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滚动检测卷0402238.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119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滚动检测卷040223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滚动检测卷040223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滚动检测卷040223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滚动检测卷040223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滚动检测卷040223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滚动检测卷0402238.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滚动检测卷040223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滚动检测卷0402238.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滚动检测卷0402238.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滚动检测卷0402238

第六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滚动检测卷(六)

(时间:

90分钟 分数:

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学考必做·演练]

1.(2016·浙江3月名校协作体测试)下图表示正常染色体发生了4种相应的变异,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示着丝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的变异属于易位

B.2的变异不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C.3的变异可导致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4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 C

解析 染色体1丢失p、q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项错误;染色体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变异,B项错误;染色体3发生倒位,可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项正确;染色体4上出现n基因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由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引起的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项错误。

2.(2017·龙岩期末)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  )

①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 ②有利突变体数目多 ③后代性状较快稳定 ④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突变成等位基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自然突变具有低频性,人工诱变能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①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有利突变体数目少,②错误;基因突变能使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变为等位基因,所以诱变育种获得的个体往往是杂合子,所以诱变育种不会提高后代的遗传稳定性,③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能使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突变成其等位基因,④正确。

3.(2017·杭州苍南中学期中)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基因突变B.遗传漂变

C.随机交配D.自然选择

答案 C

解析 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该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非随机交配、基因迁移、遗传漂变等。

4.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变异的示意图,其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  )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 D

解析 图1所示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2所示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基因重组中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没有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C错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5.下表中育种方法与原理、优点都相符的是(  )

选项

育种方法

原理

优点

A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可以提高突变率、染色体畸变率

C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畸变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畸变

茎秆粗壮、种子、果实等都比较大

答案 B

解析 杂交育种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能够使位于不同个体中的优良性状集合于一个个体中,A错误;多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营养物质丰富,茎秆粗壮、种子、果实等都比较大,C错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错误。

6.(2017·嘉兴五中期中)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

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则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

A.20%B.40%C.60%D.80%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各基因型果蝇个体的数量分别为vv=400,Vv=1000×40%=400,VV=600-400=200,因此隐性基因v的基因频率=(2×400+400)/2000×100%=60%。

7.下列关于可遗传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回复突变为A基因

B.杀虫剂作为化学因素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

C.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D.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染色体畸变

答案 C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和可逆性,因此a1基因可以回复突变为A基因,A错误;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就可进行,不是因杀虫剂的使用而发生抗药性突变,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8.(2017·富阳期末)如图表示用二倍体草莓培育四倍体草莓的结果柱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抑制草莓的中心体形成纺锤体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

C.用0.2%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1天,诱变率较高

D.四倍体草莓不是一个新物种

答案 C

解析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但草莓是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A错误;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多倍体的诱变率,实验过程中各组草莓幼苗数量应该相同,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影响多倍体的诱变率,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1天,诱变率较高,C正确;四倍体草莓是一个新物种,让四倍体草莓与二倍体草莓杂交的后代是三倍体草莓,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所以三倍体草莓不育,D错误。

9.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多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生物体上

B.与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相比,⑤⑥过程的优势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图中A_bb的类型经过③过程,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3∶1

D.④过程在完成目的基因和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答案 D

解析 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属于杂交育种,优点在于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个生物体上,A正确;⑤⑥过程的育种方式是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B正确;图中A_bb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数量比是1∶2,经过③过程,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3∶1,C正确;④过程在完成目的基因和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D错误。

10.能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按照人类的意愿培育生物新品种的方法有(  )

A.诱变育种和转基因技术

B.杂交育种和转基因技术

C.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D.转基因技术

答案 D

解析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而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所以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A错误;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能打破物种界限,B、C错误;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新性状的技术,D正确。

11.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在变化过程中,P点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小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该种群基因库中A和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产生

答案 C

解析 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Aa的基因型频率(2×0.5×0.5)最大,B错误;Q点后,A基因频率增大,表明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C正确;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12.(2017·杭州余杭区期末)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B.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C.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

D.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 A

解析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A正确;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基因重组,C错误;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DNA分子复制时也会偶尔发生错误,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13.(2017·金华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变异性是进化的动力

B.一个群落中全部生物所含的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生物进化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答案 D

解析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A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生物所含有的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B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生物进化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正确。

14.(2017·嘉兴模拟)如图为某二倍体植物单倍体育种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②一般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

C.③中秋水仙素抑制着丝粒分裂

D.④中选到的植株中1/4为纯合子

答案 B

解析 ①中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②一般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B正确;③中秋水仙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③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AABB、AAbb、aaBB、aabb,所以④中选到的宽叶、抗病植株都是纯合子,D错误。

15.(2017·嘉兴模拟)簇毛麦(二倍体)具有许多普通小麦(六倍体)不具有的优良基因,如抗白粉病基因。

为了改良小麦品种,育种工作者将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过程如下。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普通小麦(AABBDD)×簇毛麦(VV)   

F1

诱导处理

可育植株

注:

A、B、D、V分别表示相应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

A.杂交产生的F1是四倍体,其染色体组成为ABDV

B.对F1的配子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得若干种单倍体植株

C.某可育植株来自簇毛麦1条染色体上的抗白粉病基因移到普通小麦染色体上,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可育植株某些细胞的特定时期会出现16个染色体组

答案 B

解析 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簇毛麦杂交产生的F1是四倍体,其染色体组成为ABDV,A正确;F1在产生配子时,来自簇毛麦和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几乎无法配对,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进行花药离体培养不能获得单倍体植株,B错误;某可育植株来自簇毛麦1条染色体上的抗白粉病基因移到普通小麦染色体上,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可育植株含有8个染色体组,其中某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细胞中会出现16个染色体组,D正确。

