边沁(JeremyBentham)和约翰·密尔(JohnMill)创立了功利主义思想;(边沁: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1789;密尔:

《功利主义》,1863)

亨利·希季维克(HenrySidgwick),乔治·摩尔(G.E.Moore)、彼得·辛格(PeterSinger)、蒂芬·图尔明(StephenEdelstonToulmin)、诺埃尔-史密斯(PatrickNowell-Smith)、厄姆森(J.O.Urmson)以及斯玛特(J.J.C.Smart)等人发展了功利主义思想

1.2.什么是功利?

Utility:

功利、效用、效益……

功利:

有用性。

快乐、幸福、偏好满足等;相反就是痛苦、伤害等。

功利被认为可以量化,因而可以计算。

一个行为所带来的所有快乐减去痛苦就是这个行为的总效用。

它可能是正效用,也可能是负效用。

1.3.什么是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原则;功利主义认为,正确的行动就是那些“促进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行动。

边沁将功利主义原则称为“最大幸福原则”

功利主义是一种后果论:

要求按照行动的后果来评价行动的正当性

1.4.功利主义的政治主张

功利主义认为国家的目的和正当性就在于促进“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

国家应该按照功利主义原则来制定法律和政策。

国家要通盘考虑自己所指定的法律和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加总,做出比较,最后选择能带来最大幸福的方案。

思考:

你是否赞成功利主义的观点?

为什么?

2、功利主义的吸引力

2.1.功利主义肯定人们对快乐和幸福的追求。

肯定人们世俗的、此世的快乐,而不是依赖于宗教的禁欲主义和来世的快乐

2.2.功利主义的后果论符合人们日常经验中的道德直觉。

人们在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时候往往要考虑这个行动的结果是否带来某种效益或伤害。

功利主义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每个人的价值是同等的。

不因为种族、民族、血统、阶级、财产、知识、性别等差别而有所不同。

3、功利主义的批判与辩护

3.1.功利主义的“效用”概念

3.1.1.享乐主义的效用:

效用就是快乐的心理感受

批评:

有些活动并不带来快乐,甚至是痛苦,但是人们却愿意沉迷于其中,比如写诗。

3.1.2.非享乐主义的效用:

效用就是令人感到满足的心理体验,但这种体验不一定是快乐

批评:

诺奇克的“体验机器”,虚幻的满足体验是否真的有价值?

3.1.3.作为“偏好的满足”的效用:

效用不是一种心理感受状态,而是人们偏好的满足

批评:

有些偏好是没有理据的,这些偏好的满足并没有真正的价值。

比如:

因为我不知道苹果有虫而具有的吃苹果的偏好;适应性偏好,比如做“满意的奴隶”的偏好

3.1.4.作为“有理据的偏好的满足”的效用:

效用就是那些有理据的偏好的满足。

批评:

A,如何知道哪些是有理据的偏好,哪些不是?

B,各种类型的有理据的偏好如何进行比较和计算?

C,即使有理据的偏好得到满足,人们却可能经验不到效用的增加,同样,偏好没得到满足并不意味着感受到的效用被减少。

偏好满足与人们的幸福感受脱节。

3.2.功利主义的效用最大化

3.2.1.批评1:

效用最大化的要求与人们的特殊义务产生了矛盾

特殊义务:

因为特定原因而对特定他人而非所有人产生的义务关系。

比如:

家庭、职场、民族、契约等领域产生的义务。

例1,“借钱不还”:

甲曾借给乙10块钱,按理乙有义务把10块钱还给乙;但是,如果此时乙把这10块钱给丙能够带来效用的最大化(因为丙获得10块钱的效用比甲得到10块钱的效用更大),那么,按照功利主义原则,乙就不应该还钱给甲。

这与甲与乙之间的信守承诺的特殊义务是矛盾的。

例2,“陌生人比母亲更重要”:

有两个人落水,其中一个是你年迈的母亲,另一个是年轻的陌生人,而你只能救其中的一个人,那么你应该救谁。

按照功利主义的要求,年轻人生还的效用会更大,因为与你年迈的母亲相比,他活着的时间更长。

所以你应该救这个年轻人而不管你母亲的死活。

而这与我们对亲人的道德情感是矛盾的。

3.2.2.批评2.无法排除的不正当偏好

按照功利主义的要求,所有人的所有偏好都应该得到同等的考虑。

但是,有些人的偏好可能与另一些人的偏好是相互冲突的。

种族歧视:

比如,要求黑人搬离某一社区的偏好

性别歧视:

要求女性承担全部家务和低薪工作的偏好

3.3.批评3:

不恰当的平等观

功利主义的平等观:

每个人的偏好都得到平等考虑。

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功利主义平等观的两种路径:

A,效用最大化要求平等。

效用最大化是目标,平等对待每个人的偏好是手段

B,平等原则要求效用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原则平等考虑每个人的效用,体现了平等的道德原则

3.3.1.第一种平等路径的批评

问题一:

效用最大化这一事态本身并不一定有价值

例如:

我们是否应该让世界人口增加从而扩大总的幸福量,即使这会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

A,60亿人,600亿个单位的幸福,每个人10个单位的幸福

B,100亿人,800亿个单位的幸福,每个人8个单位的幸福。

总量增加,个体幸福降低。

A?

B?

功利主义:

B

问题:

虽然增加了总的幸福,但减少了每个人的幸福。

这是否算是尊重人。

问题二:

平等的满足并不一定会促进效用最大化

计划经济与平均分配时代,每个人效用基本相同地得到满足,但是创造出的社会总产品较少,社会总效用较低

市场经济时代,效用分配有差别,但是激发了更大的生产活力,社会总效用较高

3.3.2.对第二种平等路径的批评

A,平等对待每个人的偏好可能时可能内在地包含了不平等的偏好

涉他偏好:

歧视偏好

自私偏好:

损人利己的偏好

如果把这些偏好纳入总体考虑,那么它已经内在地包含了不平等。

B,与平等权利观念相矛盾(比如侵犯人们认为有权享有的财产)

例:

在一个小区里,每人都公平地分得一个房子和草坪,但是大多数人都希望把张三家的草坪作为公用草坪。

而如果这样做会使整体效用增加,那么是否应该这样做呢?

功利主义:

应该,因为可以增加效用

但是,这显然伤害张三认为应该为他所享有的平等权利,因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房子和草坪是公平地分配的。

4、小结

在实践上的影响:

4.1.功利主义的进步性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功利主义的兴起具有挑战精英主义的进步性。

通过主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促进了占人口大多数的贫苦人民的正当利益。

4.2.功利主义的保守性

当代西方国家中大多数人已经获得了普遍的公民权利,但是主张改变现状的是被认为受到伤害的少数弱势群体,比如女性、某些种族、民族、残疾人、同性恋者等。

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往往以牺牲这些少数群体的利益为代价。

因此,功利主义的主张倾向于变得保守。

功利主义的原则本身很难进行应用,比如对所有人的效用进行评价、对不同偏好进行比较量化、判断哪些是有理据的偏好等都很困难。

由于不能用来改变现状,所以限于保守。

思考:

平等与效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还是一致的?

如果是矛盾的,我们应该作何选择?

第二讲,自由平等主义

1.罗尔斯的《正义论》

2.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

3.自由平等主义的政治

1.罗尔斯的《正义论》

《正义论》,1971

《政治自由主义》,1993

《万民法》,1999

《道德哲学史讲义》,2000

《作为公平的正义:

正义新论》,2001

《政治哲学史讲义》,2007

1.1.超越直觉主义与功利主义

1.1.1.功利主义的正义:

一个问题是不能确保某些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

1.1.2.直觉主义的正义

对权利和自由的论证诉诸于某些直觉

直觉论的问题:

A,诸多道德直觉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可能给出相互冲突的指令

B,无法提供标准衡量各道德直觉之间的优先性

1.1.3.罗尔斯试图建立一种能够架构我们各种直觉的、综合的政治理论

1.2.罗尔斯的正义原则

1.2.1.一般正义观:

“所有的社会基本益品(SocialPrimarygoods)——自由与机会、收入与财富、自尊的基础——都必须平等地分配,除非对某一种或所有社会基本益品的不平等分配将有利于最少受惠者”(《正义论》1971,p.303)

1.2.2.特殊的正义观

社会益品的优先性

基本自由和权利

获取职务和地位的机会

收入和财富等

第一原则(自由原则):

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权利去享有与服务于所有人的类似自由体系协调一致的、由平等的诸基本自由构成的最大总体系。

第二原则(差别原则):

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应当这样安排,使得(a)这两种不平等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增进最不利者的利益;(b)这两种不平等所依系的职务和地位,应该基于机会的公平平等条件向所有人开放。

1.3.罗尔斯对正义原则的论证

罗尔斯的论证包括两种类型:

诉求直觉的机会平等的论证、契约主义的论证

1.3.1.诉求直觉的机会平等的论证

机会平等的观念:

如果每个人追求某项目标的机会是平等的,那么,最终结果的不平等就是正当的。

背后的道德直觉在于:

只有遵从机会平等才能保证人们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与努力而不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境况。