[选考加试·冲关]

16.(2017·浙江模拟)利用AaBb植株培育得到AAbb植株的过程如图,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Bb植株

花粉细胞

愈伤组织

幼苗

AAbb植株

A.图中全能性最高的为花粉细胞

B.过程②③称为花药离体培养

C.过程①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D.如图所示育种方式优点之一为排除显隐性干扰

答案 A

解析 图中全能性最高的为愈伤组织细胞,A错误;②为脱分化过程,③为再分化过程,过程②③称为花药离体培养,B正确;①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该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C正确;图示为单倍体育种,该育种方式的优点之一是排除显隐性干扰,D正确。

17.(2017·舟山中学高三期中)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答案 A

解析 由于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所以经诱变后,显性的敏感型基因随那段染色体的缺失而消失了,剩下的是隐性的抗性基因,所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故A项正确;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不能恢复为敏感型,故B项错误;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由于基因突变的可逆性和多方向性,则再经诱变可以恢复为敏感型,故C项错误;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则该抗性基因可能编码肽链,故D项错误。

18.如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图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

下列关于这两个种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绝

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日趋没落

C.两个种群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D.由于以b为食的个体减少,说明此种群不适应环境

答案 B

解析 由于以c为食的个体在两个种群中都有,所以竞争比较激烈,两个种群中都有一部分个体被淘汰,所以以c为食的个体减少;以b为食的种群减少是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而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了保留。

19.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过程②,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答案 D

解析 图中过程②为花药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基因重组;过程③为有丝分裂,染色体在间期复制,结果1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在后期分离,后期无染色单体,故A项正确;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故B项正确;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加倍,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为单倍体,故C项正确;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的个体全部为纯合子,故D错误。

20.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子,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的个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育种方式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所需育种年限较长

B.此过程中F1出现aa个体的基础是等位基因分离

C.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种群没有进化

D.该育种过程中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 C

解析 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子,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的个体,这种育种方式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所需育种年限较长,A正确;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育种过程中逐代淘汰aa的个体,使a基因频率逐渐降低,因此该种群发生了进化,C错误;由于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逐代淘汰aa的个体,所以该育种过程中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0分)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

该方法培育出的个体都是________。

Ⅲ过程称为________,Ⅴ过程需要用__________处理幼苗。

(2)由③培育出的⑥是________倍体,该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________个。

(3)⑤通过Ⅵ过程培育出⑦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畸变 纯合子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2)四 4 (3)转基因技术

解析 

(1)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畸变,该方法培育出的个体都是纯合子。

Ⅲ过程称为花药离体培养,Ⅴ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目的是使染色体加倍。

(2)由③培育出的⑥是四倍体,该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4个。

(3)⑤通过Ⅵ过程培育出⑦的过程叫做转基因技术。

22.(10分)番茄是二倍体植物(2n=2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用基因型为RrHh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

植株X为________倍体,其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

A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3)番茄的正常叶(T)对马铃薯叶(t)为显性。

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6号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B(纯合子,植株能正常发育并繁殖后代),三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第3条染色体随机移入一极。

①植株B所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用B作母本,马铃薯叶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理论上说F1中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

②为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请根据假设预测各组的实验结果:

第一组:

假设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自交,子代正常叶植株和马铃薯叶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假设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正常叶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答案 

(1)单 RH∶Rh∶rH∶rh=1∶1∶1∶1

(2)RrHH 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①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1∶1 ②3∶1 4 

解析 

(1)植株X是用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含有该物种配子染色体数,为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即花粉中所含配子的基因型及种类为RH∶Rh∶rH∶rh=1∶1∶1∶1。

(2)据题意,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为图乙,本题用分解思想,倒退法:

第二次测交的结果,黄果∶红果为3∶1,高茎∶矮茎为1∶1,则第一次测交的结果应为Rr∶rr=1∶1,而另一种性状的基因型为Hh,进一步推出开始其基因型为RrHH。

从结果来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6号染色体多一条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三体植株染色体数为25条,该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为50条,三体植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第三条染色体随机进入一极,所以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是

(4)若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植株C基因型为Tt,自交子代正常叶植株和马铃薯叶植株的比例为3∶1,若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植株C基因型为TTt,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植株C配子类型及种类为TT∶Tt∶T∶t=1∶2∶2∶1,它们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只有t配子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的t配子结合才为马铃薯叶,为1/6,正常叶所占比例为

23.(10分)(2017·嘉兴五中期中)现有两株纯种小麦,一株小麦的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株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Ⅰ的主要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方法Ⅱ的育种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

(二)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过程(三)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过程(四)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_____。

(3)方法Ⅰ中配子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获得的植株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4)过程(五)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如果按过程(六)自交1次,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染色体畸变 杂交育种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3)DT ddTT (4)

 

解析 

(1)方法Ⅰ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畸变;方法Ⅱ是杂交育种。

(2)过程

(二)是减数分裂,D和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三)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四)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它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3)由于配子①发育形成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基因型为DDTT,则配子①的基因型为DT,故配子②的基因型为dT,所以染色体加倍后,④的基因型为ddTT。

(4)过程(五)是F1植株DdTt自交,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基因型为ddT_,其中的纯合子(ddTT)占

,杂合子(ddTt)占

;ddT_自交一代后,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dTT)的概率为

×

24.(10分)请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

(1)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品系

基因型

DDGG

ddGG

DDgg

①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若再从其杂交后代选出甜味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占____________。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

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

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

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增强甜味的效应。

最初研究者为验证d和e基因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得到子代玉米,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d和e基因独立遗传。

但实际结果是:

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

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D、d与E、e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