一种流行的机会平等观:

当且仅当存在着获取职务和地位——它们会带来相应的收入和名望——的公平竞争时,收入与名望的不平等才被人为是合理的。

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

它能保证最后的结果不受社会境况的影响,比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但是不能保证不受自然境况的影响,比如智力和身体残障、教育缺陷等。

罗尔斯认为:

当前机会平等的观点不够,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自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那些受自然因素影响的人们的状况应该得到改善。

如果这种因自然因素而导致的不平等的存在有助于增进最不利者的利益,那么这种不平等才是合理的。

1.3.2.社会契约的论证

社会契约论历史与内涵:

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罗尔斯、高西亚……

什么是合理的社会组织或规范(国家或道德原则):

自由平等者通过契约订立的才是正当的

自然状态——社会组织或规范

1.3.2.1.罗尔斯的原初状态

初始的平等状态:

消除了谈判能力的差别

“无知之幕”:

社会背景(阶级、地位)、天赋(能力、智商、体力)、个人愿望(善观念、心理倾向)

因为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任何人的境况之中,所以每个人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同时也是对所有人的考虑。

正义原则是真正的商谈的结果而不是策略考虑和力量对比的结果

1.3.2.2.正义原则的选择

基本善(primarygoods):

各种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善(或益品)

社会的基本善:

直接由社会制度加以分配的善,比如收入和财富、机会和权力、权利和自由

自然的基本善:

虽受社会制度影响但却不直接由其分配的善:

健康、智力、活力、想象力及其他天赋

理性的个人:

每个人都想获得最大程度的基本善

无知的个人:

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可能是最有利者,也可能是最不利者)

理性和无知的个人必定把每个人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从而平等地对待每个人,因为他可能成为任何人。

他对正义原则的选择“就达到了与仁慈一样的目的”(1971,p.148)

这些理性而无知的人会如何选择?

功利主义?

No.因为他可能成为功利主义社会中的那个牺牲品。

而他不知道成为那个牺牲品的概率有多大,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冒险

平均主义?

No.因为某些不平等可能促进每个人的基本善。

比如平均分配可能使人变得懒惰,而不平等分配却能够激励人的努力。

方案:

(1)10:

8:

1

(2)2:

2:

2

(3)5:

4:

3

罗尔斯认为人们会选择方案(3)

“最大最小值”:

使最小的善最大化的方案。

1.3.3.两种论证的结合

通过契约程序来确定正义原则,无论什么结果都是正当的。

为了得到合乎直觉的正义原则而修改契约本身。

正义原则已然确立。

“反思平衡”(FeflectiveEquilibrum)

1.4.罗尔斯正义论的问题

罗尔斯反对因为社会和自然禀赋差异而造成的不平等。

但是:

为那些不应得的自然禀赋留有太大空间(不够钝于禀赋);

并且为选择和努力留下太小的空间(不够敏于志向)。

1.4.1.不弥补自然的不平等

社会最不利者的界定是以“社会基本善”的不利为标准的,而不包括人们的自然禀赋。

因此,在社会基本善上的最不利者应该得到补偿,但是并不要求使那些在自然禀赋上的最不利者得到补偿。

比如:

在收入上并不处于最不利者地位但患有先天疾病的人并不能得到社会的补偿。

而这些人所得到的收入其实远远不足以补偿他们的医疗负担。

1.4.2.对人们的选择进行补贴

罗尔斯要求对所有最不利者进行补贴,不论导致这种不利地位的原因是否是这些人的选择和努力程度。

例如:

农夫与网球爱好者

甲和乙最初都有一个农场,甲用心经营,获得相对丰厚的收入;而乙是一个网球爱好者,为了维持经常打网球的生活方式,他很快荒废了农场,最后卖掉了农场,生活窘迫。

按照罗尔斯的理论,乙是最不利者,他应该得到补偿,而甲有义务提供这种补偿。

也就是说,甲有义务为乙的昂贵生活方式买单。

2.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

RonaldDworkin:

《至上的美德》,SovereignVirtue:

TheTheoryandPracticeofEquality,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0.

德沃金接受了罗尔斯“敏于志向”,“钝于禀赋”的观点,但是认为另一种分配结构更吻合这种理想。

2.1.为选择承担代价:

敏于志向的拍卖

假定人们的自然天赋都相同

社会的所有资源都将被拍卖

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购买力,比如100蛤壳

人们将用手中的购买力通过竞价的方式购买最适合自己生活计划的那些资源

结果:

每个人都购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那组拍卖品。

每个人都不羡慕别人手中的拍卖品。

“羡慕的检验标准”。

2.2.补偿自然劣势:

德沃金的保险方案

完全补偿自然劣势之不可能:

有些自然劣势是无论多少资源都无法补偿的,比如智力缺陷

完全补偿自然劣势之不应当:

有些补偿需要耗尽所有的资源,从而使其他人都无法追求理想的目标

德沃金的保险方案:

假想某种原初状态,其中无人知道自己的自然天赋,谁都可能受制于种种自然劣势

在竞买社会资源之前拿出部分钱购买保险,从而抵御处于自然劣势的风险

那些自然天赋高的人,将为那些天赋低的人提供补偿

次优的方案:

无法完全补偿劣势

2.3.税收与再分配:

真实世界的对应物

2.3.1.德沃金的方案:

通过税收的方式来支付保险费——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的福利制度

特点:

接受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平等的前提下对这些不平等进行修正,也就是通过税收使资源向弱势群体转移

2.3.2.其他可能的措施

德沃金的方案比较温和,因为是在承认当前不平等的前提下进行再分配。

而这与他的原则并不完全一致,因为他的原则要求首先确保人们天赋平等和资源平等的前提下才认可不平等。

(1)风险分担的社会(stakeholdersociety):

每个人高中毕业就发放8万美元的风险金——由百分之二的财产税来保障(AckermanandAlstott1999)。

(2)基本收入(basicincome)。

菲利普•冯•帕瑞斯:

无条件为每个人提供基本收入,比如每年5000美元(VanParijs1991),相当于风险金的利息

约翰•罗默:

息票资本主义(couponcapitalism)。

成年之后将获得一定量股票,股票可以交易,但不能兑成现金提走,死亡时每个人的股票收还国库从新分配,股票能为每个家庭产生约8000美元年收入

(3)补偿教育(compensatoryeducation):

对贫穷家庭和社区的孩子提供教育方面的补偿投资。

大多数西方国家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平等的投资,但是因为富裕家庭倾向于自己提供大量的教育资金,因此,需要给予贫困家庭大得多的投入。

(4)平等主义的计划者(theegalitarianplanner):

根据与环境相关而非与选择相关的因素(残障、性别、种族、年龄、父母经济阶层或教育水平等)将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比如:

A,父母受过大学教育的60岁的健康白人男性

B,父母只受过小学教育的60岁的健康黑人女性

在A群中,最富裕的百分之十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最低收入的百分之十年收入不到4万美元,中间收入6万美元

在B群中,最富裕的百分之十年收入超过3.3万美元,最低收入的百分之十年收入不到1万美元,中间收入2万美元

每个群体内部的收入不平等是选择造成的,因为不存在自然境况的因素;但是,A群中的最高收入者和B群中的最高收入者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则是由自然境况造成的,因为他们都同样努力。

同样,A群和B群中的最低收入者的差异也是由自然境况造成的,因为他们都不够努力。

因此,A、B群中的最高收入的百分之十的人应该收入相同,最低收入的百分之十也应该相同,中间段的收入也应该相同;与此同时,三个等级之间的差别因为是选择和努力造成的因而是合理的。

2.4.德沃金理论的优势与问题

优势:

功利主义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可能牺牲人们的公平份额;罗尔斯建立了一种确立公平份额的方式,但是在“钝于禀赋、敏于志向”的问题上不够充分;德沃金的理论在这一点上比罗尔斯做得相对更好

问题:

虽然德沃金更前进了一步,但是他的理论不是一种理想方案,而是一种次优选择。

因为在人们之间的不平等问题上,哪些是自然禀赋造成的,哪些是选择造成的,这些问题还难以得到解决。

3.自由平等主义的政治

3.1.福利国家的主张

右翼的自由至上主义者:

自由就是支持自由市场

左翼的马克思主义者:

平等就是支持国家计划

传统福利国家的主张者:

中间道路,在自由平等中寻求平衡。

在既定不平等的前提下,通过税收等方式进行再分配,调节不平等

3.2.自由平等主义与福利国家

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平等主义是对福利国家政策的支持;实际上,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福利国家的超越。

自由平等主义并不认为自由和平等是矛盾的,而是认为平等中包含着自由的因素。

因为这种平等要求:

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的不平等是错误的,而由于自由选择产生的不平等则是正当的。

罗尔斯的“持有财产的民主”和德沃金的“资源平等”:

要求在不平等产生之初就有一定的公平份额,而不是在不平等产生之后再事后进行转移支付。

机会平等

禀赋的补偿

最初的平等资源

3.3.自由平等主义在当代的问题

A,制度和政策安排不能跟上自己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